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提升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B卷提升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5 22:1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测试 B卷 提升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的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意表达的一项是( )
A.《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B.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C.《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D.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
2.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C.《昆虫记》是一篇科普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D.《昆虫记》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成的巨著,他被罗曼·罗兰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3.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中祥子卖了顺手牵来的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却因虎妞的事和刘四爷闹翻,买车的钱被刘四爷扣下,致使他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
B.《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被困在了冰隧道里,海水在不断结成冰,很快,大家就要被压死,为了防止水的冻结,船员们采取了用炸药炸开冰山的办法。
C.《昆虫记》中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是不发光的。
D.《傅雷家书》中在1960年10月21日的家书中,傅雷只听了一次傅聪的片子,原因是一则唱针已旧,不敢多用;二则寄来唱片只有一套,也得到特别的爱护。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千年书院经时间打磨,其永恒的智慧值得现代人铭记与发展。我们应 , , , , 。
①让书院在新时代中展现出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
②守住书院根脉
③古为今用,去芜存菁
④呵护书院历史
⑤激活书院文化
A.①④⑤②③ B.②①④⑤③ C.②④⑤③① D.①③④⑤②
5.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既无家庭共同体,也无劳动共同体。那么这种表面上的合伙儿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 理由很简单,纯cuì是想打劫。那个热心的同伴假借着帮一把手,其实是心怀叵测,一有机会便抢走粪球。把粪粒制成球,既累人又要有耐心;如果能抢个现成,或者至少强行入席,那可就合算多了。如果主人没有警惕,帮忙者就可抢了粪球逃之夭夭,如果主人的警惕性很高,那就以自己也出了一份利益为由而二人同席。这一手怎么都可获益,因此抢掠就成了收效最好的一种手段。有的就阴险狡猾地这么去干了,正如我刚才所说的那样:它们兴冲冲的去帮一位同伴,其实后者根本用不着它们帮忙,而且它们装着好像好心好意,实际上心里暗藏杀机。还有一些也许更加大胆,更加相信自己的实力,干脆直奔主题,强行抢走他人的粪球。
(1)上述文字出自法国昆虫学家 的《昆虫记》,文中描绘的昆虫是 。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心怀叵测( ) 纯cuì( )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4)下面两句话语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么这种表面上的合伙儿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
②它们装着好像好心好意,实际上心里暗藏杀机。
A.疑问 陈述 B.反问 感叹 C.疑问 感叹 D.反问 陈述
(5)鲁迅先生评价《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请结合这本书的内容说说你对“有趣”和“有益”的理解。
6.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话,根据要求,完成读书卡片的制作。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读书卡片 (1)书名:《 》作者: (2)书中所介绍的昆虫的生活和习惯,令人惊叹它们特殊的本领。写出两种昆虫及其本领。 ① ②
7.填空。
《苏州园林》原题为《 》,作者 ,原名 ,江苏苏州人, 、 、编辑家。作品收在《 》里。
二、阅读与理解
古诗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月下飞天镜”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 图。
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湘西矮寨大桥
已于2012年3月31日建成通车的湘西矮寨特大悬索桥位于湖南吉首矮寨镇,是长沙至重庆公路通道吉首至茶峒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距吉首市约20公里,在矮寨镇上空355米处跨越德夯大峡谷,德夯河流经谷底,十分雄伟壮观。悬索桥主跨1176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主桥采用钢桁加劲梁,梁高为7.5米,梁宽27米,节段梁长14.5米,全桥共69节,主梁全长1000.5米。由于桥位地形险要,交通极为不便,大桥钢桁梁架设成为世界级的难题。
矮寨大峡谷是吉茶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悬索桥方案成为最佳选择,矮寨特大悬索桥成为吉茶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但是,特殊的地形地貌让这座世界级的峡谷大桥面临五大“世界级”施工难题。
首先,地形险要:桥面到峡谷底高差达355米,两岸索塔位置距悬崖边缘仅70至100米。其次,地质复杂:索塔处存在岩堆、岩溶、裂隙和危岩体等不良地质现象。仅在吉首崖索塔基坑附近就发现大小溶洞18个,其中最大的溶洞体积近万立方米。第三,气象多变:峡谷多雾,瞬间最大风速为31.9米每秒,严重影响施工测量和主缆架设。第四,吊装困难:主缆及钢桁梁在300至400米高空架设,单件吊装最大重量达120吨。最后,运输困难:土建工程运量大,仅钢材、水泥、砂石等材料运输总量就达18万吨。
曾被国家交通部授予“中国桥梁十大英雄团队”的湖南省路桥集团公司面对重重困难,精心施工,完成了目前世界上峡谷间跨度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建设,被誉为桥梁建筑艺术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典范。在施工中,首次采用轨索移梁工艺进行主桁梁架设。轨索移梁法即利用大桥永久吊索,在其下端安装水平轨索。再将水平轨索张紧作为加劲梁的运梁轨道,实现由跨中往两端节段拼装大桥的钢桁加劲梁。相对于桥面吊机拼装方案,轨索移梁方案可大大减少钢桁梁的高空拼装作业,既可节省工期和节约投资,又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一般悬索桥设计中塔与梁相接,但矮寨大桥索塔位置距悬崖边缘仅70—100米,下面即是数百米高的谷底,地形比较特殊。使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山体的开挖,缩短钢桁梁长度,节省投资。首次在悬索桥上使用大型岩锚吊索。由于使用了塔梁分离式悬索桥结构,钢桁梁长度小于主塔中心距,主缆存在无吊索区,吊索卸载应力为零的情况就会出现,并且对大桥的钢桁梁受力也有不利影响。因而,大桥采用岩锚吊索结构。在吉首岸设置一对岩锚吊索,茶峒岸设置两对岩锚吊索。岩锚吊索作为调节器,让主梁受力平衡。首次采用碳纤维预应力索对岩锚底座进行锚固。将岩锚吊索所受的拉力传至地面岩体上,常规岩锚索预应力筋材采用钢绞线,矮寨大桥根据研究试验后采用了高性能的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与传统钢绞线相比,碳纤维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特点,为桥梁的安全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作为吉茶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该桥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非常重大:吉茶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八条西部公路大通道之一——长沙至重庆高速公路中的一段,是湘西北的重要出口,作为该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矮寨大桥的作用真可谓是使“天堑变通途”。矮寨大桥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目前湘渝两省市的交通现状,对两省市乃至中西部的对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0.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在说明桥梁建设的施工难题时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1.根据文章结构,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相关内容。
地理位置—— ——重大创新——
12.中国著名桥梁专家、北京工业大学高征铨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矮寨特大悬索桥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矮寨特大悬索桥都创造了哪些“世界第一”。
13.文章第一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4.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悬索桥主跨1176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面小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作者:杨先碧 文章有删改)
15.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17.第④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8.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三、阅读与理解
19.请以“我的生活中少不了你”为题,写一篇说明文。要求:①抓住特征说明事物;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详解】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A项因为没有明确地记载“旅人桥”是最早的石拱桥,所以用表示估计推测的词语“可能”;B项“往往”表示经常;时常。从频率上加以限制,去掉后不准确,不严密;C项“基本”表程度上的限定,是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一致,并不完全相同;去掉后,变成完全一致,与事实不符。
2.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基本知识的掌握。
D.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不是英国人;
故选D。
3.D
【详解】A.《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第二次买车经历是: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买车的钱被刘四爷扣下,致使他买车的希望又一次成了泡影”说法错误;
B.《海底两万里》鹦鹉螺号困在了冰隧道里,海水在不断结成冰,很快,大家就要被压死。为了防止水的冻结,船员们采取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往冰上浇开水,从而降低结冰的速度,为走出困境赢得了时间。“船员们采取了用炸药炸开冰山的办法”说法错误;
C.《昆虫记》中法布尔告诉我们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是发光的。“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是不发光的”说法错误;
故选D。
4.C
【详解】此语段介绍千年书院永恒的智慧值得现代人“铭记与发展”, “铭记”指历史,“发展”指新时代,应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叙述,①叙述的是“书院在新时代中”的风采和魅力,不能位于开头,所以排除AD;②④内容关乎历史,①内容关乎新时代,所以①不可以在②④中间,排除B。故选C。
5.(1) 法布尔 圣甲虫
(2) pǒ 粹
(3)将”逃之夭夭”“如果”之间的逗号改为分号。
(4)A
(5)示例:有趣之处:《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有益之处:法布尔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对生命的敬畏,都值得我们学习。(意思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由题干可知,上述文字出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由“那个热心的同伴假借着帮一把手,其实是心怀叵测,一有机会便抢走粪球”可知,文中描绘的昆虫是圣甲虫。
(2)心怀叵测:读作xīn huái pǒ cè,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纯cuì:写作“纯粹”,指不掺杂其它成分。
(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划线句中“如果主人没有警惕,帮忙者就可抢了粪球逃之夭夭”和“如果主人的警惕性很高,那就以自己也出了一份利益为由而二人同席”是并列关系,中间应该用分号,所以应将“逃之天天”“如果”之间的逗号改为分号。
(4)本题考查句子语气。
①“那么这种表面上的合伙儿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是疑问句;
②“它们装着好像好心好意,实际上心里暗藏杀机”是陈述语气。
故选A。
(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结合《昆虫记》的内容,“有趣”之处,找出描写得生动有趣、有意思的地方,如拟人的例子等,说自己的理解即可。例如: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速度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地哭闹”。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有益”之处,可以从昆虫给人类的启示的角度来谈,也可以谈作者的写作态度等,言之有理即可。如: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不顾危险捕捉黄蜂,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娥的远距离联络……他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对生命的敬畏,都值得我们学习。
6. 昆虫记 法布尔 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下唱歌五个星期; 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的阅读。从文本介绍的内容“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看,叙写的书籍是《昆虫记》。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等,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共有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苍蝇等。其中,最为熟知的是: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5个多星期;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焦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等。再如螳螂:好斗,有镰刀般的前足(捕捉足),交配后母螳螂通常会吃掉公螳螂。善于伏击猎物,身上的颜色通常是隐蔽色,而翅的内侧颜色用场较鲜艳,用遇到天敌时,突然打开翅膀,露出鲜艳的内侧,恐吓敌人。蟋蟀:当选择住的地方时,他们不会选择自然形成的隐藏的地方,因为这些洞不适合。它们都是仓促建造的,没有安全保障。他们通常选择排水条件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在选择这些地方时,他们必须自己建造。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这本书被誉为“昆虫的史诗”。据此可填写作答。
7. 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 叶圣陶 绍钧 作家 教育家 叶圣陶集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背记的作者、作品、出处、作者的朝代、字、号、评价等要对应,不可张冠李戴。填空题不能写错字。一般来说,可以从“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文学常识。
8.比喻 水中映月 9.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8.本题考查理解诗句。“月下飞天镜”意思是:明月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使用比喻的修辞,描绘了一幅水中映月图。
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体会诗歌感情。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句话的意思是:依然怜爱这故乡的水,不远万里漂送“我”的行舟。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诗人借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不舍之情。
10.矮寨大桥的建设。逻辑顺序。 11.施工难度 施工意义 12.创造了五个世界第一:世界上跨峡谷跨径最大的;首次采用轨索移梁工艺进行主桁粱架设;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结构;首次在悬索桥上使用大型岩锚吊索;首次采用碳纤维预应力索对岩锚底座进行锚固。 13.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目前世界上跨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粱悬索桥,施工难度大,引出下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4.不能去掉。从时间上加以限制,准确地说明了悬索桥现在是世界上跨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将来不一定是,去了有些绝对。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10.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的把握,结合文段分析,文章是围绕“矮寨大桥的建设”过程来说明的。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本文没有明显的时间标志词和空间方位标志词,故是逻辑顺序。
1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要点的提取。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此题找到答案区域是答题的关键。
12.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概括时,注意全面。从“特殊的地形地貌让这座世界级的峡谷大桥面临五大‘世界级’施工难题”分析,结合提示性词语“首先,地形险要”“ 其次,地质复杂”“ 第三,气象多变”“ 第四,吊装困难”“ 最后,运输困难”总结,然后根据5个难题,总结出5个相应的对策。注意语言简洁。
13.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的掌握。“悬索桥主跨1176米,是目前世界上跨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粱悬索桥。主桥采用钢桁加劲梁,梁高为7.5米,梁宽27米,节段梁长14.5米,全桥共69节,主梁全长1000.5米”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准确地写出了目前世界上跨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粱悬索桥,使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产生兴趣。【点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引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14.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目前”是限定副词,从时间上加以限制。将来不一定是,如果去掉,就变得绝对,而不符事实。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此文体语言最大的特征。
15.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描写的。 16.开篇点题,与题目呼应,或引出说明对象及内容;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三点即可) 17.用举例子的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18.“目前”起限制作用,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 虽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运用这一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15.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然后具体概括即可。文章第①段以《诗经》的句子,引出被誉为“青蒿素之母”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第②~④段,分别介绍青蒿素的作用、性状,及对疟疾的治疗效果;第⑤⑥段补充介绍了青蒿素的局限和不足。
16.本题考查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作答。从内容上看,文中“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句,点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青蒿素;从结构上看,“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一句与文章标题相照应,同时为下文对青蒿素进行全方位地说明做铺垫。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划线句子列举了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说明 了本段的中心句“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18.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可以把该词语删去。然后把删去前和删去后的句意作对比。然后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目前”一词,对于时间进行了限制,强调在目前,人工合成青蒿素难以形成产业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以后就不能够难以形成产业化,所以“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故不能删去。
19.例文:
我的生活少不了你
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据说,世界上共有三种吃东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的占40%;用筷子夹的占30%,用刀叉的也占30%。
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不叫“筷”。在《先秦文献》中作者把筷子称为“著”。隋朝时期,筷子又被称为“筋”。
“筷”这个称呼是怎样出现的呢?据明代陆容在《菽目杂记》中说,江南吴中称“著”为“快儿”。称帆布为“抹布”,这是因为行船人忌讳“住”和“翻”。大约在明朝以后,快字上又加了个“竹头”,成为“筷”。这大概是由于筷子大多数是用竹子做的缘故吧。
筷子的结构几为简单。我国的筷子是上粗下细,下圆上方的。当筷子传到日本时,日本人就把筷子制成圆锥型。
筷子虽然简单,但中国人在筷子的质材和雕饰也做了不少文章。先秦时以有了象牙筷和铜筷,隋唐以来,宫廷,官府和富豪之家,用金银做筷子,用玉石,珊瑚等雕饰筷子。考究的筷子还要镶个银头,这是用来试验食品是否有毒。如果有毒,银头立刻会变成黑色或绿色。
中国人用筷子的功夫常常吸引外国人,西方近年兴起了“用筷热”。还出现专门教人用筷子的“培训中心”。有的医学家认为,使用筷子能带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个50多处肌肉,有助于手的灵巧和脑的发达。也有人说,中国人手特别巧,与从小就使用筷子有很大的关系。
据说,世界上第一家“筷子博物馆”在德国。那里展览了一万多种产地不同,质地不同,以及时间不同的筷子,真可谓一应俱全呐!我们用的筷子原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和如此高的地位。你掌握了吗?如果掌握的不是太全面,那就请拿起筷子,好好研究一番吧!
【详解】“我的生活少不了它”是一篇命题作文。1、首先审清题目的重点“题眼”,即文题中的关键词。“它”就是“题眼”,它直接点明了本次写作的对象。2、其次审清题目中的限制成分“我的”“生活”。“我的”表明是自己身边的,“生活”表明是与生活有关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3、抓住物品的特征说明事物。对你所熟悉的事物,提示:①观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个物品有什么用途等。从中选取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重点说明。②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比如写手机,可以先写外形、尺寸,再写手机的制造材料以及这种材料的特点,之后写手机的操作特点等。③恰当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也可恰当运用其他写作手法,增强说明的效果。
【点睛】说明文写作要点: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抓住事物特征,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问题。2.确定事物特征的方法:介绍人物,主要抓住人物的"经历特征"尤其是有成就、有价值的生活阶段来加以说明。介绍动物,抓住动物的形状、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等。介绍植物,着重说明它的生态和用途。介绍某种器物,着重说明器物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等。介绍建筑物,着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内部机构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特点。介绍自然地理知识,着重介绍地理现象的形成及地形地貌。介绍历史名称及事件,着重介绍名称形成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背景及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