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基础练(含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基础练(含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0 00:1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基础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刻板,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生动传神、颇有情趣。
B.本文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人格化,读来生动形象,使人倍感亲切。
C.从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成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突出了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D.本文的结尾段运用了抒情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了对蝉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2.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
B.《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作品,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
C.《昆虫记》是一篇科普作品,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
D.《昆虫记》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成的巨著,他被罗曼·罗兰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3.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拯救 折皱 沐浴 钹声 扒崛
B.隐蔽 迟缓 车辙 坚韧 摔伤
C.跳蚤 摇荡 玄挂 庞大 轧扁
D.镇静 翘起 脆弱 泥桨 遗弃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是在某处的山里吗?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让我们受益匪浅。
B.贺州客家围屋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众多游客,我们不得不叹服建造者的别具匠心。
C.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我们的爱国情怀会油然而生。
D.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①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② 。巨大的漕船,(连绵不断/舳胪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洪敞的拱桥,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等,一应俱全。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6.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田畴(chóu) 岔道(chà) 春寒料峭(qiào)
B.踏青(tà) 权贵(quán) 仆从簇拥(cù)
C.停泊(bó) 纤夫(xiān) 规模洪敞(chǎng)
D.桅杆(wéi) 酒肆(sì) 摩肩接踵(zhǒng)
7.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舳舻相接 车水马龙 络绎不绝 B.连绵不断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C.连绵不断 车水马龙 络绎不绝 D.舳舻相接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8.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长途跋涉的行旅则在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 ②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B.①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②汴河是当时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也是南北交通的孔道
C.①长途跋涉的行旅则在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 ②汴河是当时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也是南北交通的孔道
D.①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②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9.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两岸连山, 。
(2) ,芳草萋萋鹦鹉洲。
(3) ,长河落日圆。
(4)几处早莺争暖树, 。
(5) ,皎皎河汉女。
(6)岂不罹凝寒, 。
(7) ,志在千里。
(8)夕日欲颓, 。
10.阅读《昆虫记》选段,回答问题。
人说,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它的大颚咬不着螳螂,后腿只是胡乱地蹬踢,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
法布尔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选文介绍① 的过程,突出它② 特点,其文学性表现在③ 。
11.常识填空。
(1)说明顺序有 、 和 三种。
(2)常用的说明方法有 等十种。
二、阅读与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12.上阕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
(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4.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呈现的画面。
15.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词人流露的思想感情。
16.阅读《昆虫记》节选,完成问题。
石蚕
法布尔
①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②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在筑巢的时候,石蚕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 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③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④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有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⑤可怜的水甲虫啊!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重新建造它的新鞘,并将靠它们在水中任意遨游了。
⑥这些石蚕好像是一队潜水艇。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⑦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⑧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改动)
(1)选文主要讲了石蚕哪几个方面的事情?
(2)选文介绍的是石蚕,为什么又要写水甲虫?
(3)请从语言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从石蚕身上获得的启示。
三、作文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自己的世界,比如,爱音乐的,有自己的音乐世界;爱篮球的,有自己的篮球世界;爱网络的,有自己的网络世界……如果仔细思考这些世界背后的价值与意义,你也许会对它有更深的感悟与体会。
请以“在 世界中的感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⑤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
1.C
【详解】C.课文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选项错误;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基本知识的掌握。
D.法布尔是法国昆虫学家,不是英国人;
故选D。
3.B
【详解】A.扒崛——扒掘;
B.正确;
C.玄挂——悬挂;
D.泥桨——泥浆;
故选B。
4.B
【详解】B.中“十七、八”中不用顿号。故选B。
5.A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A.说长道短:指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此处用来表示语文老师在读书活动上的发言,不符合语境,成语使用有误;
B.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多用于写文章、绘画、工程设计等。此处用来表示贺州客家围屋建造者的巧妙构思,符合语境,成语使用正确;
C.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此处用来表示“我们”自然产生的爱国之心,符合语境,成语使用正确;
D.肃然起敬:形容对某人或某件事产生了敬佩之情。此处用来表示对“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产生的敬佩之情,符合语境,成语使用正确;
故选A。
6.C 7.A 8.D
【分析】6.C.纤夫(xiān)——qiàn,规模洪敞——规模宏敞;
故选C。
7.舳舻相接: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多;
连绵不断:连续不断的样子,一直都不中断;
第一空,形容汴河中船只众多,应使用“舳舻相接”一词;
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络绎不绝:行人车马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第二空,形容街市热闹繁华,意思是“车水马龙”一词;
第三空,形容街上行人众多,往来不断,应使用“络绎不绝”一词;
故选A。
8.根据①处前文“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后文“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可知,此处也应用“是……的……”的句式,①处应填“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一句;
②处都用到“是……也是……”这一组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应先体现汴河对南北交通的作用,再体现对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作用;②处应填“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故选D。
9. (1)略无阙处 (2)晴川历历汉阳树 (3)大漠孤烟直 (4)谁家新燕啄春泥 (5)迢迢牵牛星 (6)松柏有本性 (7)老骥伏枥 (8)沉鳞竞跃
【详解】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阙”“历历”“直”“燕”“啄”“迢迢”“骥”“伏枥”“沉鳞”“竞”的写法。
【点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注意在平时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
10. 螳螂捕食(蝗虫)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捕食) 用拟人手法,有描写,有情节,使昆虫知识有趣有味/说明时,善用描写,使语言生动形象,有画画感 /语言简洁而生动,充满情味,洋溢敬畏生命的情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语言及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此题需结合选文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题,分析其语言特色及写作特色,在此基础上,联系课外阅读的积累,用简洁准确的语句概括作答。阅读选段,由“螳螂将两只大弯钩猛压下来,爪子一抓,双锯合拢,夹紧。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可知,选文介绍螳螂捕食蝗虫的过程,“小鸟见到蛇张开的大嘴会吓瘫,看见蛇的凶狠目光会动弹不得,任由对方吞食。许多时候,蝗虫差不多也是这么一种状态。”突出它善于利用心理战术、捕食迅捷凶猛的特点。“它的小命休矣。螳螂收起它的战旗——翅膀,复现常态,开始美餐”,赋予“螳螂”以人的行为和动作,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猛压、抓、合拢、夹紧、收起、美餐”等动作描写,生动传神,亲切自然,语言简洁,富有情趣。文章中“现在它已落入对方威慑的范围”“不幸的蝗虫已无还手之力”,可以看到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字里行间洋溢着敬畏生命的情怀。
11. (1)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2)举例子 列数据 下定义 作比较 分类别 打比方 作诠释 摹状貌 作引用 列图表(可以不按照顺序写)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的文体知识的识记。(1)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等。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宜用时间顺序;说明物体不同部位的情况,宜用空间顺序;说明物品的制作过程,宜用程序顺序;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宜用逻辑顺序。(2)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其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12.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 13.抒发了沉痛之情,渴望收复河山,又因统治阶级无心抗战而无奈。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能力。解答此题,应在读懂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在上片诗句中筛选所描写的景色。答题时可先叙述诗句内容,再回答所写景色。至于“作用”,则应主要从词句所描绘的画面和所抒发的感情方面入手分析。词的上片写景,通过“清秋”“夕阳垂地”“大江流”描绘了一幅清冷的寒秋时节,夕阳落到地平线上,大江在无声的奔流,不禁让人想到山河破碎,国家局势如日薄西山,因而悲从中来。据此理解作答。
1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14.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根据诗句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语句通顺、表达合理即可。) 15.全词描绘了春日的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解析】14.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述。
这首词描述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作答时注意抓住重点意象“西湖”“绿水”“芳草”“水面”等分析作答。
示例:西湖风景美丽醉人,我驾着小舟划着短桨多么逍遥自在。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连小船移动都感觉不到。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飞翔。
15.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退隐后从容自适的心理。
16.(1)介绍了石蚕以及小鞘,小鞘在石蚕遭遇袭击时的作用,小鞘对石蚕在水中升降的作用。
(2)用水甲虫的凶猛进攻,说明小鞘对石蚕的保护作用;用水甲虫的被骗,衬托石蚕的聪明。
(3)画线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鞘比喻成百衲衣、象牙塔,使小鞘的形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4)示例:石蚕虽弱小,但是能躲避凶猛的天敌。启示我们: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待人生要充满自信。
【详解】(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用主谓句的形式概括。①②段介绍了石蚕以及小鞘;③④⑤介绍小鞘在石蚕遭遇袭击时的作用,⑥⑦⑧介绍了小鞘对石蚕在水中升降的作用。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选文主要是写石蚕,同时写水甲虫,这是侧面描写的手法,以此来突出石蚕。如第④段“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是用水甲虫的凶猛进攻,来突出小鞘对石蚕的保护作用;“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用水甲虫的被骗,衬托石蚕的聪明。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画线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把小鞘比喻成百衲衣、象牙塔,结合上文“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在筑巢的时候,石蚕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鞘的形状,使人读来新鲜有趣。
(4)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可从不同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石蚕虽弱小,但是能躲避凶猛的天敌。启示我们:办法总比困难多,对待人生要充满自信。石蚕虽不十分擅长游泳,却能借助小鞘在水中尽情遨游。启示我们:要善假于物。石蚕虽不懂得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但是能靠本能把小鞘造得完美、精巧。启示我们: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并与之友好相处。
17.在成长世界中的感悟
成长是一场又一场的考验,失败是一次又一次的起点。
-----题记
突然不想说,伟人是如何面对权利的考验,突然不想说,烈士是如何面对生死的考验,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部曲折漫长的故事,它讲述出来都是一样拥有着重重的考验。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微笑,是因为不想让周围的人觉得太过担心。高中的生活,让我觉得很累,但我选择了向父母微笑,向老师和同学微笑,向哪怕不够好成绩微笑。
偶尔,趴在台灯前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又重新合起一本作业,翻开另一本……我也突然发呆,茫然地看着灯光下的飞虫,想着:我是不是也是一只虫子呢,妄图用自己渺茫的力量去扑向灯光呢
记得有人说,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信。而我恰恰缺少的,就是它。每天努力的学习,每天故作开朗,为的就是用成绩证明自己是很棒的,让自己真的相信一点:我是有实力的。
有的时候,耳边是不断缠绕着的声音,它高傲的嘲笑我说:你放弃吧,放弃吧。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内心的声音,但是我害怕了,害怕了……放弃,是放弃手中的笔,还是睡眠的时间 是放弃遥远的梦想,还是暂时的劳累 是放弃我自己的,还是放弃父母的希望 的确,我失败过很多次,很多次让父母伤心,但我还是背负着他们的责任,我不能在他们选择放弃我之前放弃自己。
我相信,人总是怕被忽略的感觉。于是我发誓要做到最好,尽最大的力量去成功,我只想不被周围的人“抛弃”。只是怕那些目光,如果过多的是失望,我会突然没有了勇气。
记得小的时候,我觉得难过,我会讲给妈妈听;
等我长大了,我却只能讲给日记听;
但当我终于在日记上无从下笔时,我知道我心底里的压抑是没有人能够听到的。
从小面对的就是考验,从小就要做出选择:是要画笔,还是要钢笔 我知道青春的画纸是昂贵的,它至少需要“颜料”,而我的世界,应该是黑白的,因为黑白色让我无心于其他。于是我放弃了我彩色的梦想。想念小时候拿着彩色的蜡笔的小女孩,她是不是还蹲在我的记忆里石板上,描绘着她的梦想呢 我怕有一天,那些消失掉的梦想,从此加上了文字。
记得初三那年,我们终于被取消了上音体课的权利,看着低年级的小孩排队走向教室,手里是课本,嘴里唱着当天学会的歌,我久久地驻足忘记了走路,还有那些操场上流着汗水的男生,我看到他们的眼睛里是青春的希望。
可是我还是习惯了下来,窗外是黑暗的夜幕,屋里是明亮的灯光,我在黑白之间闭上了眼睛,低下头去是白纸,抬起头来是黑板,充斥在这一黑一白之间的,就是我注定逃不了的责任。我选择微笑面对,我选择坦然接受,我选择了……不后悔。
这是成长的考验。像一条路,我只走一次,无论远方是怎样的荆棘丛生,无论每一步我走的如何步履维艰,无论是挂着泪还是挂着笑,无论是伤痕累累还是力不从心,我知道:成长是一场又一场的考验,失败是一次又一次的起点。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在 世界中的感悟”。补题是半命题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依据题目中的提示性文字,补题的内容可以选择“音乐”“篮球”“网络”等词语,也可选择“阅读”“诗词”“自然”“挫折”等。“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自我世界里的精彩内容,都可以成为“感悟”的对象。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抒写自己的深切感悟与体会,表达积极的思想作文。作文时,最好从某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讲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思考要深入,“感悟”要有具体的内容。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大适合写议论文。
【点睛】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是关键,可以说是决定作文成败。补全题目常用方法:①避生就熟。在补题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补题时,要将题目变为自己所熟悉的内容,从自己熟悉的内容、擅长的体裁着手来写。②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点,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③补题时能运用修辞的要用上修辞,使文章题目更灵动,更有吸引力,同时也显示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