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练(含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综合练(含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0 00:2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综合练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三棵树》的作者是苏童,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之情。
D.蒙田,法国作家,代表作有《蒙田随笔全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勾留(ɡōu)  濒临(bīn) 震颤(zhàn)  踌躇(chóu)
B.妥帖(tiē)  虬枝(qiú) 炫耀(xuàn)  拣定(jiǎn)
C.主宰(zǎi)  倔强(juè) 差使(chāi)  晶莹(yínɡ)
D.晕圈(yūn)   琐屑(xiè) 地壳(qiào)  旺盛(shènɡ)
3.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他在三嘱付茶房,甚是仔细。
B.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赔我同去。
C.我最不能妄记的是他的背影。
D.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废事些。
4.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差使(chà) 簌簌 栅栏 触目伤怀(chù)
B.奔丧(sàng) 交御 擦拭 情郁于中(yù)
C.蹒跚(pán) 马褂 惦记 祸不单行(xíng)
D.典质(diǎn) 渡江 瞩咐 不能自已(yǐ)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野菊花》,完成后面小题。
野菊花
陈创
①野菊花!野菊花开在山野里。
②有谁见过这般豪放壮烈的花云,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灿烂辉煌!
③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④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外套),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在这片天空下,这片山野上,举起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⑤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宁愿入汤入药、成渣成泥,决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这就是野菊花!
⑥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
⑦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肋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雨唤醒,就一齐把眼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白天盯住太阳,夜晚盯住星星月亮。那份野性,连日月星辰也只能轮番伺候;她把她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色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跃,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⑧她不固守现状。匍匐的枝条看似软弱,却从不攀缘依附。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翅膀),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想往,活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含金石意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垂挂到淮河水沿。当霜雪卷藏这轴宏篇巨构,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数丛,明年一定繁衍成龙,星散的,要汇集;成块的,要连片。然后,在荒滩野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着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⑨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单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古代军队的大旗),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
⑩这是一种怎样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又以其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之中,于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叫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才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5.①②③段是从哪些角度描绘野菊花的?请概括回答。
6.从全文看,野菊花的野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④⑤两段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请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8.⑦⑧⑨三段集中描写了野菊花的性格和气质,请从中找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9.读完全文,结合你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谈谈你从野菊花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苍鹭
①六月的一个夜晚,一个小女孩匆匆跑过洒满阴影的森林。已经晚上8点了,西尔维娅担心她祖母会责怪她这么晚才回家。奶牛在一条小溪边停下来饮水,西尔维娅在一旁等着,把赤脚伸进冰冷、清澈的溪水中。
②突然,从不远处传来一声尖锐的口哨,西尔维娅知道这不是友好的鸟鸣声。“你好,小女孩,”一个年轻小伙子高兴地叫道,“这儿离大路多远?”西尔维娅发抖着低语道:“两里。”她面对的是一个带枪的高个儿小伙子。
③陌生人开始和西尔维娅赶着奶牛在森林里穿行,“我一直在打鸟,”他抱怨道,“但我迷路了,你认为我可以在你家过夜吗?”
④西尔维娅没有回答,她很高兴就要到家了,她看见祖母正站在农舍门口。陌生人放下枪,把他遇到的问题告诉微笑着的西尔维娅的祖母。“当然,你可以和我们待在一起,”她说,“我们不怎么富裕,但欢迎你和我们分享我们拥有的东西。”吃完饭,他们三人坐在屋外,年轻人说他是个收集研究鸟类的科学家。
⑤“你把它们装在一个袋袋里?”西尔维娅问道。“不,”他慢慢回答道,“我用枪把它们打下来,然后用专门的化学药品把它们做成标本保存起来。在我家的实验室中,我收集了100多种全美国不同种类的鸟的标本。”“西尔维娅对鸟也知道一些,”她祖母自豪地说,“她十分熟悉森林,鸟就在她手边吃食。”
⑥“那么,西尔维娅也许能帮助我。”年轻人说,“前些天我在不远处看见一只白苍鹭,这几天一直在找它,白苍鹭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鸟,你见到过吗?”他问西尔维娅,但她沉默不语。“它是一种高大、奇特的鸟,有柔软的白毛和又细又长的腿,它可能在大树的顶上有自己的巢穴。”西尔维娅的心开始狂跳,她在森林另一边见过它!年轻人正盯着西尔维娅,“我将付给告诉我白苍鹭在哪儿的人10美元。”那天晚上,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10美元能买的好东西……
⑦第二天,西尔维娅和年轻人一起待在森林里,如果年轻人把枪留在家里的话,西尔维娅会过得更快乐些,她无法理解他为什么杀死他似乎很喜欢的鸟。
⑧但西尔维娅看着年轻人,眼中流露出爱慕的神情,她从未见过这样英俊漂亮的人。
⑨第三天,当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她静静地离开家,匆匆地赶往森林。最后她找到一棵大松树,从那儿可以看见整个森林。她确信她可以看见白苍鹭把巢藏在哪儿。
⑩突然,西尔维娅又黑又灰的眼睛看见一道白光一闪而过,一只带着宽阔白翅膀和又长又细脖子的鸟飞过来停在她面前的一根树枝上。白苍鹭松开羽毛并呼唤坐在旁边另一根树枝上的配偶,然后,它们张开翅膀飞走了。西尔维娅长叹了一口气,现在,她知道这只野鸟的秘密了。
大约一小时后,西尔维娅回来了。当她跑进厨房时,她的祖母和年轻人全站了起来。现在是她说出秘密的最佳时刻,但西尔维娅却沉默不语。年轻人友好的目光深入到她的眼里,他可以给西尔维娅和她的祖母10美元,他答应过,而她们需要钱。除此之外,西尔维娅想让他开心。
但西尔维娅沉默不语,她想起白苍鹭在金色阳光中飞行的情景和它们一起在世界顶端观望日出的情景。她不能说出白苍鹭的秘密而出卖它们的生命。年轻人那天晚些时候失望地离开了。西尔维娅很伤心,她想成为他的朋友。他再也没回来,但许多个夜晚,当她赶着祖母的奶牛回家时,她仿佛听见了他的口哨声。
鸟可能比它们的猎人更是好朋友吗?谁知道呢?
(选文有改动)
10.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年轻人的口哨声,这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1.西尔维娅对年轻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12.西尔维娅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13.文章第 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4.你对文章中年轻人打鸟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说出理由。
三、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维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颜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 ”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shāo)斗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chēng)臼:煎茶用具。
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走送之 走:跑
B.自念所赠颇不粗劣 念:思念,怀念
C.手自烹进手 自:亲自用手
D.贵官执盏一拱曰 执:拿着,握着
16.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主人骂而遣之
A.久之,目似暝(《狼》)
B.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C.晓之者曰(《杞人忧天》)
D.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
17.下列句子中,与“何以知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1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佣人把鱼摆在盘中献给孙公子,公子很高兴,但没说话,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
B.老佣人认为自己做得很有礼节,对主人的责备很不满意,极力辩解;主人非常生气。
C.灵隐寺有位以茶闻名的僧人,存了不同等级的茶叶,用来招待不同的客人。
D.僧人煮了上等好茶献给贵官,希望得到称赞,哪知这位贵官却不懂得茶叶的优劣。
1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
(2)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颜欢慰否?”
四、句子默写
20.诗文默写。
(1)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风声一何盛, ! (刘桢《赠从弟(其二)》)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 , 。
(4)泛舟水漾惊鸟飞,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描写。欧阳修在《采桑子》中写道:“ , ”;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 , 。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星河欲转千帆舞”中“转”“舞”二字,逼真地写出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
B.经过海上航行,词人的梦魂仿佛回到天国,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自己要回到何处。
C.词人希望自己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走,她疾呼:风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仙山吧。
D.该词通过记梦,抒发词人对现实的眷恋,表达了自己不被苦难磨灭的追求和向往。
22.本词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请简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
六、名著阅读
2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白杨礼赞》选自 。本文是一篇 ,作者茅盾,原名 ,字 ,作家、社会活动家。“礼赞”一词的含义是 。全文的抒情线索是 。
(2)概括课文大意,在下面的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
不平凡——挺立形象— ( )—( ) —赞美尊敬
七、综合性学习
24.综合性学习。
语文老师组织大家开展以“人生这么长,童年最难忘”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1)小组准备围绕“长辈们的童年生活”为话题展开问卷调查,请你设计一个调查问题,并确定调查对象。
我的调查问题是:
我的调查对象是:
(2)活动中,同学们阅读了一些名著,搜集了很多感人的童年故事。现选取名著中的片段,请你回答相关问题。
①“小家伙,算你有福!”他笑了起来,笑得非常温和:“唉,你可太可怜了,你姥爷那家伙没命地抽!”他使劲地抽了一下鼻子,像马似的。我觉得他很单纯,很可爱。我把这种感觉告诉了他,他说:“啊,我也爱你啊,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去救你的!”
A.这个片段选自 的著作《 》。文段中的“他”是 。请再简述一个有关“他”的故事: 。
B.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文段中的“我”是 。请再简述一个有关“我”的故事: 。
八、作文
25.作者所写的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深深铭刻在无数读者心中。这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彩的动作描写。请你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在一个特定情境下的细节,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个动作描写的片段。
【课文片段在线】(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写法分析】作者运用动作描写,运用“探”“攀”“缩”“倾”等动词突出表现了父亲过月台时的艰难,简洁地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行为、动作的描写,是通过描写人物做什么和怎样做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动作描写的方法有:①动作拆分,慢镜头回放;②细节成就亮点;③加修饰语,丰满血肉;④善用修辞,让文字发光。
参考答案:
1.B
【详解】试题分析:B项朱自清不是小说家,《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作品”。
2.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颤”应读“chàn”;C项“倔”应读“jué”;D项“晕”应读“yùn”。
3.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在”应为“再”,“付”应为“咐”;B项,“赔”应为“陪”;C项,“妄”应为“忘”;D项,“废”应为“费”。故选A。
4.C
【详解】A.差使(chà)-(chāi);
B.奔丧(sàng)-(sāng);交御-卸;
D.瞩咐-嘱;
故选C。
5.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 6.不任人摆布,不禁锢自己,不固守现状。 7.第④段描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等,反衬出野菊花的勇敢和进取;第⑤段描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人驯化、供人玩赏的名菊,反衬出野菊花桀骜不驯的野性美。 8.示例:喜爱的句子是“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中,孤军奋战,举一面嫩金、黄金、赤金锻造的大纛,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本句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刻画出野菊花鲜明的战胜者形象,语言节奏感强,富有感染力。 9.示例:人生要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要在读懂指定段落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段中对菊花的描写涉及到哪些方面。
第①段中的“野菊花开在山野里”,交代野菊的生长环境。
第②段中的“有谁闻过这么沉郁凝重的药香”写了野菊花的气味;“那样泼泼辣辣地开。一簇一簇,一滩一滩,一坡一坡”写野菊开放的态势。
第③段中的“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写了花的大小;“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灼目滚烫的合金”写出野菊花的颜色。
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找到文中与这一问题相对应的段落,在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提取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作答。
第⑥段“野菊花自有野菊花不惑无悔的性格和气质”引出下文,第⑨段“哦,野菊花,这野性的精灵!这野性的勇敢和进取!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直接抒情,抒发了对野菊野性的赞美,再结合前文内容来看,这一段是对⑦⑧两段的总结,是在前两段的基础上抒发情感。由此确定答题区间⑦-⑨段,然后找段落的中心句分析。第⑦段“她不禁锢自己”,第⑧段“她不固守现状”,第⑨段“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在哪儿开就在哪儿开。你根本辖制不住她,她也从不约束自己”,表现菊不任人摆布。据此分析即可。
7.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结合④⑤两段内容分析,“几番秋风秋雨秋霜,山野早已敛去辽阔的绿氅,只把灰褐的脊背袒露世间;曾经被悠逸的白云衬托得如此高远的天空,也被铅灰压缩了胸臆;紫燕和鸿雁归飞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水牛与山羊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写秋后山野的灰褐、天空的铅灰、紫燕和鸿雁的归去、松柏的褪色、檀竹的落魄来衬托野菊花以她野性的勇敢和进取开放。第⑤段“多少墨客骚人奉和酬唱,把菊魂菊意唱彻历朝历代;唱的大多是庭院、公园、花盆里的名菊。比起野菊花来,这些被驯化供玩赏的同类不免沾染着脂粉气、奶油味,显得矫饰和做作”写庭院、公园、花盆里被驯化供玩赏的名菊的“脂粉气、奶油味”的“矫饰和做作”来衬托野菊花“不任人摆布、供人亵玩”的野性美。
8.考查赏析句子。如第⑨段“鲜明如火,嘹亮如歌,浓烈如酒”是比喻和排比的修辞。“孤军奋战”“狂放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是拟人的修辞。“西风里,严霜下,万花纷谢的境遇”表现了野菊花生长环境的恶劣。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野菊花孤军奋战、不屈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发出“如战胜者的开怀肆笑”,表现了作者对野菊花顽强的生命力,充满野性的抗争精神的赞美之情。排比的应用,使语言富有气势和艺术感染力。
再如:第⑧段“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冀翮,拥护着黄花”,这个句子运用拟人手法,最精彩的是“射、占领、扩张、拥护”等一系列动词,形象写出野菊花开放的热烈,以及不可遏制的力量,突出它勇敢、进取的野性。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9.考查阅读启示。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本文主要通过作者的描写来理解野菊花人格化的形象特点,表达自己对其人格化的精神品质对认识。
示例:野菊花有不任人摆布,不禁锢自己,不固守现状人生的特点。那么我们就要像野菊花一样,在生命的运行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突破自我,最终实现自我。要敢于打破旧框框,破除旧形式,解放思想,发扬敢于创造、敢于革新、勇于追求的精神,实现人生的辉煌。
10.两次口哨声前后照应(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11.西尔维娅初遇年轻人时感到很害怕;和年轻人相处后,心里产生了爱慕之情;年轻人离去后,西尔维娅时时思念他。 12.西尔维娅是一个天真、有主见、热爱自然的小女孩。 13.含蓄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14.示例一:年轻人不应该打鸟。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鸟类,尤其是珍稀鸟类。示例二:年轻人打鸟是可以理解的。他打鸟是为了制作标本,供科学研究之用,这不同于乱捕滥杀。
【解析】10.试题分析: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的角度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形式的角度分析语段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开头的作用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阅读兴趣,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结尾为升华主旨。
1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如此题的题干是“西尔维娅对年轻人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题干看是一道综合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注意从害怕、爱慕、思念的角度进行概括。
12.试题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此题从“天真、有主见、热爱自然”的角度概括人物形象,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第 段属于尾段,结尾段的作用是揭示或升华主旨。本题含蓄地揭示文章的主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点睛: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的角度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形式的角度分析语段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开头的作用是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阅读兴趣,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结尾为揭示或升华主旨。
14.试题分析:本题可以肯定年轻人打鸟的行为,也可以否定其做法。言之成理即可。
15.B 16.C 17.A 18.A 19.(1)从前有位朋友赠送红鲫鱼给孙禹年公子。
(2)(老佣人)回来后,主人问(他):“公子收到鱼,很高兴吗?”
【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辨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还要能区分常见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B。错误,“念”应该是“想到”的意思。故选B。
16.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之”的辨析。例句:主人骂而遣之。“之”代词,指佣人。
A. 无实义;
B. 助词,的;
C. 代词,他;
D. 助词,的;
故选C。
17.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有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结合具体语句来辨析即可。例句属于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A.宾语前置句;
B.省略句;
C.判断句;
D.判断句;
故选A。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辨析能力,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描述的要点,对照着相关内容,判断分析即可。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各个选项描述的要点,对照着相关内容,判断正误即可。A项不正确,不是让人拿酒烹鱼款待老佣人,应该先让人拿酒犒劳那老仆,然后把那鱼做熟了让他吃。故选A。
19.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注意关键词和句式。解答本题考生应对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烂熟于心、对重点词语解释要准确到位,如第一句话要注意“馈”的意思;第二句话要注意对文句语气,如“否”表示的语气准确把握,要根据上下文推断句意,表达要顺畅。
【点睛】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朋友给孙禹年公子送红鲫鱼,他家中没有聪明的仆人,就找一个老仆人去了.到了孙家门前,老仆人泼掉了水,拿出鱼来,向孙家要了一个盘子装上去送.等到了孙公子住处,鱼已经干死了.公子笑笑没说话,让人拿酒犒劳那老仆,就把那鱼做熟了让他吃.回去之后,主人问他:“孙公子得到那鱼,高兴吗?”老仆回答说:“高兴得很.”主人又问:“你怎么知道?”老仆说:“公子见到鱼便高兴得脸上带着笑容,立刻赏我酒喝,并且烹了几条用来犒赏我.”主人听了很吃惊,自己想想所赠的东西并不粗劣,哪里至于烹熟了赏赐给下人呢!就责备那老仆说:“一定是你愚蠢无礼,所以公子转而把气出在我身上.”那老仆挥舞着手极力辩解说:“我本来没见识,拙笨,因以您不把我当人.到了公子门前,我小心翼翼,还怕用水筲不文雅,恭敬地向他们要了一个盘子出来,一条一条均匀地摆好了送上去的,有什么不周到的呢?”主人骂了他一顿,把他解雇了.
灵隐寺某和尚,因为茶出了名.他煎茶捣茶用的铛和臼都很精良.然而他所藏的茶叶有好几等,总是看客人身分贵贱来烹煮献上.其中最上等的,不是贵客或者懂得品茶的人,一次也没拿出来过.有一天,有一位贵官来了,那和尚行礼拜见,态度十分恭谨,拿出上好茶叶亲自沏好奉献上去,希望得到称赞.贵官沉默不语,和尚感到疑惑不解.他又用最上等的茶叶沏好了进奉给贵官.快喝光了,那贵官却没有一句称赞的话.和尚急得忍不住了,向贵官鞠了一躬说:“茶怎么样?”那贵官端起茶碗来拱手说:“很热.”
20.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松枝一何劲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州 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默写题,前两个小题是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后两个小题是情境式默写,后两个小题是情境式默写,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骥”“枥”“劲”“历”“萋萋”“涟漪”“禽”“滩”“鸥鹭”的写法。
21.D 22.这首词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在她的作品中别具一格。①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壮阔意境:词首的海天相接图,词尾的大鹏展翅图。②阔大而豪迈的气度。尽管自己孤苦无依、志不得伸,但仍未放弃理想,执着追求。③它所描绘的梦幻境界丰富多姿,使人神往,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21.D.有误,这首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并无“对现实的眷恋”之意。故选D。
22.考查赏析诗词风格。
一、根据“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天空连接着那像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朦胧。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像在银河中起舞一样。“九万里风鹏正举”,长风直送九万里,大鹏展翅逐风飞。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大胆而又丰富的想象,想象瑰丽,气魄雄壮。
二、“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体现了作者那种阔大而豪迈的气度。
三、“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是作者的梦境,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在作者的梦境里,竟然能与天帝直接对话,而且天帝还对她殷勤询问,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神往。
23. (1)《见闻杂记》  散文 沈德鸿 雁冰  敬礼,赞美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2)生长环境 象征意义
【详解】(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白杨礼赞》有关的文学常识。另外还考查了“礼赞”的含义(敬礼、赞美)和抒情线索(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2)概括课文大意,捋清文章脉络。“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是写生长环境。“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是象征意义。
24. (1)示例:我的调查问题是:长辈们那个时代所玩的童年游戏有哪些?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经历和感受? 我的调查对象是:邻居李爷爷(农民)、张爷爷(退休教师)、黄爷爷(书法家) (2)①A.高尔基 童年 小茨冈 故事示例一:舅舅让小茨冈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到坟地去,小茨冈因为摔倒而被十字架压死了。故事示例二:小茨冈多次舍身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抽打阿廖沙的树条子。故事示例三:小茨冈经常与外祖母一起唱歌跳舞。 B.他是一个乐观纯朴的人。 ②鲁迅 示例:阿长给鲁迅买《山海经》。阿长给鲁迅讲美女蛇的故事。
【详解】这是一道综合性试题。(1)本题调查的对象是自己的长辈,调查的主题是童年游戏。据此可设计问题为:您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对象是自己的长辈即可。对象是妈妈或奶奶也可以。(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A段出自名著《童年》,要求学生对《童年》中的人物有充分的了解,还要知道小说的梗概。B段出自名著《狗·猫·鼠》,祖母给鲁迅讲故事一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也讲过美女蛇的故事。
25.【示例】刘老师猛地站起来,厚实的手掌“啪”的一声击在讲桌上,一双严厉的眼睛射出利剑一样的光,直直盯着李欣。老师那拍击桌面的声音使李欣猛地一颤,他握着的手一抖,纸条从手指间滑了下去。他赶紧抬头瞄了老师一眼,又迅速把头低下去,盯着桌上的某一个东西,再也不敢动了。
【详解】试题分析:写一个动作描写的片段。要写出一个人做事情时的动作。如实地写好一个人的动作,才能够把人物写活。描写人物的动作,写出人物是“怎样做的”是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学会在作文中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动作,那么人物的形象就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进行分解,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是由一系列地动作构成的。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动作,一一进行叙述,那么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点睛:所谓“作文片断”,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断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断训练”。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其一,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其二,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其三,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的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