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3唐诗五首 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3唐诗五首 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3 23:5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3 唐诗五首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对《钱塘湖春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起到“白沙堤”终,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B.早莺、新燕、浅草很能体现西湖早春特征。
C.颈联中“渐欲”和“才能”表现了花与草初开与初长的静态效果,很好地突出了早春生机勃勃的特点。
D.尾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首联点题,交待游踪。从大处落笔,写出春水初涨,云脚低垂,湖面开阔之景。
B.颔联和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不同角度写了钱塘湖早春生机盎然的美丽景色。
C.黄莺抢占“暖树”,生怕赶不上;新燕正啄“新泥”,忙碌而兴奋。这两句诗着意描写莺莺燕燕的动态,整首诗歌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D.尾联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描写,内容详细地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3.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返”“归”两字暗示诗人的心灵已与这热闹安逸融为一体。
D.尾联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怀念伯夷与叔齐,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盖/竹柏影也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实/是欲界之仙都
5.选出对《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这首诗写诗人出使的经历,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D.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二、填空题
6.填空。
(1)《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 的作品。他与 合称“王孟”,是唐代 诗派的代表人物。
(2)《渡荆门送别》是唐代 主义诗人 所作,他被称为“ ”
(3)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 ,人称“ ”,他的诗收录在《 》里。
7.《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 ,字太白,号 ,又号“谪仙人”,是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与 并称为“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三、课内阅读
请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8.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白云千载空悠悠 (2)浩浩汤汤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因为 B.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极:至、到达
C.而或长烟一空 空:消散 D.春和景明 和:和煦
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翻译:
11.黄鹤楼和岳阳楼都属于我国“四大名楼”,两位作者各自登楼,抒发的心情不同,请根据诗文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黄鹤楼前使人愁
仁者何求,岳阳楼上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
冬景
宋·吕徽之①
斗室萧萧日晏②眠,疏狂③惟与懒相便。
寻常甲子④无心记,看到梅花又一年。
【注释】①吕徽之:台州仙居人,字起猷,号六松,宋亡后,隐居不仕。②日晏:天色已晚。③疏狂:狂放不受拘束。④甲子:泛指岁月,光阴。
【丙】
吾乡吕徽之先生,家仙居万山中,博学能诗文,问无不知者,而常逃其名,耕渔以自给。
一日,携褚币①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阁中诸贵游子弟辈闻得,遣左右诘之。先生初不言,众愈疑,亲自出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辄侮之,询其见笑之由。先生不得已,乃曰:“我意举滕王蛱蝶事②耳。”众始叹伏,邀先生入坐。先生曰:“我如此形状,安可厕诸君子间?”请之益坚,遂入阁。
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骛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滕。”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皆惊讶曰:“尝闻吕处士名,欲一见而不能,先生岂其人邪?”曰:“我农家,安知吕处士为何如人?”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
雪晴,往访焉,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忽米桶中有人,乃先生妻也。因天寒,故坐其中。试问徽之先生何在,答曰:“在溪上捕鱼。”始知真为先生矣。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隔溪谓曰:“诸公先到舍下,我得鱼,当换酒饮诸公也。”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
(节选自《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注释】①褚币:纸币的别名。 ②滕王蛱蝶事:滕王李元婴作蝴蝶画的典故。
12.下列对【甲】【乙】两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诗的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给人一种静谧、萧瑟之感。
B.【甲】诗的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正面衬托了诗人郁闷孤单的心境。
C.【乙】诗中,“斗室萧萧”也能安然入眠,体现了诗人的安贫乐道。
D.【乙】诗中,诗人无心去记“寻常甲子”,只在看到梅花开放时才意识到又是新的一年,体现了诗人的远离世俗、洒脱自在、不受拘束。
13.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表格中加点的字。
原文词句 方法 解释
徐至庭前 成语推测法:不疾不徐 (1)
遣左右诘之 语境推测法 (2)
众愈疑 课内迁移法:色愈恭,礼愈至 (3)
惠之谷 查阅字典法:①好处,恩惠;②给人好处,施与恩惠;③敬辞;④温和,柔顺;⑤仁爱 (4)
14.下列各项与例句中的“其”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询其见笑之由
A.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 B.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D.其正色邪(《北冥有鱼》)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至 彼 果 见 之 告 以 特 来 候 谢 之 意
16.翻译下列句子。
(1)携褚币诣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17.诗文互相参照,你会发现有些内容能相互印证。如【乙】诗中“斗室萧萧”对应【丙】文中的 (用原文回答);而【乙】诗中“疏狂”一词在【丙】文中也有具体的表现,如 (用自己的话答出两点)。
18.有人认为,吕徽之与【甲】诗的作者王绩志趣相投,请结合【甲】【乙】【丙】三篇诗文说明理由。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9.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
B.诗歌前四句中“黄鹤”“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之感。
C.诗人登高远眺,汉阳城的树木和鹦鹉洲的芳草清晰可见,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20.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六、翻译
2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东皋薄暮望 ②徙倚欲何依
③长歌怀采薇 ④使至塞上
⑤单车欲问边 ⑥长河落日圆
⑦仍怜故乡水 ⑧几处早莺争暖树
2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 ) (2)念无与为乐者( )
(3)鸢飞戾天者( ) (4)东皋薄暮望( )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C.有误。颈联意为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其中“渐欲”和“才能”表现了花与草初开与初长的动态效果,不是“静态效果”;
故选C。
2.D
【详解】D.尾联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直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热爱之情。故选D。
3.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
C.“‘返’‘归’两字暗示诗人的心灵已与这热闹安逸融为一体”赏析有误。颈联中的“返”与“归”,指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而非“暗示诗人的心灵已与这热闹安逸融为一体”。
故选C。
4.D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D项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实是/欲界之仙都。据此,答案为D。
5.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C.有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他们不畏艰苦,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故选C。
6. (1)王维 孟浩然 山水田园 (2)浪漫 李白 诗仙 (3)香山居士 诗魔 白氏长庆集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的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1)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7. 李白 青莲居士 唐 诗仙 杜甫
【详解】《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8. zǎi shānɡ 9.A 10.(1)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2)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1. 昔人已去 为国忧
【分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根据语境来判断词语的读音。
①“载”是多音字。本句诗的含义为: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飘荡。“载”的含义是“年”,故读音为zǎi。
②“汤汤”形容水流大而急,读音为“shāng”。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A.句意为: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以: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作“来”“以便”;
故选A。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1)重点词:忧,担心;谗,说别人坏话;畏,惧怕;讥,批评指责;极,到极点。
(2)重点词:或,有时;一,全;空,消散;皓月,皎洁的月光。
11.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理解能力和补写对联的能力。先理解文章内容,再根据对联知识把对联的内容补充完整。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对称。
上联中的空缺处和下联的“仁者何求”相对应,结合《黄鹤楼》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或“黄鹤一去不复返”,可填写“昔人已去”或“黄鹤不返”等;
下联中的空缺处与“使人愁”相对应,结合《岳阳楼记》的主题,可填写“为国忧”“为民忧”等。
【点睛】参考译文:
岳阳楼记(节选) :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12.B 13. 缓慢地,慢慢地 责问,质问 更,更加 给人好处,施加恩惠(若学生填序号,也算对) 14.A 15.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16.(1)(吕徽之)(他)带上纸币到一个富人家买谷种,正赶上(正遇、恰逢)天降大雪,他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人没有理睬他的)。
(2)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17. 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 示例:他博学多才,却隐匿姓名,靠耕地打鱼养活自己;他听人按韵作雪诗不成,不由得笑出声;他帮忙作诗后洒脱离开,别人劝留不住,还不让人知道自己真实身份;别人送他谷种,他愤怒拒绝,一定要拿钱买…… 18.王绩在【甲】诗中写“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把古代贤人伯夷和叔齐引为知己,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或高洁的品性)【乙】诗表现了吕徽之身处“萧萧”“斗室”却安贫乐道、“疏狂”慵懒、自在闲适的隐居生活;【丙】文写吕徽之“博学能诗文”却“常逃其名”,“家徒壁立”却不愿受人恩惠,“耕渔以自给”自得其乐,是一位高洁的隐士。两位诗人都有着隐逸之志(或高洁品性),可谓志趣相投。
【解析】12.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
B.有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意思是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故选B。
13.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不疾不徐: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徐:缓慢地,慢慢地。
(2)句意为:派了侍从去责问他发笑的缘由。诘:责问,质问;
(3)“色愈恭,礼愈至”,意思是脸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愈:更,更加;
(4)句意为:众人送给先生谷种。惠:给人好处,施加恩惠。
14.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
“询其见笑之由”,意思是问他发笑的缘由。其:代词,他;
A.其:代词,他;
B.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C.其:语气副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D.其:代词,或许;
故选A。
15.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到了溪边,果然看见了先生,他们把特意来问候道谢的意思告诉先生。
根据句意划分为:至彼/果见之/告以特来候谢之意。
16.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携,带;诣,去;易,买;值,正赶上;弗,不;顾,理睬。
(2)句重点词语:陟,提升,提拔;罚,惩罚;臧否,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异同,这里偏重在异。
17.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问:乙诗中“斗室萧萧”意思是:小小的屋子里很是萧索。体现了屋子的狭小与萧索,体现屋子的简陋。对应乙文中的“惟草屋一间,家徒壁立”,其意思是:先生只有一间草屋,家中贫穷,一无所有;体现屋子的简陋。
第二问: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疏狂”是形容狂放不受拘束的样子。
根据丙文第二段“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可知,他听有人按照“滕”字韵写诗,他苦心推敲,反复吟咏,始终写不出,他忍不住笑出声来;
根据丙文第三段“众以‘藤’‘滕’二字,请先生足之。即援笔书曰:‘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膝。’复请粘‘昙’字韵诗,又随笔写讫,便出门。留之,不可得。问其姓字,亦不答”可知,他用帮忙作诗后洒脱离开,别人劝留不住,还不让人知道自己真实身份;
根据丙文第二段“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可知,他穿着打扮随意,不戴帽子露出头顶,穿粗布短衣、布袜草鞋,毫不在乎自己的形象;
根据丙文第三段“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撑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可知,人家赠送给他谷种,他不喜反怒,一定要用钱购买;
根据结尾段“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可知,他捕鱼换酒与陌生的来访者共饮,大家尽欢而散。
18.考查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
《野望》中“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意为:黄昏的时候伫立在房舍东边的高地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意为: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遂愿而归。诗人从眼前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意为: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只能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诗人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的情感。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乙诗“斗室萧萧日晏眠,疏狂惟与懒相便”意思是:小小的屋子里很是萧索,每天都昏昏欲睡,疏忽狂妄只有与慵懒相伴。诗人毫不在意屋子的狭小与萧索,在寂静的屋子中慵懒而眠,不在意时间的流逝,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的心境;“寻常甲子无心记,看到梅花又一年”意思是:寻常的日子也没有心思去留意,只是看到梅花开放才知道一年又过了。诗人未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只有看到梅花已然绽放的时候,才意识到又是新的一年了;联系注释“吕徽之,台州仙居人,字起献,号六松,宋亡后,隐居不仕”可知,诗人隐逸山野、远离世俗,体现了诗人的慵懒、狂放洒脱、不受拘束的心境。
根据丙文第二段“徐至庭前,闻东阁中有人分韵作雪诗,一人得‘滕’字,苦吟弗就。先生不觉失笑”可知,他听有人按照“滕”字韵写诗,他苦心推敲,反复吟咏,始终写不出,他忍不住笑出声来,展现其“疏狂”的形象;
根据丙文第二段“见先生露顶短褐,布袜草屦”可知,他穿着打扮随意,不戴帽子露出头顶,穿粗布短衣、布袜草鞋,毫不在乎自己的形象;
根据丙文第三段“惠之谷,怒曰:‘我岂取不义之财?’必易之。撑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路甚僻远,识其所而返”可知,人家赠送给他谷种,他不喜反怒,一定要用钱购买;根据结尾段“少顷携鱼与酒至尽欢而散”可知,他捕鱼换酒与陌生的来访者共饮,大家尽欢而散。他住着简陋的草屋,穿着粗布短衣和草鞋,种田打鱼,自食其力,生活清贫却怡然自得,丝毫没有追名逐利之心;可见吕徽之是隐逸山野、远离世俗的隐士。
围绕以上内容提炼概括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丙】我的同乡吕徽之先生,家在仙居万山之中,博学多才,能诗能文,问他问题没有他不知道的,但他却总是隐匿姓名,耕地打渔来养活自己。
有一天,他拿着钱到一个富人家里买谷种,正赶上天降大雪,他站在人家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他慢慢走到庭院前,听到东阁里有群人分韵作咏雪诗,有个人拈得一个“滕”字韵,苦心推敲,反复吟咏,始终写不出,先生忍不住笑出声来。东阁中的那些贵族子弟们听到了,派了侍从去责问他发笑的缘由。先生最初不说,那些贵族子弟更加疑惑,便亲自走出屋子,他们看见先生露着头顶,穿着粗布衣服,布袜草鞋,看不起他,责问他笑的原因。先生迫不得已,于是说道:“我想列举滕王李元婴作蝴蝶画的典故。”众人这才赞叹佩服,邀请先生入席而坐。先生说:“我这个穷酸样子,怎么可以置身于你们之间?”众人更加诚恳坚决地邀请他,先生于是进入东阁。
众人用“藤”“滕”二字请先生写咏雪诗。先生当即拿笔写道:“天上九龙施法水,人间一鼠啮枯藤。鹜鹅声乱功收蔡,蝴蝶飞来妙过膝。”众人又请他用“昙”字为韵作咏雪诗,先生也当即写成,便要走出门去。众人极尽挽留也留不下。问先生姓名,先生也不回答。众人都惊讶地说道:“我们曾经听说过吕处士的大名,想要见上一面却不能办到,先生莫非就是他吗?”先生说:“我一个农夫,哪里知道吕处士是什么人?”众人送给先生谷种,先生发怒道:“难道我会要不义之财吗?”一定要用钱买谷种,然后撑着船离开了。众人派侍从远远地跟在先生后面,先生居住的地方非常遥远偏僻,侍从做好标记,然后回去了。
等到雪过天晴,众人前往拜访先生,看见先生只有一间草屋,家中贫穷,一无所有。忽然发现米桶中坐着一人,原来是先生的妻子,因为天气寒冷,所以坐在米桶中避寒。他们试探着问吕徽之先生在哪里,先生的妻子答道:“在河边捕鱼。”这才知道(他)真的就是吕徽之先生。到了溪边,果然看见了先生,他们把特意来问候道谢的意思告诉先生。先生隔着溪水说:“你们先到我的屋子里,等我捕到了鱼,去换酒给你们喝。”不一会儿,先生拿着鱼和酒回来了,主客尽情欢饮之后,才分别离开。
19.C 20.示例:尾联描写日暮时分登临黄鹤楼看到江上雾霭一片迷蒙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愁,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分析】19.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 .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并不是抒发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故选C。
20.本题考查诗句赏析。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尾联情景交融,作者寄情于景,那长江的浩浩烟波,形象地代表了诗人无边的乡愁,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1.①接近 ②徘徊 ③比喻隐居不仕 ④出使 ⑤慰问 ⑥指黄河 ⑦喜爱 ⑧向阳的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本题中,①薄:是动词,接近;②徙倚:指徘徊,来回地走;③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④使:是一词多义,这里是“出使”;⑤问:慰问;⑥长河:古今异义,专指黄河;⑦怜:一词多义,此处指喜爱;⑧暖树:指向阳的树。
22. 通“缺”,空隙、缺口 考虑,想到 至、到达 接近,迫近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空隙、缺口。
(2)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3)句意为: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戾:至、到达。
(4)句意为: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薄:接近,迫近。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