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唐诗五首--野望教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唐诗五首--野望教学案(表格式)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0 21:01:5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 题 野望
课时教学目标 1. 明确诗歌中词语及意象的含义,正确理解把握诗歌。
2. 明确写景手法的提问方式,积累写景手法的专业术语。
3. 推敲答案语言,规范答题模式,使形成的答案准确、流畅、雅致。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朴素清新、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诗句朴素清新、流畅自然的语言
教学方法 阅读 讲授 讨论
教学手段 多媒体 课型 新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新课学习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象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袁行霈)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教师讲解 学生赏析学生在笔记本上做标记学生发言
板 书 设 计 野望:抒情、绘景、情境 彷徨无依、孤独抑郁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