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基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19 23:2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基础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战士们冒着因余震而房屋随时垮塌,再次进入废墟,搜寻幸存者。
B.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C.自从他加入学校田径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认真刻苦地训练。
D.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能否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
猝至:忽然到来。
B.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炽热:火热而猛烈。
C.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经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微妙:美好,美妙。
D.这种新物质的放射作用极强。
放射:指由一点向四外射出。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
B.泄漏(xiè) 订正(dìng) 捕获(bǔ) 教诲(huì)
C.绯红(fēi) 芋梗(gěng) 发髻(jì) 系住(jì)
D.匿名(nì) 霉菌(jūn) 畸形(qí) 诘责(jié)
4.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具有无可置疑的正义性,是捍卫独立自由的反侵略战争。
B.月球上没有宫殿,没有嫦娥和玉兔,只看见广袤无垠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C.编剧不断完善剧本,让人们为电影抑扬顿挫的情节而感动。
D.有些事,我们毫无办法,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5.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后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忙”逐渐成了一种生活状态。有的人因为忙于生计, ,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有的人因为忙于仕途,____ ____,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有的人因为忙于玩乐,____ ____,错失了许多与他人同台放飞梦想的机会;还有的人因为忙于长年累月的工作, ,忘掉了昔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承诺……
①淡漠了亲情 ②虚度了年华 ③淡忘了友情 ④冷落了四季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6.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1)耸( )起 (2)发jì( )
7.阅读上面文字,给括号内填入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 B.但 C.由于 D.所以
8.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 、 两种修辞手法。
9.文段中“油光可鉴”中“鉴”的意思是 ,“实在标致极了”中“标致”的意思是 。
10.诗文默写。
(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②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③ “可以抄一点。”
④ “拿来我看!”
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________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⑦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人物的名字。
(2)文中写到的这位老师有哪两个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母亲最大的特点是 。
(2)母亲那种 的习惯,母亲那种 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母亲是个好劳动”的含意是 。
二、阅读与理解
田家
郑獬
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
【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
13.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14.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16.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列夫 托尔斯泰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guàn( )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成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仪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mì( )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fù( )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luǒluǒ( )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④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7.文学常识填空。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 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文的文学体裁是 ,第8自然段中“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表明了作者是 。
18.根据文中上下句的语境,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①guàn ( )木;②神mì ( );③天fù ( );④赤luǒluǒ( )。
19.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入木三分 ;
无可置疑 。
20.本文描写托尔斯泰,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2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2.如何理解第8段中“……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这句话?
23.课文第9自然段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24.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子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3)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
三、作文
25.人的一生要遇到很多人,陌生人、亲人、爱人、朋友……有没有那么一个人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以“给我印象最深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参考答案:
1.D
【详解】考查病句修改。
A.成分残缺,在“垮塌”后加“的危险”;
B.搭配不当,去掉“学习态度和”;
C.缺少主语,“就”前面加上“他”;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其次弄清词语的感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C项解释不恰当,微妙: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弄清楚的;只有细心体会才能觉察的。
3.D
【详解】D. 畸形(qí)——jī;
故选D。
4.C
【详解】C项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不能用来形容情节。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5.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语段内容的能力。比如,第1个横线处的下文语境是“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因此应选择“淡漠了亲情”。其余各项以此类推。答案应选择A.
6. (1)sǒng (2)髻 7.B 8. 比喻 夸张 9. 照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解析】6.(1)耸——sǒng,耸起:高高地矗立。
(2)jì——髻,发髻:将头发归拢在一起,于头顶、头侧或脑后盘绕成髻,是一种长发发式。
7.考查关联词语。分析语意可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强调了东京也无甚意思,与想象中相差很远。“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语义发生了转折,尽管东京没有什么好的,樱花与不过如此,花下却有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前后两句构成了语意上的转折关系。
“虽然”用在上半句,与“但是、可是、却”等构成转折关系的得名。“但”表示语意的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所以”表示结果。故应用“但”。
故选B。
8.考查修辞方法。“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把清国留学生头上因为盘着辫子而被顶得高高耸起的学生制帽比作是富士山,这是比喻的修辞。帽子如何高,也不会像山一样,语意明显有所夸大了,这是夸张的修辞。
9.考查词语释义。
油光可鉴:光亮润泽得可以当作镜子照。形容非常光亮润泽。鉴,本义为镜子,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当作镜子照。
标致:漂亮。联系“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可知这样的打扮实在说不上好看,但作者却说他们“标致”,这明显是运用了反语的修辞,表达了作者对这些清国留学生丑态的讽刺之意。
10. 风正一帆悬 随君直到夜郎西 洪波涌起
【详解】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处注意“悬”“郎”“涌”等字词的书写。
11.(1)藤野先生
(2)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要求严格,热情诚恳,富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作者的老师。
根据选文⑤段“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他为我修改讲义可知写的是藤野先生,因此文中画横线处应填藤野先生。
(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根据⑤段“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写藤野先生检查并从头到末地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根据⑥段“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12. (1)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2)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3) 母亲是个劳动好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作答这类题目首先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应充分利用文本,或直接选用原文语词,或以原文中的词或句子为基础进行改写,这样答题比较规范。
13.(2分)明 14.(2分)蕴含着诗人对夕阳的喜爱(留恋、眷恋)之情。
【解析】13.试题分析:前两句中的十四个字,只有“明”是表明田园意境特征的,其余的“汩汩流水浑”是描写流水,“一树高花”是描写花儿的,只有“明远村”中的“明”字概括了田园风光的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点评:诗歌的语言相当精炼,高度概括,所以读诗时,一定要逐句体会,揣摩每个诗句中的每一个字,在描写什么事物,表现事物什么特征,表达人物什么情感。如果遇到用原文语句或字词填空作答的题目,则更要字斟句酌,仔细排查。
14.试题分析:“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从这个句子中的“云意不知”可以看出“诗人知道”“残阳好”。因此,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可以揣摩出来了,它表面是在埋怨,实则表达了对残阳之景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点评:一切景语皆情语,人物的思想感情,一般是由景色的特点尤其是人物的心境、处境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抓住景色特点是揣摩人物情感的方法之一。
揣摩人物的情感,一方面借助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诗歌中有没有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诗句,抓住这些抒情句,也能将诗人的思想感情揣摩出来。
15.C 16.对比(衬托),表达自己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
【解析】15.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故C不正确。
16.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和情感的分析能力。全诗写了“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等不同的景物,结尾处“最爱湖东行不足”与前面的景物形成对比,其中“最爱”体现了作者对湖东沙堤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行不足”说明此处的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愉悦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7. 俄; 人物传记(文学传记); 旧制度的叛逆者。 18. 灌; 秘; 赋; 裸裸。 19. 入木三分:在文中是用来形容人的目光深刻、有洞察力。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20.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透过眼睛可以反映出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 21.引用高尔基的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夸张地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敏锐的观察力和内心世界的丰富。 2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作品来自社会生活,又突出了他的作品准确地反映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23.不矛盾。因为二者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指的是他目光犀利,能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本质,这是从发现问题的角度而言。但是,面对世间的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他却无力改变,这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而言。能够看清人世间苦难的真相却无力改变,因此,他又是痛苦和不幸的。 24. 比喻 比喻,夸张 排比
【解析】略
25.给我印象最深的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我的母亲。
母亲总是忙碌着,一天到晚总有干不完的活。但母亲从来不抱怨什么,而是默默地做着她该做的事。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回家为父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我准备给母亲洗脚。因为小时候母亲总会在干完活后先给我洗脚,所以我决定报答母亲。
回到家后,我提出给母亲洗脚,母亲却拒绝了。
母亲说:“一双脚,有什么好洗的,我自己洗就行了。”
我对母亲说:“那不一样。”
最后,母亲在我的苦苦哀求下答应了。
晚上,我在水盆中倒好水,母亲将她那双劳累了多年的脚放到水盆中。我把头低下去,突然闻到一股很臭的味道,我赶快把头缩了回来。
母亲看见我的样子,关切地说:“是不是很臭?要是臭的话我自己洗。”
我连忙回答说:“不臭不臭,真的不臭!”
我又把头低下去继续给母亲洗脚,但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我想起了从前母亲给我洗脚的情景。那时候,干了一天活的母亲,晚上已经很累了,可还要给我洗脚。而那时候的我因为年纪小,总是很顽皮,不听话,害得母亲每次给我洗脚都要花费好长时间。而她自己总是用我洗过的洗脚水粗略地将自己的脚洗一下。母亲从来没有像洗我的脚那样认真地洗过她的脚。
想到这里,我的鼻子酸酸的,有种想哭的冲动。我克制自己不让眼泪流出来,因为我不想让母亲看到我哭的样子。
母亲的脚上有很多茧子,这都是母亲在田地里干活磨出来的。母亲是我们家的支柱,父亲长年在外打工,这个家全靠母亲操劳支撑着。而我却不理解母亲,总觉得她太爱唠叨。我怎么就这么不懂事呢?现在想起来,我真觉得愧疚。
母亲,千言万语我只有一句话——我永远爱你!
【详解】作文标题“给我印象最深的人”。写这篇作文,首先应交代清楚这个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是谁,以及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介绍从什么事情上可以表现这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定要选择最令你难忘、最有说服力的事情来写,可以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着力展现。
【点睛】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技巧。第一: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第二: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第三: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第四: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