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点明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与《富贵不能淫》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相近。
二、选择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戚畔(pàn)之 公孙衍(yǎn) 诸(zhù)侯
B.丈夫之冠(ɡuān)也 富贵不能淫(yín) 畎(quǎn)亩
C.傅说(yuè) 米粟(sù) 空(kònɡ)乏其身
D.孙叔敖(áo) 衡(hènɡ)于虑 行拂(fú)乱其所为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里之城 环而攻之而不胜
B.委而去之 结友而别
C.非淡泊无以明志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寡助之至 过中不至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池非不深也 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C.戒之曰 D.贫贱不能移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有“亚圣”之称。
B.《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C.《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一起合称“四书”。
D.古时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委而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__________
(5)居天下之广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得志,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恒过 _______________
(8)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_______________
(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翻译句子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1)班将举办“先贤孟子”读书报告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请为本次读书报告会设计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你对孟子的了解,在读书报告会上作简短的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孟子的治国思想: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理解
1.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2)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得志 与民由之 不得志 独行其道
二、1.C 2.B 3.D 4.D
三、(1)围 (2)放弃 (3)国防
(4)难道 (5)居住 (6)遵从
(7)犯错误 (8)选拔、任用 (9)了解、明白
四、(1)“畔”同“叛”,背叛
(2)“曾”同“增”,增加
(3)“衡”同“横”,梗塞,不顺
(4)“拂”同“弼”,辅佐
五、(1)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
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
的锐利。
(2)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3)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六、(1)示例:同学们,孟子是伟大的先贤,他的思想精髓已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起走进孟子的精神世界吧!
(2)示例: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他曾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的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被尊称为“亚圣”。
(3)施仁政
七、1.示例: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权力地位和金钱利益的诱惑时,不能被迷惑;即使贫贱,也不能改变本心;面对强大敌人时,也绝不屈服,要敢于反抗,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2.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从正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炼)。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论证观点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