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 B卷 提升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溃退(kuì) 遗嘱(shǔ) 颁发(bān) 仲裁(cái)
B.刹那(shà) 翘首(qiáo) 悄然(qiǎo) 屏息(bǐng)
C.凛冽(liè) 着舰(zhuó) 娴熟(xián) 镌刻(juān)
D.巨额(é) 咆哮(páo) 轨迹(guǐ) 舰艉(wēi)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庆祝新中国70华诞的盛大阅兵中,15个徒步方队步伐铿锵,锐不可当,32个装备方队铁流滚滚、排山倒海,12个空中梯队鹰击长空、傲视苍穹……
B.李天佑英勇善战,戎马一生,为民族独立与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勋。
C.未来一定不会只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每个人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难。
D.叛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攻下临安,余杭等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通过高考这条独木桥面前,衡水中学“高考工厂”比起所谓的“素质教育”显示出更加实用。(在“实用”后面加上“的优势”)
B.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旨在通过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从十个方面提升街巷环境。(将“提升”改为“改造”)
C.在陈学中的千亩农场里,看着绿油油的麦苗仿若一片绿色的海洋,让人不禁畅想到几个月后丰收的景象。(删去“看着”)
D.随着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放暑假,使一群群“小候鸟”陆续迁徙来到广州,与在此打工的父母短暂相聚。(删去“陆续”)
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__________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__________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cuī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kuì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__________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__________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5.下面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摧 xiǔ 溃 dí B.催 xiu 馈 dí
C.摧 xiǔ 馈 tí D.催 xiǔ 溃 tí
6.依次填入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
A.横渡 经营 占领 冲破
B.渡过 经营 直取 突破
C.渡过 占据 直取 冲破
D.横渡 占据 占领 突破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D.写作消息时,首先要确定一个恰当的标题。其次,要合理安排正文的结构。
8.诗句默写。
(1)《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 , 将以遗所思。
(2)《龟虽寿》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
, ; , 。
9.走近名著。
⑴根据下面描述,选择恰当的人物。(只填序号)
①他是保尔少年时代的好朋友,积极参加革命,曾任共青团区委书记,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牺牲。 ( )
②他原是一名水兵,地下工作者,对保尔革命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杰出代表。( )
③她是林务官的女儿,外形靓丽,爱打扮,给少年时代的保尔带来很多温暖,后因两人的政治观点不同而分手。 ( )
A.朱赫来 B.阿尔焦姆 C.谢廖沙 D.冬妮亚E.达雅
⑵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他缓缓地摘下了帽子。悲愤,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
他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①上面选文出自名著《_______ 》,作者是 ;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 。
②通过这个文段,结合你阅读的本书内容,说说“他”具有哪些品质?
10.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记者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获悉,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北京市属11家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共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到颐和园、玉渊潭公园等公园的“赏花游”以及到各园红色遗迹祭扫、缅怀革命烈士的“红色游”红火。
二、阅读与理解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1.首句刻画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
12.如何理解诗中“秋阴不散”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3.这则消息也是毛泽东同志写的,比《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早播发20个小时。这则消息的导语包括了四个要素: 。
14.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本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开始,其意义在 。
15.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16.这则消息中,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看法是什么?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青春正当时不予负流年
出彩“90后”展现新时代青年风貌
说起“90后”,可能很多人都会在脑海里描摹出一幅“素描像”,有人说他们有个性、爱时尚、追新潮,也有人给他们贴上“自我”“叛逆”“享乐”的标签。而成长起来的“90后”们却以实际行动,展现出这一代人的独特风采。
去年10月份,在江苏卫视竞猜答题节目《一站到底》的舞台上,穿着白色衬衫和花色裙子的吉林女孩张超凡接二连三战胜对手,凭借不俗表现收获观众的无数喝彩。但如果不去关注她的左臂,很多人可能并不会看出她在优异表现之外的特别之处。
“我一直都觉得我跟正常人是一样的,甚至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我觉得有时候会比普通人做得更好。”
1992年,张超凡出生在吉林长春一个普通家庭。虽然一出生就没有左臂,但这并没有消磨她的意志,反而鞭策她成长为一名“美少女战士”。小学在报名参加吉林省速滑比赛时,为了不被分到残疾人组,张超凡故意在棉衣左袖口套上了棉手套。最终,她拿到了吉林省大道速滑(少儿组)的冠军。直到她站上领奖台,周围人才惊讶地发现,她左袖管里是空荡荡的。收获第一个冠军后,张超凡渐渐体会到母亲那些话的含义:“超凡,其实你只是比别人缺少了一个小零件而已。如果你自己努力,你就会变得很优秀,你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别人也都会觉得是独一无二的,就不会有人说你很奇怪了。”
就这样,张超凡从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全国演讲大赛冠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让人们看到了“东方维纳斯”的出色经历。大学毕业后,张超凡创办了东北首家国学馆。这让她身上又多了一个称谓——“90后”美女校长。
张超凡说,曾经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的典型和代表,能够激励更多的残疾人去奋发前进,后来觉得其实这只是一个小的方面。所以她想成为一个追梦逐梦的形象,让更多人看到其实她可以做得很好,大家也都可以做得很好。
从学业走向创业,张超凡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非凡的精彩。生活总是会厚待努力的人——这是张超凡正在创作的一本书的书名。她说,希望通过这本书,给青年人或者是给有梦想的人一些激励、鼓励。
同样是1992年出生的“90后”,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研究生潘曜还没有走上社会,仍在象牙塔里学习。不过,潘曜却有着绝大多数人都不曾有过的经历。用别人的话说,他曾到过地球的最南端,给南极做过“CT”。
为适应南极恶劣环境,在做好知识储备的同时,潘曜也加强了体能训练。2015年4月,机会终于降临——太原理工大学获得一名南极科考名额。凭借全面的知识功底和较强的应用能力,潘曜从60名预选人员中脱颖而出。2015年11月,潘曜成为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查队中最年轻的一员,带着1.5吨仪器设备奔向了南极。但科考之路并不平坦。
潘曜一路上经历了严重的晕船、呕吐,还经历了-30℃的低温和较低的气压,呼吸比较难受等超出预料的种种困难,但他没产生过后悔的念头。有困难来了,努力扛过去就是了。
潘曜在此次科考中的主要任务,是对南极中山站到昆仑站的300米深冰盖进行内部结构的精细化探测。而光是设备安装就让潘曜的手指吃尽了苦头。
“我们一共有7套设备。最难装的一套是在昆仑站,也就是南极最高点那个地方安装的那一套。那套设备应该是300多斤,螺丝也比较多。它主要有个问题就是螺丝比较小,拧的话拿厚手套不好拧。得拿薄手套甚至是光着手拧。光手拧就容易粘住,很冷的时候手碰到金属的东西就直接粘上去了。”潘曜说。
在极昼、极低温和缺氧的环境下,潘曜时刻要关注雷达和冰雪监测仪的工作情况,每晚还要抱着四块25公斤的电池去发电舱为设备充电,之后再进行数据分析。
潘曜表示,中国南极科考队经历了158天的考查,第一次获取冰盖以下0到10米深的温度数据。那些冰川学家就可以据此推演冰盖积累的整个过程。
潘曜说,应该是我们扛起祖国发展大梁的时候了。希望每个人无论是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或者是在某些地方做些平凡、不引人注目的工作,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吧!
如今的“90后”生活在更为优越的条件下,这不应该成为标签化的借口,反而应该是看好他们的理由。他们身上闪耀的属于这代人的宝贵品质,值得我们为出彩的“90后”点赞!
(节选自《中国青年网》,有删改)
17.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篇通讯标题的妙处。
18.请简要分析张超凡为何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非凡的精彩”。
19.文章叙述潘曜在南极考查时要安装300多斤的设备,有什么作用?
20.文章中的两位主人公都以实际行动展现出“90后”的独特风采,请谈谈他们出彩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三、感悟与表达
21.作文
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C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嘱”应读“zhǔ”;B项,“刹”应读“chà”;D项,“艉”应读“wěi”。
2.D
【详解】A.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一般多用来形容一种气势。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英勇善战: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风平浪静:意思是指没有风浪,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比喻平静无事。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此处用来描述叛军,属感彩不当;
故选D。
3.D
【详解】震耳欲聋:把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非常大。不能用来修饰“中国力量”。故答案为D。
4.D
【详解】D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此句属于残缺主语。删去“随着”或“使”即可。
【点睛】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A 6.B 7.B
【解析】5.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摧枯拉朽:指催拉朽枯的草木;比喻轻易的摧毁腐朽势力。摧:破坏;
朽——xiǔ ,朽:腐烂,衰老;
kuì——溃,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获——dí,荻港:地名,隶属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
故选A。
6.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横渡:从江河的这一边渡到那一边。渡过:由水面过到对岸,通过。联系“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长江”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应选择“渡过”,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和锐不可当;
第二空,经营:指筹划和组织。占据:用强力取得并保持地域﹑场所等。联系“国民党反动派……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应选择“经营”,突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费尽心思、费尽心机,烘托出解放军的英勇和锐不可当;
第三空,占领:用武装力量取得并占有。直取:指对准目的或目标前进。联系“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对岸”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应选择“直取”,突出解放军的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气势;
第四空,冲破: 冲击突破,冲破难关。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联系“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内容和语境可知,应选择“突破”,突出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故选B。
7.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辨析。
B.有误,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最新事实。只有新闻特写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故选B。
8. (1)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2)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详解】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滋”“攀”“暮”“已”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9.⑴①C ② A ③ D
⑵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
②示例:具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以考促读。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关的文学常识。(1)保尔少年时代的好朋友,曾任共青团区委书记,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是谢廖沙。对保尔革命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的人是朱赫来。林务官的女儿,是保尔的初恋,后因两人的政治观点不同而分手的人是冬妮亚。(2)选文出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文中的“他”指的是主人公保尔。(3)考查对保尔思想品质的概括。他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他嫉恶如,爱憎分明。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他永不言败,顽强生活……他有自知之明,他的深刻自我反省、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精神风貌和特征: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质;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不畏艰难困苦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他身上表现了这样的人格特征: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
10.清明假期北京120万人游园(清明假期北京“赏花游”“红色游”红火)
【详解】试题分析:拟写新闻标题,要仔细读懂材料,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或提取文本中的关键词句拟写标题;也可以对新闻材料的导语进行概括拟写标题;有的在概括导语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后面主体部分中的内容来整合作答。对拟写的标题要适度地进行增删和美化。本题依据文本材料可提炼出的几个关键信息:时间是“清明小长假期间”;事件是“赏花游”“红色游”;规模是“120万人次”。据此,可拟写标题为:清明小长假期间北京“赏花游”“红色游”达120万人次。
11.环境清静、幽雅 12.既指秋天的天空阴霾密布,又指诗人内心的抑郁难解。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此诗首句“竹坞无尘水槛清”写骆氏亭,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但同时又景中含情,把诗人的悲凉心境,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含蓄的表达出来。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能力。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这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既指秋天的天空阴霾密布,又指诗人内心的抑郁难解。。
13.人物:人民解放军;时间:二十一日;人数:大约三十万人;事件:渡过长江 14.渡江战役的正义性 15.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万船齐发、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16.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
【解析】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闻文体的了解情况。新闻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包括主题、引题、副题。导语一般是新闻的第一句或第一段,导语之后,新闻内容的具体展开部分,叫主体。仔细阅读文段,提炼作答即可。从这则消息的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可知,交代了人物、时间、人数和事件。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含义的分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然后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答。文中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开始,是在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之后,意在点明渡江战役的正义性。据此理解作答。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记叙类文章常用有较强表现力的词语来表现人物性格或景物特征,赏析时应扣住词义,准确理解语言环境中词语在表现人物特点、景物特征中的具体作用,体会其用语精妙之处。消息中用“摧枯拉朽”“毫无斗志”“纷纷溃退”等 词语表现了形象地写出了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用“万船齐发”“占领”“进击”等词语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据此理解作答。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重要语段或语句分析作答。文章最后一句“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是作者对事件进行的评述,也就是作者的观点和看法。用“英雄式的战斗”一词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据此理解作答。
17.采用对称的手法,用生动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以最精练的文字将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思想传达给读者。 18.个人心态好(有顽强的意志力),为梦想而执着努力;得到家长的有利引导;用自己的经历去鼓励他人,传播正能量(有责任感,有担当)。 19.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了南极考查时工作环境的困难,从中也可以看到潘曜的认真努力,他用自己的行动为当代年轻人做出了表率,证明了“90后”也有出彩的。 20.困境之中,能够努力克服困难,认真对待所做之事;有理想,有抱负,追逐自己的梦想,使之成为内驱力;身边有人能给自己以引导或激励。
【解析】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标题的妙用。标题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从导语中提炼关键词语拟写即可。本则通讯的标题“青春正当时 不予负流年”采用对称的方法,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形式将新闻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思想进行高度概括和提炼,句式整齐,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从而吸引读者的注意。据此理解作答。
1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连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依据文章的第4、5 两段内容可以概括出:张超凡面对生理的缺陷,却有良好的心态,面对问题能够坦然淡定;同时他也得到了家长正确引导和激励;更有为梦想而执著努力的精神;他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综上所述就是张超凡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非凡的精彩”的原因。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分析其作用。潘曜一路上经历了严重的晕船、呕吐,还经历了零下30度的低温和较低的气压,呼吸比较难受等超出预料的种种困难,但也没产生过后悔的念头,有困难来了努力扛过去就是了。文章叙述潘曜在南极考查时安装300多斤设备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南极考查时工作环境的恶劣和困难,从而表现了潘曜在工作上的认真努力,不怕困难,为实现人生的理想而不懈努力的优秀品质。据此理解作答。
2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从“潘曜一路上经历了严重的晕船、呕吐,还经历了零下30度的低温和较低的气压,呼吸比较难受等超出预料的种种困难,但也没产生过后悔的念头,有困难来了努力扛过去就是了”和“张超凡说,曾经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的典型和代表,能够激励更多的残疾人去奋发前进,后来觉得其实这只是一个小的方面.所以她想成为一个追梦逐梦的形象,让更多人看到其实她可以做得很好,大家也都可以做得很好”等内容可以看出:两个人在面对困境时,都能够坦然面对,认真做事,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21.我的故事
一阵风刮乱了我的思绪。窗外,落叶早已飘零了一地。这个时候,却不是这个地点。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盘旋……
一、寒窗苦读,只为梦之花
随手拾起一片落叶,秋风在飒飒的吹着,吹斜了落叶,更吹乱了我的心。
故事从六年级下学期开始吧!那时的我,即将面临的,便是我童年时的那朵梦之花--小升初的成绩。它是我小学时学习成果的见证,也是我寒窗苦读的证明。我早在心里萌生了梦想的芽儿--一定要考到全班前5名。
但实话说,我的状态一般般,让自己感到自卑。平时考试只能考个80多分,最多90封顶。心中禁不住担忧起这梦想的芽儿能不能长大,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只有半年了。半年的再次拼搏,可行吗?不管怎样,我都要拼搏一把。在疑惑中,我似乎找到了那个光明的出口,于是便向着它迈进。果然,在半年的时间中,我挑灯夜读,认真地聆听老师所讲的内容,成绩突飞猛进,在最后的一次摸底考试中,一跃进入了班里前三名。多久的期盼啊!遐想过多少次的绽放啊!
“是的,侯翔,你行的!”那天下午走出学校时,你暗自打气。盛夏的大树,蓬松的如一团杂草,我的心绪也是如此。明天,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了。
二、梦想边缘,我却徘徊
路上,就感觉到了赶考的同学在空气中带来的硝烟味,不容小视。心中不由得也紧张起来,不知道怎的,额头上也有了一层细密的汗珠。“梦之花,我的梦之花……”
不想这些了,我快步走进了考场。黑压压的人群使我有些眩晕,噪杂的声音中火药味十足。我是个多虑的人,这时心中也不由的打起小鼓来:我的梦之花?我的梦之花真的能绽放吗?在这其中,我能跻身一个狭小的位置吗?实现梦想的今日,我有了怀疑,就像是在光明的出口上,不停的徘徊,不知该不该迈出这一步。
坐到考场的位置上,我闭住了眼,想整理下思绪。想把烦乱抛到一面,专心考试。可越想,却越乱。一幕又一幕的努力,一幕又一幕的辛勤。终究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我的梦之花吗?“丁零零……”打铃的一刻,心中的信念也已定了,向光明的出口迈出了一大步。
今日,实现梦想的今日,我在题海中奋斗,采撷着一个又一个的答案,绞尽脑汁,奋笔疾书,只为了一个信念--绽开梦想之花……
三、会想梦圆,展望明天
那天,心情沉重的我拿着成绩单在路口处停了许久.抬起头来,心中终究是感慨万千--没有硝烟和平悠闲中的天空,真美!心情最终换回了报答梦想之花成功的绽放了.想到半年的付出得来了收获,心中甜丝丝的,但还是隐隐的酸涩与泪花的掺杂.
小升初的回忆,是美好的,也是激动人心的.它是我人生中一个完美的句号,也是一次经验的总结.转眼间,已经过去三年,想起那段往事,还是会热血沸腾.是啊,初中,是一个更高的台阶.一朵更大的梦之花还在等我去采撷.而现在,我正站在这朵梦之花的边上.未来,我来.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可以从我和长大两个方面入手,本题目写作难度不大。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尝试过程中的变化,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很好。在写自己的故事时,可以使用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使文章有血有肉,十分生动。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适合写记叙文。
【点睛】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