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0张PPT。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章课前新知预习 方法警示探究 课堂互动探究 典型例题剖析学习效果检测课后强化作业 知识网络构建 1.了解地震波的特点,说出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掌握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
3.明确地球外部圈层的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学 习 目 标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圈层的划分自 主 学 习(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横波固体较快 (3)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莫霍界面33 km2 900 km突然下降
(4)地球内部圈层。
C以上为________,C、D之间为地幔,D以内为________(由E外核和F内核组成)。
2.岩石圈
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核 地壳上地幔顶部 地壳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A——________: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B——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
3.C——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__________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连续生存环境水圈1.判断正误
(1)地震波分为横波与纵波,其中横波波速最快,并能穿过固液气三态。 ( )
(2)大约在2 900千米处是莫霍界面,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线。 ( )
(3)岩石圈是指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壳部分。( )
(4)地球的外部圈层是由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组成的,其中大气圈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水圈具有连续但不规则的特点。 ( )自 我 诊 测答案 (1)× (2)× (3)× (4)√
解析 (1)纵波的特点是波速较快,可以穿过固液气三态。
(2)古登堡界面位于地下2 900千米处,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线。
(3)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4)抓住三大圈层的特点:大气圈范围最广,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填绘图表
把下列序号填到图中,完成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①地幔 ②地核 ③莫霍界面 ④古登堡界面答案 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课本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 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然而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地球的圈层结构 探 究 活 动 (3)地球内部可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分别是哪种物质形态?
(4)下面是“岩石圈和地壳结构示意图”。答案 (1)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如下表。
(3)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幔也可再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成外地核和内地核。地壳、地幔、内地核为固体。外地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所以可能呈熔融状态。
(4)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大陆地壳厚度大于大洋地壳厚度。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归 纳 提 升2.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问题。对 点 演 练
(1)图中A是__________波,B是__________波,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不连续面的名称是__________,在此处地震波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④四个圈层中物质组成以岩石为主的是________,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
答案 (1)横 纵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古登堡界面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① ④[例1] (2014·江苏常州高一检测)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称,北京时间2013年2月6日9:22,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东南端的圣克鲁斯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8千米,震中位于所罗门群岛东部347千米处。 美国国家海洋和气象局已发布海啸预警。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2月7日22时57分,在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28.0°N,104.1°E)发生里氏4.2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结合上述材料,完成(1)~(3)题。(1)材料中的圣克鲁斯群岛8级地震、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4.2级地震分别发生在地球圈层中的( )
A.地壳 地幔 D.上地幔 地核
C.地壳 地壳 D.岩石圈 上地幔
(2)圣克鲁斯群岛8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对下列哪一圈层的影响最小( )
A.大气圈 B.岩石圈
C.水圈 D.生物圈
(3)地震时位于圣克鲁斯群岛附近海域船舶中的人应感到( )
A.无感觉
B.上下颠簸
C.左右摇摆
D.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摆
解析 第(1)题,根据震源深度可知,这两次地震都应位于地壳。第(2)题,地震对岩石圈、生物圈影响较大,海啸对水圈、生物圈的影响较大,它们都对大气圈的影响较小。 笫(3)题,纵波可以通过液体传播,横波不能,故船上的人应感到上下颠簸,而不是左右摇摆。
答案 (1)C (2)A (3)B [例2] 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④依次是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
解析 图中①向③供水,同时又能向②进行渗透,说明是水圈;③需要供水、且能提供氧气,则是生物圈;④能降水,说明是大气圈;②接受降水和渗透,则只能是岩石圈。故选C。
答案 C
答案 D
解析 地震时,纵波传播速度快,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
2.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是(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答案 B
解析 莫霍界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是地壳。
3.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莫霍界面划分开的两个圈层是( )
A.岩石圈和地幔 B.地壳和地幔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核
答案 B
解析 地幔和地壳是以莫霍界面为界。4.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A.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B.地壳和上地幔
C.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地壳
答案 A
解析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不会变化
B.②圈层即岩石圈
C.③圈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6.太阳活动产生的现象中,与图中大气圈无关的是( )
A.两极地区的夜空看到极光
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产生“磁暴”现象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①圈层为大气圈的平流层,其能量来自太阳辐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②圈层为地壳,它是岩石圈的一部分;③圈层为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④圈层为外核,其物质状态为液态。第6题,“磁暴”是地球磁场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而产生的,与地球大气圈无关。答案 D 解析 生物圈包括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8.水圈是________的圈层( )
A.连续而规则 B.连续但不规则
C.不连续但规则 D.不连续不规则
答案 B
解析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9.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D.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答案 B
解析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二、综合题
10.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________是地震波纵波曲线,A是________界面。
(2)数码A以上是________,主要由________组成。
(3)图中A、B之间是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核的物质接近________态,因为________波不能通过。
答案 (1)N 莫霍 (2)地壳 岩石 (3)地幔 (4)液 横(S)11.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等圈层名称。
(2)地球外部圈层,厚度最大的是_____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__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___。(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和________;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
答案 (1)略 (2)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氮 氧 联系 制约 (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7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