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一新闻阅读》 教学设计+课件(共24张PPT)+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一新闻阅读》 教学设计+课件(共24张PPT)+训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23:3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
任务一 新闻阅读
第一课时
探究新闻的结构
迅速浏览第一则消息,思考:
⑴如果有人想知道这则消息是何时何地何单位发布,你会怎么说?
⑵如果有人想要迅速地知道这场渡江战役的情况,你会怎样说?
⑶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⑷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
(找电头)
(找标题)
(找导语)
(找主体)
你的告知内容对应了消息的哪些基本结构?完成以下表格。
探究新闻的结构
消息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以下部分
新闻一般还具备哪些基本结构,你知道它们各自的作用吗?
探究新闻的结构
标题: 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句,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阅读《人民》《首届》两则消息,理清结构,把下表填写完整。
探究新闻的结构
消息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以下部分。 无 人民解放军正义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消息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导语以下部分 无 人民解放军正义自己英雄式的战斗,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导语以下部分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2-3段
第4段

探究新闻六要素
阅读第一则消息,找出六要素。
消息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故 何事 如何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949年4月2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
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国民党反动派
未交待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解放军突破敌阵,摧枯拉朽,渡江后乘胜追击;国民党军无斗志,土崩瓦解
阅读第二、三则消息,仿照示例完成下面表格:
探究新闻六要素
消息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故 何事 如何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二十二日下午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国民党反动派
未交待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
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
1901年12月10日
斯德哥尔摩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诺贝尔奖的颁发对象
一些人在过去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作业
1.从今天的报纸中挑一两则新闻,分点摘录这些消息的结构与要素。
2.完成课外阅读《统编教材同步读写与检测》中表一、表二。
第二课时
探究消息的一般特点
阅读三则消息,完成下列表格。
消息 实效性 报道对象 篇幅 表达方式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探究发现

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诺贝尔奖的颁发对象。

较短
以记叙为主
以记叙为主
以记叙、说明为主
以记叙、说明为主
新闻事件
一般而言比较短



较短
探究作者的态度与感情倾向
消息 态度与倾向 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和倾向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探究发现
胜利的喜悦、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对捐赠者的赞扬、对获奖者的由衷祝贺。
作者带有鲜明的态度和倾向。
“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
……
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对比
……
“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卓有成就”“颇有建树”
……
字里行间带着强烈的感情
对人民解放军的深厚感情、对解放全中国的强烈渴望。
对人民解放军的深厚感情、对解放全中国的强烈渴望。
追求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
源于自身的追求。
胜利的喜悦、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探究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导语(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主体(最重要的)
主体(次重要)
倒金字塔结构是新闻报道、最常见的结构。导语部分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此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相关的背景材料一般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
作业
完成课外阅读《统编教材同步读写与检测》对应练习第三、四个表格。
第三课时
探究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新闻 体裁 时效性 主要内容 篇幅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飞天”凌空
一着惊海天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探究发现
消息
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除消息外的其他新闻体裁

一般
较弱
新闻事件整体
新闻事件的某一场景
新闻事件的整体及细节
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
报道内容侧重点各异
比较短
可长可短
较长
可长可短
可长可短
较弱
较弱
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新闻,探究其与《“飞天”凌空》在时效性、主要内容和篇幅上的不同特点。
中国运动员吕伟亚运会夺冠
新华社新德里11月24日电 11月24日,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10米跳台跳水比赛中,技压群芳,一举夺魁。
新德里跳水运动馆,10米跳台跳水比赛进入白热化状态。八名各国选手按照次序登台比赛。4轮比赛过后,中国姑娘吕伟以微弱优势排在第一。第五轮比赛,选手们纷纷上了难度。吕伟这最后一轮选择的动作是“5136”,这是跳水比赛中难度系数最高的动作。只见她登上高台,静静站立。起跳,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身体打开,笔直地入水,压住了水花。完美的表现,裁判给了9.5分的高分。凭借着这一跳,吕伟获得第9届亚运会10米跳台跳水赛金牌。
对比阅读
消息与特写
共同点:简要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
不同点:消息——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特写——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允许用语有一定的文学性(如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文学性描写来描绘精彩的跳水瞬间,十分具有表现力。)
作业
阅读《统编教材同步读写与检测》对应练习第一个表格。
第四课时
探究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
新闻 体裁 结构 语言 表达方式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飞天”凌空
一着惊海天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探究发现
倒金
字塔
无固定
结构
层层
递进
结构
灵活
层层
递进
客观、冷静、简洁、明快
生动形象,有文采,集中、精炼
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观点鲜明,
语言犀利
语言风格各异
以记叙、说明为主
以记叙、描写为主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以议论为主
表达方式多样
消息
特写
通讯
新闻评论
除消息外的其他新闻体裁
精读通讯,探究写法
赏析《一着惊海天》的精彩细节
(从修辞、炼字、句式、表现手法等任选一个方面)
作业
完成课外阅读《统编教材同步读写训练》第二个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