(共14张PPT)
15 白杨礼赞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qiú
挠
jué
颀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将 改为 将 改为
(3)“人迹罕至”的意思是: 。
(4)语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涯
崖
娇
矫
荒凉偏僻,很少有人去
拟人、排比、对比
2.“时代图书线上专营店”将所有商品分类,归纳进各种书馆,你认为法布尔的《昆虫记》可以纳入以下哪一馆 结合作品内容分析理由。
答案:(示例一)儿童童书馆。《昆虫记》的语言通俗易懂,行文活泼生动,展现出一个情趣盎然的昆虫世界,是一部适合儿童阅读的科普作品。如在描绘蜣螂互相争夺粪球的场面时,法布尔细致地描写了它们腿和关节的摩擦、碰撞,将它们比喻成“强盗”在抢劫一个球。画面充满童真童趣。
(示例二)科学技术馆。《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作者法布尔花费三十年,通过观察获得第一手材料撰写而成的,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如在介绍螳螂时,法布尔从螳螂的外部形态入手,介绍了螳螂的身体构造,进而介绍其捕食蝗虫、黄蜂等猎物时的作战能 力,描写细致入微,让读者能科学、客观地了解螳螂这一物种的习性。
(示例三)文学艺术馆。《昆虫记》 语言优美、抒情,善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法布尔将卷心菜毛虫吃叶子形容为普鲁士士兵在操练,写蟋蟀悠闲地弹奏四弦提琴,说金蜂用别的蜂的幼虫做食物,是“罪大恶极的坏蛋”……将昆虫的生活拟作人类的斗争,既生动形象又发人深省,具有审美与教育的双重价值。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内涵我诠释】
(1)请分别概括下面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
①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历经磨难,坚韧顽强
任重道远,求索不止
【活动我策划】
(2)你班响应学校号召,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完善活动环节。
●赛前准备
①个人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
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
③ _
。
●现场比赛
①选手依序上场,发表演讲;
② ;
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
(示例一)推选主持人,撰写串词,安排演讲顺序 (示例二)推选评委,设计奖项,制定评
选细则
(示例)评出奖项(或等级),公布结果
4.本文作者 ,原名 ,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 ,《农村三部曲》包括 _
。
茅盾
沈德鸿
《子夜》
《林家铺子》
《春蚕》
《秋收》《残冬》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分)
萧萧白杨
许冬林
①白杨树是我见过的生长得最专注的树了。树干挺拔向上,像毛笔的中锋,笔直指向天空。那些丫枝里,没有一个逃兵,哪怕一点异心都没有。看着那样统一步调的丫枝,在主干的统领下,奔向同一个方向,会让人心底涌起“忠诚”两字。
②和白杨相比,感觉南方的树木是娇生惯养的。南方有佳木,它们枝叶蓊郁,八方伸展,是一副柔媚多情的姿态。而白杨呢,它大约是乔木中的君子,行坐端庄,穆穆临风。
③以前读到“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我以为白杨秋风是一幅仓皇晦暗的画面。“萧萧”是白杨在风里落叶的声音——长风浩荡,秋色肃杀,和落叶一起沉寂于大地的,还有永不复返的生命。《古诗十九首》里,白杨就这么萧条冷落,似乎一直在很悲剧地落叶。
④后来做中学老师,给学生上《白杨礼赞》,依旧将信将疑,以为作者是怀着主观偏见,生生把晦暗苍凉的白杨给提亮了。直到亲眼看见,才惊觉白杨原来不那么萧索。
⑤在新疆,秋日朗照的天空下,看到水渠边的一排白杨树,我竟然也和20世纪40年代初的茅盾先生一样,惊奇地叫了一声。
⑥白杨实在英挺,是纤尘不染的那种英挺伟岸。
⑦“微风吹,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绿叶闪银光。”风吹白杨,万叶翻动,萧萧有声。西北地区的树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叶子要稀疏一点。叶子的间隙里,风可以张开膀子穿过去。不像南方的树,叶子太密太厚,永远是荷尔蒙旺盛的青春期,风一吹,声音模糊得没有 重点。
⑧我喜欢白杨,喜欢它的这种疏朗与简洁,就像难得一遇的谦谦君子,儒雅、低调,懂得节制欲望,与攘攘【注】尘世总是保持一段距离,可又是有力量的。我站在白杨下,听风吹白 杨,感觉像是站在楼兰遗址的颓墙前,虔诚地倾听古人浑厚庄严的歌谣。
5.本文作者用不同参照物从不同角度描述白杨的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
(3分)
描写角度 参照物 白杨特点
① 毛笔的中锋 笔直指向天空
士兵 方向统一、英挺伟岸
风度 君子 ②
色泽 ③ 通体明亮,色彩饱和
气质
行坐端庄,穆穆临风
西洋油画
6.试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为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写一段批注。(3分)
答案: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南方佳木柔媚多情的姿态,白杨行坐端庄,穆穆临风的特点。
7.请结合上下文,以第一人称视角补充第⑩段“我”特意下车亲手抚摸一棵白杨时的心理。(3分)
答案:此刻的心情,当是喜悦与兴奋并存。亲眼看到无比崇敬的白杨,自然喜悦;消除了对白杨“晦暗苍凉”的误解,自然喜悦;看到白杨的疏朗与简洁,联想到谦谦君子,自然兴奋。
8.本文前部分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后部分追述唐人戍守西北的历史,前后两部分写作内容是否脱节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不脱节。后部分追述唐人戍守西北的历史,写那些忠诚的守边人,照应了第①段中白杨的形象让人想起“忠诚”。
9.本文与茅盾《白杨礼赞》都借白杨树而有所寄托,阅读链接资料,比较两文主旨的不同之处。联系实际,试举一例说说当今时代谁具有本文作者所赞美的白杨气质。(3分)
链接资料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答案: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紧密团结,力争上游,象征着北方抗战的军民和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本文中的白杨傲岸挺拔,疏朗简洁,象征着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忠诚于事业的“君子”。
(示例)袁隆平院士扎根农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农田与科研一线。他不为名利,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坚强不屈。他种的是“稻子”,可谁又能说他的形象不像一棵参天耸立的白杨呢
10.本文运用象征手法,赋予白杨树以人的精神品质,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西北抗战军民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之情。请你模仿文本,运用象征手法写一个片段,表达出自己的真情
实感。
答案:(示例)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遒劲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它们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那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挺立在绝壁之上。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它全都具备了。
谢谢观赏!(共9张PPT)
16 散文二篇
导析:B A项,“濒”应读bīn;C项,“凋”应读diāo;D项,“炫”应读xuàn。
B
2.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 。 ,人生也因此美丽。
①每一种蜕变,犹如我们为洋葱剥皮,会泪流满面
②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
③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拥有真正的成长
④不断超越自我,才是生命应有的姿态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导析:A ②句是总起句,①句承接②句论述“蜕变”的痛苦,③句论述经历痛苦之后的成长,④句与“人生也因此美丽”一起构成总结句。
A
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句子,与画波浪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
4.(跨学科学习)请你打破思维惯性,用简洁的语言揭示下面算式的内涵。
1+1=0
示例:两个人合作,如果互相掣肘将会一事无成。
(1)5+1=1
内涵:
(2)1+1>2
内涵: _
(示例)如果你是一棵小草
就点缀一片绿地
我国五代人的不懈努力,托举出我们这一代的辉煌盛世。
(示例)两个人团结合作,办事效率会超过两个单人的力量。(只要言之有理,其他答
案亦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
听 秋
①一朵牵牛花把它看到的秘密告诉了另一朵牵牛花,另一朵再把它传给另一朵。一个晚上的工夫,满面篱墙上的牵牛花都绽放了,把那一个个粉嘟嘟的小喇叭挂在了肩膀上。它们就要向整个村庄宣布:秋天来了。
②哦,秋天来了。我直起腰,把耳朵听向四野:我听见空气慢慢变凉的声音,那细微的凉丝丝的气丝儿慢慢变薄,变淡,夏日空气里的溽热和潮湿已经悄悄溜走,天空越来越远,越来越蓝;我听见田野里的庄稼和野草慢慢变黄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起又飞落,一只蚂蚱在微黄的草叶上有力地弹跳,还有那弹琴鸣唱的蟋蟀,把忧伤的爱情的曲子弹拨得让人心碎;我听见屋檐上那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把早晨的第一缕温和的阳光叼起,藏进窝内,它灵动的小眼睛眨来眨去;我听见院子里墙角的那几棵野菊花把细碎而热烈的橘黄的花朵擎开,它们在绿叶中细密如星星,拥拥挤挤开得热闹。——我听见,我都听见了,我站在院子里,听见秋色渐浓,听见秋香渐浓,听见——秋意渐浓了。
③我还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它们听见秋天的脚步了吗 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我要向我在庄稼地里喂养的蚂蚱做一个告别,那些春天从泥土里钻出来在我的田园里蹦跳了许多时日的蚂蚱,我从未驱赶过它们,它们陪伴我的庄稼度过了整整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我得赶快告诉它们,秋天就要来了,我要向它们道谢;我要向豆地中间的那一家小田鼠表达我的问候,我知道,夏天里它们一家生了四个可爱的毛茸茸的孩子,我曾经查阅《诗经》为它们取下了四个可爱的名字,那时候我没好意思惊动它们,现在到了秋天了,我要去看看它们是否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它们既然能够把家安在我的豆地中,它们就是我的客人,我得去看看它们的粮仓,否则,一个冬天我都会睡不踏实;我还要去告诉那只失恋的蟋蟀,我记得上次来田园的时候,坐在地头上休息,它提一把吉他不停地在我身边弹唱,弹唱一首失恋的曲子,这年轻英俊的小伙,我多么害怕它陷进爱情的泥淖里不能自拔,我要邀请它到我的家中来,那里会有一个温暖的冬天让它疗伤;我还要找找那只灰褐色的野兔,如果能找到它,我要向它郑重道歉,因为夏天的时候我曾经带着狗追撵过它,现在想来我那时候的举动多么可笑;我还要向我田园的泥土表达我的谢意,它养育了供我食用的粮食,带给我丰满的肉体和滚烫的激情,让我拥有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你们又让我收获了许多。
④听一听,停下手中的活计,听一听这秋吧。这是一个生命的仓库,这是一个声音的仓 库!这里有芦苇变黄、秋果落地的萧瑟的声音,也有野菊花开放的声音,那些细密的花朵蓬勃而热烈,这里更有虫子们生命更迭的淼响!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
⑤还有那秋天的月亮,它挂在乡村的树梢上,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又像天使闪亮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这枚时而新芽,时而满弓,时而淡绿,时而浅蓝的月亮呀,用它纯净的颜色,天真的姿态,牵引着我,在尘世的喧嚣嘈杂中,给我一条通往耳朵,通往诗心,通往家园 的路。
⑥把沉睡的耳朵喊醒,把沉睡的心灵喊醒,听一听这秋的生命之美吧!这潦草而妩媚的秋色里,有月亮的呢喃,也有花朵的情话,更有虫子们生命不息的绝响。
(有删改)
5.结合文章第②段简要概括“我”分别听到了哪些声音。(4分)
答案:空气变凉的声音;植物变黄、昆虫弹跳鸣唱的声音;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野菊花开的声音。
6.文中的“我”为什么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 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情 感 (4分)
答案:①告诉生灵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②向它们道别;③表达问候、抚慰、道歉之意。④表达了“我”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感情。
7.严文井在《永久的生命》中写道:“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请从选文中找到与该句含意相近的句子并写下来。(2分)
答案: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
8.文章第⑤段描写的月亮非常独特,你读后有何感受 请结合文意加以简述。(3分)
答案:①感受到了月亮的美,它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和天使闪亮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②通过月缺月圆,感悟到生命成长的历程;③心灵在月亮的纯净和天真的牵引下得到了净化。
谢谢观赏!(共12张PPT)
第四单元
14 背 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爷爷听到那天lài( )之音,顿时不能自已,眼泪sù sù( )地落下来。
(2)透过晶yíng( )的泪光,他看到了一只yíng( )火虫在夜幕中飞来飞去。
(3)老人轻轻地擦shì( )了额头上的汗珠,他把个人的户jí( )本置于一片狼jí( )的桌面上,步履pán( )跚地离开了家门。
(4)李叔叔fù( )闲在家已经一个多月了,常常借酒消愁,精神也越发tuí( )唐。
籁
簌簌
莹
萤
拭
籍
藉
蹒
赋
颓
导析:B “津津乐道”的意思是“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与“谈论”语义重复。
B
3.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这句话的主语中心语是
“老人”。
B.“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句话的主干是“他拣椅子”。
C.“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在这句话中,“坚决地”是句子的状语。
D.“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句话的主干是“他吵嘴”。
导析:D 这句话的主干是“他不吵嘴”。在一个句子中,如果谓语中心语前面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当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
D
4.名著阅读。
(1)法布尔的《昆虫记》除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 ,对自然万物的 。
(2)在作者笔下,《昆虫记》中的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 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社会人生
关爱之情
赞美之情
杨柳天牛
小甲虫
小麻雀
5.(2022东营)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夏”,原本指中原地区的人。《说文解字》说:“夏,中国之人也。”段玉裁注:“引申之义为大也。”“夏”是象形字,表示堂堂正正、高高大大的人。
C.“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
D.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强调我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为进一步建设清洁美丽世界做出巨大贡献。
导析:B A项,“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在提示下文“主题”的具体内容,所以后面要用冒号;C项,“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与“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是单句中的并列关系,不应用分号,要改为逗号;D项,“求是”在句中是杂志的名称,应该用书名号。
B
6.(2022遂宁)团委组织同学们到敬老院进行“孝亲敬老,青年在行动”慰问演出。
(1)请为这次慰问演出写一条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树敬老之风 促社会文明
(2)请你根据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的转述。
演出过程中,张奶奶见主持人小吴长得特别像自己的孙女,就想与小吴拍张照,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跟小吴说。小吴知道后,请你转告张奶奶,演出结束后她就去休息室找张奶奶,然后去院子里花坛边合影。
你对张奶奶说:“ ”
答案:(示例)张奶奶,您好!小吴让我跟您说,她很想和您合影,等演出结束后,她就会来休息室找您,然后在院子里花坛边合影,您说好吗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你是我最笨的学生
安 宁
①毕业后我留在北京教书,父亲闲着寂寞,便打电话托我买台电脑,他要和我视频聊天。我笑他,都50岁的人了,对电脑一窍不通,可得专门请个老师才行。父亲说,几年前你是我的学生,现在让老爸做你的学生好不好 我说那老爸你得认真学,我可没时间手把手教你。父亲呵呵笑着说,那是当然,我得争取做闺女班里最聪明的学生,就像你给爸爸争了光一样。
②以后的每个周末的晚上,我都被老爸硬拽到电脑前,起初是打长途教他申请到了社交账号,然后是终于让他学会了使用视频。到了这一步,父亲就有些懈怠,每天我扯着嗓子教他如何搜索资料、如何盲打、如何储存东西,我觉得自己所费的劲,几乎比教班级里接受能力最慢的学生还要多,但父亲的电脑知识,却始终停在开着视频,对着话筒和我呵呵说笑的程度。
③老爸似乎对自己的愚笨没有丝毫的察觉,他胖胖的脸在视频的镜头里,始终是心满意足地笑着。我说老爸你要实践啊,只是每个周末听我讲,之后一个星期就再也不摸电脑,那怎么行 父亲照例在视频里笑开了花,说,老爸其实很聪明的,姑娘你只要有耐心,老爸肯定会进步飞速。我看着每一个指令需要我重复N遍后才会点头的一脸茫然的父亲,突然有点泄气,心想,究竟是我这个老师不合格,还是父亲真的太笨
④父亲所谓的进步,也只和我打字聊天为止。此后不管我怎么努力,他都停在原地,再不会前进半步。隔壁的同事每次听到我声嘶力竭地在房间里吼,就知道准是又在教父亲上网了。有一天,她无意中笑着说,对待像你父亲这样的学生,冷落有时候比耳提面命要管用,为什么不试试呢
⑤老爸对我的这项政策显然有些不适应,没过一星期,他就撑不下去了,说姑娘你还是手把手地教教老爸吧,我这么一大把年纪,比不上你们年轻人。后来见我无动于衷,终于急了,竟然和我开始冷战。我打电话给母亲,让她转告父亲,像他这么笨的学生,我还是第一次碰到,都三个月了,打字还像牛车的速度,照这样下去,我岂不是教他一辈子也教不会 母亲听完我的抱怨,叹口气,小声道:“孩子,其实你爸哪有这么笨呀,他只是想多听你说说话罢了,他要是什么都学会了,还怎么能认你做老师 你每次视频时不耐烦地朝他嚷,他都不急不躁,还笑着听你讲课,如沐春风。他花几千块钱,其实只是为了弄个能看见你的模样的电话而已,他那么大年纪了,学会上网又能做什么 能和你面对面地聊天,对他来说,就已经是精通电脑了呀!”
⑥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我竟然笨到和父亲面对面,看见他温柔地冲喋喋不休的我笑啊笑,都不知道:他心里想着的,只是看看千里之外的我,是不是还好好的,是不是还像他想念我一样,将他放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
7.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答案:父亲通过网络向“我”学习电脑操作知识,“我”嫌父亲学得慢,最终理解了爸爸的爱女之心。
8.文中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何表达作用 (3分)
答案:外貌描写。形象地写出父亲学习电脑不完全用心的表现,为下文写母亲叙说其原因做铺垫,设置了悬念,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的满足感。
9.第①段“我可没时间手把手教你”和第⑤段“说姑娘你还是手把手地教教老爸吧”,这两句中的“手把手”的具体含义有何不同 (3分)
答案:前者指“我”亲自教父亲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后者指父亲希望能见到“我”,面对面聊天,这是父爱的一种体现。
10.文中先说父亲是“我”遇到过的“最笨的学生”,后来又说“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案:先说父亲是“最笨的学生”,是因为“我”认为父亲学习电脑操作知识接受能力太 低,操作水平提升太慢。“最笨的那个学生,原来是我”,因为“我”之前不懂父亲向自己学电脑是为了多看到自己,是父亲思念、疼爱“我”的一种方式,“我”在视频中对父亲大吼大叫,表现得无情无义。
11.结合下列链接材料与本文内容,谈谈你对“父爱”的两点感受。(4分)
链接材料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选自朱自清《背影》)
答案:(示例)本文与链接材料所表现出的“父爱”都很朴实深沉,都很委婉含蓄,都很无私伟大,蕴含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文中写父亲通过学电脑希望在网上经常见到“我”;链接材料写父亲无微不至地送“我”远行,他们虽然话语不多,但都表现出了令人感动的
“父爱”。
谢谢观赏!(共14张PPT)
17 昆明的雨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辟
腴
miǎn
zā
(2)语段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改正。
应将“ ”改为“ ”
萧然
盎然
(3)语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请修改: 。
(4)请根据课文内容将语段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将第一个破折号改为冒号
答案:(示例)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
2.你到某博物馆参观学习,在第一时空舱门口遇到一位老人,他问你到第五时空舱怎么走,请你根据下面的平面图,为他指明路线。
答案:(示例)爷爷,您往东穿过大厅找到东楼梯,上到三楼,楼梯口东边就是第五时空舱。
路线示意图、方位图类
注意:如果题干要求提取关键信息,尽量提取材料原句作答,必要时添加个别字词即可,尽量不用修饰语。
3.水是生命之本,是文化之源。汉字“水”, 写作 ,小篆写作 。《辞源》注:“殳:手持具以取物。”你认为《庄子·列御寇》中“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中“没”的意思是: 。词语中,有源而常流不断的水称“活水”;成语中,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称“ ”;古诗中,描写自然山水风景的诗歌被称作“ ”。
甲骨文
潜入水中
水到渠成
山水诗
(2022内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3分)
材料一
满树槐花飘香来
王 溱
①槐花与我有缘,我是闻着它的清香长大的。
②每年,槐树枝露出绿芽,上了年纪的邻居就会拿着马扎子坐在槐树下透气、养神。等到槐树枝上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时,就意味着槐花盛开在即。常常是白天还只看到树枝上露出一点点骨朵,经过一夜“发力”,第二天整棵树便挂满了花朵。那淡淡的黄白色花瓣,素雅、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令人陶醉。
③槐花一开,邻居们便开始享受欢愉的时光。大院邻居围聚在槐树下,大人们或坐在小板凳上,或半蹲在地上,一边喝着茶水吸着自卷烟,一边对盖满头顶的槐花品头论足。有喜欢尝鲜的,顺手摘几朵花含在嘴里。
④槐花好吃,味道清香甘甜。大院邻居最拿手的是用槐花包包子。把摘下的槐花稍微清洗一下,讲究的再用热水一焯,去去苦味,然后把剁好的肉、调料拌在里面。用槐花包包子,肉必须放得多,因为槐花喜油水,肉放少了就没香喷喷的滋味。过去生活条件不好,邻居们都舍不得放肉,所以很难蒸出那种香味。我们院里有户姓张的人家,老爸是七级工,挣钱多,老妈又比较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家的槐花包子最上“档次”。每当包子一出锅,浓郁的香味就飘散出来,全院都闻得到。那肉香裹着槐花的味道,太诱惑人了,光闻味就流口水。好在他们家人大方,每次都分些给邻居们尝鲜,一家一两个虽不多,但情谊在,邻居们还是很感激的,迄今说起来仍念念不忘。
⑤在人们眼中,槐树还是祥瑞的象征——“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在我的老家,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靠山吃山,专门在山洼处开辟了一个园子,栽种了上万棵槐树,名曰“槐花园”。这里每年都要举办槐花节。每逢花期,那一棵棵浓密高大的槐树上,挂着让人感到震撼却又显得柔情无比的花朵,地上则铺满了洁白如雪的花瓣,犹如一张硕大无边的天然地毯。在如此美丽壮观的园子里徜徉,仿佛置身于梦境,怎能不让人生出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有删改)
材料二
书院四季春花
叶 辛
①沪剧里唱:“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红里泛白,白里泛红……”喜欢沪剧的上海人几乎都会唱,直白而又贴切。
②桃红李白油菜黄,蝶飞蜂舞鱼儿欢,书院【注】的春天是色彩斑斓的。
③每年三月,草长莺飞桃花开,四面八方的上海人云集而来,到书院看桃花。灿烂的桃 花,含笑怒放,一大片一大片的桃树,形成一个迷离的粉红色世界,一张张笑脸沉浸其中。
④家家户户的小花园、小果园里,白玉兰、粉玉兰谢了樱花开,樱花谢了杜鹃开,杜鹃谢了月季、玫瑰、扶桑、牡丹热热闹闹地次第开放。小河边、道路旁、防风带附近、瓜田地角、庭院前后,目力所及之处,都是姹紫嫣红的花朵,处处惹人的眼。各种花儿开得太茂盛 了,以致人们分辨不清,空气里弥漫着的好闻的味道,究竟是哪种花儿的馨香。
⑤带着海腥味的风吹来,暖洋洋的,有一股独特的清新气息。海鸥的鸣叫声透着喜气;跳跳鱼在浅海滩欢呼雀跃,迎接着书院的春天;蛏子张开嘴巴,在春水中吐着泡泡;螃蜞在海滩上爬来爬去,也出来感受春日的阳光。海滩边,一片绿色的芦苇一天一个样地使劲拔节,日渐茂盛起来,很多书院人来采摘鲜嫩的粽叶回家包粽子。滩涂上也热闹起来,捡蛏子、抓跳跳鱼、刨小螃蜞的孩子们叫成一团。
⑥春天,置身于书院,在路边,在海边,在庭院中,在田地里,出奇地舒畅、欢快。
⑦而今,书院已经归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这是特区里的特区呵!随着临港新片区的建设,上海必将迎来更美好的春天。
(有删改)
【注】书院:地名。
4.材料一第②段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槐花开的景象,请结合原文对此描写方法做简要分析。
(3分)
答案:(示例)“槐树枝上长满了绿色间或有些黄白色的骨朵”,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槐花; “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这是从嗅觉角度描写槐花。调动多种感官,全方位(或全面)感受槐花的美。(其他言之成理的分析亦可)
描写景物常用的手法
1.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或全面)描写景物,生动形象地写出景物的×××特点,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2.衬托(侧面描写):用次要的景物衬托主要景物,突出主要景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
3.化静为动:把本来静止不动的(或没有生命力的)某种事物写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勃勃生机、生命力),表达作者的×××心情或情感。
4.对比:把某种景物与主要景物作对比,突出主要景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爱憎感情。
5.虚实结合:把想象中的景物与现实中的景物结合在一起来写,突出景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心情或情感。
5.材料二中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3分)
答案: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海鸥、跳跳鱼、蛏子和螃蜞在海滩晒太阳的热闹气氛,“透着喜气”“欢呼雀跃”等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它们迎接春天的喜悦、欢快。(意思相近即可)
6.两篇散文都以“花”入题,试比较其写作意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答案:相同点:都通过写花,表现了两文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或对生活的热爱)。
不同点:材料一主要通过回忆往事,表达对故乡(童年)的怀念;材料二主要展现时代的生机,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赞美之情,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7.下列理解错误的两项是(3分)( )
A.材料一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一连串的动词,细腻生动地描绘出邻居们享受欢愉时光的情形。
B.材料一以“槐花”为线索,依次展现了吃槐花、赏槐花、办槐花节等场景,条理清晰,结构合理。
C.材料二以沪剧唱词“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红里泛白,白里泛红……”开头,引出下文对春花的描写,富含文化韵味。
D.材料二通篇不见“我”字,但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写法新颖别致,有独到的审美情趣。
E.材料一、材料二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许多看似闲笔的描写,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BE
导析:BE B项,结合材料一第③段的“槐花一开,邻居们便开始享受欢愉的时光”,第④段的“槐花好吃,味道清香甘甜”和第⑤段的“这里每年都要举办槐花节”可以看出,依次展现的是“赏槐花、吃槐花、办槐花节”等场景,而不是“吃槐花、赏槐花、办槐花节”。E项,结合材料一第⑤段的“在如此美丽壮观的园子里徜徉,仿佛置身于梦境,怎能不让人生出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和材料二第⑥段的“春天,置身于书院,在路边,在海边,在庭院中,在田地里,出奇地舒畅、欢快”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在花上托物言志,因此“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述不正确。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