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 八上 第三单元 《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习题课件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 八上 第三单元 《红星照耀中国》  名著习题课件 (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7 08:2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专项训练五 名著阅读
时间:45分钟 满分:59分 实际得分: 分
1.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面小题。(3分)
【甲】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住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乙】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奔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色机关枪向敌军设防地带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上。敌军也以机枪回应,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乙】段材料涉及红军在长征中关系重大的一个事件,该事件的名称是   。(1分)
(2)综合【甲】【乙】两段材料,简要概括埃德加·斯诺看到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2分)
飞夺泸定桥
答案: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甘于奉献,甘于吃苦,不怕牺牲的队伍。
2.名著阅读。(4分)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 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答案:(示例)①“人”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②“疯子”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过桥。
③“神”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3.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对话。(3分)
杨扬:《昆虫记》真有意思,我拟写了一个副标题“显微镜里的动物世界”。
刘宇:你为什么取这样一个亮眼的副标题呢
杨扬:因为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法布尔通过细节描写呈现出一个有趣的昆虫世界。例如(1)  .
 (1分)
刘宇:你的副标题也激发了我的思维。我给《红星照耀中国》也取一个副标题“平面镜里的客观世界”。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因为(2)  .
.
 (1分)
杨扬:你的副标题也很棒啊!我觉得两部作品的作者都有求真务实的精神。比如法布尔,他数十年如一日,对昆虫进行细致地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获得了许多新发现。
刘宇:是的,斯诺也是这样,(3)  .
 (1分)
(示例)作者在记述蝉幼虫脱壳的过程中,细致地描写了蝉的动作,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鲜
为人知的昆虫世界。
色区域的真实情况。例如,作者深入根据地,经过大量访谈,客观记录了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经历,让人们了
(示例)作者用纪实手法忠实地描绘了中国红
解了他成为共产党人的原因。
他是一个记者,为了探究事实的真相,他义无反顾地亲自进入红色区域,获
得了很多一手资料。
4.下面是小青同学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后,为其中三位杰出人物写的颁奖词。请根据提示,并结合名著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8分)
人物姓名 颁奖词 人物形象
共同特点
① (1分) 从橘子洲头到保安,从西柏坡到天安门,你把一生倾洒给神州大地。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你信步迈越;八千里山河金戈铁马,你谈笑风生。栉风沐雨,鞠躬尽瘁。你点燃了中国工农革命的星星之火,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幕。 ④ .










(3分)
② (1分) 你大名鼎鼎,却极其爱笑;你屡立战功,却依旧谦虚。你生活简朴,性格直率。为了生活下去,你当过矿工,做过放牛娃,修鞋,烧碱矿,筑水渠。你18岁当了排长,遭到逮捕,信念毫不动摇。最终,你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一颗闪耀的红星。
周恩来 ③ .  (3分)
答案:①毛泽东 ②彭德怀 ③从黄埔军校到保安,从保安到延安,你守住炽热的红心,创造胜利的新中国。满腔热情,一座丰碑。漫漫新中国建立中,你从青丝到银发。戎马半生,鞠躬尽瘁;心之所钟,永是中华。 ④这些革命先驱虽出身平凡,却有一股刻在骨子里的救国救民意识;身为领导人,却与百姓同甘共苦,不摆架子;他们那颗爱国之心不为功名,不为利禄,只为中国同胞们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5.(2023浙江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期中)为献礼建党百年,班级将开展为《红星照耀中国》里的人物制作微纪录片的活动,请你仿照示例,选择书中的一位人物完成下面表格。(11分)
人物微纪录片制作提纲
人物 外貌形象(言谈举止) 事件 精神
品质
毛泽东 他颇具幽默感,喜欢憨笑,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不会动摇他内心对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讲柔和的南方方言。 公开反抗父亲,保卫自己的权利;组织并创办的新民学会专门反抗湖南督军张敬尧;组织秋收起义。 勇于反抗,勇敢无畏。
①   (1分) ② .   (4分) ③  (4分) ④

(2分)
答案:(示例)①徐海东
②没有两个门牙,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他长着一对宽阔的孩子气的肩膀,身材修长,四肢灵活。共产党领袖中“阶级意识”最强的一个,在谈吐上也是如此;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是自豪,他常常笑称自己是“苦力”;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因此行动稍有不便,尽管全身多处都受过伤,但仍给人一个农村青年的印象。
③他在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工作时,却觉得采取独立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组织起湖北省的第一支“工农军队”;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全身多处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在学校读书时,有一次在“富人打穷人”的吵架中,他扔石头打破了一个地主儿子的脑袋;骑马在路上驰骋,马蹄碰了一个战士,他拉紧缰绳想看看那个战士有没有受伤,马一受惊,把他撞在一棵树上。
④大胆无畏,勇于反抗,阶级意识强,爱护部下。
6.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8分)
(1)1936年,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下面是斯诺和彭德怀有关其“为什么当红军”的一段采访实录,请你根据内容还原采访场景,将斯诺的提问和彭德怀的回答补充完整。
斯诺:您年轻时阅读的哪部书籍让您产生了当红军的初步想法
彭德怀:

 (2分)
斯诺:
  (2分)
彭德怀:以前我只是对社会不满,看不到有什么进行根本改革的希望。在读了《共产党宣言》以后,我不再悲观,开始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
答案:(示例)彭德怀:我年轻的时候读过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第一次开始对军人应对社会负有什么责任有了一些认真的考虑。司马光笔下的战争都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只会给人民带来痛苦——很像我自己的时代里中国军阀之间的混战。
斯诺:请问是什么让您产生了根本改革的想法
(2)国庆70周年阅兵,21辆礼宾车致敬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建设者、退伍英模等功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在列。请任选一人,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事例,谈谈向他致敬的理由。(4分)
答案:(示例)朱德对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长征途中,他与普通士兵同甘共苦,一起娱乐、运动,还帮农民种庄稼,可见其平易近人、爱惜部下、朴实热情。他带领红军一起英勇奋战,取得胜利,中国现在的辉煌离不开朱德的贡献。其令人敬佩的品质和巨大贡献,是向他致敬的主要原因。
7.全班共同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进行了任务式专题研究,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6分)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 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任务一】按要求完成相关的阅读批注。
(1)第1段画横线的句子是对毛泽东的肖像描写,目的是写出作者对他的第一印象:    。(1分) 
很精明
【任务二】从片段阅读进入整本书阅读。
(2)《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请补充完整。(2分) 
A. 
B.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C.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D.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任务三】从整本书阅读到主题阅读。
(3)《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从1937年出版至今,它的活力从未衰减,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请你在全班同学阅读此书后,推荐一本相关主题的名著:   。(1分)
(4)现在,请你帮同桌小红把读后感的题目补充完整。(2分)
重读红色经典,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长征》《红岩》《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
秉承革命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
8.好的作品往往蕴含人生的道理,请从下列两个道理中任选一个,结合《红星照耀中国》或《昆虫记》相关情节加以印证。(4分)
得道多助  眼见为实
我从《      》中悟出了 的道理。
相关情节:
答案:(示例一)《红星照耀中国》 得道多助 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我国东北三省,进而向南进犯,染指华北,妄图霸占整个中国。然而国民党蒋介石置国家危亡于不顾,依然执意内战,连他的部下张学良、杨虎城都反对他;而共产党为了民族大义,积极投身抗日战争,连对手张学良、杨虎城都成了他们的朋友。
(示例二)《红星照耀中国》 眼见为实 斯诺在到达苏区之前,心目中的红军是留着长胡子,喝汤咕嘟咕嘟,皮包里夹带土制炸弹的怪物。亲自深入了解后才知道红军是一支深受百姓爱戴,官兵一致的队伍。
(示例三)《昆虫记》 眼见为实 原来许多人由于不了解真相,相信蝉会在冬天向蚂蚁“乞讨”食物。而法布尔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冬天根本就没有蝉,自然也就不会有“乞讨”。
9.阅读《昆虫记》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它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地,艰难万分地往上滚动那巨大的粪球。它一直是倒退着在推动。我在寻思,它是运用何种稳定神功把这么个庞然大物稳定在斜坡上的。啊!稍一协调不
好,它便白忙活半天了:粪球滚落下去,把它也连带着摔下去了。然后,它又开始往上爬,不一会儿又摔了下去。它随即又往上爬,这一次走得挺好,艰难路段总算通过了,原来是一个禾本植物的根在作怪,让它摔下去好几次……
(1)以上语段中的“它”是   。(1分)
(2)有人评价《昆虫记》能“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说说语段中的昆虫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3分)
答案:圣甲虫经历一次次失败,最终成功爬过了艰难的斜坡。人类社会也与昆虫世界相似,我们只有学习圣甲虫这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圣甲虫
10.名著阅读。(4分)
它们并没有马上猛扑上去撕咬,而是仍然保持一段距离,最后竟然都一屁股坐在后腿上。这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胸膛免遭对方攻击。它们相互对峙了大概两分钟,毫无疑问,在这期间彼此焕发了斗志。两分钟刚过,几乎同时,两只蜘蛛一跃而起,向对方猛扑过去。
以上这段极富特色的文字选自法国科普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籍,有名家说它既是科普著作又是文学经典,还有两位大作家对《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也有类似的评价。
①罗斯丹: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②罗曼·罗兰:法布尔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请你结合《昆虫记》的具体内容和语言特点,说说你对以上名家评价的理解。(4分) 
答案:(示例一)以蜜蜂和蜘蛛为例,作者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蜜蜂和蜘蛛两个生灵,体现了一种万物平等的生命哲学观;通过细致深入地观察,将动物捕食的过程写得充满动态,富有画面感;同时,描绘了蜘蛛捕食蜜蜂的战斗场面,在生动、有趣、幽默的描述中又不失具体、准确、科学的表达。
(示例二)作者通过细致深入地观察研究,对昆虫了解透彻,描绘了蜘蛛捕食蜜蜂时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为读者展示了新奇神秘的昆虫世界;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并将蜜蜂和蜘蛛拟人化,读来情趣盎然。
11.阅读以下文字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
蝉与我比邻相守,到现在已有十五年了,每个夏天差不多有两个月之久,它们总不离我的视线,而歌声也不离我的耳畔。我通常都看见它们在梧桐树的柔枝上,排成一列,歌唱者和它的伴侣比肩而坐。吸管插到树皮里,动也不动地狂饮。夕阳西下,它们就沿着树枝用慢而稳的脚步,寻找温暖的地方。无论饮水或行动时,雄蝉从未停止过歌唱。
以上文段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这部作品被誉为“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请联系材料,说说你的理解。(4分)
答案:这段文字介绍了蝉的歌唱、饮食等习性,体现了“科学”的一面。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蝉比作“歌唱者”,并赋予蝉以人的情态,语言生动,读起来富有情趣,体现了“文学”的一面。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