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藤野先生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凄然(qī) 教诲(huì) 不逊(xùn) 深恶痛疾(wù)
B.诘责(jié) 发髻(jì) 畸形(qí) 抑扬顿挫(cuò)
C.绯红(fēi) 解剖(pāo) 芦荟(huì) 杳无消息(yǎo)
D.订正(dìng) 匿名(nì) 瞥见(piě) 油光可鉴(jiàn)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教诲 落第 霉菌 几次三翻
B.照像 芋梗 威慑 成群结队
C.凄然 掌故 和蔼 北京寓居
D.绎站 托辞 脱漏 精通时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B.他年近三十岁,留着“西洋装”的头,梳得蓬蓬的,油光可鉴。
C.市民对不遵守交通规则而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D.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4.下列对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绯红的烂漫的樱花下,鲁迅停下脚步,鉴赏起这美丽的景致,但他的内心却难以平静。②别人的侮辱和国人的麻木使他感到痛苦,最终,因为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的原因,鲁迅弃医从文,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③在鲁迅的心目中,毫无偏见民族的藤野先生是最让他感激的一位老师。④藤野先生具有严谨认真、实事求是,鲁迅一直以他为榜样。
A.第①句搭配不当,应将“鉴赏”改为“欣赏”。
B.第②句句式杂糅,应删去“因为”。
C.第③句语序不当,应将“偏见”与“民族”互换位置。
D.第④句成分残缺,应在“实事求是”后加上“的工作态度”。
5. 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
C.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6.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B.《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该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C.《无常》里讲到作者在故乡看大戏,戏里的无常颇具人情味。阿嫂死了儿子,十分悲伤,无常同情阿嫂,放其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阎王捆打四十大棒。
D.《琐记》中衍太太是一个非常善良而又热心的人,假如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不能吃,吃了会肚子痛。”
7.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文章为“正人君子”之流所 ,他 的话语常引起听者沉思,他是集 的斗士、冷峻的批判者、信念坚定的先觉者、伟大的精神导师于一身的大先生。
【甲】现在,他的很多作品仍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乙】他的思想也仍然对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影响着。
(1) 依次填入上面第一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深恶痛疾 栩栩如生 不逊
B.愤世嫉俗 抑扬顿挫 不逊
C.愤世嫉俗 栩栩如生 倔强
D.深恶痛疾 抑扬顿挫 倔强
(2)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甲】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他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
③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和精神影响深远。
A.③①②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3)语段【乙】句有语病,请修改。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课文“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回答问题。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9.在历朝历代,医生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作者却在选段中写道:“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作者的意见为什么会变化呢?
10.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11.文中的“我”深受哪两类人的刺激?他们分别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A.“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B.“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1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选文段中“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两件事。
13. 分别指出所选文段中A、B两处语言描写所体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
14. 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1)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
15. “我”从藤野先生那里取回讲义打开看时, 为什么“吃了一惊” 为什么又“不安和感激”
三、课外阅读
(一)
善 念
尤 今
①那天,我和好友阿展去吃叉烧面,吃着,吃着,阿展突然动情地向我讲述了一桩陈年往事。
②读中学时,阿展的父亲失业,在贫穷的夹缝里苟延残喘的母亲,无法挤出多余的钱给阿展买午餐。每天上学,母亲仅仅给他两片面包,撒点白糖,让他就着自来水草草果腹。
③阿展对我说:“不曾试过‘饥火中烧’的人,绝对难以想象饥饿的可怕。起初,你看到什么都想吞,桌子、椅子、书包……甚至,风和雨,你都想吃想喝。接着,痛来了,就像有人在你胃里挂了个鱼钩,然后死命拉,每一寸胃壁都在狂喊疼痛!母亲教我喝大量的自来水,胃沉甸甸的,便感觉不到痛了。”
④学校里一个卖叉烧面的中年妇人,从其他学生口中知道了他的窘境。有一天,她主动找到他,温婉地对他说:“我每天准备的食材都有剩余,带回家去,嫌麻烦;倒掉嘛,又太浪费了。以后,你每天来我的摊子,我给你煮碗面吃。”
⑤纵然是傻子,也知道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阿姨想保护阿展的自尊心,可阿姨不知道,阿展的自尊心早就被饥饿吞噬了。阿展在心里默默地说:“阿姨,谢谢您。这份情,我记在心上了。”
⑥每天扎扎实实一大碗叉烧面,给了他活力、精力和动力。他埋头苦读,凭借奖学金读到大学,毕业后,在政府部门任职。他始终没有忘记学校里那个善心的面摊阿姨。
⑦终于,这一天,他带着一张支票,返回当年的学校。
⑧面摊还在,阿姨还在,叉烧面的香气依旧,只是阿姨老了,皱纹如叶脉细细铺在脸上。
⑨阿展报上姓名,面摊阿姨非常高兴,一个劲儿地喊道:“啊,我一直都记挂着你!你长高了,变壮了,我差一点儿不认得你了!”
⑩阿展简单地述说了自己离校以后的情况,末了,取出支票,请阿姨收下。阿姨看也不看,便把支票推回去。阿展以为她客气,坚持要她收下,双方推来推去,相持不下。最后,阿姨叹了一口气,决定坦陈真相:“老实告诉你吧,当年,是你的年级主任韩老师要我这样做的。几年来,你在学校吃的每一碗面,都是由她付钱,每个月结一次账。不过,她再三交代,绝对不能让你知道,所以,我才一直保守秘密。现在,时过境迁,告诉你也无妨。”阿姨顿了顿,又补充道,“再说啊,韩老师如今也不在了。”
阿展错愕地看着眼前这个头发花白的面摊阿姨,心里像有只受惊的麻雀,一下子被搅乱了。韩老师的形象,也快速浮现于脑际——黑白掺杂的头发直直地垂着,眸子含笑,说话慢条斯理的,有着用不完的耐心。她是他的语文老师,但只教了他一年。他毕业离校后,韩老师便因罹患乳腺癌而去世。记得曾有同学问他要不要去吊唁,他当时为了应付初级学院的考试而忙得天昏地暗,就没去。只是想起韩老师的孜孜矻矻、鞠躬尽瘁,心里未免有些许遗憾和难过。
如今,他和韩老师已阴阳两隔,才知道,韩老师一直像个慈母,默默地关注着他,照顾着他,直到他毕业。
离开面摊后,阿展走向校长室,征得校方同意后,以校友的名义成立了一个基金会,资助贫寒学生用餐。
当年老师的一个善念,点燃了一个少年心中的火种——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阿展还是学校里那个匿名的赞助者。
(选自《新民晚报》2021年4月21日)
16、文章围绕“善念”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7.请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接着,痛来了,就像有人在你胃里挂了个鱼钩,然后死命拉,每一寸胃壁都在狂喊疼痛!(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2)阿展错愕地看着眼前这个头发花白的面摊阿姨,心里像有只受惊的麻雀,一下子被搅乱了。(从描写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18.文章主要人物是谁?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19.文章的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的语文老师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②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桌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③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④大概一个星期后,她又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
⑤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⑥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 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⑦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里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选自《读者》,有删改)
20、选文讲述了“我的语文老师”的哪两件事 请简要概括。
21. 如果把第⑤段中的加点字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
22. 选择适当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
(2)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
23. 阅读全文,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片段写作
25、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地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请你用白描手法,抓住人物特征,写一个片段。100字左右。
答案
A 2、C 3、D 4、B 5、A 6、D 7、(1)D (2)A (3)应改为“他的思想也仍然对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有影响”或“他的思想也仍然影响着新时代的青年学生”。
8、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促使“我”弃医从文。
9、因为作者认识到,国民如果精神麻木、愚昧无知,即使身体再好,也只能做“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因此,当时的首要任务是改变国民精神,唤醒国民。而要改变国民精神,首推文艺,于是作者决定弃医从文。
10、弱国之人必是低能儿,这是那些有偏见的日本学生的逻辑,显然很荒谬。作者在这里运用反语,讽刺挖苦那些抱有偏见的日本学生。
11、第一类是日本爱国青年,他们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第二类是充当“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的中国人,他们没有民族自尊心,麻木不仁。
12、藤野先生给“我”添改讲义;藤野先生给“我”纠正解剖图。
13、 A处:藤野先生认真负责,关心学生。B处: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或藤野先生具有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14、(1)“从头到末”“一一订正”写出了藤野先生对“我”的讲义很用心,添改得全面、细致。既突出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热情诚恳的精神品质和诲人不倦、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也充分表达了“我”对藤野先生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对藤野先生的教导“不服气”。
15、“吃了一惊”是因为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不安”是因为“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感激”的是藤野先生的热情关心。
16、①善心的面摊阿姨为阿展提供免费叉烧面。②阿展带着支票去感谢面摊阿姨。③面摊阿姨坦诚真相:韩老师让她每天为阿展提供免费叉烧面,并保守秘密。④阿展以校友名义成立基金会,匿名资助贫寒学生用餐。
17、(1)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展因饥饿胃剧烈疼痛难以忍受的情形。
(2)神态和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阿展知道真相后的吃惊、愕然神情,突出了韩老师的善心给阿展带来的深深震撼。
18、主要人物是韩老师。韩老师得知阿展的困境后每天为阿展提供叉烧面,体现出她的慈爱善良、关心学生;她让面摊阿姨保密,体现出她保护学生自尊;她平时工作勤勉、耐心细致。
19、文章第①段属于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往事的回忆
20、 ①语文老师为“我们”阐释什么是“语文”。②语文老师教“我”写作文,引导“我”成长。
21、“一本一本地”写出了语文老师的细致与耐心,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真切关爱。去掉以后,这种情感就没有原句那么鲜明了。
22、(1)写出了“我”听到语文老师的批评和否定后的强烈反应,“撕”“扔”“冲”等动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不可抑制的冲动与愤怒。
(2)此句是景物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月光比作澄澈之水,借纯净、澄澈的月光表现了“我”盛怒平息之后内心的敞亮、恬静与轻松。
23、①“我”的语文老师有对“语文”的独到理解,有伟大的人格和宽广的精神世界。②“我”的语文老师尽管外表普通,但真诚、直率,有一颗细腻、温柔、敏感的金子般的心。
24、 在“我”心理浮躁,写作出现偏差时,是语文老师的悉心指导为“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使“我”沿着这条正确的道路成长为在文学创作上有成就的人。假如没有语文,没有语文老师的关心,那“我”的人生之路将不会这般美好。
25、示例:他死死地盯着眼前这个人,一动不动,嘴唇紧抿,随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眉峰也一点一点皱起。突然,一阵冷风袭来,他挫败地收回目光,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抬手理了理被风撩起的大衣的一角,顿了顿,随即决然迈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