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测试 A卷 基础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B.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
D.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就南辕北辙,各奔东西了。
B.运动会上,他借的那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C.乘着“让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强劲东风,在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故里,“海宁中国武侠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D.漂亮而又有修改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3.【2016年中考海南卷】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海南众多的旅游景点中,内地游客尤其特别喜欢三亚的大东海。
B.琼中女子足球队代表中国参加“哥德堡杯”青年足球锦标赛并夺得冠军。
C.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前进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D.何贤川是海南省评出的六名“海南乡村道德好青年”中年龄最小的获奖者之一。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B.你说英语难学,其实无论做什么,都会碰到一些困难,决不会风平浪静的。
C.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坚定不移,采取的措施是坚决有力的,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D.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循序渐进地发展适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30日,火星抵达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到它。
B.小明家的可乐猪供不应求,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著名翻译家、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是广大文学爱好者备受欢迎的。
D.我们班“学霸”晓兮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
6.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________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________了惨绝人(huán)______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______。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________死难同胞。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铸兹宝鼎( ) 祀我国殇( )( ) 惨绝人(huán) 杀(lù)
(2)下列各组短语结构不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祭日的初衷 南京的历史 人类的记忆
B.侵华日军 集会广场 事实真相
C.讲述史实 辱没良知 篡改教材
D.国行公祭 法立典章 警钟长鸣
(3)依次填入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建立 炮制 怀念 B.设立 制造 悼念
C.创立 引发 纪念 D.设计 形成 感念
7.古诗词名句填写。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曹操《龟虽寿》)
(2)八方各异气, 。(曹植《梁甫行》)
(3) ?但感别经时。(《庭中有奇树》)
(4)《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来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 ?松柏有本性。
8.名著填空。
1936年, 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西方媒体眼中的“土匪聚集的地方”,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来,他根据采访和考查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了《 》(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 》)。
9.学校举行以“中国梦·航天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下面是八年级(1)班为此次学习设计的一个活动,请你再设计两个。
活动一:航天图片展览 活动二: 活动三:
(2)下面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请你描述其内容及特色。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0.请概括第二段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
11.阅读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有电头和导语,其余各段是主体部分。
B.第①自然段报道的时间,体现了新闻的及时性特点。
C.最后一段,报道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来龙去脉。
D.加横线句子中的数字说明新闻写作基本要求之一是报道准确。
三、感悟与表达
12.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一定有许多故事令你难以忘怀。这些故事或成功、或失败、或精彩、或痛苦、或令人兴奋、或令人沮丧……请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1.A
【详解】A.“似”是“似乎”的意思,不是比喻词,可见该选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她”站的高;
B.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犹如”“似”都是喻词,将“她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C.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是喻词,将动作比作流星;
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是喻词,将“她”比作“箭”;
故选A。
2.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A项“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用法不恰当;B项“捉襟见肘”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无法应付,用在句中不正确;D项“择善而从”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用法不恰当。
点睛: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
3.B
【详解】A.“尤其”与“特别”重复,删去其一;
C.“开展”之后缺少宾语“的活动”;
D.“最小”与“之一”矛盾,删去“之一”;
答案为B。
4.B
【详解】试题分析:B选项,“风平浪静”应改为“一帆风顺”。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比喻平静无事。A选项,摧枯拉朽: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C选项,有目共睹: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D选项,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点睛:成语运用题既要注重平时积累成语的意思,同时也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考虑语法及适用对象。要想正确的运用成语,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彩等。
5.A
【详解】B.句式杂糅,应为“主要的销售途径是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或者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QQ好友群卖出”;
C.语序不当,应为“倍受广大文学爱好者欢迎”;
D.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应为“不但……而且……”。
故选A。
6.(1) zī sì shāng 寰 戮
(2)D
(3)B
【解析】(1)兹——zī,意为:现在。祀——sì,意为:祭祀。殇——shāng,意为:战死者。huán——寰,惨绝人寰: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世上少有。lù——戮,杀戮:杀害;屠杀。
(2)A.都是偏正短语;B.都是偏正短语;C.都是动宾短语;D.“国行公祭、警钟长鸣”是主谓短语,“法立典章”是动宾短语;故选D。
(3)第一空:建立:开始成立。设立:开始创建;成立(机构、组织等)。创立:首次建立。设计:指在开始某项工作前,基于某些要求和目的,事先来拟定图样、方法等。根据后面的“国家公祭日”可知,应用“设立”。第二空:炮制:编写;制订(文章、文件等,多含贬义)。制造:人为地造成某种气氛或局面等(含贬义)。引发:引起;触发。形成: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根据后面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可知,应用“制造”;第三空:怀念:心里惦念着不能忘怀。悼念:对死者哀痛地怀念。纪念: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感念:因感激或感动而产生的思念。根据后面的“死难同胞”可知,应用“悼念”。故选B。
7. (1)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2)千里殊风雨 (3)此物何足贵 (4)岂不罹凝寒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暮”“已”“殊”“罹”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要求学生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避免作答时出现错别字。
8.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西行漫记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曾命名为《西行漫记》。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己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9.(1) 【示例】航天知识竞赛 “中国梦·航天梦”演讲比赛
(2)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主造型既像一个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中间的一“竖”运用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右下方是“中国载人航天”六个小字。标识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造型优美、寓意深刻。
【详解】(1)考查设计活动。常见的活动形式有演讲比赛、知识讲座、手抄报、合唱比赛、主题班会等,可任选两种形式,围绕“中国梦·航天梦”的主题进行设计即可;如:航天知识手抄报,航天知识主题班会。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看图可知,这一标识的主体部分是一个经过变形的“中”字,形似中国空间站的外形。“中”字中间的一竖,整体如同火箭在喷射着火焰腾空而起。标识的右下方是“中国载人航天”六个小字。“中”字彰显了中国元素。“中”字的竖笔显示了航天特色。整体标识造型优美,寓意深刻。
10.报道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及贡献。 11.A
【解析】10.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第②段“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可知,本段介绍的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分别点明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获得奖项及所作贡献。据此概括注意字数要求。
11.本题考查消息的知识。
A.首段“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为电头;“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为导语;
第②段介绍了报道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及贡献,第③段介绍诺贝尔奖颁奖机构及时间,为主体部分;
结尾段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来龙去脉(介绍了颁奖资金的来源,补充说明了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分离的情况),为背景;“其余各段是主体部分”表述有误;
故选A。
12.我的故事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日子一去不复返,五年的小学生活匆匆而过,无论在家在校园在身边因我而发生的故事数不胜数,它们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但那次的磨练历历在目,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20XX年的正月十五,我和妈妈、干妈还有姐姐一起去世纪欢乐园。当走到海盗船时, 姐姐忽然喊道:“我们坐海盗船吧!你看那么多人都在坐,肯定很多好玩。”我心头一惊,什么?坐海盗船?我的妈呀,荡那么高,我胆子小,也许还没上到海盗船就被吓晕了。我可怎么办?
大家都向海盗船走去,我也慢吞吞的像海盗船走去。“马上就要开船了,请大家排队。”服务员喊道。忽然听到姐姐小声说道:“妈妈,不想坐海盗船了,我有点害怕。”我立刻高兴起来,恨不得马上亲姐姐 100下,她说出了我的心声,太令我高兴啦!我也······我还没说出来,就听干妈厉声说道:“不行,这是你说的要坐,再说,弟弟都不害怕呢,你当姐姐的怎么害怕呢 我们都上来。”干妈的话犹如晴天霹雳,顿时让我愣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这真是赶鸭子上架啊!
“请大家记好安全带,准备开船啦!”服务员大声喊着。哇!在我们没有感觉下已经慢悠慢悠地晃起来了,我笑了笑,原来海盗船就这么回事啊!和我在广场坐的没什么区别,正在我兴奋的时候,船也在不知不觉地加快了速度和高度,我在也笑不出来了,而后,变成了尖叫,随着海盗船的速度和高度的增加,我成了疯狂的尖叫,喊得分贝越来越高。船上的乘客不知道是被我的高分贝吓怕了还是被船的快高吓怕了,都停止了尖叫,而是呆呆地看着我,好像我是一个外星来客。
吃了晚饭,来到宾馆,躺到床上,一闭眼,还仿佛置身在海盗船上,这一夜也就在海盗船上啦!
虽然,只是一个游戏项目,但是,它给我的启发却很大。不管是什么项目,只要你敢去尝试,就有收获,就会超越自我。我相信我也会超越自我,塑造新的自我!
【详解】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属于“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来说,只要理解了题目的含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写作本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本文的题目“我的故事”,其表意的重心在“我”字上,审题时应紧扣“我”字作文章,通过提示材料,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一定的判断。如本题中的提示语,对写作素材的选择、对文题中“故事”的意蕴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二、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文题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题目中没有限制的内容,则需要作者去想象。如本文题“我的故事”,题目限制了选材内容——关于“我”的“成长故事”,选材对象——具有限定性的第一人称“我”,文题没有限制时间、地点等。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等因素,那么,选材的范围显然就大多了。
三、拓思路,深入挖掘主旨。
本文题的写作,要求学生通过回顾自己成长的足迹,写出对成长的感悟,从而正确地对待成长中的苦与乐、得与失、成功与失败,认识到成长中虽有一些烦恼与苦闷,然而更多的还是欢乐与甜蜜。要写好本文,关键在于对“故事”的理解。从提示语中可以看出,文题中的“故事”是指“我”在成长中的亲身所历、所感。大家可以通过讲述自己成长中的故事向读者敞开心扉,倾诉成长过程中的感受,从而凸显成长的多姿多彩等主题。
点睛:审题是指细心揣摩题意,把握题旨,明确要求,即对作文题目所显示的中心、范围和所暗示的体裁特点等作全面审视。对于命题作文,其中心要依据对题目的分析来确定,因此,审题至关重要,写作前一定要“瞻前顾后”,审清其中的内涵,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找准“题眼”,来确立要表现的中心。否则,一旦“跑题”,即使语言非常生动精炼,内容新颖精彩,该文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得分更难以提高。
命题作文,选材得当,至关重要。对于题目来说,范围有大小之分,对于所写的事件来说,意义有深浅之分。一般情况下,小题应该“大作”,大题应该“小作”。“小题大作”是指题目比较具体,涉及的范围较小,涉及的人数较少的作文,对这样的事件如果作深入地思考和挖掘,往往包含着普遍的、深刻的、给人启发和教育的道理。“大作”就是要在事件的意义、道理、说明的问题上下功夫,动脑筋,细思考、深挖掘;“大作”就是要“平中见奇”“化腐朽为神奇”,就是要言人所未言之言,道人所想道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