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朗读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诗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人本互助、多媒体
课 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这句话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首先便来学习当《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板书课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借助评价引入课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教师领学第一首,后三首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相机指导。
一、初读知“音”——朗读,感韵味
学生活动:1.听老师范读,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听句子的停顿。标注字音停顿。
2.自读:两两一组,分任务,互听互指正,解决朗读问题。
3.请学生代表读
4.全班齐读。
教师活动:进行范读
进行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读出诗歌韵味,并初步把诗歌大意,初步理解作者情感。
二、再读知“意”——译读,通文意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同时教师适时点拨补充,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用带有诗意的语言将诗歌改写成白话诗。
2.能基本把握情感,读出韵致。两人合作,一人读原诗,一人读译诗。
《庭中有奇树》
一读
1.能把握字音,读准确。
2.能基本把握朗读节奏,读流畅。
《古诗十九首》本诗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212拍,和谐整齐。此诗押韵,朗读时要重读韵脚,还可以适当延长第三个字的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另外,可用沉缓的语调读出凄美哀婉的意味。
课件出示: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huā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wèi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二读
1.用带有诗意的语言将诗歌改写成白话诗。
2.能基本把握情感,读出韵致。
两人合作,一人读原诗,一人读译诗。
课件出示:
⑴奇树:犹“嘉木”,佳美、珍贵的树木。
⑵发华(huā)滋:花开繁盛。华,同“花”。滋,繁盛。
⑶荣:犹“花”。古代称草本植物的花为“华”,称木本植物的花为“荣”。
⑷遗(wèi):赠送,赠与。
⑸馨(xīn)香:香气。盈:充盈,充积。
⑹致:送到。
⑺贵:珍贵。
⑻感:感受,感动。别经时:离别之后所经历的时光。
庭院中有株佳美又珍贵的树,绿叶浓密,花朵繁盛,甚是明媚。
我攀引枝条,折其最美,想将它赠送给所思所念之人。
馨然花香萦绕襟袖之间,天遥地远,难以送达。
此花有何珍贵,只是别离太久,借花达意罢了。
三读小结+当堂背诵
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前四句描写环境,后四句写主人公相思难寄托,执花伫立,心生感慨。全诗由物写人,因人感悟,抒发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龟虽寿》
一读
1.能把握字音,读准确。
2.能基本把握朗读节奏,读流畅。
节奏:四言诗有规律的短暂停顿,二二拍。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要读出诗中较大的停顿——层与层之间。
重音:表达思想感情词语,如: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要重读。
语气:高亢激越,应读出积极、乐观、豁达的感觉。
课件出示:
①此诗为曹操组诗作品《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首,诗题是后人从诗歌的开头取三字而来。②“神龟”二句: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神龟:传说中的通灵之龟,能活千岁。寿:长寿。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③腾(téng)蛇:一种会腾云驾雾的蛇,是一种仙兽。又一说为星宿之一,有“勾陈腾蛇”之说。出自《山海经·中山经》。
④骥(jì):良马,千里马。
⑤枥(lì):马槽。
⑥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⑦暮年:晚年。已:停止。
⑧盈缩:指人的寿命长短。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
但:仅,只。
⑨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身心健康。怡,愉快、和乐。
“幸甚”二句:此二句是附文,跟正文没关系,只是抒发作者感情,是乐府诗的一种形式性结尾。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téng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jì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读
1.用带有诗意的语言将诗歌改写成白话诗。
2.能基本把握情感,读出韵致。
两人合作,一人读原诗,一人读译诗。
课件出示:
神龟虽十分长寿,生命终究会终结;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气节凛然壮志凌云的人即便已至暮年,一片壮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由上天决定;调养身心和悦身心,就可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至极,就吟一首诗来表达心志吧。
三读小结+当堂背诵
这首诗前四句托物起兴,选取了神龟、腾蛇两种意象,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言人的寿命有限。紧接着四句是千古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第9到第12句,诗人认识到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一页。
《赠从弟》
一读
1.能把握字音,读准确。
2.能基本把握朗读节奏,读流畅。
节奏:五言古诗一般采用二三拍,或采用221拍、212拍。
押韵:本诗朗读时要注意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松、风。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盛、劲、正等。
语气:诗歌赞扬松柏凌寒的气魄,因而朗读时应读出坚定的语气。
课件出示:
①从弟:堂弟。
②亭亭:高耸的样子。瑟瑟:形容风声。
③一何:多么。
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罹(lí)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凝寒,严寒。
⑥本性: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读
1.用带有诗意的语言将诗歌改写成白话诗。
2.能基本把握情感,读出韵致。
两人合作,一人读原诗,一人读译诗。
课件出示: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是多么的刚劲!
任它漫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松树没有遭受严寒?是松柏有着傲雪耐寒的本性。
三读小结+当堂背诵
诗歌前两句写出了松的傲岸姿态,也写出了风的肃杀,形成对比,衬托出松的刚劲。诗歌第三四句连用两个“一何”,突出风之大和松之韧。诗歌的后四句以松柏为喻,赞扬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本诗托物言志,对堂弟寄予期望。
《梁甫行》
一读
1.能把握字音,读准确。
2.能基本把握朗读节奏,读流畅。
可根据注音来把握诗歌的顿挫,也就是要学会区分平仄,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平声和缓,仄声短促。
懂得划分节奏,把握顿挫。还要读准语气,这首诗描绘的是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我们应该用低沉、沉缓的语调来读。
课件出示:
①梁甫行:乐府名,诗内容与古辞无关。
②八方”二句:以各地气候不同起兴,引出下文边海人民生活特别贫困的感慨。八方:东、南、西、北四方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合称八方,这里泛指各地。气:气候。千里:喻各地相距遥远。殊风雨:风雨甚不相同。
③剧哉:艰难啊。寄身:居住,生活。草野:野外、原野。
④妻子:妻子和儿女。象禽兽:形容极其贫困落后的非人生活。行止:行动和休息,泛指生活。林阻,山林险阻的地方。
⑤柴门:以柴木为门,喻居处穷困。这句感叹边海民居处荒凉,很少有人来往。翔:这里是形容孤兔之类在边海民住处窜来窜去,极其自在,竟像鸟儿在空中任意飞翔一样。
梁甫行
曹植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二读
1.用带有诗意的语言将诗歌改写成白话诗。
2.能基本把握情感,读出韵致。
两人合作,一人读原诗,一人读译诗。
课件出示:
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的风雨形态不一。
海边的贫民生活艰难至极,只能寄身草野之中。
妻子儿女像禽兽般生活,盘桓活动在山林险阻之地。
柴门如此冷清简陋,狐兔在房屋周围毫无顾忌自在行走。
三读小结+当堂背诵
开头两句以对偶的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既渲染了气氛,又为正面描写海边平民的生活做了铺垫。第二到第八句分别从生活环境、人民形貌和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全诗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海边平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诗人面对此情此景感慨万端,便把深切的同情毫无表保留的表露了出来。
七、板书
庭中有奇树:相思、孤寂
龟虽寿:老当益壮、奋发有为、乐观向上
赠从弟:期望——坚贞自守、不改本性
梁甫行:慷慨激愤、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