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测试(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高二课时练习)读福建省泉州市水系图(甲)、泉州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1.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大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2.下列符合该流域发展方向的举措有( )
①进一步增加劳动力数量,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发展生态观光旅游
③发展立体农业,防治水土流失④大力修建水库,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21·高二课时练习)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在我国境内被称为澜沧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如果我国在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段进行梯级开发,那么对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②增大年径流量③增大河流枯水期流量④提高地下水水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湄公河的水质受沿岸各国的广泛关注,为减轻流域的水污染,沿岸国家和地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清洁生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②修建水库,使流量趋于稳定③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农药④控制汽车数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为了加强湄公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保护植被,保持水土②加强与沿河各国的交流合作,促进流域协调发展③修建大坝,拦蓄并大量利用水资源,以减小中下游的水量④大量修建梯田,发展水田农业,充分利用澜沧江的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1·高二课时练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流域支流少,水系不发达 B.甲河段水流平缓,航运发达
C.乙河段水量锐减,水资源不足 D.丙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
7.下列关于今后一段时间长江流域的发展重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做好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
B.实施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及修复等工程
C.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进行大开发
D.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2021·高二课时练习)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是大自然给埃及的馈赠,但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会定期泛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图乙中尼罗河泛滥与农业生产的时间判断,正确的是( )
A.①6-10月 B.②9-11月
C.②4-5月 D.③7-8月
9.尼罗河上游地区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C.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10.尼罗河泛滥给埃及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定期泛滥,带来肥沃土壤②便于航运,船可顺流而下③催生历法,便于农业耕作④稀释盐分,缓解土壤盐碱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0·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田纳西河流域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材料二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
11.田纳西河治理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的资源是( )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铅锌资源 D.土地资源
12.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建了大量水库,为发展渔业打下了基础
B.平原多种玉米、棉花等
C.把林业发展作为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坡地发展温室蔬菜生产
(2021·高二课时练习)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大规模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梯级开发为重点。俄罗斯鲟鱼属于洄游性鱼类,适宜在温度为18~25℃的半咸水中生活,每年春秋两季从里海沿伏尔加河上溯产卵,但不同季节洄游距离差异较大。下图为里海部分水域及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伏尔加河梯级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有( )
①凌汛多发 ②封冻期较长 ③夏季流量较大 ④河流落差较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俄罗斯鲟鱼在伏尔加河洄游距离较长的季节及主要原因是( )
A.春季 水质较好 B.春季 季节性积雪融水注入
C.秋季 水温较高 D.秋季 河水营养物质最丰富
15.近年来,里海的俄罗斯鲟鱼数量急剧减少。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
A.伏尔加河上游修建水利枢纽 B.河口三角洲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C.伏尔加河流域生产排放污水 D.里海水位下降,盐度显著升高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丘陵,注入里海。
材料二: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按河流的归属角度分类,伏尔加河属于 ,汛期集中在 季。
(2)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伏尔加河被称为“母亲河”的原因。
(3)从径流量角度分析伏尔加格勒至河口段水文特征。
17.(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鄱阳湖是一个自然通江湖泊,也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2016年7月中下旬开始,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比去年整整提前2个月进入枯水期,湖底变成了壮阔的草原,千年石岛“落星墩”也全部露出水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材料二:鄱阳湖地区水系分布图及相关最新统计资料。
河流 森林覆盖率 大中型水库(个) 十万亩以上灌区(个)
赣江 63.6% 107 20
信江 54.3% 35 10
抚河 53.0% 18 2
饶河 67.8% 17 1
修河 64.4% 7 3
材料三:据大数据资料统计发现:自2000年以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呈现枯水期逐步提前、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缩减等现象,引发学者、媒体对湖区生态和周边生产生活的关注。为此,国内有很多学者建议在鄱阳湖入江通道最窄处建设水利枢纽工程,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则认为,在对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行科学研究及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得到充分论证之前,应暂缓枢纽工程的建设,并将无坝方案作为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优方案。(1)分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逐步提前,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不断缩减的可能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鄱阳湖面积缩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8.(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乳山市白沙口电站是我国第一座潮汐电站。电站库区为白沙口潟湖(潟湖指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电站大坝横亘潟湖出口。涨潮时,闸门自动打开,潮水涌入潟湖;退潮时,闸门自动关闭,形成落差进行发电。当地在潟湖出口东侧修建了300多米长的丁坝。下图示意白沙口电站位置及该区域海岸地貌。
(1)分别指出形成白沙滩河口三角洲与白沙滩沙坝的主要外力作用。
(2)在图中用“一”画出白沙口湾沿岸泥沙的运动方向,并分析修建丁坝对电站潮流通道的影响。
(3)请你为治理电站潟湖库区的泥沙淤积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3.3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测试(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2021·高二课时练习)读福建省泉州市水系图(甲)、泉州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1.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大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2.下列符合该流域发展方向的举措有( )
①进一步增加劳动力数量,大力发展种植业②发展生态观光旅游
③发展立体农业,防治水土流失④大力修建水库,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1.C 2.B
【分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福建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高,风沙小,A错误。山麓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错误。适宜种植亚热带水果柑橘,C正确。牦牛在青藏高原,福建省没有,D错误。故选C。
2.由所学知识可知,福建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进一步增加劳动力数量,大力发展种植业,会破坏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①错误,AD错误。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促进经济发展,②正确; 利用当地地形优势,发展立体农业,实现多种经营,有利于防治水土流失,③正确;B正确。由“泉州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可知,福建省降水多,雨季长,大力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不用发展节水农业,④错误,C错误。故选B。
【点睛】福建省自然环境特征:多山地、丘陵;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丰富,雨热同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流众多,一般水量大,季节变化大。
(2021·高二课时练习)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在我国境内被称为澜沧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如果我国在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段进行梯级开发,那么对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①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②增大年径流量③增大河流枯水期流量④提高地下水水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湄公河的水质受沿岸各国的广泛关注,为减轻流域的水污染,沿岸国家和地区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实行清洁生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②修建水库,使流量趋于稳定③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农药④控制汽车数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为了加强湄公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保护植被,保持水土②加强与沿河各国的交流合作,促进流域协调发展③修建大坝,拦蓄并大量利用水资源,以减小中下游的水量④大量修建梯田,发展水田农业,充分利用澜沧江的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D 4.B 5.A
【分析】3.湄公河沿岸属于季风气候,季节降水变化量大。在河流上游进行梯级开发,可以调节中下游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少旱涝灾害的威胁,①正确;河流的年径流量是由年降水量决定的,②错误;通过梯级开发,可以增大河流枯水期的水量,改善枯水期的水质,③正确;在河流丰水期时,通过梯级开发能够有效降低地下水位,④错误。所以①和③正确,D选项正确。
4.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放,能够有效减轻水污染,①正确;修建水库会对河流流量增减,不会影响水污染,②错误;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土壤和水污染,有利于湄公河水质的提高,③正确;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属于减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无关,④错误。所以①和③正确,B选项正确。
5.我国位于湄公河的上游,故应保护好上游的植被,做好水土保持工作,①正确;由于湄公河为国际性河流,我国应加强与沿河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以合理开发利用流域内的水资源,②正确;在河流上游修建大坝,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节中下游水量为主,③错误;大规模发展水田农业,会导致河流中下游水资源不足,不利于流域的可持续发展,④错误。所以①和②正确,A选项正确。
【点睛】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可以通过修建水库来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消峰补枯。
(2021·高二课时练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关于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流域支流少,水系不发达 B.甲河段水流平缓,航运发达
C.乙河段水量锐减,水资源不足 D.丙河段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
7.下列关于今后一段时间长江流域的发展重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做好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
B.实施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及修复等工程
C.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进行大开发
D.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答案】6.D 7.C
【分析】6.长江流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水系发达;甲河段位于长江上游,水流湍急,航运条件差;乙河段有多条大支流注入,水量大,水资源丰富;丙河段位于长江下游,江阔水深,航运价值高。故D项正确。故选D。
7.若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建设,进行大开发,会导致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故C错,符合题意。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做好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实施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及修复等工程,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均是今后一段时间长江流域的发展重点,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由于长江流程长,流域面积广,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差异大,因此对长江各河段水文特征的掌握是解题关键。
(2021·高二课时练习)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是大自然给埃及的馈赠,但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会定期泛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图乙中尼罗河泛滥与农业生产的时间判断,正确的是( )
A.①6-10月 B.②9-11月
C.②4-5月 D.③7-8月
9.尼罗河上游地区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C.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10.尼罗河泛滥给埃及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定期泛滥,带来肥沃土壤②便于航运,船可顺流而下③催生历法,便于农业耕作④稀释盐分,缓解土壤盐碱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8.A 9.A 10.B
【分析】8.尼罗河流域上游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每年当雨季来临时,尼罗河河水暴涨,中下游河水泛滥,一般在每年6-10月,此时期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1月一次年5月为枯水期,淤泥裸露,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A正确;B、C、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A。
9.尼罗河上游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湿季和干季,降水季节性强。尼罗河为世界最长河流,每年河流泛滥,说明年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故A项正确。B、C、D错误。
10.尼罗河泛滥,将上游大量的营养土带到埃及,①正确;尼罗河在埃及境内,坡降平缓,利于航运,故尼罗河便利的航运条件不是由尼罗河泛滥造成的,②错误;古埃及人为了掌握尼罗河水泛滥的确切日期,制定了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并将一年分为三季,即“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便于农业耕作,③正确;尼罗河的泛滥稀释了土壤盐分,缓解了土壤的盐碱化问题,④正确,选择B项;A、C、D错误。
【点睛】尼罗河上游为热带草原气候,下游为热带沙漠气候,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给沿岸带来了宝贵的肥源,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020·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田纳西河流域在流域管理局的指导下,始终以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统一为基础,以工业、农业、城镇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建立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治理协调系统。
材料二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协调系统。
11.田纳西河治理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的资源是( )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铅锌资源 D.土地资源
12.田纳西河流域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建了大量水库,为发展渔业打下了基础
B.平原多种玉米、棉花等
C.把林业发展作为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坡地发展温室蔬菜生产
【答案】11.A 12.D
【分析】11.为防治洪水在田纳西河修建大坝,是对水资源进行梯级开发,从而利用水资源发展航运、渔业、供水和旅游等产业,A正确。开发矿产和土地资源不易达到防洪目的,BCD错误。故选A。
12.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农、林、渔业的主要措施:兴建了大量水库,促进了渔业的发展;平原集中种植玉米、棉花、大豆;在林业方面,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把发展林业作为整个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坡地以栽培果树、蔬菜为主;发电厂附近,利用电厂发电后的余热,发展温室蔬菜生产等。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梯级开发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是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
(2021·高二课时练习)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大规模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梯级开发为重点。俄罗斯鲟鱼属于洄游性鱼类,适宜在温度为18~25℃的半咸水中生活,每年春秋两季从里海沿伏尔加河上溯产卵,但不同季节洄游距离差异较大。下图为里海部分水域及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伏尔加河梯级开发的限制性因素有( )
①凌汛多发 ②封冻期较长 ③夏季流量较大 ④河流落差较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俄罗斯鲟鱼在伏尔加河洄游距离较长的季节及主要原因是( )
A.春季 水质较好 B.春季 季节性积雪融水注入
C.秋季 水温较高 D.秋季 河水营养物质最丰富
15.近年来,里海的俄罗斯鲟鱼数量急剧减少。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
A.伏尔加河上游修建水利枢纽 B.河口三角洲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C.伏尔加河流域生产排放污水 D.里海水位下降,盐度显著升高
【答案】13.D 14.C 15.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域的开发与治理及综合思维。
13.凌汛产生的条件:一是河流有结冰期,二是河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伏尔加河自北向南流(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不容易产生凌汛现象,①错误。所流经区域纬度较高,河流封冻期较长,②正确。伏尔加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流量最大,③错误。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河流落差较小,梯级开发价值不大,④正确,D项正确。故选D。
14.依据材料中“俄罗斯鲟鱼属于洄游性鱼类,适宜在温度为18~25℃的半咸水中生活,每年春秋两季从里海沿伏尔加河上溯产卵,但不同季节洄游距离差异较大。”俄罗斯鲟鱼的产卵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与水质和河水中的营养物质关系不大,A、D项错误。春季大量积雪融水入河,河水的温度比较低,要达到产卵所需的温度条件,需要在纬度较低的河段,洄游距离较短,B项错误。秋季水温比春季高,产卵所需的水温可能位于较高纬度,伏尔加河自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越往上游水温越低,因此秋季洄游距离较远,C项正确。故选C。
15.伏尔加河上游修建水利枢纽,进行梯级开发,势必导致里海淡水注入减少不利于鱼类洄游产卵,A项与此现象有关。河口三角洲的水位季节变化增大与俄罗斯鲟鱼数量减少关系不大,B项与此现象无关。工农业生产排放污水会破坏鱼类的生存环境,使鱼类数量减少,C项与此现象有关。里海及周边越来越干旱,水位下降,盐度上升,不利于鱼类生存,D项与此现象有关。故选B。
【点睛】梯级开发是一种常用的开发河流水利资源的方式。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的需要和自然条件的可能,沿河选定若干适宜的坝址,修建一系列的水利枢纽,把河流分为若干段,逐段地利用该河流的水利资源。由于这些水利枢纽自上游至下游排列好象阶梯,故称梯级开发。
二、综合题
16.(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丘陵,注入里海。
材料二: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按河流的归属角度分类,伏尔加河属于 ,汛期集中在 季。
(2)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分析伏尔加河被称为“母亲河”的原因。
(3)从径流量角度分析伏尔加格勒至河口段水文特征。
【答案】(1) 内流河 春
(2)伏尔加河流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河流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水能资源);便利的航运。
(3)无支流汇入;流经沙漠地区,降水少,下渗多;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小。
【分析】本题以伏尔加河为图文材料,涉及河流分类、河流水文特征、河流的作用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伏尔加河...注入里海”,可知按河流的归属角度分类,伏尔加河属于内流河;伏尔加河水源主要来自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气温回升使得积雪融化,形成春汛,所以汛期集中在春季。
(2)
结合所学知识:水资源利用的角度主要包括提供水源,发展航运、开发水能;俄罗斯人口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伏尔加河流域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河流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水源;据图可看出,伏尔加河支流众多,通航里程长,河流总落差小,河水流速平稳,航运能力好,可以为人类提供便利的航运;所以伏尔加河被称为“母亲河”。
(3)
结合所学知识:径流量的分析角度包括径流量多少、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小等;结合图可看出伏尔加格勒至河口段,无支流汇入;流经沙漠地区,降水少,下渗多;径流量小;河流补给较少,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17.(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鄱阳湖是一个自然通江湖泊,也是白鹤等珍稀水禽及森林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2016年7月中下旬开始,鄱阳湖水位持续下降,比去年整整提前2个月进入枯水期,湖底变成了壮阔的草原,千年石岛“落星墩”也全部露出水面,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材料二:鄱阳湖地区水系分布图及相关最新统计资料。
河流 森林覆盖率 大中型水库(个) 十万亩以上灌区(个)
赣江 63.6% 107 20
信江 54.3% 35 10
抚河 53.0% 18 2
饶河 67.8% 17 1
修河 64.4% 7 3
材料三:据大数据资料统计发现:自2000年以来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鄱阳湖呈现枯水期逐步提前、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缩减等现象,引发学者、媒体对湖区生态和周边生产生活的关注。为此,国内有很多学者建议在鄱阳湖入江通道最窄处建设水利枢纽工程,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则认为,在对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行科学研究及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得到充分论证之前,应暂缓枢纽工程的建设,并将无坝方案作为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优方案。(1)分析2000年以来鄱阳湖枯水期逐步提前,水位连创新低、湖区面积不断缩减的可能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鄱阳湖面积缩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①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水源补给量减少;②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③水利设施(水库)增加,拦蓄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④流域内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入湖的泥沙增多,导致湖面不断缩减;⑤无序人工采沙,加大了湖口和长江干流的落差,加快了湖水的下泄速度。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分析】本大题以鄱阳湖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考查湖泊水量减少的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材料信息解读能力、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素养。
(1)
湖泊水量减少的原因主要从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方面作答。根据常识性原理总结出湖泊蓄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降水减少)、人为原因(工农业用水、水库建设、植被破坏、泥沙淤积、人工无序采沙等)等进行合理分析。自然原因方面,2000年以来鄱阳湖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持续偏少,水源补给量减少。人为原因方面:随着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增加,导致入湖水量减少;鄱阳湖流域的河流上,水利设施的大量增建,拦蓄径流,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植被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入湖的泥沙增多,导致湖面不断缩减;此外,人工采沙,不加节制,加大了湖口和长江干流的落差,加快了湖水的外泄速度。
(2)
首先明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基本内涵,然后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湖泊萎缩的不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内涵是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鄱阳湖萎缩,调节当地气候的能力减弱;对长江干流径流的调节能力下降;湖水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点睛】
18.(2022·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乳山市白沙口电站是我国第一座潮汐电站。电站库区为白沙口潟湖(潟湖指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电站大坝横亘潟湖出口。涨潮时,闸门自动打开,潮水涌入潟湖;退潮时,闸门自动关闭,形成落差进行发电。当地在潟湖出口东侧修建了300多米长的丁坝。下图示意白沙口电站位置及该区域海岸地貌。
(1)分别指出形成白沙滩河口三角洲与白沙滩沙坝的主要外力作用。
(2)在图中用“一”画出白沙口湾沿岸泥沙的运动方向,并分析修建丁坝对电站潮流通道的影响。
(3)请你为治理电站潟湖库区的泥沙淤积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河口三角洲:河流堆积;白沙滩沙坝:海浪堆积。
(2)
有利影响:阻挡东来泥沙,减轻潮流通道的泥沙淤积;不利影响:降低潮流通道的潮流流量和流速。
(3)对库区周边及白沙滩河流域进行生态建设,减轻水土流失;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截泥沙;清理库区淤泥;开挖人海新河,使白沙滩河泥沙不再流入库区。
【分析】本大题以白沙口电站位置及该区域海岸地貌为背景材料,涉及地貌成因、丁坝对电站潮流通道的影响、治理库区的泥沙淤积问题的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由所学知识可知,白沙滩河口三角洲是白沙滩河携带大量的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由于流速降低,泥沙不断淤积形成的,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白沙滩沙坝是波浪在破浪带附近由于流速降低,泥沙淤积形成沙砾质堤坝,是海浪堆积作用形成的。
(2)由图示信息可知,白沙滩沙坝自北向南延伸,说明受由东向西流的沿岸流影响;如下图:
由所学知识可知,丁坝伸入海域,有利的影响是可以降低海浪的流速,阻挡东来泥沙,减少了泥沙在潮流通道的淤积;不利影响:由于丁坝的存在,使潮流通道附近的潮流流量和流速减缓,影响发电。
(3)本题可从生态恢复、修建水库、清淤、开挖入海新河等方面来分析;具体为:加强对白沙滩河流域及库区周边的生态恢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减少水土流失;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截泥沙,减少泥沙在潟湖库区的淤积;加强管理,及时对库区淤泥进行清理;河流下游地区开挖入海新河,使白沙滩河泥沙流入库区的泥沙量大大减少。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