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21 蝉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中,“喧嚣的歌声”这个短语是偏正短语。
B.“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一句中,“翅膀”是名词。
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利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歌颂”。
D.“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拆迁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B.为使这批滞销货卖出去,他煞费苦心,寻觅契机。
C.我今年去了黄果树瀑布,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D.在喧嚣的人群里,他依然没有迷失自我。
3.菜豆象是一种( )。
A.大象 B.昆虫 C.鸟类
4.舍腰蜂喜欢将巢筑在( )的环境中。
A.干燥 B.寒冷 C.温暖
5.《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的杰作,记录了他对昆虫的观察和回忆。( )
A.法国 法布尔 B.法国 儒勒.凡尔纳 C.英国 笛福 D.丹麦 安徒生
6.下列各项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扎扁 黏土 喧嚣 B.轻舒 慷慨 金蜣
C.漂浮 刹那 瞬间 D.轻盈 沸腾 涂墁
二、字词书写
7.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接着,它 (表演 演绎)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 (跳跃 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 (伸直 伸展),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 (钩 抓)住它的空皮。
8.给加点字注音。
金蜣( ) 罅隙( ) 隧道( )
纤维( ) 防御( ) 跳蚤( )
车辙( ) 黏土( ) 喧嚣( )
三、填空题
9.文学常识填空。
《蝉》的作者法布尔,是 国 家、作家。他被誉为“ ”。
10.文学常识填空。
《蝉》的作者法布尔,是 国 家、作家。他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
1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这段话出自课文《 》,作者是 。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蜘蛛的巢
法布尔
蜘蛛在母性方面的表露甚至比猎取食物时所显示的天才更令人叹服。它的巢是一个丝织的袋,它的卵就产在这个袋里。它这个巢要比鸟类的巢神秘,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气球,大小和鸽子蛋差不多,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围着一圈扇蛤形的边。整个看来,这是一个用几根丝支持着的蛋形的物体。
巢的顶部是凹形的,上面像盖着一个丝盖碗。巢的其他部分都包着一层又厚又细嫩的白缎子,点缀着一些丝带和一些褐色或黑色的花纹。我们立刻可以猜到这一层的白缎子的作用,它是防水的,雨水或露水都不能浸透它。
为了防止里面的卵被冻坏,仅仅使巢远离地面或藏在枯草丛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些专门的保暖设备。让我们用剪刀把包在外面的这层防雨缎子剪开来看看。在这下面我们发现了一层红色的丝。这层丝不是像通常那样的纤维状,而是很蓬松的一束。(A)这种物质,比天鹅的绒毛还要软,比冬天的火炉还要暖和,它是未来的小蜘蛛们的安乐床。小蜘蛛们在这张舒适的床上就不会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了。
在巢的中央有一个锤子一样的袋子,袋子的底部是圆的,顶部是方的,有一个柔嫩的盖子盖在上面。这个袋子是用非常细软的缎子做成的,里面就藏着蜘蛛的卵。蜘蛛的卵是一种极小的橘黄色的颗粒,聚集在一块儿,拼成一颗豌豆大小的圆球。这些是蜘蛛的宝贝,母蜘蛛必须保护着它们不受冷空气的侵袭。
那么蜘蛛是怎样造就这样精致的袋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它做袋子时的情形吧!它做袋子的时候,慢慢地绕着圈子,同时放出一根丝,它的后腿把丝拉出来叠在上一个圈的丝上面,就这样一圈圈地加上去,就织成了一个小袋子。袋子与巢之间用丝线连着,这样使袋口可以张开。袋的大小恰好能装下全部的卵而不留一点空隙,也不知道蜘蛛妈妈如何能掌握得那么精确。
产完卵后,蜘蛛的丝囊又要开始运作了。但这次工作和以前不同。只见它先把身体放下,接触到某一点,然后把身体抬起来,再放下,接触到另一点,就这样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毫无规则,同时它的后脚拉扯着放出来的丝。这种工作的结果,不是织出一块美丽的绸缎,而是造就一张杂乱无章、错综复杂的网。接着它射出一种红棕色的丝,这种丝非常细软。它用后腿把丝压严实,包在巢的外面。
然后它再一次变换材料,又放出白色的丝,包在巢的外侧,使巢的外面又多了一层白色的外套。而且,这时候巢已经像个小气球了,上端小,下端大,接着它再放出各种颜色不同的丝,赤色、褐色、灰色、黑色……让你目不暇接,它就用这种华丽的丝线来装饰它的巢。直到这一步结束,整个工作才算大功告成了。
(B)蜘蛛开着一个多么神奇的纱厂啊!靠着这个简单而永恒的工厂——它可以交替做着搓绳、纺线、织布、织丝带等各种工作,而这里面的全部机器只是它的后腿和丝囊。
12.蜘蛛的巢在外观上有什么特点?请阅读全文简要作答。(温馨提示:仔细筛选信息,分条概括。)
13.文中画线句子(A)(B)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温馨提示:先判断说明方法,然后看看说明方法或具体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14.下列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蜘蛛织一个巢,要放出各种颜色的丝。
B.蜘蛛巢中央的袋子很精致,恰好能装下全部的卵而不留一点空隙。
C.蜘蛛织巢的顺序是“产卵——加白色外套——织外巢——华丽装饰”。
D.蜘蛛织巢工作分为产卵前后两个过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改)
15.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6.阅读第②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17.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18.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9.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五、综合性学习
20.学习了本文,班上准备进行一次以“有趣的昆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了解昆虫的休息特点——“蛰”。“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你能说出与之相关的一个节气及其含义吗?
(2)为了更好地研究昆虫,小明为大家推荐了一本好书《虫子旁》,请你帮他补写一个过渡句。(不超过15个字)
《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的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3)活动结束后,老师要求写一篇活动感悟,下面是李华同学写的一个片段,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
走进昆虫的世界,我领略了这个微妙世界无穷的奥秘:蝴蝶的美丽,将我带入了蝶象翩避的神秘王国;__________________。昆虫的世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C.“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利那欢愉呢?”这句话中的谓语为“响亮”。故选C。
2.C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行云流水:比喻诗文纯任自然,毫无拘执。多用在文章或艺术作品方面,不能用来形容瀑布。故答案为C。
点睛:解答成语使用类试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分辨,做出判断。重点从是否望文生义、褒贬误用、张冠李戴、不合语境、重复累赘等几个方面去分析。
3.B
【详解】答案为B项。即菜豆象是一种昆虫。考查文学常识,对名著《昆虫记》内容的理解,也是在考查学生的知识面。
4.C
【详解】答案为C项。也就是舍腰蜂喜欢将巢筑在温暖的环境中。考查对名著《昆虫记》内容的理解,也是在考查学生的知识面。考查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5.A
【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此题考查的是与《昆虫记》有关的文学常识。
6.A
【详解】A“扎扁”应写作“轧扁”。
7. 表演 腾跃 伸直 钩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辨析同义词,每组同义词既有相同的语素,又有不同语素,关键在了解共同点的基础上,抓住它们的不同语素,仔细体会其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第一组“表演”意思是在戏剧、舞蹈、杂技等演出中把其中的各个细节或人物特性表现出来,“演绎”是得出结论的推理,此处应填写“表演”。第二组“跳跃”关键在于“跳”,“腾跃”关键在于“腾空”,此处应填写“腾跃”。第三组“伸直”体现伸的结果是“直”,“伸展”体现展开,意思不同,此处填写“伸直”。第四组是动词的选择,此处应填写“钩”。
8. qiāng xià suì xiān yù zǎo zhé nián xiāo
【详解】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蜣”“罅”“黏”需要重点识记。“纤”是个多音字。xiān:(1)细小(2)吝啬;qiàn:用于“纤夫”。故此处应该读“xiān”。
9. 法 昆虫学 昆虫界的荷马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蝉》的作者法布尔,他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法布尔的代表作《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10. 法 昆虫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要求学生牢记法布尔的相关文学常识。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代表作《昆虫记》,《昆虫记》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
11. 蝉 法布尔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根据“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可知,文段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蝉》,《蝉》选自《昆虫的故事》,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12.整体呈蛋形(或倒置的气球形);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凹形的;白色并点缀着其他颜色的花纹。 13.(A)作比较。将“红色的丝”与“天鹅的绒毛”“冬天的火炉”作对比,强调了红色的丝具有的松软舒适和保暖的特点。
(B)打比方。将蜘蛛织巢比作开纱厂,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织巢的复杂与神奇。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14.C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把握关键词句即可。如:它这个巢要比鸟类的巢神秘,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气球,大小和鸽子蛋差不多,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围着一圈扇蛤形的边。可以概括出“整体呈蛋形(或倒置的气球形);底部宽大,顶部狭小;顶部是削平的”。 巢的顶部是凹形的,上面像盖着一个丝盖碗。巢的其他部分都包着一层又厚又细嫩的白缎子,点缀着一些丝带和一些褐色或黑色的花纹。可以概括出“顶部是凹形的;白色并点缀着其他颜色的花纹”。总结概括即可。
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把握。注意先判断说明方法,然后分析作用。A句中“比天鹅的绒毛还要软,比冬天的火炉还要暖和”的“比”可以看出本句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红色的丝”与“天鹅的绒毛”“冬天的火炉”作对比,强调了红色的丝具有 “松软舒适和保暖”的特点。B句中“蜘蛛开着一个多么神奇的纱厂啊!”把“蜘蛛织巢”,比喻成“开纱厂”,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蜘蛛织巢的复杂与神奇,表达了作者对蜘蛛的赞美之情。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因为,织巢程序缺做袋子一项,且顺序有误。正确顺序是“做袋子——产卵——织外巢——加白色外套——华丽装饰”。
【点睛】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分类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15.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16.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 17.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18.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9.①冬眠可以提高寿命。②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③人类和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
【解析】15.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作用。
①结合“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可知,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②用“惊天奥秘”这样的词语,设置悬念,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整篇文章都在解读“冬眠的奥秘”,故首段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16.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①从“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可知,冬眠动物与睡觉的本质区别: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而睡觉的动物则不是。
17.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不能删掉。“几乎”的意思是差不多,起限制作用。这里指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差不多完全不呼吸,但是不是一定完全不呼吸,“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8.本题考查的是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等。
从“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可知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三四岁”可知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可知,把同体型的冬眠菊头蝠与不冬眠老鼠的比较,因为前者冬眠,活得久;后者不冬眠,活的短。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以准确的数字突出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冬眠可以增加寿命,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9.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
①结合第④段“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第⑤段“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可知,冬眠可以提高寿命;
②结合第④段“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可知,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
③结合第⑤段“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可知,人类和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
20.(1)惊蛰。惊蛰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来活动。
(2)虫子的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
(3)示例:蟋蟀的鸣唱,将我引入了乐曲悠扬的音乐殿堂
【详解】(1)根据题干“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二十四节气中与“蛰”有关的节气是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为惊蛰节气,惊蛰是指冬眠的那些小动物被雷震醒开始出来活动了。
(2)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根据横线上的四个比喻句可知,横线上必须填一个比喻句,且要根据《虫子旁》书里的内容“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来确定比喻句的本体是“虫子”。
(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即“偏正短语”“将我……”,比喻修辞仿写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