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5 17:3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活动路线、观察顺序的词句,理解本文说明顺序。
2.体会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特点。
3.理解课文如何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说明的。
4.引导学生从十幅浮雕中了解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含义。
重点:1.理解课文怎样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2.体会本文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特点。
3.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含义。
难点:1.理解课文怎样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2.理解作者在语言中渗透的对革命先烈的赞颂和崇敬之情。第1课时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活动路线、观察顺序的词句,理解本文说明顺序。
2.理解课文如何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说明的。
虽然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过,去北京不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是一种遗憾。今天,我们就随同作者走进课文,去回味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1.听写词语
瞻仰(zhān)   天堑(qiàn)   挑衅(xìn)
上溯(sù) 逾越(yú) 巍峨(wēi é)
旌旗(jīng) 矗(chù)立 镏(liú)金
梭镖(biāo) 五卅(sà) 奠(diàn)基
砌(qì)墙 重幔(chón gmàn)
发髻(jì) 镶嵌(xiāng qiàn)
丰功伟绩 永垂不朽 慷慨激昂
怒形于色 雄伟峻峭
2.补充解释下列词语。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
永垂不朽: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慷慨激昂: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丰,多、盛。
遥遥相对: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
风起云涌:涌,升起、冒出。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
怒形于色:形,显示、显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同桌交流结构提纲
第一段(1节):瞻仰纪念碑的心情和印象。
第二段(2-10节):具体写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姿并介绍10幅浮雕。(也可以具体一点)
第三段(11节):瞻仰后的感受。
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大体了解,接下来我们重点要学习的是本文说明的顺序。作者要把自己的观察所得准确地、有条不紊地告诉读者,必须讲究说明的顺序。
1.探究一:首先,从总体上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纪念碑一步步介绍到读者的面前来的?请同学们阅读第2至4自然段,划出表明作者行踪活动的关键词语。
明确:从“东长安街”出发,先“进入广场”,再“越过广场”,进而“踏着石道”,然后“走到碑前”,接着“踏上台阶”,而后“到了平台”。 按照作者的空间顺序把纪念碑介绍到读者的面前。
2.探究二:怀着激动崇敬的心情,作者来到了平台仔细瞻仰纪念碑,他会怎样向读者介绍纪念碑的雄姿呢?请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和两位同学的合作朗读,按顺序找出第4、5自然段中体现纪念碑结构组成部分的词语。
明确:由下而上:汉白玉栏杆——碑身正面(题 字)——碑身背面(碑文)——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碑顶
3.探究三:理清十幅浮雕的内容及所展示的历史事件。思考这十块浮雕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十块大浮雕是按照方位的顺序加以说明的,从碑身的东面起,依次到南,到西,到北。这个顺序正好与浮雕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吻合。
1.本文是说明文,说明文要抓住对象特征进行介绍,本文是抓住什么特征进行介绍的?(巍峨、雄伟、庄严)
2.以课文2-8节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抓住这些特征进行介绍的,请用“我从第几段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纪念碑的哪些特点”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的感悟。
你的家长来开家长会,他们对我们学校还不太熟悉,请你做导游,领着你的家长到我们学校走一圈,向你的家长介绍我们学校,要求能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并能抓住特征进行介绍。(列提纲即可)
背诵碑文。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特征:巍峨、雄伟、庄严
1.活动顺序:(按由远而近,直到离开的行踪写)
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踏上(台阶)——到了(平台)——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
2.空间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
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
3.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巧妙结合介绍10幅浮雕)
第2课时
1.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伟大意义。
2.体会课文准确而富有变化的语言特点。
背诵碑文。
1.碑文中三个时间的含义是什么?可见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哪些英雄?
三年以来:1946年以来 解放战争
三十年以来:五四以来 新民主主义阶段
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 鸦片战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
纪念在____时期,为了____而牺牲的人民英雄。
2.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十幅浮雕分类,研究课文,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八个历史事件:
第一类:旧民主主义革命
东之北:销毁鸦片烟 表现出……
东之南:金田起义 动摇了……
南之东:武昌起义  结束了……
第二类:新民主主义阶段
南之中:五四爱国运动 转折点
南之西:五卅运动 促使
西之南: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
西之北:抗日敌后游击战 打击
第三类:解放战争:
正北面: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第一幅图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分析,其它由学生独立分析,最后老师总结:这八个历史事件,都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有重要影响)
3.根据浮雕内容,结合课文最后一节,说说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
为了让“人们从这里了解……巨大代价。”
本文的语言准确而富于变化,试从文中找出一处,体会它的精妙之处。示例:
1.用词:“齐集”一词准确。比集合、集结准确。
2.大量说明性语言(列数字、作比较等)
“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点。
3.找出描写的语句,分析它的作用。
课文第二节,突出了纪念碑的特点;10幅浮雕的画面,形象展示了画面内容。
4.找出议论性语言,分析它的作用:如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果要在纪念碑上补充建国以来的人民英雄,你认为应该增加哪些?
1.将带着家长参观并介绍校园的内容用笔记录下来,并写成一篇日记。
2.完成《智慧学堂》学生用书中的本课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