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上海为例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上海为例同步测试(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18 18:30: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上海为例同步测试(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高二课时练习)读浙江和江苏产业结构变动对照表,完成下面小题。
浙江 江苏
2000年 2012年 2000年 2012年
产业 比重/100% 产业 比重/100% 产业 比重/100% 产业 比重/100%
纺织 11.3 纺织 9.3 纺织 11.8 通信设备 13.5
电力 9.6 电气机械 8.9 化学原料 10.0 化学原料 11.0
电气机械 8.1 电力 8.8 通信设备 9.1 电气机械 10.6
通用设备 6.4 通用设备 7.7 电气机械 6.8 黑色金属冶炼 7.9
服装 6.0 化学原料 7.0 通用设备 6.6 通用设备 5.5
化学原料 5.7 服装 5.3 交通运输 4.9 纺织 5.0
1.与江苏相比,浙江的产业结构( )
A.优化升级进展相对迅速 B.优化升级进展相对缓慢
C.变化较大 D.相对合理
2.下列有关今后浙江产业发展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远离棉花主产区,应全面关停纺织企业
B.由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应全面限制电力行业发展
C.应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服装产业的所有环节
D.应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和企业的科技投入标准
【答案】1.B 2.D
【分析】1.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与2000年相比,江苏在2012年的产业结构变化较大,通信设备一跃成为其比重最大的产业,纺织业比重排名从第一变为第六,因此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展相对迅速。与2000年相比,浙江在2012年产业结构比重排名前六的行业,只有排名第二和第三、第五和第六的产业排名相互交换,因此,浙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展相对缓慢。综上分析A错误,B正确;整体变化不大,C错误;江苏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D错误。故选B。
2.浙江远离棉产区但不能关停所有纺织业,产业结构要平衡,A错误;西电东送的建设只是作为补充能源,不能因此限制当地电力产业的发展,B错误;可以将依赖劳动力的服装加工环节转移至中西部,不能将依赖技术和资金的设计环节也转移到中西部,C错误;目前浙江产业层次偏低,低端产业比重较大,因此,今后应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和企业的科技投入标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D正确。故选D。
【点睛】产业结构指三次产业的占比,一般情况下第一产业比重小,二三产业比重大,尤其是第三产业的比重越大,产业结构越合理。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上海市闵行区十多年来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工业基地。结合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闵行区循环经济规划的指标体系
指标 单位 资源消耗
年份
2005 2006 2010 2015 2020
万元GDP能源 吨标准煤/万元 0.430 0.339 0.310 0.285 0.271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0.490 0.360 0.328 0.302 0.287
万元GDP耗水量 米3/万元 46.4 42.6 34.8 29.2 24.5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米3/万元 37.4 32.2 29.9 25.4 21.6
3.由闵行区的资源消耗状况可以判断闵行区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①重化工业②先进制造业③高新技术产业④服务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闵行区注重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集群的意义是( )
①降低生产成本②降低生产污染③增强集聚效益④提高科技含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B 4.C
【分析】3.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看出,闵行区近年来万元GDP能源以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都在下降,说明减少了重化工业的比重,①错误;万元GDP能源,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以及万元GDP耗水量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都在减少,说明闵行区近年来的发展减少了高耗能和高耗水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属于产业优化,发展的是产业主要是相对高端的产业,可能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业等。B项的②③④正确,ACD错误。故选B。
4.产业集群能够促进工业地域的形成,能够共用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①正确;产业集群反而会导致工业污染集聚,②错误;产业集群能够扩大规模,增强集聚,产生规模效益,③正确;产业集群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但不能提高科技含量,④错误。C项的①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工业集聚的好处:1、可以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投资建设;2、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获得规模效益;3、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2021·高二课时练习)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
A.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B.气候适宜、矿产资源丰富
C.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 D.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6.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九大都市圈交通便利,相互间联系紧密
③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④九大都市圈都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5.C 6.B
【解析】5.水网密集是南方地区的典型特征,位于北方的都市圈并不具备该优势,故A错误。珠江三角洲都市圈和大上海都市圈的矿产资源比较贫乏,故B错误。各都市圈或者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或者位于沿长江地区,所有都市圈都具备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的优势,故C正确。大上海都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缓慢,故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6.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都比较高,故①正确。九大都市圈虽然交通便利,但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故②错误。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故③正确。湘鄂赣都市圈和吉黑都市圈分布在中部经济地带,成渝都市圈分布在西部经济地带,不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①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21·高二课时练习)2016年上海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总量增至980.2万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浦东新区吸引外来人口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宜人、环境洁净 B.户籍管理制度优于其他区域
C.就学方便 D.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8.调查显示,流入上海的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外来青壮年人口流入上海的主要目的是经商和务工 ②外来青壮年人口的户籍以西部省区为主 
③大量外来青年人进沪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上海人口老龄化进程 ④外来青年人以技术型人才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7.D 8.B
【分析】7.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发达地区收入高,社会福利及基础设施完善,浦东新区吸引外来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为就业机会多,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故选D。
8.上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外来青壮年人口流入上海的主要目的是经商和务工,①正确;大量外来青年人进沪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上海人口老龄化进程,③正确;流入上海的外来人口以上海周边省区及中部省区为主,②错误;外来青壮年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以技术型人才为主的说法错误,④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是导致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
(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不同等级城镇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示区域的城市可分为( )
A.2个等级 B.3个等级 C.4个等级 D.5个等级
10.图示区域的城市中( )
A.漳州的城市等级高于泉州 B.泉州的服务功能较龙岩单一
C.龙岩的服务种类少于厦门 D.漳州的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区域
11.影响厦门城市规模和等级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国家政策扶持
④渔业资源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9.B 10.C 11.C
【分析】本题组以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不同等级城镇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城市等级的划分、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相关知识,注重培养考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
9.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的城市分为副省级城市,如厦门、地级市,如龙岩、漳州、泉州等和县3个等级。故B项正确。
10.读图可知,龙岩为地级市,厦门为副省级城市,厦门城市级别高于龙岩,因此龙岩的服务种类少于厦门,C正确;漳州、泉州、龙岩城市级别相同,因此服务功能相同,A、B错误;漳州为地级市,城市级别较低,服务范围不能覆盖整个区域,D错误。故选C。
11.厦门海陆交通便利,且有国家政策扶持,有利于其城市规模和等级的提升,①③正确。厦门矿产资源不丰富, ②错误;厦门渔业资源丰富,但不能提升城市级别,④错误。故C项正确。
【点睛】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主要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因素分析。
(2021·高二课时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城市化得到飞速发展。在城市化 进程中,人口持续向东京圈、大阪圈和名古屋圈三大都市圈集聚。下图为日本三大都市圈人口增长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人口持续向三大都市圈集聚的主要原因是三大都市圈( )
A.城市环境优美,居住条件好 B.服务等级高,公共设施完善
C.交通高速化,对外联系便利 D.经济体量大,就业机会较多
13.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人口向都市圈集聚趋势发生变化,表现在( )
A.东京都市圈人口吸引力增强 B.名古屋都市圈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
C.大阪与名古屋都市圈人口拉力减弱 D.三大都市圈人口基本达到饱和
【答案】12.D 13.C
【解析】12.影响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城市环境优美,居住条件好,服务等级高,公共设施完善,交通高速化,对外联系便利都是三大都市圈的优势,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三大都市圈经济发达,就业岗位多,与其他地区的收入差距较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为D。
13.A. 东京都市圈人口数量增加速度减慢,说明吸引力也在减弱。故A错误。
B. 名古屋都市圈人口基本保持不变,人口净迁移率接近零,但不是负值。故B错误。
C. 图中显示,大阪与名古屋都市圈人口增加速度大大下降,说明人口拉力减弱。故C正确。
D. 大都市圈的人口还未达到饱和,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2021·高二课时练习)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在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会展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的58个国家、1000多家企业参展;按进博会筹委会部署,上海将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为进博会提供一流的城市服务保障,努力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下图为进博会国家会展中心位置示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国家会展中心在上海选址虹桥商务核心区的原因是
①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
②临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③城市轨道交通耗时短
④高铁、航空辐射服务范围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能为进博会提供一流的城市服务保障,直接得益于上海市
A.经济水平高 B.城市等级高
C.人口规模大 D.服务功能全
【答案】14.C 15.D
【解析】14.结合图示可知,虹桥商务核心区周边四通八达,且有高铁、地铁、飞机场等现代化交通方式,耗时短,影响或辐射服务范围大,交通便利,因此,国家会展中心选址在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该题重点是问选址在虹桥商务核心区的原因,并非问选址上海市的原因。据此分析②③④对,选C。
15.根据材料,本次进博会参会成员多,而上海为进博会提供了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的一流城市服务保障,这直接说明上海的服务水平高,服务功能全。经济水平高、城市等级高都是间接的推论,人口规模大不是提供一流服务保障的必需条件,据此分析选D。
二、综合题
16.(2021·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一般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下图为我国十大城市群分布图。
(1)指出我国城市群的分布特点。
(2)简述珠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形成的优势条件。
(3)试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所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答案】(1)沿海、沿长江、沿陇海铁路分布;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丰富的季风区。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毗邻港澳的良好区位;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大气污染日益加剧;水污染严重;噪声污染严重;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分析】本题以城市群为材料,涉及城市群的分布特点、城市群的形成条件、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1)
我国城市群的分布特点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湖交通等角度分析。据图可知,我国城市群大多沿海、沿长江、沿陇海铁路等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区分布;城市建设一般需大面积的平地,因此我国城市群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的地区;气候暖湿的地区更加适宜人类居住,因此我国城市群多分布在降水丰富的季风区。
(2)
珠江三角洲发展的国际背景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珠江三角洲承接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给予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巨大的政策支持和鼓励;珠江三角洲距离港澳临近,港澳作为世界重要的转口贸易区,为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珠江三角洲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获得了大额的外资的支持。
(3)
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工业、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使得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生产生活排放大量污水,导致水污染严重;人口多,交通数量多,工厂机器轰鸣,噪声污染严重;城市化和工业化占用大量耕地,导致耕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水土保持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点睛】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交汇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城镇化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自然禀赋优良,综合承载力较强,交通体系比较健全。成渝城市群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实力较为雄厚,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城市 城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庆市 17558.8 7.4 44.2 48.4
成都市 12170.2 3.9 43.0 53.1
南京市 10503.0 2.4 39.2 58.4
(1)根据材料,分析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位置优势。
(2)根据材料二、三,从人文地理环境角度分析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区位优势。
(3)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分析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地处我国西南腹地,沟通我国南北和东西;水运和铁路的交会处;是我国“一带一路”交会点,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西部龙头,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基地。
(2)劳动力丰富;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交通便捷,具有水路和铁路交通的优势;工业基础好,经济实力强;政策扶持。
(3)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分析】本大题主要以成渝城市群为材料,涉及城市区位因素、区域经济联系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成渝城市群以重庆、成都为中心,是西部最大的城市群,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的交汇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城镇化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正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
(2)由材料二“成渝城市群综合承载力较强,交通体系比较健全。成渝城市群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金融等产业实力较为雄厚,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可知,该城市群的优势为,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交通便利,具有水运和铁路交通的优势。从材料三可知,成都和重庆的GDP较高,体量大,经济实力强,劳动力充足。
(3)针对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提升成都、重庆的核心功能,提升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促进核心城市产业升级。针对城市间发展不平衡问题,发展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针对互联互通不够的问题,加强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间的互通互联。针对城市群内部城市功能互补不够问题,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城市群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
【点睛】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2020湖南衡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2010年成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涵盖重庆主城区的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在功能布局上构建了三大特色板块:一是南部沿嘉陵江和长江一带的“现代服务业板块”;二是西部、中部区域的“都市综合功能板块”;三是位于重庆主城区外环(绕城)高速公路一带,由北向东呈带状环绕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板块”。自新区成立以来,美国、德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的众多企业纷纷入驻重庆两江新区。国务院赋予的“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使命效应初显,已初具规模。
(1)分析重庆两江新区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建厂的优越区位条件。
(2)阐释重庆两江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板块布局的合理性。
(3)说明重庆两江新区南部沿江地带集中布局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原因。
【答案】(1)重庆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重庆主城区产业基础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成立两江新区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地处长江经济带,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先进制造业需要较多的土地,土地费用在生产成本中占较大比重,重庆主城区外环可用土地较多,价格较低;制造业投入—产出的运输量较大,布局于外环的高速公路一带,交通便捷;为了减轻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水体、大气污染,将其布局在长江的下游方向,可减少对主城区的环境污染。
(3)南部沿江地带是重庆主城区历史悠久的重要商业和金融、贸易中心,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等服务业基础雄厚;流经主城区的长江航运业发达,物流业条件优越。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工业的区位因素和服务业的布局原则,考查知识迁移和阐述能力。主要从图文资料获取有用信息,应用工业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详解】(1)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即科技、劳动力、交通、基础设施、政策等角度分析。从图文资料可知重庆两江新区位于重庆主城区,重庆主城区产业基础好;该地区有高新技术产业园,科研院校和高等院校集中,劳动力素质高;2010年成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并且地处长江经济带,交通设施不断完善。
(2)先进的制造业的布局需要有充足的空间、便利的交通、还要注意环境保护。从图中可看出,重庆城市外环有较大的空间,土地价格低;并且布局在高速公路附近,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运输;制造业布局在长江的下游,可以减少制造业造成的城区环境污染问题。
(3)由图中“中央商务区”以及工业区位于城市外环,可判断南部为主城区,因此南部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商业、金融、贸易发达,有利于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等服务业;同时靠近长江而交通便利。物流条件优越。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2.1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上海为例同步测试(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高二课时练习)读浙江和江苏产业结构变动对照表,完成下面小题。
浙江 江苏
2000年 2012年 2000年 2012年
产业 比重/100% 产业 比重/100% 产业 比重/100% 产业 比重/100%
纺织 11.3 纺织 9.3 纺织 11.8 通信设备 13.5
电力 9.6 电气机械 8.9 化学原料 10.0 化学原料 11.0
电气机械 8.1 电力 8.8 通信设备 9.1 电气机械 10.6
通用设备 6.4 通用设备 7.7 电气机械 6.8 黑色金属冶炼 7.9
服装 6.0 化学原料 7.0 通用设备 6.6 通用设备 5.5
化学原料 5.7 服装 5.3 交通运输 4.9 纺织 5.0
1.与江苏相比,浙江的产业结构( )
A.优化升级进展相对迅速 B.优化升级进展相对缓慢
C.变化较大 D.相对合理
2.下列有关今后浙江产业发展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远离棉花主产区,应全面关停纺织企业
B.由于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应全面限制电力行业发展
C.应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服装产业的所有环节
D.应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和企业的科技投入标准
(2022·高二课时练习)上海市闵行区十多年来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工业基地。结合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闵行区循环经济规划的指标体系
指标 单位 资源消耗
年份
2005 2006 2010 2015 2020
万元GDP能源 吨标准煤/万元 0.430 0.339 0.310 0.285 0.271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0.490 0.360 0.328 0.302 0.287
万元GDP耗水量 米3/万元 46.4 42.6 34.8 29.2 24.5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米3/万元 37.4 32.2 29.9 25.4 21.6
3.由闵行区的资源消耗状况可以判断闵行区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
①重化工业②先进制造业③高新技术产业④服务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闵行区注重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集群的意义是( )
①降低生产成本②降低生产污染③增强集聚效益④提高科技含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高二课时练习)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 )
A.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B.气候适宜、矿产资源丰富
C.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 D.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6.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九大都市圈交通便利,相互间联系紧密
③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④九大都市圈都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21·高二课时练习)2016年上海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总量增至980.2万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浦东新区吸引外来人口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宜人、环境洁净 B.户籍管理制度优于其他区域
C.就学方便 D.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8.调查显示,流入上海的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外来青壮年人口流入上海的主要目的是经商和务工 ②外来青壮年人口的户籍以西部省区为主 
③大量外来青年人进沪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上海人口老龄化进程 ④外来青年人以技术型人才为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1·高二课时练习)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不同等级城镇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示区域的城市可分为( )
A.2个等级 B.3个等级 C.4个等级 D.5个等级
10.图示区域的城市中( )
A.漳州的城市等级高于泉州 B.泉州的服务功能较龙岩单一
C.龙岩的服务种类少于厦门 D.漳州的服务范围覆盖整个区域
11.影响厦门城市规模和等级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国家政策扶持
④渔业资源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高二课时练习)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城市化得到飞速发展。在城市化 进程中,人口持续向东京圈、大阪圈和名古屋圈三大都市圈集聚。下图为日本三大都市圈人口增长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人口持续向三大都市圈集聚的主要原因是三大都市圈( )
A.城市环境优美,居住条件好 B.服务等级高,公共设施完善
C.交通高速化,对外联系便利 D.经济体量大,就业机会较多
13.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人口向都市圈集聚趋势发生变化,表现在( )
A.东京都市圈人口吸引力增强 B.名古屋都市圈人口净迁移率为负值
C.大阪与名古屋都市圈人口拉力减弱 D.三大都市圈人口基本达到饱和
(2021·高二课时练习)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在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的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会展吸引了“一带一路”沿线的58个国家、1000多家企业参展;按进博会筹委会部署,上海将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为进博会提供一流的城市服务保障,努力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下图为进博会国家会展中心位置示意。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国家会展中心在上海选址虹桥商务核心区的原因是
①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
②临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③城市轨道交通耗时短
④高铁、航空辐射服务范围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能为进博会提供一流的城市服务保障,直接得益于上海市
A.经济水平高 B.城市等级高
C.人口规模大 D.服务功能全
二、综合题
16.(2021·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一般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下图为我国十大城市群分布图。
(1)指出我国城市群的分布特点。
(2)简述珠江三角洲大都市连绵区形成的优势条件。
(3)试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所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17.(2021·高二课时练习)(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交汇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城镇化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自然禀赋优良,综合承载力较强,交通体系比较健全。成渝城市群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等产业实力较为雄厚,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城市 城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庆市 17558.8 7.4 44.2 48.4
成都市 12170.2 3.9 43.0 53.1
南京市 10503.0 2.4 39.2 58.4
(1)根据材料,分析成渝城市群发展的位置优势。
(2)根据材料二、三,从人文地理环境角度分析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区位优势。
(3)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分析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8.(2021·高二课时练习)(2020湖南衡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2010年成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涵盖重庆主城区的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在功能布局上构建了三大特色板块:一是南部沿嘉陵江和长江一带的“现代服务业板块”;二是西部、中部区域的“都市综合功能板块”;三是位于重庆主城区外环(绕城)高速公路一带,由北向东呈带状环绕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板块”。自新区成立以来,美国、德国、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我国的众多企业纷纷入驻重庆两江新区。国务院赋予的“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使命效应初显,已初具规模。
(1)分析重庆两江新区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建厂的优越区位条件。
(2)阐释重庆两江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板块布局的合理性。
(3)说明重庆两江新区南部沿江地带集中布局金融、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原因。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