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习题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习题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6 18: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下列词语中,书写和加点字读音均无误的一项是( )
A.磅礴(bó) 缅怀先烈(miǎn) 悼念 颠倒黑白
B.辱没(mò) 篡改历史(cuān) 杀戳 无处遁形
C.呓语(yì) 惨绝人寰(huán) 彰显 高度警锡
D.国殇(shānɡ) 振聋发聩(guì) 妄图 百般抵癞
A
解析:
B.“篡”应读cuàn,“戳”应为“戮”;C.“锡”应为“惕”;D.“聩”应读kuì,“癞”应为“赖”。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14年12月13日,中国迎来首个国家公祭日。为纪念曾经发生的重大民族灾难而 国
家公祭日的做法,既有对历史记忆的传承、判断,也有基于现实的 。不忘记历史苦难,不
是要 仇恨,而是要使公民具备应有的历史价值观和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以实实在
在的行动来捍卫民族尊严并 圆梦动力。
A.设定 考证 培养 会聚
B.设立 考量 培植 会聚
C.设立 考量 培养 凝聚
D.设定 考证 培植 凝聚
C
解析:第一空,“设定”指设置确定或拟定,“设立”指成立或建立(组织、机构等),根据与“国家公祭日”的搭配关系可判断应填“设立”,排除A、D两项。第二空,“考证”指研究文献或历史问题时,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考量”指考虑或思量,根据“国家公祭日”这一被陈述对象以及句中的“基于现实”的表达意义可判断应填“考量”。第三空,“培养”指按照一定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成长,“培植”指培养(人才)或扶植(势力)使壮大,此处用“培养”更合语境。第四空,“会聚”指聚集(多用于人),“凝聚”指聚集或积聚,多与“力量、动力”搭配。故答案应为C项。
3.下面有关新闻评论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评论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
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
B.新闻评论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
针对性和准确性。
C.新闻评论代表一定的机构、组织对当前重要问题和事件的态度、观点、看法,可以指
导受众的意见走向、行为走向。
D.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处于一种显要的地位,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
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不良之风和现象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B
解析:新闻评论是一种新闻文体,而不是“议论文体裁中重要的一类”。
4.(20-21·枣庄滕州阶段检测)阅读了《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后,一位同学有
感而发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誓佑和平》。下面对这幅作品评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幅书法作品是楷书,工整清丽,横平竖直。
B.这幅书法作品是楷书,庄重典雅,一波三折。
C.这幅书法作品是隶书,工整清丽,横平竖直。
D.这幅书法作品是隶书,庄重典雅,一波三折。
D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常见书法的字体及特点。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字体宽扁,左右舒展,横长竖短,平衡对称,整齐均匀。楷书:横平竖直,规矩整齐,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字体方正,规矩严整。观察本题中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这几个字庄重典雅,一波三折,所以可判断为隶书。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
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 ,
。 ,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正义良知
及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促使人类的历史记忆长久保持被唤醒的状态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是在向全世界
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④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②①④③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
C
解析:通读语句可知,文段讲述的是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首先是②,表明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为了与世界沟通。其次是④,将与世界沟通的内容具体化为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接着是③,进一步阐释对世界和平的态度。最后是①,总结与世界沟通的结果是为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综合排序为:②④③①。
日期 国家纪念日
9月3日 抗战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4日 国家宪法日
12月13日 国家公祭日
6.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4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选择其中一个纪念日
(“国家公祭日”除外),为其写一则宣传标语。
示例: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国家公祭日)
答案示例:
抗战胜利纪念日——不为记住杀戮,是要警示未来。中国烈士纪念日——不为记住恩怨,是要缅怀先烈。(任选其一即可)
解析:
宣传标语要求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此题宣传标语仿写,可扣住活动主题,按照“不为……是要……”的句式表达即可。
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举行“清明祭”
新华社南京4月4日电(记者蒋芳) “亲爱的父亲,我们兄弟俩来看您啦!您安息吧!”83岁的马庭禄、81岁的马庭宝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哭墙”前一边鞠躬一边向父亲告慰。4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50余人在这里举行清明祭扫仪式。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小提琴演奏着悠扬的乐曲《辛德勒的名单》,琴声哀婉忧伤,静静流淌,葛道荣、濮业良、刘民生、佘子清、王秀英、常志强、阮定东、岑洪桂、马庭禄、马庭宝、陈德寿等11位幸存者陆续到达,依次在“哭墙”前焚起香烛、献上花圈,还有人制作了小小的白花,贴在亲人的名字旁……9时祭扫仪式开始,人们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向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
90岁高龄的幸存者葛道荣在儿子的搀扶下找到了“哭墙”上亲人的名字,一遍遍摩挲着,长时间凝视着,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寒冷的冬天。1937年日本人打进南京,葛道荣家中男丁几乎被杀光,年仅10岁的他逃进安全区却被日本兵用刺刀刺伤右腿。
位于纪念馆南面的遇难者名单墙俗称“哭墙”,上面镌刻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经历五次增刻后,目前“哭墙”上共刻有10 615个遇难者姓名。截至目前,在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仅剩100人。
马庭禄和马庭宝是一对亲兄弟,对于他们来说,家一半在身边,一半就刻在了“哭墙”上。他们的父亲马玉良、姑父杨守林、舅舅温志学都在安全区被日本兵抓走,拉到下关江边用机枪屠杀后浇上汽油毁尸灭迹了。“亲人们没有留下尸骨,这里就成了我和哥哥唯一能祭祖的地方。这段历史,我会一遍遍地讲给下一代听。”
已多次参加“清明祭”的日本友人松冈环在仪式后与几位老人拥抱、告别。“我理解清明节对于中国人的意义,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来。眼看着老人们一一天老去、逝去,我很心痛。这些年我采访了三百多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二百多名日本老兵,把他们的证言写成文章、拍成纪录片陆续出版和上映,就是希望日本政府能端正历史观,早日作出真诚的道歉。”
清明节期间,纪念馆接待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不少游客涌到了“哭墙”边,自发地献上菊花寄托哀思。当日,南京商业学校学生胡敏仪把一支菊花轻轻地放到墙根下,她曾报名参加了春节慰问幸存者的活动,今天又特意赶来悼念。“这是南京的伤痛,也是民族的记忆,我们这一代不会遗忘。”
(有删改)
7.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8.本文主体部分依次讲了哪些内容?
9.这则新闻在语言表达上为什么大量使用数字?请举例说明。
10.标题中为什么不把参与“清明祭”的其他人员都写进去?
7.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解析: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指明了“清明祭”的地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50余人”交代了参加“清明祭”的代表以及人数;“清明祭扫”是具体的形式;“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交代了幸存者的人数。据此分析概括。
答案示例:
清明祭扫地点、代表、形式、参与祭扫及幸存的人数。
8.本文主体部分依次讲了哪些内容?
解析:
抓关键句段概括。“焚起香烛、献上花圈,还有人制作了小小的白花,贴在亲人的名字旁”“人们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向遇难同胞默哀1分钟”交代了祭扫的过程;第三段和第五段回顾了历史;“日本友人松冈环在仪式后与几位老人拥抱、告别”写日本友人参加祭扫;最后一段指出了祭扫的意义。
答案示例:
祭扫过程,回顾历史,日本友人祭扫,祭扫意义。
9.这则新闻在语言表达上为什么大量使用数字?请举例说明。
解析:
找出文中有关数字的句子,扣住新闻的特点作答。如“据统计,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仅剩100人”“共刻有10615个遇难者姓名”用具体的数字体现了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的特点;“9时祭扫仪式开始”点明了清明祭扫的具体时间,体现了新闻报道及时性的特点。
答案示例:
文中大量使用数字是为了体现新闻语言的特点。例如,“9时祭扫仪式开始”表现了及时性,“‘哭墙’上共刻有10 615个遇难者姓名”表现了准确性和真实性。
10.标题中为什么不把参与“清明祭”的其他人员都写进去?
解析:
“死难者遗属”是参加“清明祭”的主体,也是重要人员;如果把其他人员也写进去,就不能体现新闻的核心内容,标题也就不够简洁了。
答案示例:
因为“遗属”是参与祭扫的主要人员,只写“遗属”,不写其他参与人员,是为了让新闻标题更简洁,更能突出主体。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新闻材料一】
1月29日消息(记者党朝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近日,海口“青春心向党 少年颂华章”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在全市中小学校全面开启,号召、激励广大中小学生诵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
(选自《南海网》)
【新闻材料二】
4月8日晚,由中共文昌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文联、团市委、重兴镇联合承办的文昌市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文艺巡回宣讲活动在重兴镇文魁村文化广场举行。精彩的文艺表演,吸引了2000多名观众驻足欣赏。
(选自《经济日报》)
【新闻材料三】
4月22日消息(记者李绍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丰功伟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广大干部坚定跟党走
的理想信念,儋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网信办面向全市各界广大党员干部学
生群众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网络主题征文比赛活动。
(选自《南国都市报》)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新闻材料主要内容。
(2)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向阳中学校团委举行了“党史宣传月”活动,李明决定申请加入党史宣讲团小分队,下边是他写的一份申请书,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申请书
尊敬的校团委领导:
我校正在举行“党史宣传月”活动,A作为一名入团近两年左右的学生干部,我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我请求加入党史宣讲团小分队。若能加入宣讲团小分队,B 。
此致
敬礼!
申请人:李明
2021年5月13日
①文中画线句A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方法。
②文中画线句B不完整,请补充完整。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新闻材料主要内容。
解析:
第一则材料是海口“青春心向党 少年颂华章”红色经典诵读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第二则材料是文昌市庆祝建党100周年暨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文艺巡回宣讲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第三则材料是儋州市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网络主题征文比赛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三则材料有两个共性:一都是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二都是海南省。不同点是形式不同。据此,可概括为:海南多地举办不同形式(或多种多样)活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答案示例:
海南多地举办活动庆祝建党100周年。
(2)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到来之际,向阳中学校团委举行了“党史宣传月”活动,李明决定申请加入党史宣讲团小分队,下边是他写的一份申请书,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申请书
尊敬的校团委领导:
我校正在举行“党史宣传月”活动,A作为一名入团近两年左右的学生干部,我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我请求加入党史宣讲团小分队。若能加入宣讲团小分队,B 。
此致
敬礼!
申请人:李明
2021年5月13日
①文中画线句A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方法。
②文中画线句B不完整,请补充完整。
解析:①句成分赘余,删掉“近”或“左右”。②句从前文“若能加入宣讲团小分队”看,衔接句应是表决心或说做法。
答案示例:删除“近”或“左右”
答案示例:我一定认真准备,讲清党的历史,讲透党的伟大,做一名合格的宣讲员,为“党史宣传月”活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表决心的话语,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