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六章1.1.1 集合的概念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________ G:________ H:________ I:________
【答案】 生态破坏 乡村 发达国家 谋求协调 社会持续发展 共同性 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 清洁生产
一、区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方法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增加,破坏了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原有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导致环境各要素及整个环境系统的自净能力降低或丧失,并发生严重的质量退化,从而使其中的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生态破坏是指由于自然环境系统某一组成部分的功能遭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影响,导致系统本身按正常规律运动的能力(即自我平衡能力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异常变化增多,整个环境系统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甚至生存的趋势。
环境污染可能是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但生态破坏不可能引起环境污染。二、区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的方法
(1)公平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的核心内容有二:①“共享资源和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剖析,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代际)之间、人与生物群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其中任何一方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都不能处于绝对支配地位;②财富的分配也要公平合理。(2)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指的是:①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离开资源的永续利用,便无从谈起可持续发展;②资源持续利用的前提是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
其核心内容为:①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进行国际合作;②尊重各国的主权和利益,可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合作才能解决。现列表归纳总结如下:
1.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3.资源短缺。(2014·北京)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第1题。
1.土壤铜含量( )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mg/kg
【答案】 C【解析】 本题实质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图示河流所流经地区等值线并没有发生变化,表明河流对土壤铜含量没有影响;从冶炼厂向北等值线较密集且数值变小,说明土壤铜含量递减幅度较大;图中高值区的延伸方向是西北—东南向,和当地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方向一致;居民点处土壤铜含量介于150~200mg/kg之间。2.(2014·广东文综)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解释是(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变暖的微观影响。欧洲西北部冬季温度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很大。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沿岸冰川融化,洋面上升,北大西洋暖流减弱,因此欧州西北部冬季气温偏低。(2013·全国大纲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3~5题。
3.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4.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5.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
【答案】 3.B 4.C 5.C【解析】 第3题,主要考查了赤潮产生的原因。赤潮是一种水体污染现象,主要是由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多,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体缺氧形成水体污染,故B项正确。第4题,主要考查了赤潮发生的条件。水温高有利于赤潮生物生长,故B、D项错误;风力偏大有利于水体污染物的扩散,不易形成赤潮,故A项错误,C项正确。第5题,主要考查了赤潮发生海域的特点。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污染物质是导致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赤道附近人口稀疏,赤潮现象发生较少,故A项错误;大洋中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高纬近海地区温度较低,不易形成赤潮;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人口、城市分布密集,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易形成赤潮,故C项正确。(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6.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答案】 C【解析】 考查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商城建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增加商城数量、扩大商城规模均不利于节约土地资源,选项A、B错误;商城的主要市场是本地,因此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是不可取的,选项D错误;立体建设商城,既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又能扩大商城规模,因此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选项C正确。(2013·江苏)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7~8题。7.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答案】 D
【解析】 考查区域定位,关键是对图中信息的提取。图示区域种植水稻和甘蔗,因此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闽浙丘陵。河套平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黄淮平原、辽东丘陵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8.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考查循环经济的意义。图中模式提供清洁能源沼气,物质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农业部门增多,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农村产业化,劳动力向城镇迁入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