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22 梦回繁华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B.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C.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言,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 “中国名片”。
D.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2.下面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汴梁(biàn) 绢本(juān) 瀚林(hàn) 田畴(chóu)
B.衣冠(guān) 遒劲(jìn) 摄取(shè) 桅竿(wéi)
C.擅长(shàn) 料峭(qiào) 踏青(tà) 簇拥(cù)
D.枢杻(shū) 沉檀(tán) 纤夫(xiān) 岔道(chà)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B.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C.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
D.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考定 活跃 骨骼 摩肩接踵
B.拓展 擅长 坐阵 梦回繁华
C.桥梁 扫墓 神采 一幅画卷
D.漕运 经典 亲睐 细致入微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进新建的学校的实验大楼,我真是大开眼界。(语序不当,第一分句改为“走进学校新建的实验大楼”)
B.他的文章写得非常精彩,可是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对文章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略加”重复,删掉其中一个)
C.环境的影响,癌症患者日益增多,并向中青年段年龄者伸出魔爪。(“日益”不能修饰“增多”)
D.他以瑰丽的语言,优美的表达技巧,在文章中表达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修饰语不当,“优美”不能修饰“表达技巧”。)
6.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宋汴梁商业_________,除贵族________外,还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________。________,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A.密集 聚集 活跃 由此 B.繁盛 聚集 活跃 由此
C.繁盛 居住 丰富 因此 D.密集 居住 丰富 因此
二、字词书写
7.请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汴梁( ) 活跃( ) 拓展( ) 翰林( ) 覆灭( )
簇拥( ) 跋涉( ) 沉檀( ) 遒劲( )( )
络绎不绝( ) 摩肩接踵( ) 舳舻相接( )( )
8.阅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春天的最后一阵风拂过田野,青杏躲进苍cuì(1) 的叶片背后抿嘴偷笑。麦苗轻轻摇曳,翩然起舞。豌豆花含苞待放,娇羞地依wēi(2) 在大地温暖的怀里。野草跟在庄稼身后,跳着,笑着,追zhú(3) 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三、填空题
9.文学常识填空。
(1)张择端, 字 ,中国 时期的画家。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 》《 》等。
(2)《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背景是 时期的 市,它位于河南省中部,古称 , ,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10.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
(4)《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 )
11.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2.请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并概括其主要特征。
13.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
(2)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15.第3段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6.本文以“梦回繁华”为题的内涵是什么?
17.选段第①段和《中国石拱桥》第一段相比,你一定会发现不少相似之处,请你简要概括出三点。
石拱桥的桥网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中国石拱桥》
(1)
(2)
(3)
五、综合性学习
18.学习了《梦回繁华》一文后,同学们对《清明上河图》兴趣倍增,为此,班级拟开展以“走进《清明上河图》,感悟传统文化精华”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请你参加并解决下列问题。
【活动一:画卷前世】
(1)有位同学写了一段《清明上河图》的独白,其中的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按照要求帮助他修改。
【A】我是为大宋盛世代言说话的精美画卷,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就由我来向你描绘。看那汴河两岸,风光无限,热闹非凡;【B】看集市商贩的吆喝声,仿佛还在耳畔。九百年前张择端眼中的安居乐业,听我向你娓娓讲述。
①【A】句语意重复,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删去。
②【B】句前后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下面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在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宋朝社会的一部“小百科全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市面中的酒旗招展,我们也可以想象北宋东京酒楼业的发达;《清明上河图》画出的毛驴与骡子比马匹多得多,亦是宋朝缺乏马匹的真实写照。
【活动二:画卷今生】
(3)请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人民网香港2019年7月29日电(记者 陈然) 气势恢宏的“盛世长卷”、原汁原味的宋朝工艺、妙趣横生的互动体验……本月26日,形式新颖的《清明上河如图.0》数码艺术香港展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正式开幕,展期一个月。
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及香港回归祖国22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艺术展是其走出故宫、走向海外的第一站,力求通过全新的数码、文化及艺术语言,令《清明上河图》“活”起来,为香港市民带来一场展现华夏瑰宝的世界级视听盛宴。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C项的成语使用有误,“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用在这里形容“讲述”不恰当,应用“绘声绘色”。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绢本(juān)——juàn;瀚林——翰林;
B.遒劲(jìn)——jìng;
D.枢杻——枢纽;纤夫(xiān)——qiàn;
故选C。
3.D
【详解】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ABC三项运用比喻,D项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4.C
【详解】A. “考定”应写作“考订”;
B. “坐阵”应写作“坐镇”;
D. “亲睐”应写作“青睐”;
故选C。
5.C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语病修改的能力。语病修改的内容,主要出现在语法、逻辑、和修辞三个方面。常有错误为搭配不当、自相矛盾、结构混乱、成分残缺等。该题选项C“日益”可以修饰“增多”。该句错误的原因是“伸出”的主语是“癌症患者”,属于动宾搭配不当。
6.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第一空,“繁盛”,指繁荣兴盛;“密集”指数量很多地聚集在一处。用来形容北宋汴梁商业兴盛,故“繁盛”合适;
第二空,“聚集”,指集合。这里展现北宋汴梁商业各色人等竞相登场,不仅有贵族,还有商人、手工业者、市民。故用“聚集”;
第三空,“活跃”,指气氛活泼而热烈;“丰富”指种类多或者数量大。此处用来形容文化生活热闹非常,故“活跃”合适;
第四空,“由此”和“因此”都有交代原因的意思,但“由此”更强调前者是后者形成的依据。因为北宋汴梁商业的繁荣,所以绘画题材范围大为扩展,故选“由此”。
故选B。
7..biàn yuè tuò hàn fù cù bá tán qiú jìng yì zhǒng zhú lú
【详解】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覆”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8. (1)翠 (2)偎 (3)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常用汉字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书写汉字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到形近字的写法,对常见的、易写错的多音多义字应重点关注。
9. (1)正道, 北宋 《清明上河图》. 《西湖争标图》。 (2)北宋 开封市 汴梁, 汴京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经典课文涉及的常识的识记。解答本题,需要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有所理解,对作品体现的时代内容、所反映的城市历史要有一定的了解;对作者张择端的字号、生存时代、代表性作品等要能够掌握。只有平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注意“汴”字的准确书写。
10. 列数字 打比方 打比方 作引用
【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1)根据句中“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2)根据句中“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将“长卷”比作“乐章”可以看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根据句中“宛如飞虹”,将“拱桥”比作“飞虹”可以看出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根据句中“《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引用了《东京梦华录》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
11.不能删去。“相传”指长期以来相互传说,并不一定是事实,如果去掉变成了肯定的现实,与事实不符。“相传”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方法: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本题的“据说”表示是相互传说,不一定就是事实,若去掉则成了肯定的事情,与客观事实不符。据此结合语句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1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13.本文主要使用了逻辑顺序,第四自然段使用了空间顺序, 这样写,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14.(1)列数字,使用准确的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2)引用,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15.比喻。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16.《清明上河图》创作的时期,正是北宋统治者覆灭前内忧外患的时期,所以这幅画在北宋遗民的眼中有特殊的意义,让他们回首故土,仿佛又回到北宋曾经的繁华,内心有一种怀念故土的沧桑之感。标题醒目,既能吸引读者,又准确地揭示出了《清明上河图》背后的社会历史内涵。
【解析】12.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理解。事物性的说明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到底在说明什么。在了解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对其特征的把握。本文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毫无疑问是《清明上河图》。至于其特征可以通过抓关键语段或语句的方法来把握。这篇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对《清明上河图》特点的总体归纳,从中不难找出表达特征的句子“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来。
13.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顺序及其作用的理解。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先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在分段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去判断说明顺序。该文开头写《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再写画卷整体外观,进而写画卷开端处、中段、后段和对作品的整体评价,全篇使用的是逻辑顺序,逻辑顺序的安排可以使行文思路清楚,层次严谨。
14.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题(1)从”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可见说明方法当然是列数字。其具体作用可以从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明事物的大小方面来理解。题(2)从“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可见,说明方法是引用,其具体作用可以从增强说服力方面进行作答。
15.此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修辞的使用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能更好的体现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可见是一个比喻句,再结合上文阅读可知,“慢板、柔板”比喻的是画面开卷处,“快板、紧板”比喻画面中段,把后段比喻为尾声。结合下文来看,比喻句的使用,自让而然的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16.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好的文章标题或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或成为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或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或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或是吸引读者兴趣等等。该文以“梦回繁华”为题,内涵更为丰富,在作答时除了考虑吸引读者之外,更应该结合时代背景来把握作者融入的情感。
【点睛】说明文既包括事物性的说明文,事物性的说明文首先要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到底在说明什么。在了解说明对象的前提下,才谈得上对其特征的把握。对于事理性的说明文,则可通过阅读搞清它究竟是在阐释一个怎样的事理。注意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作者为了要在文中清楚、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就会将有关事物特征性的句子放在显著的位置。一般说,放在一篇文章的开头或者在一个段落的前面,但由于每篇文章的格局和不同作者对文章的不同考虑,有时上一节的某个特征也会出现在下一节的开头,或放在篇末。另外,借助于说明的内容,概括出事物的特征。并非每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有明显说明特征的概括性的语句,甚至在显著的位置上也可能没有什么中心句、关键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通过阅读课文,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去提炼其特征。有时,事物的特征还不止一个,我们在阅读时应充分注意,否则归纳的内容就不完整了。总之,要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
17. 都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都是总体概况说明 都明确指出说明对象
【详解】考查对比阅读。可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和内容方面分析。选段第①段“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 528.7厘米”,指出说明对象: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整个长卷”比作“一部乐章”,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内容上,第①段总写《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卷的特点及内容。《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桥网成弧形,就像虹”,指出说明对象:石拱桥;“说拱桥是‘卧虹’‘ 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把桥比作“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在内容上总写了中国石拱桥的外形特征。综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8.(1)①说话②看——听
(2)(示例)从汴河上的舟楫往来,我们可以想见宋代汴河漕运的繁华
(3)古画“活”起来——《清明上河图3.0》亮相香港
【详解】(1)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提示进行修改。①“代言”的意思是“代表某阶级、集团或商品等发表言论或做宣传”,这里与“说话”重复;可将“说话”删去。②“看”与“吆喝”搭配不当,可将“看”改为“听”。
(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先抓住画卷所描绘的舟楫往来的景象,再仿照“从市面中的酒旗招展,我们也可以想象北宋东京酒楼业的发达”的句式进行描述。如:从人们的穿着打扮,我们可以想见宋代日常生活的富足。
(3)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答题时,先抓住导语“本月26日,形式新颖的《清明上河图3.0》数码艺术香港展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正式开幕,展期一个月”,再结合新闻的主体内容,扣住“《清明上河图》‘活’起来”,在此基础上作答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