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893.12.26——1976.9.9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年—197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年—1945年)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年—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年—1954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年—1959年)。毛泽东是怎样建立新中国的?又是怎样建设新中国的?1.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2.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3.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参加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
4.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5.领导中国人民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6.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繁荣昌盛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井冈山时期
(1927-1935年)延安时期
(1935-1949年)建国后
(1949-1976年)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背景2.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1)萌芽时期: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思想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毛泽东在湖南韶山考察了4个月的历史分析与现实解读《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5个县考察了1个多月的研究心得与思考结果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思想著作:(2)形成的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工农武装割据)(1)形成时期:井冈山时期(1927——1935)面临形势
山上——有多股土匪
周围——有地主武装和国民党部队袭击
当地——群众对队伍不了解,心存戒备
内部——士气低落,不少人对革命失去信心 假如,你是领导者,你认为怎样才能使部队生存乃至发展起来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为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政治问题和边界党的任务》决议的一部分。文章科学地论证了红军和红色政权在中国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
由于中国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从而削弱了白色政权的统治势力;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大革命过程中工农士兵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相当于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文章指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实行革命的武装割据的正确道路。
本文对中国革命的蓬勃开展,对激励工农群众、鼓舞革命斗志,都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此文从“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谈起,发掘失败的原因,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然后又从军事、土地、政权等各方面分析割据地区的形势。
整篇文章阐述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的提出,对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有助于全党正确认识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以及进行武装斗争、加强党政建设的重要性;对革命运动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对革命力量迅速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8年11月,毛泽东领导召开了红军第六次全军党代表大会,并对如何反对敌军“围剿"作了详尽说明。至此,边界的险恶局势有了根本好转,革命力量又蓬勃发展起来。《井冈山的斗争》 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力量遭受惨重损失,林彪等党内的一些同志对时局作了悲观的估计,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对建立革命根据地,扩大革命势力和影响缺乏信心。
毛泽东明确指出,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必须走有根据地、有计划地建设农村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的道路,才能树立革命群众的信心,才能真正地创立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从而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认为,革命高潮并非遥远无期,强调要以积极的态度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文章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之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3.成熟的标志:1.成熟时期:延安时期(1935—1945年)
2、思想著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就加紧反共活动,除了在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我党我军进攻外,并提出取消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等反动主张和观点。
毛泽东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建立国营经济,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倡导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该文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成熟,对于中国民主革命具有重大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新民主主义论》 当时写作此文的目的,一是为了回击国民党在舆论上的进攻,二是为了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
全书两章共10节,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分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二、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等,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三、从中国国情出发进一步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四、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
该文是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的重要代表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任务、对象、性质、动力和前途分别是什么?社会性质革命任务革命对象革命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领导权革命前途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发展时间: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1976)2.思想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到1949年6月,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为了回答当时面临的各种问题,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建立新中国的认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纪念日,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
文中描述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的人士寻找革命真理所走过的道路;批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论述了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说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及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任务;阐明了新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论人民民主专政》全面地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集中地反映了党关于建立新中国的政治主张。根据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的学说,奠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本文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阐述了国内的十大关系。
即:(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如何处理这十大关系也即十大矛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毛泽东对此作了全面的深刻的论述,且许多思想和观点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该文是毛泽东思想在建国后重大发展的标志性作品之一,文中的许多观点对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把复杂的社会矛盾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强调“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文章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这些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是对马列主义国家学说的新贡献,对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1.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事实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井冈山时期形成延安时期成熟建国后 新发展国民革命时期 萌芽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