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21: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测试题
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米粟(sù)   箕畚(běn) 始龀(chèn) 持兵揖(yī)
B.夯实(hāng) 折戟(jǐ) 介胄(zhòu) 一厝朔东(cuò)
C.角声(jiǎo) 畎亩(quǎn) 提携(xié) 荷担者(hè)
D.塞上(sài) 弓弩(nú) 曩者(nǎng) 山北之塞(sè)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困于心,衡于虑 B.甚矣,汝之不惠
C.行拂乱其所为 D.军士吏被甲
3.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介胄之士不拜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改容式车 D.一狼洞其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为了能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从现在起到明年5月份,学校宣布将对同学们的用餐、睡眠和学习做出统一科学的安排。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本文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B.《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是司马迁,东汉历史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春望》的春点明季节,“望”统领全篇,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6.名著阅读。(2分)
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它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还常常以 的手法表现昆虫世界,读来情趣盎然。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示例)小甲虫“ ”;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把 (作者)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7.默写填空。(5分)
(1)        ,        ,        。此之谓大丈夫。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会导致亡国的因素的句子是:          ,          。
(4)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女子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变迁的诗句是:          ,          。
(5)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          ,          。
8.今年“两会”上有委员提出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废除中国大陆通行的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繁简之争”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10分)
材料一:网上流传的“段子”中说:“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産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有雲无雨,開関无门”(注:以上提及的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对应关系:親—亲,愛—爱,産—产,厰—厂,麵—面,運—运,導—导,雲—云,開—开,関—关。)
材料二:说汉字简化导致表意功能弱化的看法看似很有文化,其实是对汉字知识的无知……例如那个“爱”,早在晋代就有“爱”的写法了,这是由行书演化而来的——几千年来,汉字发展的主流就是由繁到简。况且“愛”字最初表达的意思是依依不舍、舍不得的样子。而“愛”中的“心”,是声旁的一部分,跟意思无关。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汉字简化,同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社会革新有密切关系,
是为政治改革和社会革新服务的,简化汉字便于书写,便于提高人民的普遍文化水平,这在当时有其必要性,而现在大陆使用简体字,而港澳台地区使用繁体字,这不利于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祖国的统一。
(1)请从材料中概括出赞成和反对简化汉字的理由各两条。(4分)
赞成简体字的理由:


反对简体字的理由:


(2)针对“繁简之争”,校报委托你采访语言学家赵教授,请你事先准备两个采访问题。
(2分)
问题一:
问题二:
(3)班级拟出一期“认识汉字,传承文明”的黑板报,请你仿照示例的栏目设计,再设
计一个栏目。(2分)
示例:栏目名称:汉字演变史
内容:介绍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的字形演变知识。
我的设计:
栏目名称:
内容:
阅读与欣赏。(40分)
(一)(4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9.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0、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请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 ”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讠宣:同“谖”,遗忘。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
(2)其母引刀裂其织(        )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矣。
13.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4分)
14.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5分)
(三)(17分)
酒酿王
凌鼎年
黄阿二的酒酿在古庙镇上老老少少都翘起大拇指,没有不说呱呱叫的。古庙镇人黄、王不分,大伙习惯喊黄阿二为“酒酿黄”,但听起来总像“酒酿王”,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至少在古庙镇上,还没有谁做酒酿能做得过黄阿二的。
黄阿二做酒酿,不用大钵头,而是用小钵头。据说小钵头酒酿比大钵头酒酿难做,因此做酒酿小生意的,都习惯用大钵头,不敢轻易改用小钵头,单凭这一点,黄阿二就区别其他做酒酿买卖的。
古庙镇人只要一听那吆喝就知道是“酒酿王”来了。别人喊“酒酿——酒酿来——”他喊“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酒酿王的嗓音很浑厚,有一种穿透力,能穿过门墙,撞入人们的耳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听到酒酿王的吆喝,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古庙镇的人偏好吃酒酿有些年头了,来了客,端碗酒酿小圆子,乃待客的一种,既不破费多少,也还上得台面,那些老吃客十有八九认准酒酿王的酒酿。据他们说,一上口就能吃出是不是酒酿王做的酒酿。每每这时,黄阿二脸上就浮现出一种满足,一种得意来。用他的话说,有老吃客的这些评价,比吃人参还补。
酒酿王的酒酿从来只有买不到的日子,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但黄阿二坚持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一小钵头也不多做,从无例外。通常他九点钟骑了黄鱼车笃悠悠地走街串巷,一路骑过去,一路吆喝过去。黄阿二常说:他做酒酿买卖,一半是为了能吆喝上这几声。只要每日里这么吆喝一嗓子,通体舒畅。若待在家里只吃不做,不吆喝,不出一个月保管憋出病来。
黄阿二的酒酿常常是不到吃中饭就卖光了。下午,他或茶馆里坐坐,或澡堂城泡泡。天长日久,他有了不少茶友、浴友,每日里聚在一起,嚼起来没有啥话题避讳的。有位老茶友对他说:“你的酒酿,牌子已做出了,生意这么好,何不多做点?”“我只一双手。”黄阿二说了这话再不多言。有位浴友替他出主意说:“那请一两个帮手嘛,你还可过过老板瘾呢。”黄阿二默默半晌后说:“我这人命贱,自己不动手做,比死还难受。再说了,自己做放心。做好做坏,心里有底。”
黄阿二的酒酿不论斤不论两,论钵头的,一小钵头一买,连钵头买也可,用锅用盆来倒回去也行。他的酒酿打出牌子,不挑不拣,顺着摆放的次序拿,若要比比看,挑挑看,他就不卖。老主顾都知道,黄阿二的酒酿钵钵一样,无需挑挑拣拣的,否则,咋叫“酒酿王”?古庙镇的人都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
有次,一公司总经理来找他定做五十小钵头酒酿,说有批上海客户慕他酒酿王的名,点名要吃他酿的小钵头酒酿。公司准备连钵头买,钱可以预付。
黄阿二说:“可以。但每天只有三十钵头,若要五十钵头只能分两天交货。”
那怎么行。公司总经理表示价钱上可以提高点。
谁知黄阿二说做五十钵头质量上就难保证了。只能一天三十钵头。要就要,不要拉倒,没啥商量的。
经理碰了一鼻子灰,一百个想不通。有赚不赚猪头三,这黄阿二死脑子一个。
听惯了黄阿二的吆喝,几回不听见,就有人问:“酒酿王这两天怎么没来?”往往这话还在耳边,那“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最近,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一打听,原来黄阿二病了。大家怪想念黄阿二的,几个老茶友、老浴友结伴前去看望他。进了门,大伙儿一起吆喝了一声:“酒酿——小钵头甜酒酿来哉——”
黄阿二听后浑身一震,他撑起身子说:“你们这一声吆喝,对我来说,比吃啥药都强,这不,毛病好了一半。”
(摘自《第五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5.小说开头说“其实喊他酒酿王倒也不虚不谬”,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3分)
16.品读下面两句话回答:酒酿王的吆喝在古庙镇有什么特别的意义?(4分)
(1)他那极有韵味的吆喝可以说已成了古庙镇的一种文化风景。
(2)连着好几天未听到酒酿王的吆喝声了,生活中仿佛缺了什么。
17.文中黄阿二的语言极具特色。请任选三处说说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3分)
18.除了黄阿二以外,小说还具体写了哪些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4分)
19.文中说“如今像黄阿二这样信得过的生意人越来越少了”,试联系实际说说酒酿王的形象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3分)
三、写作(50分)
20.当你看到“财富”二字时,可能会想到家里的财产、父母的地位等,其实,财富的内涵很丰富:师友的支持、亲人的关爱是财富;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格是财富;就连遭遇的挫折、经历的失败,也可能成为一个人的财富……
请以《最宝贵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健康,不要照抄提示语;③标点符号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
1.D 2.C 3、B 4.C 5.C
6、《昆虫记》 拟人 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法布尔
7.(1)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8.(1)赞成理由:①简化汉字便于书写,便于提高人民的普遍文化水平;②简体汉字符合汉字由繁到简的主要发展趋势。反对理由:①汉字简化导致表意功能弱化;②汉字简化不利于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祖国的统一。(2)示例:①您赞成废除简体字恢复繁体字吗?为什么?②你怎么看待汉字的“繁简之争”?③繁体文字进入中小学课堂甚至高考有必要吗?④您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使汉字能够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因是准备采访问题,所以不必称呼问候语,问题合理即可。)
(3)示例:栏目名称:汉字构字法。内容:介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构字形式。
9.抒发了诗人与裴郎中同样被贬的愤懑、同病相怜的忧伤,同时也抒发了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深情。
10.(示例一)借景抒情:“青山万里一孤舟”描绘了在连绵万里的青山间一只小船独自远去的情景,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与不舍。
(示例二)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或“渲染:以猿啼、客散、暮色等渲染了送别环境的萧条凄清”)
(示例三)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
(示例四)炼字:“人自伤心水自流”,两个“自”字表现出诗人有情而流水无情,更衬托出诗人别离时的伤感之情。
11.(1)常常 (2)拿起
12.(1)心中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3.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故事明理,自然巧妙。
14.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15.(1)他的酒酿难度高,都用别人难做的小钵头做;(2)他吆喝的嗓音浑厚,极有韵味和穿透力;(3)他的酒酿上得台面,老吃客大多认准他的酒酿;(4)他的酒酿销量好,从来没有卖不掉的日子;(5)他的酒酿信誉高,无需挑拣;(6)每天只做三十小钵头,从无例外。
16.他的吆喝声已经融进古庙镇人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的极具韵味的吆喝声富有美感,成为古庙镇崇尚信誉和文化传统的文化象征。
17.(选文略)①讲诚信,卖的酒酿既质量好,又不会短斤缺两。②做事有原则,既坚持自己亲手做酒酿,也不为了赚钱而多做酒酿。③勤劳质朴,自己不动手做酒酿就感觉比死还难受。④易满足,听到吃客对酒酿肯定的评价,感觉比吃人参还补。
18.老茶友、老浴友等古庙镇人,一公司经理。从正面和侧面衬托出黄阿二坚持质量和信誉、保持传统手艺和文化的执着的精神品格,丰富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突出表现了小说的主题。
19.要点:(1)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但坚持质量和信誉的经商理念不能变;(2)坚守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文化,重视构筑人类精神的家园;(3)保持内心的满足和安定,去除名利带来的浮躁。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