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99年,世纪之交,英国广播公司BBC举行民意测验,请人们说出这一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谁。BBC宣布,人们评选的“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分列第二、三、四名。 导 入毛泽东:“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邓小平: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在上海交大读书时,为避开敌人耳目,曾打着手电筒在晚上读《共产党宣言》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1、中国早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梁启超,朱执信,无政府主义者。
2、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 “今之德国,有最占优势之二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居志埃(尼采)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大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服。”
--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1902年梁启超“马尔克者,名卡尔,氏马尔克,生于德利尔。父为辩护士,笃于教宗。马尔克少始学,慕卢梭之为人。长修历史及哲学,始冀为大学祭酒。……初马尔克在巴黎,与非力特力嫣及尔相友善。嫣及尔者,父业商,少从事焉。习知其利苦,乃发愤欲有以济之,以是深研有得。既交马尔克,学益进。马尔克既去法,嫣及尔亦从之北游,因相与播其学说于比律悉之日报间,言共产主义者群宗之。万国共产同盟会遂推使草檄,布诸世,是为《共产主义宣言》。马尔克之事功,此役为最。”
——《朱执信集》上册第10―11页 朱执信 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相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
——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背景:五四运动2、广泛传播的途径工读互助团问题与主义的论战3、工读互助团
(1)目的:幻想通过知识分子做工和帮助劳动者求学的方法来改造社会;
(2)结果:失败
(3)教训:要从根本上改造社会
4、问题与主义的讨论
(1)人物:李大钊VS胡适
(2)实质: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5、李大钊、陈独秀在各地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我从此觉悟要拿工读互助团为改造社会的手段,是不可能的”。 “我们因此更信共产主义,晓得现在社会的经济组织非根本改革不可”。
“(一)要改造社会,须从根本上谋全体的改造,枝枝节节地一部分的改造是不中用的。(二)社会没有根本改造之前,不能试验新生活;不论工读互助团和新村。”
——《五四时期的社团》第二卷,第439页。 1919年底,进步青年王光祈在北京发起组织“工读互助团”,试图通过“半工半读”达到“教育和职业合一”,进而实现一个“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工读互助团试行了“共产”的“新生活”。团员本着各尽所能的精神,每天做工四小时以上,做工所得归团体所有,团员生活必需的衣食及教育费、书籍费、医药费由团体供给。 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参加工读互助团吗?请说明理由。(1)会参加。因为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工读互助团自食其力;用亲身实践检验和推进认识。(2)不会参加。因为工读互助团不会成功,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基础和科学的思想基础;它只是一种欧文式的空想社会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要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1919.7《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1919.8《再论问题与主义》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李大钊《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再论问题与主义》一个一个问题研究,一点一滴解决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有把一个个具体问题解决的希望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制度,宣传资产阶级的改良(反对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制度,即进行革命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⒈把马克思主义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
⒉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传播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并接触西方各种政治思想。梁启超:较早提及朱执信介绍部分学说和理论一些无政府主义者正式传播李大钊主要活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开设课程作用广泛传播问题与主义之争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