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4 一着惊海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4 一着惊海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5 11:4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篇新闻作品,已经基本掌握了与新闻作品的特点与相关知识,那么,学生将不难理解何为新闻特写。与此同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将新闻与新闻进行比较,这将近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种文体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目标
了解新闻通讯的有关知识和特点。
感知课文内容,揣摩本课新闻通讯的写作手法,品味本文语言。
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富国强军的豪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新闻通讯的特点,体会文章的价值。
品味课文的语言和写法,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法,朗读品析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一篇新闻通讯,谁能把题目读好?(老师请生读,提醒注意着字的读音,解释意思,注意副标题的断句。)课前预习的同学可能已经了解什么是航母舰载战斗机,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大家一起读一段文字。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可以供舰载机起飞和降落。它通常拥有巨大的飞行甲板和舰岛,舰岛大多坐落于右舷。航空母舰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复杂、威力最强的武器之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
发展至今,航空母舰已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依靠航空母舰,一个国家可以在远离其国土的地方、不依靠当地机场的情况下施加军事压力和进行作战。(百度百科)
通过阅读这段文字,我们都应该了解什么是航母和舰载战斗机,我们再看一些航母舰载战斗机的图片,来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吧。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过渡:航空母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我国航空母舰的成功建造和着舰也是中国军事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中国也只有三艘航母,那么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建成后舰载战斗机的着舰有经历了怎样惊心动魄的旅程呢?下面请大家一起走进这篇通讯,通篇默读,划出你还不能解决的生字词,和同学一起商讨解决吧。(生默读,相互讨论,老师巡视帮助解决问题。)
将这篇通讯改写成消息。(课前预习布置,模仿第一课的新闻消息让学生改写,课上生出示检查。)
师选几篇学生改写的消息,师生讨论这样改写的原因。
(预设:师生讨论改写是否概括到课文中介绍事件发生的环境和背景,工作人员的检查工作,塔台指挥,着舰过程和着舰后人们的表现。)
梳理课文写作思路
过渡:通过刚才我们大家对个别同学作品的讨论,聪明的同学是不是已经发现,我们改写的消息是不是将课文中所展示的层次用句子都概括出来,然后整合到一块呢?下面,我们就根据刚才的讨论,尝试给文章梳理层次。
生成:
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准备。 (3-4):交代这次飞行的重要性和降落的风险性。
第二层:(5-19)详细叙述了舰载机降落过程 。
(5-16):舰、机默契配合。 (17-19):舰载机成功降落。
第三层:(20-25)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通过比较,了解新闻通讯的特点。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读过了同学们写的消息,老师课前也和同学们做了一样的作业,下面是老师改写的消息,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新华社二十三日上午九时电)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登舰了。2012年11月25日,我国海军组织了航母舰载机的起飞和着舰。这一天渤海某海域辽阔的海面上,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海面上行进,上午8时,工作人员准备就绪,首次着舰进入关键时刻。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起,接着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在时断时续、不缓不急的对话中默契配合,最终舰载机刹那间稳稳的在航母甲板上停了下来。人们兴奋地冲上甲板和飞行员拥抱、拍照,纪念这即将载入共和国史册的一刻。这不是一次普通的着舰,它克服了世界上最具风险的难题,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是中华民族期盼已久的。
1.同学们,如果把老师写的这篇消息和课文的通讯对换,你更喜欢哪一篇呢?试试说出你的理由。
2.学生思考讨论上面的问题,给出观点和理由。
预设
生1:更喜欢阅读消息,因为它简短又简洁,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了解时事。
生2:更喜欢这篇通讯,因为它更详细的介绍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情形。着舰时指挥员和通讯员的对话更加直观的展示了当时的着舰的过程,让人读起来如在眼前。
生三:通讯中的语言写的很形象,例如海浪澎湃,斩浪向前,顶着凛冽的寒风,刀尖上的舞蹈等等,这些句子用词优美生动,更加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画面感。
生4:我更喜欢读这篇通讯,因为它展示了许多着舰时的细节描写比如……
生5:这篇通讯让我更加体会到这次成功登舰对中华民族有重大的意义,文中运用了一个排比句,抒发了人们看到战斗机成功登舰后的激动和喜悦之情。也让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通过讨论和比较,概括通讯的特点。
预设生成:
通讯的特点以及和消息的区别
(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3)从篇幅上看,消息一般篇幅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消息比较短,多为百字或数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4)从表达方式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5)从语言上分析: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根本区别是就是在于真实性。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总结提升
小结: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和新闻打交道,有的新闻是报道是报道大事件的,比如说本文的航母着舰战斗机着舰,某国飞机失事,地区地震等,有些新闻是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小事件,比如说某人上网被诈骗,某人外出旅游被无故殴打等等,大到世界政治军事,小到街巷邻里家事,只要有新鲜的东西出现,就会有新闻。新闻的写作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消息,通讯或特写,它是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想必同学们对新闻通讯的特点和形式都有所了解和收获,今天老师就布置一项作业,模仿本文,来写一篇新闻通讯。
作业布置:
模仿本文,观看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视频,把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改写成通讯,发挥想象和联想。尝试用形象性的语言和细节描写。
板书设计:
着舰环境
着舰背景
一着惊海天 检查工作 通讯的特点:篇幅较长,语言比较形象生动,注重完整性,
成功着舰过程 表达方式多样,适当的描写。
着舰后的表现
第二课时
导入
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上声誉最高的文学奖是诺贝尔文学奖,我国的哪位作家曾经荣获过这个奖项?(生答:莫言)就像文学界有文学奖一样,在新闻界也有新闻奖,当然,新闻也属于文学的一种样式,我们学习的这篇新闻通讯在新闻界就获得了很优秀的成绩,不信,大家看大屏幕,读一读这段文字。
刊登于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一版的通讯《一着惊海天》,在获得笫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后,又喜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
老师听见同学们读蓝色字体时声音读得最响亮了,由读可知,这是一篇不俗的新闻杰作,它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高的新闻奖项呢?下面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情景设置
我们知道这篇新闻通讯荣获了两个奖项,假设你是当时的颁奖评委,要为这篇通讯写一句话颁奖词,请你通读全文后思考,并在纸上写下你的颁奖词。
大屏幕展示颁奖词示例:
以“这是一篇的新闻”的形式来写
例如:这是一篇条理清晰的新闻
这是一篇流露着人们激动喜悦心情的新闻
预设生成:
生1:这是一篇语言生动优美的新闻
生2:这是一篇场面感,画面感很强的新闻
生3:这是一篇洋溢着爱国热情的新闻
生4:这是一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新闻
生5: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新闻
生6:这是一篇写作手法多样的新闻
…………………………………………
深层探究,自我挑战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颁奖词展示,老师知道了什么是才思敏捷,机智聪慧。正如同学们所展示的那样,这篇新闻通讯确实有很多美不胜收的地方,不同的同学发现了不同的美,其实这些美点都可以作为一个话题来探讨,下面是老师从同学们所展示的颁奖词中选择了几个美点,我们来一起完成三个分享挑战。
挑战一:这是一篇语言生动优美的新闻
读一读下列句子并欣赏,选一句写出精彩的点评
大屏幕显示
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往下看,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
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尾后上方
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
预设生成:
把航母比喻成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写出了着舰的难度,突出了飞机着舰的危险
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形象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着舰的技术之高、危险大。
把舰载机比作凌波海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舰载机动作的轻巧灵活,给人以美感。
运用排比句,写出了国人为着舰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体现了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
挑战二:这是一篇写作手法多样的新闻
大屏幕显示
问题一:可不可以把课文的第5自然段到17自然段删去?
问题二:能不能把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调至课文的结尾?
问题三:老师觉得第18自然段中的这些形容词“震耳欲聋”“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牢牢地”“稳稳地”可以删去,你们同意吗?
预设生成:
问题一,不能,塔台指挥是着舰过程的重要环节,作者集中笔墨详写,更能体现着舰过程,给人一种现场感,在写法上做到有详有略。
问题二,不能,三、四自然段交代着舰的意义和风险,渲染出紧张的气氛,引发读者的关注和阅读兴趣,为下文着舰成功后的喜悦做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问题三,不能,这些形容词刻画了当时的细节,“震耳欲聋”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的巨大声响,“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描绘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这里运用了细节描写。
3挑战三:这是一篇洋溢着爱国热情的新闻
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下面的句子
大屏幕显示: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的参数和曲线(读出感叹之情)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读出紧张,担忧之情)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紧揪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读出欣喜,兴奋之情)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读出气势和自豪)
老师指导学生将这些句子读一读,读出感情,体会感情。
总结提升
结语:从同学们动听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官兵们布满血丝的眼睛,激动的热泪,拥抱的身影。航母舰载战斗机的着舰成功让我想起了邓稼先一文中的话: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我们时刻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我们也为祖国在富国强军的道路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而自豪,首架次成功着舰是祖国之荣幸,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后,让我们带着激动而自豪的感情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十至二十六自然段。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作业
板书设计
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对偶
写法多样:有详有略,细节描写,侧面烘托
爱国热情,富国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