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 《消息二则》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 《消息二则》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5 13: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 消息二则
第一单元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擅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鉴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溃退( ) 协定(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            
xié
kuì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解析:负隅顽抗,(坏人)凭借险要的地势等条件顽固抵抗。含贬义。此处用于形容抗日守军,使用不当。
C
2.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
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B.敌人筑起防线企图阻遏我军的进攻,而我军却以锐不可当的气势冲破敌人防线,
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C.面对臭名昭著的日军第16师团,尽管装备落后,但守军们始终负隅顽抗,有效
阻止了由徐州沿陇海线西犯的日军,为“兰封会战”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D.当地时间1月23日,秘鲁国会主席阿尔瓦宣布,其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呈阳
性。她表示将进行自我隔离,并将暂停一切业已安排好的活动。
解析:
A.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应是“民族独立、自强和复兴”;C.前后搭配不当,可将“人民公园的国庆节”改为“国庆节的人民公园”;D. “难以磨灭”与“深刻”重复啰唆,可删掉“深刻”一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近代以后,仁人志士忧患
的是民族自强、复兴和独立。
B.河北地处长城内外的咽喉要道和华北敌后的前哨,燕赵儿女在这场战争中不畏
强暴、英勇抗敌,创造了伟大的业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C.人民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D.西柏坡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尤其是他的团长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
深刻印象。
B
解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的“百万”是约数,形容解放军浩大的声势,而不是指有整整一百万人。
4.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的标题交代了四条信息:一是事件的主人
公——我军,二是事件内容——南渡长江,三是当时渡江兵力——三十万,四
是渡江的结果——胜利。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说有一百万名解放军共同渡过长江。
C.本文所选的两则新闻都写于革命战争年代,表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的斗志和必
胜的信念。
D.消息的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话或第一句话,主要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B
消息包括   、   、   、   、   五部分,其中,   、   、   是必不可少的。消息运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有时兼有   和   。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题
导语
主体
记叙
议论
描写
5.填空。
(21-22·邯郸永年区期中改编)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
回答问题。
6.文中的第一句话是这篇消息的   部分。开头黑体字文字是新闻的电
头,作用是           。
7.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         。
导语
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说明消息既快又准
解析:
可根据“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归纳出答案。
8.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议论。选文从        和         。 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解析:
可从用词准确性的角度品析,结合实际战况,体会“歼灭”“击溃”的内涵。
答案示例:
“歼灭”与“击溃”词义有所区别,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歼灭及击溃”,充分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9.联系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解析: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说明大军南下势如破竹,将势不可当,展示了大军南下态势。“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暗示南京已经被包围,南京即将解放。
10.选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示例:
展示大军南下态势,暗示即将解放南京。
11.填在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反之,失掉民心就会失掉天下。战争的成败主要还是取决于民心的向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人数不可谓不多,武器装备不可谓不先进,然而短短三年时间就败退台湾,_____。
A.失掉了民心是其主要原因
B.失掉了民心是其原因之一
C.失掉了民心是其中一个原因
D.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失掉了民心
A
解析:
抓住语段中“战争的成败主要还是取决于民心的向背”一句里的“主要”一词进行选择。
(21-22·唐山乐亭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甲】 .
冯祉艾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①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并向参研参试人员表示亲切慰问和祝贺。
②许其亮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亲切看望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并为他们出征壮行。
③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的还有:刘鹤、张又侠、魏凤和,中央军委委员李作成、苗华、张升民。
④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乙】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3名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
本报酒泉9月17日电(记者刘诗瑶、冯华、余建斌) ①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是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载人飞船搜索回收任务。
②9月17日12时4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发出返回指令,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此后,飞船返回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返回舱成功着陆后,担负搜救回收任务的搜救分队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现场,返回舱舱门打开后,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身体健康。
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6月17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进行了2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人民日报》2021年09月18日05版)
12.请为【甲】文拟定标题。
13.【乙】文第③段介绍了哪些主要内容?
14.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试从【乙】文中举出一例具体分析。
12.请为【甲】文拟定标题。
答案示例: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解析:
拟写新闻标题,可利用新闻的结构特点,抓住导语,适当参考主体部分来拟写。【甲】文导语即第①段第一句话。主体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都是飞船发射成功的表现,可概括为:发射成功。
13.【乙】文第③段介绍了哪些主要内容?
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于6月17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驻留,在轨飞行期间进行了2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在轨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答案示例:
神舟十二号驻留期间航天员开展的研究活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的意义。
解析:
第③段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神舟十二号驻留期间航天员开展的研究活动,第二句则介绍了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的意义。
14.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试从【乙】文中举出一例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
“北京时间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准确地交代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的时间,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解析:
新闻的准确性指的是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经得起核对。新闻的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也可以理解为态度上的不偏不倚、公正无私。
【材料一】新华网讯 9月27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将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从专机上护送至棺椁摆放区。当日,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中国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机上共载有117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及相关遗物。
【材料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勇于创新者进,善于创造者胜。志愿军将士面对陌生的战场、陌生的敌人,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把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面对各种阻力压力,中国人民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总能展现大智大勇、锐意开拓进取,“杀出一条血路”!
(选自《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读了两则材料,张翠心潮澎湃,想写一副对联,可是只写出了上联,你能根据材料二帮她写出下联吗?
上联:遥想当年远赴战场保家卫国
下联: .
(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最近,这句话广为流传。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谈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一】新华网讯 9月27日,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礼兵将殓放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棺椁从专机上护送至棺椁摆放区。当日,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中国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机上共载有117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及相关遗物。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答案示例:
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解析:
抓住新闻中的关键句“第七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中国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即可概括出来。
(2)读了两则材料,张翠心潮澎湃,想写一副对联,可是只写出了上联,你能根据材料二帮她写出下联吗?
上联:遥想当年远赴战场保家卫国
下联: .
再看今朝发挥智慧迎风战险 
解析:
上联“遥想当年”是根据材料一给出的,而材料二是对现今的思索,故可对“再看今朝”;由“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一句可概括出“发挥智慧”来对“远赴战场”;由“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杀出一条血路’”可概括出“迎风战险”来对“保家卫国”。
(3)“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最近,这句话广为流传。请你结合上面两则材料谈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示例:
我们能在校园里安静地读书,在街市上自由地行走……是那些先烈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换来的,因为有他们才会山河无恙、人民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