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
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C.折戟(q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mó)洗认前朝。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2.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B.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
C.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D.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问君何能尔(如此,这样)
B.浑欲不胜簪(能够承受、禁得起)
C.自将磨洗认前朝(拿,取)
D.九万里风鹏正举(举起)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D.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B.渔家傲,词牌名。李清照是宋代的著名女词人。
C.唐代诗人杜牧在《赤壁》中,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情感。
D.《雁门太守行》是七言律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6.下列作品与作者及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春望》——杜甫——唐代
B.《赤壁》——杜牧——唐代
C.《雁门太守行》——李贺——宋代
D.《渔家傲》——李清照——宋代
7.填空。
(1)在《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借写“ , ”的情景,传达了归隐之悠然。
(2)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 , ”。
(3)《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渴盼亲人音讯的句子是“ , ”。
(4)《雁门太守行》中“ , ”的诗句,色彩斑斓瑰奇,渲染出苍凉悲壮的气氛。
(5)《渔家傲》中“ , ”的词句,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云雾相接的画卷。
8.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中国一直就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时期,诗歌是外交答对的基本凭借;到了汉代,“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唐代以后,诗歌的写作成为登科入仕的基本科目。而现在,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
是啊,中国人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地实现了生命的成长,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丰富的,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烂漫春光里能寻觅诗意,萧瑟秋景中能发现诗意,慈母的牵挂中能品味诗意,游子的仇情里能感悟诗意……诗歌里描绘的美景,能医治心灵的创伤;诗歌里蕴含的真情,让心境宁静温暖。
(1)第一、二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2)请写出第二段中省略号的作用。
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10、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简要赏析。
(二)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两句中“压”和“开”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3.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
14.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5.“前朝”在这里指 。
16.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五)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作者抓住“天、云、雾、星河、千帆”等景象,又嵌入了“接”“连”两个动词,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B.一个“归”字,好像作者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殷勤问我归何处”写出了天帝态度温和以及对作者的关心。
C.“我报路长嗟日暮”,作者借用典故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
D.“谩”是“空、徒然”的意思,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惊人句”化用李白的典故,表现了作者卓越的诗才。
18.“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别 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②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注:①此诗为诗人知滁州二年后改知扬州时所做。②浓烂:形容鲜花灿烂。
1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0.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①
杜 甫
迟日②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③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②迟日:春日。③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2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2.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首诗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请任选角度,对本诗加以赏析。
答案
1、C 2.B 3.D 4、C 5、D 6.C
7.(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4)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5)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8、(1)第一段:而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第二段: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2)排比中对排比内容的省略。
9.“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10.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意近即可)
11、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12、(示例)“压”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的艰难。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的状态,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13.心远悠然
14.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15、作者生活的年代之前的朝代,即东汉末年,具体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16.①这两句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②诗人未从正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17. D
18.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生活的厌弃,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执着追求。
19、表现了诗人矛盾、激动(强为欢颜,内心伤痛)的心情。
20、(示例一)构思:先景后情,层次井然。首句写景,点明“别滁”的时间是在春天。不仅写出了“别滁”的节候特征,也为全诗定下了舒坦开朗的基调。第二句叙事,写当地吏民特意为欧阳修饯行。同样写出了官民同乐和滁州民众对这位离任的贤明知州的一片深情。后两句是抒情,诗人把自己矛盾、激动的心情以坦然自若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层次清晰。
(示例二)构思:别出新意,独具机杼。这首诗不同于一般叙写离愁别绪之作,它没有渲染凄恻之情,而是落笔轻快自然,基调舒坦开朗。
(示例三)写法:运用反衬(以乐景写哀情)。诗歌写“别滁”,开头却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光的明媚、春花的烂漫、柳丝的轻扬,运用了反衬的手法,或者说是以“乐景写哀情”。
(示例四)语言:平中见奇,凝练传神。一个“且”字透露出诗人那时那地内心的伤痛,“莫叫弦管作离声”就更明确地表明了诗人的心态——周围的管弦乐队演奏的离别曲将要打破诗人自控防线,迫使诗人失态流露真情了,所以诗人带着恳切的请求:“莫叫弦管作离声。”
21、表达了作者对初春时节一派生机、欣欣向荣景象的喜爱之情;流露出作者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成都草堂时闲适的心情。
22、(示例一)巧用动词,富于表现力。第三句用“飞”字展现燕子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第四句用“睡”字写出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的情态,透出温暖的春意,很有表现力。
(示例二)点面结合。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先整体描绘江山、春风、花草之百花竞放、风送花香,再细处落笔,描写“泥融飞燕”“沙暖睡鸳鸯”,构成了一幅日光和煦、明丽和谐的春色图,点面结合,使人如临其境。
(示例三)动静结合。“泥融飞燕子”一句,写燕子衔泥筑巢,是动景;“沙暖睡鸳鸯”一句,写鸳鸯在沙洲上静卧不动,是静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展现了初春时节一派生机盎然的明丽之景。
(示例四)多感官描写。“花草”“燕子”“鸳鸯”从视觉的角度刻画春天景色,“花草香”从嗅觉角度描绘春天,生动地描绘出一派生意盎然、诗情画意的春天景象,给人如临其境之妙。
(示例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全诗抓住初春春暖花开、“燕衔泥筑巢”等最具有特征的景物来勾画,描写出春天景物充满生机、清新明丽的特色,诗人的安适喜悦之情自然溢于字里行间。
(示例六)对偶。如“江山丽”与“花草香”、“飞燕子”与“睡鸳鸯”,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