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提升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具有无可置疑的正义性,是捍卫独立自由的反侵略战争。
B.月球上没有宫殿,没有嫦娥和玉兔,只看见广袤无垠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C.编剧不断完善剧本,让人们为电影抑扬顿挫的情节而感动。
D.有些事,我们毫无办法,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3.下列选项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佃农/细长 勉强/弱肉强食 要塞/阻塞
B.私塾/熟悉 啜泣/不辍劳作 溃退/匮乏
C.床铺/铺床 周济/人才济济 逃窜/撺掇
D.挑水/挑逗 姓任/任劳任怨 歼灭/纤细
4.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5.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yuàn。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任劳任yuàn( ) 和蔼( ) 妯娌( ) 和mù( )
(2)语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
6.古诗文名句填空。
古典诗文别有洞天,藏有无数美景,也蕴含无限思绪。孟浩然望洞庭湖,“① ,② ”,描绘了水天合一的奇妙景象;《诗经》中,男子面对眼前的“③ ,④ ”,感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女子痴迷地思念心中的恋人,只好“挑兮达兮,⑤ ”,抒发自己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⑥ ,⑦ 。(诗经《关雎》)
⑧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文学常识填空。
(1)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籍女 . ,先后荣获 和 年诺贝尔化学奖。她和丈夫开创了 ,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 和 。
(2) 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 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 。传记要求 ,但作者也可以发挥想象,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
8.为加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油光可鉴( )
A、镜子 B、照 C、审察 D、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2)深恶痛疾( )
A、很坏的行为 B、凶恶 C、憎恨,讨厌 D、恶劣
(3)不逊( )
A、谦虚、谦恭 B、让出 C、比不上,差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10.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藤野先生
①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②“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③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④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⑤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⑥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⑦“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⑧“可以抄一点。”
⑨“拿来我看!”
⑩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11.概括选文中藤野先生和“我”交往的事件。(举两个)
12.分析选文第⑩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13.鲁迅说,藤野先生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的“伟大”表现在哪里?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②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4.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不幸”的原因是什么?
15.邹韬奋先生在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发表了只有一句话的演讲:“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请结合选段内容,说说这句演讲词表达的意思。
三、作文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在(1)和(2)中任选其一进行写作。
在鲁迅笔下,恩师藤野先生是个伟大的人:在朱德心里,母亲永远是他要感激的人;而茨威格认为,列夫·托尔斯泰其貌不扬却有着一双目光深邃而犀利的眼睛。
(1)在你的生命中,你是否曾被“那个人”深切地打动了呢?是否有人为你留下了那一缕特别的光亮呢?请你自拟题目,写一写那个于你而言特别的他(她),要求有具体事件和细节描写,展示出他(她)的个性形象或性格品质,字数不少于600字。
(2)在别人的眼里,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模样,或奔放热情,或安静内敛,或才华横溢,或内心细腻……你是否认同别人对你的评价呢?请以《这就是我》或《这才是我》为题,写一篇作文,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风采,字数不少于600字。
【注意】①不得抄袭、套作;②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考场作文提纲区
参考答案:
1.C
【详解】A.搭配不当。“培养”不能与“水平”搭配,此句应修改为:理想的教育应该提高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或: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
B.句式杂糅,应改为“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
D.语意重复,应删掉“切忌”或“不要”;
故选C。
2.C
【详解】C项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多用于形容悦耳的声音。不能用来形容情节。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3.B
【详解】A项,“佃”读“diàn”;“细”读“xì”。第一个“强”读“qiǎng”;第二个“强”读“qiáng”;第一个“塞”读“sài”;第二个“塞”读“sè”。B项,“塾”和“熟”都读“shú”;“啜”和“辍”都读“chuò”;“溃”和“匮”都读“kuì”。C项,第一个“铺”读“pù”;第二个“铺”读“pū”。第一个“济”读“jì”;第二个“济”读“jǐ”。“窜”读“cuàn”;“撺”读“cuān”。D项,第一个“挑”读“tiāo”;第二个“挑”读“tiǎo”。第一个“任”读“rén”;第二个“任”读“rèn”。第一个“歼”读“jiān”;第二个“纤”读“xiān”。故选B。
4.C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书写。
C.一迭——一叠;
故选C。
5. 怨 ǎi zhóu 睦 解释说明。 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分析】
【详解】(1)任劳任怨:意思是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注意“怨”的字形。和蔼:意思是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妯娌:zhóu li,已婚妇女称呼丈夫兄弟的老婆为妯娌。和睦:意思是相处融洽友好。
(2)此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其作用有:表解释说明;表转折;表声音的延长;表话题的转换。此文段中破折号后面的句子是对“母亲同情贫苦的人”的解释说明。
(3)此题考查修改病句。“无论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无论”改为“虽然”。
6.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在城阙兮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城阙辅三秦 同是宦游人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注意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萋、晞、窈窕、逑。
7. (1)物理学家. 化学家, 1903和 1911年, 放射性理论, 钋和 镭。 (2)传记, 别人; 自传。 真实。
【详解】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美丽的颜色》有关的文学常识。
【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8. B C A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词语的意思。解答本题要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来推断加线词的解释。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1)油光可鉴:是说光亮的可以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是是当镜子照,故选B。(2)深恶痛疾:指厌恶,痛恨到极点,“恶”是憎恨厌恶的意思;故选C。(3)不逊:傲慢无礼,“逊”是谦恭的意思,故选A。
9.C 10.对比(衬托),表达自己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
【解析】9.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能力。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故C不正确。
10.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和情感的分析能力。全诗写了“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等不同的景物,结尾处“最爱湖东行不足”与前面的景物形成对比,其中“最爱”体现了作者对湖东沙堤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行不足”说明此处的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愉悦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1.①添改讲义。②纠正解剖图。③关心解剖实习。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12.“从头到末”是从开头到结束,说明藤野先生对“我”的讲义改得非常认真仔细,突出藤野先生诲人不倦和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佩(感激)之情。 13.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鲁迅先生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例如:藤野先生的“伟大”表现在修改“我”抄的讲义的一丝不苟,诚恳地指出“我”绘的解剖图的错误,为“我”敢于解剖尸体而感到高兴,为没能看到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而叹息等。
【分析】1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此类题可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作答。
根据第⑩段“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可知,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根据第 段“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第 段“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可知,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根据第 段“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第 段“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可知,藤野先生关心“我”解剖实习;根据第 段“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可知,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12.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解答时先解释词语的本身意思,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同时注意词语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表现手法等,最后答作者或者文章人物的情感。
“从头到末”意思是从开头到结尾,写出了藤野先生对“我”的讲义很用心,添改得全面、细致。既突出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热情诚恳的精神品质和诲人不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也充分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一是要答出藤野先生的伟大之处,二是要结合文章情节举例分析。
根据第 段“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可知,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体现了他是一个治学严谨,教学认真的人。根据第 段“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第 段“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第 段“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第 段“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可知,他对“我”无私的照顾,表现了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并且对“我”保持了足够的尊重,鼓励和真诚,在当时中日战争的前提下,这是难得可贵的。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觉得他是伟大的。
14.因为讲义凝聚着藤野先生的心血,寄托着先生对“我”的希望和“我”对先生的深深怀念。讲义丢失,对“我”而言,如同丢失珍宝一样,令“我”痛惜。 15.“想偷懒时”,只要“瞥见他黑瘦的面貌”,就会“增加勇气”,继续以笔为武器,“战而不屈”,表达了对鲁迅在恶劣的环境中勇于抗争的铮铮铁骨和不畏诋毁的战斗精神的赞扬。
【分析】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②段“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可见这个讲义对我有特殊意义,他凝聚着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也包含了“我”对先生的思念。讲义丢失,对“我”而言,如同丢失珍宝一样,令“我”痛惜。据此分析作答。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表现了鲁迅先生在恶劣的环境中勇于抗争的铮铮铁骨和不畏诋毁的战斗精神。结合第②段“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以笔为武器”与所谓的“正人君子”斗争到底的决心,正是这种战斗精神的体现。据此分析,意思相近即可。
16.例文一:
她点亮了我心中的光
小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对我很严,所以我很讨厌大人,每次看见大人时,总是躲躲藏藏,经过那一件事,是她,让我不再怕大人了,她点亮了我心中的光……
有一次,我和伙伴们在玩捉迷藏,我躲在一棵大树上。当全部人都被找到时,就我一个人没被找到。我的心里不由得暗暗自喜。当我正准备下去的时候,忽然,我感到手一麻,一放手,全身一松,我就从树上摔了下来。只听见“啪”的一声,我不由得放声大哭。
这时,一个阿姨来到了我身边,她用一种关心的眼神看着我说:“你没事吧,孩子?要不要阿姨送你去医院?”看着这个阿姨关切的眼神,听着她那温暖的话语,我不由自主地伸出了左手,那位阿姨用她的那双温暖的大手,牵起了我那双冰冷的小手,她想把我给温暖起来吧!
阿姨抱着我上了车,在去医院的路上,我看见阿姨的额头上有很多汗珠,一路上什么声音也没有,只听见阿姨总是焦急地说:“司机先生,你能不能快点啊……”
到了医院,阿姨马上抱我下了车,急急忙忙地跑进医院的儿科,排了一个又一个的队,阿姨不顾他们怎么说,那一刻,她只为了我。我在治疗的时候,阿姨问了我爸爸的电话。在治疗的过程中,虽然很痛,但是,有了阿姨的鼓励,一点也不痛了。
当我好了的时候,爸爸和妈妈一起赶来了,爸爸连声道谢,当爸爸要给阿姨钱的时候,阿姨只留下一句话:“孩子已经没事了,照顾好她。”说完,阿姨便匆匆离去,不见了踪影。
是这位阿姨,令我解开了心结,她为我送来了一份来自大人的温暖,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害怕了,那位阿姨点亮了我心中的光……
例文二:
这就是我
我,一个普通的女孩儿,扎着独小辫,“四只眼”(戴眼镜),我认为个人的外表要整洁,而不是艳丽,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所以我不要别人夸我漂亮,而是希望别人说我纯洁、大方。
我,一个充满幻想的女孩。我爱去乡村,躺在长满绿草的土坡上,十分惬意。我任小草轻轻刺着我脸,痒痒的;我任芳香的泥土悄悄沾在衣服的一角,软软的。我聆听着草丛中的声音:“沙沙沙”是风儿在用小草吹口哨,“唧唧唧”是一只小虫在用小草弹琴。我幻想:这里曾有一位小女孩种下她最喜爱的花儿;这里曾有一只小狗四处嗅着主人丢失的钥匙;这里曾有过一家人在这野炊,欢笑洒满草地;这里曾有一只青虫圆了它的蝴蝶梦;这里曾有一群儿童春游;这里曾有一位画家用画笔描绘下田园风光……我还幻想,一些小生灵,也曾在这编织过它们的故事……我幻想我自己,插上翅膀,去与鸟儿比飞,去摘天上那闪闪的星星,去乘坐那弯弯的月亮船。
我,一个爱绘画的女孩。我愿时时刻刻背着画来,带着画笔。田园里,沉甸甸的麦穗,白里透红的水果,绿油油的小草,五彩缤纷的野花儿;蔚蓝的天空下,白云朵朵,鸟儿飞翔;黄昏时,火烧云的绚丽景象;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长城的古老壮观,九寨沟的神秘迷人,长江的波涛汹涌,西湖的浓妆淡抹,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青藏高原的广阔无垠,莫高窟壁画的天工巧夺……我要把祖国的山山水水都画下来,让外国朋友欣赏,这就是中国!
我,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女孩。我对万物充满好奇,草丛中开了一朵纯白的小花,我惊叹;布满云朵的天空透过一缕阳光,我快乐;鸟儿唱了一曲动听的歌儿,我羡慕。我常常为看一部感人的电影,而泪流不止;常常为一首优美的诗,而赞叹不已……
这就是我,一个充满个性,爱幻想,爱绘画,爱大自然的女孩儿。我不愿改变自己,我喜欢属于我自己的天空。
这,就是我。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任务一:
第一:审题立意。本题考查材料作文。根据题干“你是否曾被‘那个人’深切地打动了呢?是否有人为你留下了那一缕特别的光亮呢”可知,文章要写一个对自己产生过影响的人物,必须得是人物,不能是其他的事物,“展示出他(她)的个性形象或性格品质”要求我们在写人物的时候要注意刻画人物的形象品质。本题没有审题难度,确定自己的写作对象,选择典型的事例,表现他/她身上的闪光点,优秀的精神品质,对我的积极影响,带给我的成长。立意可围绕对人物的赞美、感激之情等展开。
第二:选材构思。根据题干“要求有具体事件和细节描写”可知,本文须写成记叙文,选择生活中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件进行人物形象的刻画。比如写老师,当你没有辨别好坏真假的能力的时候,是你的老师,来启蒙你的思想之窗。教你辨真伪,明是非,区善恶,分美丑……人生的道路上,她搀扶着你、带领你走这最最重要的这一程,教会你为人处世的道理,让你深为感动;再例如写朋友,当“我”为了一己私利,想把捡来的钱包据为己有时,是朋友的表现帮助了“我”,让“我”懂得了“拾金不昧”于人于己的重要性等等。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性文字, 写出所感所悟,以升华文章的主旨。
任务二:
第一:审题立意。这是一个关于自我介绍的命题作文,审题的难度不是很大。这个作文题目由一个肯定的判断句组成,“这就是我” “这才是我” 是两个陈述性的短语,交代了所要抒写的人物,就是文章的作者。而其中的代词“这” ,所指代的内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交代的,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所在。写作时必须突出自我的鲜明个性。人的个性千差万别,要向别人展示自己、介绍自己,就必.须抓住自己性格中的主要特点,通过几件具体的、典型的事例,突出自己某一或某几方面的性格特点,力求写出立体的、充满个性化的自我。文章的写作重点是展示自我的风采,但不可面面俱到,只需要突出一两个方面即可。立意上要表现充满自豪感的正能量。
第二: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要选择鲜活的素材突出个性。可从自己的生活中直接取材,如写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是社会生活,要选取那些最能展现你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例,突出你的性格特征。比如写自己的外貌,就重点突出“漂亮的我”“瘦瘦的我”等;如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就可以写“我是书虫”“我是网虫”等;如围绕自己的性格,就可以写“憨憨的我”“好动的我”等;如围绕自己的品格,就可以写“诚信的我”“坚强的我”等。在文章中,大家必须选择生活学习中遵纪守法、团结友爱、顽强拼搏、感恩孝敬等素材,来突出“我”作为青少年健康活泼的一面,使文章中的“我”成为周围人的榜样,作为大家日常行为习惯的示范,为社会提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