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卷课件(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卷课件(共4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0 18: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卷
第四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一部分
(1~6题 2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太阳发出炽热的光芒,栀子花丰腴肥美,芳香馥郁。一簇簇鲜艳的,微张开翅膀,停在空中,凝然不动。白杨树直挺秀欣,它们那婆裟的姿态,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1)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   应改为     ②   应改为  .
(2)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炽热( )  丰腴( )




chì rè
fēng yú
(1)牧人驱犊返, 。(王绩《野望》)
(2)馨香盈怀袖, 。(《庭中有奇树》)
(3)两岸连山, 。(郦道元《三峡》)
(4)《使至塞上》 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抑郁之情的句子是: , 。
(5)在《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临近暮年,却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7分)
猎马带禽归
路远莫致之
略无阙处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解析:
B.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选项中对象使用错误。
B
A.他不小心跌了一跤,偏偏正巧摔到前面的大水坑里,真是祸不单行啊!
B.王立同学对这道数学题冥思苦想,终于妙手偶得,有了答案。
C.仲秋时节,原野被染黄了,坦荡如砥的稻田,一层层的金色浪头涌向无尽的
天边。
D.连绵不断的春雨,不仅点缀了大地,而且让地下的种子汲取了充足的水分,
开始急速萌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 。 。 ,人生也因此美丽。
①每一种蜕变,犹如我们为洋葱剥皮,会泪流满面
②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
③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拥有真正的成长
④不断超越自我,才是生命应有的姿态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4.(21-22·秦皇岛卢龙期中)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2分)
解析:
②句是总起句,①句承接②句论述“蜕变”的痛苦,③句论述经历痛苦之后的成长,④句与结尾句“人生也因此美丽”一起构成总结句。
A
A.法国作家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从三个方面回答了“我为什么而活着”。
B.茅盾的《白杨礼赞》 一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赞扬了中华民族质朴、坚强、
力求上进的精神。
C.汪曾祺在《昆明的雨》中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
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想念那段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
恬淡。
D.朱自清的《背影》一文表面上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以“背影”为主线贯
穿全文。
5.下列有关本单元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解析:“法国”错误,罗素是英国作家。
A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6.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学蝉之驴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漫画内容的描述。认真观察漫画,结合画面中动物的动作以及语言,概括驴和蝉的言行举止即可。
答案示例:
这是一幅题为《学蝉之驴》的漫画,图中的蝉正在唱歌,驴听了,说:“蝉老弟唱得好,俺要学唱歌!”(2分)
学蝉之驴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2分)
解析:
由画面内容可知,驴听到蝉唱得好,就决定学唱歌,完全没有考虑自身情况是否合适。漫画告诉人们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走适合自己的路,不能盲目模仿。
答案示例:
讽刺了那些不顾自己的特点盲目模仿别人的人。(2分)
学蝉之驴
第二部分
(7~21题 49分)
一、(21-22·邯郸永年区期中)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5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写的,首联 (表达方式),颔联、颈联描写
景色,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2分)
8.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3分)
7.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写的,首联 (表达方式),颔联、颈
联描写景色,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2分)
记叙
思乡
解析: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的意思是: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它运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式。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怜”和“故乡水”相联系,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8.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3分)
解析:
赏析古诗词中的句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诗句“月下飞天镜”把“月亮”比作“镜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平静和月亮的明亮,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答案示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水中的月亮比作镜子,表现了月亮的明亮,江水的清、静。(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14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① 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 
(2)相与步于中庭 相: 。
(3)盖竹柏影也 盖: 。  
(4)吾安往而不乐 往: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11.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
句话?(3分)
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果有可以观赏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不必一定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使人饱。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乙】参考译文: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
① 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考虑,想到
共同,一起
大概是
去,到……去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 
(3)盖竹柏影也 盖: 。 
(4)吾安往而不乐 往: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答案示例: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2分)
答案示例:如果有可以观赏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2分)
11.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解析: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用词、写法、句式等方面,抓住关键词句,扣住物(景、人)的特点、主旨情感展开表述。从“如”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水其实是写月光,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可赏析“空明”“交横”等词语的表达效果等。赏析时,最后都要归结到作者宁静、喜悦的心境上。
答案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1分)“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明亮,(1分)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
答案示例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用竹柏的影子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1分)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
答案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1分) 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
答案示例四:“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亮,(2分)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1分)
12.【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
(3分)
解析:
解答此题,必须在理解选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分析作答。“凡物皆有可观”的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这从【甲】文中的“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等句可知,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的倒影都是可观的。“吾安往而不乐”的意思是“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在【甲】文中,作者因月色入户,为这美好的月色所迷,遂寻张怀民一起在院中散步赏月,欣赏月下美景,感受到漫步的悠闲、赏月的欣喜。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示例:
①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1分)(如引用“月色入户”或“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给1分)。②苏轼遭受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1分),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1分)(如引用“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等句,不作解说,给1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5题。(8分)
父亲的车后座
张风芹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过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
②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甜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填满我们贪吃的嘴,哪里知道那是父亲用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那些水果是商贩散集后处理的,成堆廉价卖。就为能买到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着他的劳苦,更承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⑤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楂跑得无影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的双手洗得发白,他换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父亲载着我一路颠簸,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好几回我都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轻。
⑥等到我去镇上读了中学,开始住校。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戏法般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香喷喷的羊肉大包,或者两个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一个,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
⑦结婚后,我们住在县城的出租屋里,冷暖温饱依然让父亲牵肠挂肚。每年,麦子收了,父亲送来麦仁和白面,说是新麦子格外好吃;玉米长成了,送来成袋的嫩玉米,说孩子们都爱吃这口;树上新打下来的红枣,地里刚摘的毛豆,母亲腌的咸鸭蛋,刚开封的西瓜酱豆……近四十里的土路,父亲蹬着那辆由新变旧的自行车,一样一样都给我们送到了跟前。我常常心疼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他:“蹬车这么远,路又不好走,何必非要送来呢,等我们回去再吃也不迟啊!”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儿路算个啥!”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两眼含泪,坐在父亲车后座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真想再回到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和父亲一起回家。
⑧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次后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孩子。父亲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我来接你们回家吧!这车后座像沙发一样舒服呢!”
⑨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悄悄地离去了。留下那辆新崭崭的三轮车和那辆破自行车默默地停放在老院里。
⑩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看吧,我想您的车后座了。
(选自2020.05《特别文摘》,有改动)
13.文章以《父亲的车后座》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
14.文中“我”的父亲一路颠簸为“我”送吃的,让“我”“两眼含泪”,我们所
学课文《背影》中,朱自清在望父买橘时同样流下了眼泪。请联系本文和《背
影》,说说二者的泪水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2分)
15.“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
的玩 笑,悄悄地离去了”,文中父亲的悄悄离去,给作者留下无尽的思念。读
完本文后,相信你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把它们写出来。(3分)
13.文章以《父亲的车后座》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
解析:
文章围绕“车后座”回忆了“我”儿时父亲做木材生意的艰辛;“我”上小学、中学时,父亲对“我”的关爱;“我”结婚后,父亲用车子给“我们”送东西。“车后座”是将这些材料贯穿在一起的线索;“父亲的车后座”有太多关于父爱的回忆,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作者通过回忆与“车后座”有关的往事,表达父爱的主题,切入点巧妙,以小见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案示例:
“父亲的车后座”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父爱的象征。以“父亲的车后座”为题,为作者抒写父爱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能够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能抓住标题是行文的线索和父爱的象征这两点答题,即可给3分;只抓住其中一点来答,给2分)
14.文中“我”的父亲一路颠簸为“我”送吃的,让“我”“两眼含泪”,我们所学课文《背影》中,
朱自清在望父买橘时同样流下了眼泪。请联系本文和《背影》,说说二者的泪水中包含着怎样的
情感。(2分)
解析:
两篇文章的共同点都是表现父爱。本文中,“我”心疼父亲,埋怨他时,“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儿路算个啥!’”此时,“我”从父亲的言语中深深感受到了他对孩子真挚的爱,回想起从前“我”在父亲车后座上度过的时光,“我”的内心既感激又心疼。“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两眼含泪”,这泪水中包含着感动和对父亲深深的爱。《背影》中,父亲买橘子时,“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父亲面对生活中的许多不幸,到车站送“我”时为“我”买橘子,这艰难的动作中蕴含着他对孩子的爱。“我的泪”中包含着“我”体会到父爱后的感动及对父亲的爱。
答案示例:
文中的“我”和朱自清先生一样,感受到父亲的无私付出是出于对孩子真挚的爱,内心既感激又心疼,这泪水中包含着感动和对父亲深深的爱。(意思相近、表达清晰、语言流畅即可,2分)
15.“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
的玩 笑,悄悄地离去了”,文中父亲的悄悄离去,给作者留下无尽的思念。读
完本文后,相信你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把它们写出来。(3分)
答案示例:
生命易逝,珍惜当下,多与父亲沟通交流,让父亲也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正值青春期的我们要抓住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好好回报父亲、孝顺父亲。(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9题。(14分)
那盏叫父亲的灯
迟子建
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不是寻常的灯。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再用废棉花将它擦得亮亮的。灯的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从底座中心钉透一颗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上面,待到夜幕降临时,点燃蜡烛,再小心翼翼地落下灯罩。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风光无限。
②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夜,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点燃蜡烛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③“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咱女儿还真顾家啊。”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④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高高挂起的是红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唰唰响。低处的是冰灯,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⑤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⑥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里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吗?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提着灯的福气了。
⑦一进腊月,家里就忙年了。姐姐会来信说年忙到什么地步了,比如说被子拆洗完了,年馍蒸完了,各种吃食也准备得差不多了,然后催我早点儿回家过年。所以,不管我身在哈尔滨、西安,还是北京,总是千里迢迢地冒着严寒往家奔,当然今年也不例外。腊月廿六我赶回家中,母亲知道这个日子我会回去的,因为腊月廿七那天,我们姐弟要“请”父亲回家过年。
⑧我们去看父亲了。给他献过烟和酒,又烧了些纸钱,已经成家立业的弟弟叩头对父亲说:“爸爸,我有自己的家了,今年过年去儿子家吧,我家住在……”弟弟把他家的住址门牌号重复了几遍,怕父亲记不住。我又补充说:“离综合商场很近。”父亲生前喜欢到综合商场买皮蛋来下酒,那地方想必他是不会忘的。
⑨正月十五到了,多年前的这一天,在一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那时天将要黑了,窗外还没有挂灯,父亲便送我一个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⑩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11期,有删改)
16.在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
冰灯”都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
17.品味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18.怎样理解“我”买下一盏灯送到父亲墓地并点燃这一举动?(3分)
19.文章以《那盏叫父亲的灯》为题有何妙处?(4分)
16.在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
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3分)
解析:
“我”觉得“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可从灯本身(“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灯带给“我”的感受(“我提着这盏灯,觉得自己风光无限”“我提着灯,怀揣一盒火柴东家走西家串”“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灯的制作中包含的浓浓的父爱(“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等角度来回答。
答案示例:
①这灯空瓶做灯罩,“底座是木制的,有花纹”,显得别致、漂亮;②除夕夜“我”提上灯“东家走西家串”,觉得“风光无限”,年也变得“妖娆迷人”;③这灯需要父亲“花上很多工夫”,饱含浓浓父爱。(每个要点1分,共3分) 
解析:
先解释词语本义,再解释其深层含义。①“蓬勃”原指繁荣、旺盛。这里表面写烛光“蓬勃”,烛光明亮;其深层含义是,在父亲眼中,他看到的是孩子的健康、快乐,看到的是家人平安幸福充满希望的生活,表现了父亲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②“芬芳”原指香,香气。这里运用通感修辞手法,把视觉感受转换成嗅觉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看到除夕夜女儿提着自己亲手做的灯游玩回家后内心的感受是“芬芳”的,这是一种满足、温馨、幸福的心理。据此作答即可。
答案示例:
①“蓬勃”原指繁荣、旺盛。这里既写烛光的明亮,又表现父亲对生活充满希冀。②“芬芳”原指香,香气。这里运用通感修辞手法,表现看到女儿提着灯心满意足的样子,父亲内心充盈着温馨幸福。(每个要点2分,共4分)
17.品味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父亲笑着说,便去看那汪蜡烛油上斜着的一束蓬勃芬芳的光。
18.怎样理解“我”买下一盏灯送到父亲墓地并点燃这一举动?(3分)
解析:
从第④段“父亲说过年要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可知,父亲生前的习惯是过年到处要点灯,“我”给父亲买灯,点灯,就将一种内心深处看不见的怀念之情,以给父亲点灯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悼念父亲的一种特殊方式。第⑩段送给父亲的灯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指“福气”“福运”,虽然阴阳两隔,但这盏灯寄托着“我”对父亲的怀念和祝福。
答案示例:
①每到过年,“我们”都要到父亲墓前祭奠。卖灯人让“我”想到父亲生前过年喜欢“里里外外都是光明的”,“我”突然觉得此时“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送灯是悼念父亲的最好方式。②这盏贴着“福”字的灯,寄托着“我”对父亲的怀念和祝福。(第一要点2分,第二要点1分,共3分) 
19.文章以《那盏叫父亲的灯》为题有何妙处?(4分)
答案示例:
①标题一语双关,明指父亲给幼时的“我”做的灯和“我”送到父亲墓前的灯,暗指浓浓父爱和“我”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②以“灯”为线索贯穿全文,脉络清晰,结构浑然一体;
③标题将无形的爱化作有形的灯,具体形象,含蓄蕴藉,新颖别致。
(第一要点2分,第二、三要点各1分,共4分)
五、(20-21·河北一模)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20、21题。(8分)
A.为了结婚这个它生命的唯一目的,具备了一种奇妙的天赋。它能飞过长距离,穿过黑暗,越过障碍,发现自己的意中人。两三个晚上的时间里,它用几个小时去寻觅,去调情。如果不能遂愿,一切全都完了:极其准确的罗盘失灵了,极其明亮的灯火熄灭了。那今后还活个什么劲儿呀!于是,它便缩到一个角落里,清心寡欲,长眠不醒,幻想破灭,苦难结束。
B.的歌声是“格里—依—依”“格里—依—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唱起来还微微发颤,使歌声更加悦耳动听。你一听就会猜想到它的振动膜是极其细薄而宽大的。如果它待在叶丛中无人惊扰的话,它的声音就不会变化,但稍有动静,这位歌手便立即改用腹部发声。
C.是个嗜食昆虫者,尤其爱吃没有过硬甲胄保护的那些昆虫;这还证明它们特别喜欢肉食,但又像螳螂那样只吃自己捕获的猎物。这个蝉的刽子手还知道肉食热量太高,须用素食加以调剂。吃完肉喝完血之后,还要来点水果什么的,有时候,实在没有水果,来点草吃吃也是可以的。
20.上述片段所写的三种昆虫依次是A. 、 B. 、 C. 。(3分)
21.读完《昆虫记》后,请你向其他读者推荐此书,并谈谈推荐理由。(不少于60字,5分)
20.上述片段所写的三种昆虫依次是A. 、 B. 、
C. 。(3分)
大孔雀蝶
意大利蟋蟀
蝈蝈
解析:
A.是大孔雀蝶。大孔雀蝶是欧洲最大的蝴蝶,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它有异乎寻常的视觉,能感受到普通视网膜感受不到的光线。雄性大孔雀蝶身上有宽宽的触角,它似乎起着探测器的作用。根据“‘格里—依—依’‘格里—依—依’这种缓慢而柔和的声音”得出,B.是意大利蟋蟀。意大利蟋蟀形体修长,体格纤弱,体色苍白;在夜间活动,栖驻在各种小灌木、草丛中,极少到地面上来。根据“这个蝉的刽子手还知道肉食热量太高,须用素食加以调剂”得出,C.是蝈蝈。蝈蝈喜欢肉食,作者就用蝉来喂养它们,而每次蝉都会被开膛破肚,作者推测这是蝉腹中的嗉囊里积存着酸的缘故。
21.读完《昆虫记》后,请你向其他读者推荐此书,并谈谈推荐理由。(不少于60字,5分)
解析:结合其写作对象(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语言特点(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富有诗情画意的散文笔调,兼具人文精神,人性与虫性交融,知识、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等方面写出推荐理由即可。
答案示例一:《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成就受到举世推崇,全文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行文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
答案示例二:《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经典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在对各种昆虫的特征、生活习性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感悟。全书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5分) 
《背影》中的父亲扛起了生活的苦痛和艰难;《散步》中的“我”和妻子扛起了家庭的重任和希望;史铁生扛起了命运的考验和磨砺;邓稼先扛起了民族的自信和骄傲……每个人,无论是什么角色,总有太多的时候需要勇敢地扛起!
  请以“扛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允许写诗歌,其他文体不限;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素材。
第三部分
(22题 50分)
22.作文。(50分)
写作指导:
“扛起”的意思是承担起、担当起。提示语《背影》中的父亲和《散步》中的“我”和妻子“扛起”的是家庭的责任;史铁生“扛起”的是个人的命运;邓稼先“扛起”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提示语“每个人,无论是什么角色,总有太多的时候需要勇敢地扛起”是写作的关键,我们可以从个人、家庭、国家的角度写勇敢承担责任、勇于担当的人。这个人可以是自己,写自己怎样勤奋学习,“扛起”人生的责任;可以是父母,写父母怎样“扛起”家庭的责任;可以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工作的人,如警察、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写他们怎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扛起”最平凡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责任;可以是一些为国家、民族勇于担当的人,如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等,写他们怎样在自己的领域里“扛起”国家、民族的重任。
感恩平凡英雄
   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翱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而我要感恩疫情中的平凡英雄,因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是他们为我们扛起了一片蓝天!
感恩白衣天使的奉献
  2020年,不平凡的一年。随着春节到来的,不仅有家人团圆的笑脸,还有可怕的新型冠状病毒。病毒以惊人的速度蔓延,所有人都明白病毒给人造成的危害,所有人都知道它强大的传染性,所有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可是有些人,他们怀着奉献之心,写下请战书,登上列车,逆行而上,义无反顾,奔赴战场。他们怀着勇敢之心,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毅然地站在最前方,捍卫民众的健康。他们是医生,是护士,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为我们扛起了生命的蓝天!
范文:
感恩白衣天使的坚韧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不到最后绝不松懈,是他们的口号;不到最后绝不松懈,是他们的日常。当我们与家人享受在一起的快乐时,他们义无反顾地战斗在一线;当我们与家人游戏时,他们仍在坚持战斗;当我们因困在家中埋怨时,他们中有人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厚厚防护服下的他们的沉重的脚步,因为坚持而倍有力量。防护面罩留下的深深勒痕,那是坚持的印记,那是奉献的力量。这样可爱的人,怎能不让我们心生感恩?感恩白衣天使,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曙光!
感恩更多的平凡英雄
  自古以来,生活中从不缺少英雄。但是如今的英雄,不再只是名人将相的代名词。英雄可以是每一个普通人。教书育人的老师、坚守岗位的交警、辛苦劳作的农民……正是千千万万的平凡英雄,在各行各业为我们扛起了战胜疫情的希望: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幸,山河无恙,风雨而立!感恩你们,我心中的平凡英雄!是你们在疫情中用自己的大爱扛起了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你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