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4-2015高二上学期期中复习
复习范围:必修三(第2章——神经调节);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神经一体液一免疫网络是当前公认的维持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状腺的活动只受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B.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外排)的方式释放,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C.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系统性红斑狼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2.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进行传导的,这种电信号称为( )
A.静息电位 B.反射 C.神经冲动 D.反射弧
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就是膜电位为零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4.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看书看报。此病人受损的是大脑皮层的
A.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5.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6.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 )
A.学习 B.记忆
C.语言 D.感觉
7.下图所示,如果a接受适宜刺激,则 ( )。
A.不会引起e收缩
B.神经细胞b与d的兴奋是同步的
C.在c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D.一般情况下,e中细胞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
8.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9.(2014海南卷,15)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d处位于传入神经上
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10.(2014安徽卷,6)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11.生活中有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12.病例一: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病例二:乙酰胆碱是一种能引起肌细胞兴奋的递质,某种药物可以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以上两种情况分别会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收缩
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肌肉持续舒张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肌肉持续收缩
D.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舒张
13.2011年广州亚运会的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14.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
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
C.c的末端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
15.根据下图,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
B.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钾离子从上往下流
C.假设这是突触前膜,则突触间隙位于图示膜的上部
D.若将神经细胞膜的磷脂层平展在水面上,c会与水面接触
16.下图甲为某反射弧结构,图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抑制递质释放的药物放在b处,刺激e点时,a正常收缩
B.兴奋在b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双向的
C.图乙是图甲g处的放大示意图
D.图乙中⑤释放的物质一定能使③的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
17.若在图1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进表方向一致)( )
18. 温度感觉中枢在
A.小脑 B. 下丘脑 C. 大脑皮层 D.脊髓
19.饮酒过量的人会表现为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呼吸急促。在人脑的各组成部分中,与上述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小脑、大脑、脑干 B.大脑、小脑、脑干
C.下丘脑、大脑、脑干 D.脑干、大脑、小脑
20.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 )
A.调节准确、快速 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物
C.调节物都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调节作用范围局限
21.人的下丘脑受损可能影响( )
①内分泌活动的协调 ②体温恒定的维持 ③躯体运动的精确性
④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变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2.突触小泡中含有乙酰胆碱,它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被胆碱酯酶所分解。有机磷则能够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当人体发生有机磷中毒时,会发生的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23.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24.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25.下列关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体液调节即激素调节
B.激素调节中,激素可直接参与代谢过程
C.跳水运动员一刹那做出精美复杂的动作是由于神经调节的结果
D.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二、非选择题(50分):
26.(20分)下图图1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结构放大后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标号, 上填写文字)。
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结构是[ ]。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1中的[ ] ________。
2)如果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尖,会立即缩回,但是当医生用针刺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此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刺手指皮肤时,人会感到疼痛,写出人体接受针刺产生痛觉的程
3)当神经冲动传导到A结构时,图2中结构1以_____方式将[ 3 ]___________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转变为__________与受体结合的物质[3]正常情况下被酶催化分解而失去活性,如果用某种药物破坏该酶的活性,则突触后神经元将__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小狗看到灯光不会分泌唾液,但是经过一定的训练,小狗看到灯光也会分泌唾液,即形成了条件反射。训练过程即为强化,强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用同种电流计测神经细胞膜上不同部位的电位情况,当刺激图3的a点时,指针瞬间偏转方向如下图所示;如果刺激图4的c点时,其指针的瞬间偏转方向是______________
(1)一个完整的反射弧,除了图甲所示结构以外,还包括 、 。
(2)假设图甲C处连接一块受到刺激可以收缩的肌肉,并在图示处剪断传出神经,刺激A端肌肉 (能、不能)收缩;刺激B端肌肉 (能、不能)收缩。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3)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种单向传递的特点是由 决定的,该结构由图乙中的[ ] 、 [ ] 、 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中①处时,兴奋部位膜电位为 。
(5)乙酰胆碱(ACh)是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是由图乙中[ ] 释放的,当兴奋传到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 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 。
28.(18分)下图甲是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8分)
(1)图甲中f 表示的结构是 ,图乙是甲图中d 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包括 、 、 三部分。
(2)缩手反射时,图乙中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由B上的“受体”与相应信号物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使B的电位发生变化。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觉神经末梢,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点还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_______个。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甲状腺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故A错;神经递质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吐,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都是蛋白质,故B错;在完整的反射弧中,刺激感受器或传出神经,效应器都能发生反应,故C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C
【解析】
试题分析:电信号又叫神经冲动,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电信号,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的能力。
3.D
【解析】
试题分析: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并不是零电位,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与钾离子外流有关,故A、B错误;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并不进入突触后膜,而是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使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使后膜产生兴奋,故C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兴奋传导,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析】
试题分析:与a相连的神经纤维上有神经节,故是传入神经a应是感受器,故A错误。神经细胞b和d经过了突触,在突触处兴奋传递因为信号的转变有延长的现象,故b比d快,故B错误。c处有突触会有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故C正确。一般情况下,e中消耗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的分解,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8.D
【解析】
试题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是双向传递,在突触之间是单向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图中只能由乙传递到甲,故刺激A甲发生一次偏转,而乙因为有突触的存在不会发生偏转,故选D。
考点:本题考察兴奋的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9.【答案】C
【解析】由牵拉肌肉可引起神经冲动并传到d处,并且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可知a(骨骼肌中)位于感受器,b位于传入神经,c位于神经中枢,d位于传入神经,AB正确;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D正确;图中a到d不包含效应器,不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C错误。
D.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10【答案】C
【解析】喂食引起唾液分泌属于非条件反射,喂食和铃声多次结合刺激后,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为条件反射,其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含高级神经中枢),可见A项错误;因为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低级神经中枢)不可能在大脑皮层,可知两种反射的反射弧不可能相同,D项错误;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故不属于反射,B项错误;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构成了新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C项正确。
11.D
【解析】
试题分析:脊髓: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如排尿、排便、膝跳反射中枢等);大脑即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的调控。婴幼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大脑还未发育完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发育完成,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是因为大脑对排尿的控制减弱,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析】
试题分析: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突触小体属于神经元的一部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而神经递质是化学分子(信号),突触小体的膜是突触前膜,所以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试题分析:从图中看出a是磷脂分子的疏水端,b是横跨(贯穿)细胞膜蛋白质,即可能是载体蛋白,c是磷脂分子的亲水端,d是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e是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糖蛋白,由此可以确定上侧是细胞外。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示电性。由于钾离子和钠离子的在膜两侧的数量不一样导致的,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图中b),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静息电位时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当当神经元细胞受到刺激时,通道打开,钠离子快速内流,钾离子快速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即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时,钾离子从下往上流B错误;突触前膜是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的,即从膜内倒膜外,膜外是和突触间隙接触的,图中的膜外是上部,C正确;磷脂分子的亲水端易与水结合,D正确;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A
【解析】
试题分析:抑制递质释放的药物放在b处,不会影响兴奋传导,A正确;但由于递质传递是单向,所以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B错误;图乙是突触结构,是图甲d处的放大示意图,g处是细胞体,B错误;⑤释放的是递质,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冲动传导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7.C
【解析】
试题分析:当刺激由右向左传导时,首先 b 点出现动作电位,a 点为静息电位,电流表偏转情况为图③→②;紧接着 b 点恢复为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相同,此时为图②→③所示;神经冲动继续向左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导到 a 点,a 点出现动作电位,b 点为静息电位,则为图③→②所示;之后 a 点恢复静息电位,探针两侧电位差相同,则为图②→③所示,所以整个过程的变化是.③→②→③→②→③。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20.B
【解析】
试题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见下表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表中看出体液调节较缓慢,A错误;体液调节的作用途径是通过体液运输调节物,B正确;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中的激素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但是还包括二氧化碳、氢离子等,C错误;体液调节的范围比较广泛,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了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区别,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
21.D
【解析】
试题分析:下丘脑一方面能通过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垂体进而影响甲状腺等的分泌活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完成对血糖和体温的调节。躯体运动的精确性与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有关。
考点:本题考查了下丘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2.B
【解析】
试题分析:有机磷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后,乙酰胆碱不能及时分解,持续结合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导致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突触结构上兴奋传递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D
【解析】
试题分析:兴奋在反射弧的突触结构上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故A错误。激素被血液运送到靶器官、靶细胞,运送过程没有选择性,而作用过程具有特异性,故B错误。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故C错误。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B
【解析】
试题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所以B选项正确,给适宜刺激才能产生反射。
考点: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5.D
【解析】
试题分析: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故A错误。激素调节中,激素不是直接参与代谢过程,故B错误。跳水运动员作出的动作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故C错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6.1.C E灰质
2.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感受器(手)→传入神经→大脑皮层
3.胞吐 神经递质 动作电位 持续兴奋
4.使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用前者强化后者(驱使力对具有一定诱因的刺激物发生反应后的效果)
5.左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于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上,故B是感受器,C是效应器;排尿反射的中枢是脊髓(灰质部分),为图中的E。
2.当医生用针刺手指皮肤取血化验时,手指可以不缩回,因为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说明了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控制;因为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针刺后产生痛觉的过程为感受器(手)→传入神经→大脑皮层。
3.神经冲动传到突触部位时,突触前膜会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中,释放的方式是胞吐;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会使突触后膜的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但催化递质分解的酶活性被破坏后,递质不能被分解,一直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后膜持续兴奋。
4.强化的概念是:使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结合,用前者强化后者。
5.由于图3中电流计的两个电极放置在膜外,当刺激a点时,a处膜外变为负电位,指针向左偏转,说明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图4中电流计的两个电极一个放置在膜外,一个放置在膜内,当刺激c点时,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故指针应向左偏转。
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兴奋的传导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当兴奋传导到轴突时,兴奋部位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5)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完成一次兴奋后,即被分解。由于乙酰胆碱(ACh)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如果不分解就会持续发挥作用,使肌细胞持续兴奋。
考点: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兴奋传导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8.(1)感受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分析题图,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促甲状腺激素,D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增加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