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藤野先生-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藤野先生-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同步精品课件(统编版)(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2 06: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鲁迅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藤野先生
鲁 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中主要事件。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件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体会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目标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作品集:《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背景链接
1895年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901年
1902年3月
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赴日本留学。
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就是在其任教期间写的。
1904年
1906年
1909年8月
1926年8月
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鲁迅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藤野先生,并与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鲁迅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决定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鲁迅由日本回国。
回忆性散文
知识库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的一种散文。
回忆性散文一般有以下特点:
①以片段式呈现,不追求完整性;
②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即文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的感受。
宛如( ) 烂熳( ) 芦荟( )
杳无消息( ) 油光可鉴( )
深恶痛疾( ) 抑扬顿挫( )
wǎn
màn
huì
yǎo
jiàn

cuò
字词清单

驿





解pōu(  )   yì(  )站    piē(  )见
jī(  )形    教huì(  ) 不xùn(  )
jié(  )责
字词清单
①不正常的形状。 (   )
②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
③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
④很快地看一下。(   )
⑤(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
⑥厌恶、痛恨到极点。(     )
畸形
不逊
匿名
瞥见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词语集注
文中作者的回忆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相应地点并说说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我”地点的转换
相识
相处
离别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东京
仙台
北京
整体感知
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关心解剖实习
添改讲义
匿名信事件
离别先生
纠正解剖图
离开东京之缘由
了解女人裹脚
看电影事件
初识藤野先生
仙台求学
课文精讲
作者选取了哪几个跟藤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来写?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考点
概括典型事例
答题思路
筛选信息
何人,何时,何地,做了何事,结果如何
规范表述
按“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结果”的模式表述
注意:有字数限制时,可省略次要信息,保留“何人”“何事”“结果如何”三个要素。
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自我介绍:
“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
模仿语气
藤野先生
朗读下面对话,试体会语气、心理。
添改讲义
1.“你能抄下来么?”
2.“拿来我看!”
(商量询问的口吻)
(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
比较下面两个句,体会不同。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修改(订正)过了。
增加,订正
藤野先生
纠正解剖图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
原文: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
藤野先生
关心解剖实习
1.“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
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
2.“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
3.“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
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藤野先生
了解女人裹脚
原稿:总要看一看才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比较文中原稿和定稿的不同。
定稿更强调了一种郑重的态度、求实的精神,
以及对中国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
为自己不能亲见的遗憾。
“好”字,还容易引起误解。
定稿: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品质
在学习上,藤野先生给了鲁迅非常多的关爱和温暖。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藤野先生还在精神上保护了青年的鲁迅。
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感的句子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情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比喻、夸张
反语
“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
只,不外乎。
知识点睛
反语
定义: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多含有否定、讽刺、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手法。
作用:揭露、批判、讽刺和嘲弄消极方面,增强语言的战斗力,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意见。
细读课文第1-3段,读出作者的感情。
作者的心情复杂而沉重,失望、痛苦、愤怒、厌恶之情交织。“清国留学生”如此丑态百出,如此不学无术,与他在国内所见到的情景如此相像,“我”的心理落差不言而喻。眼前的情景深深地刺伤了内心怀抱救国理想的青年作者。他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这又让他有着一股发自内心的悲伤感与孤独感,于是有了到别处去看看的念头。
寻求希望
失望痛苦
侥幸无奈
不知怎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日暮里
对故国、对家园的思念;“日暮”又给人以日薄西山、日暮途穷之感,作者遥想积贫积弱的祖国,怎能不颓丧伤感呢?
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颓丧伤感
失望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细读第5段,作者对所受到的优待持怎样的态度?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大概”表示推测;“物以希为贵”是说“我”受到优待的原因不是受到尊重,而是仙台当时“还没有中国的学生”,这种推测反映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是怎样的优待呢?找出关键句仔细品味。
心酸无奈
学医
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答题思路] 本题考查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目,需先写出词语的本义,再结合全句分析词语的语境义,以此推断出该词的表达效果。一般答题模板为:词语本义+语境义+表达效果(情感态度)。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一句中,“居然”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考点
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返回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句中指在艰苦的住宿条件下,“我”出乎意料地睡着了,表达了“我”对恶劣的生活环境不以为意的乐观态度,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与上文的“清国留学生”形成鲜明对照。
答题思路
1.通过抓住句中关键词,分析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等,理解其含义;2.通过抓住句中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定语、状语,解读句子的内涵;3.联系上下文、文章主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考点
赏析句子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强调呢?
说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成局外人、旁观者。他并不因自己出国留学就自认为高于平凡的同胞,更不认为自己是可以俯视他们的救世主;相反,作者的心灵始终与多难的祖国与同胞紧靠在一起。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此时他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写出了“我”当时内心震撼之大。
补充材料: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鲁迅《<呐喊>自序》
愤怒不满
绝望痛苦
弃医从文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不知怎的,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呜呼,无法可想
寻求
希望
失望痛苦
侥幸无奈
颓丧伤感
辛酸无奈
愤怒不满
绝望痛苦
失望
学医
弃医
从文
结合具体语句,梳理并概括出“我”在日本求学期间思想情感的变化。
情节发展
文章标题是《藤野先生》,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笔墨写“我”的其他经历和见闻呢?
情感关系
文章体裁
“我”在东京见到清国留学生,离东京到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
“我”遭遇“匿名信”事件从反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伟大。
“我”经历“看电影”事件是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我”对其他事件的厌恶、愤慨、深恶痛疾,衬托了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鼓励和帮助。
回忆性散文,特点就是将“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的经历”交织着写,通常是两条线索并进的,既写回忆对象,也写叙事者自身。
课堂寄语
先生就是那漫长、孤独的寒夜里一颗明亮的辰星,永远在我人生的征途中温暖地闪亮!世事虽纷扰,现实虽冷酷,那回忆却使我倍感温馨、亲切,又带给我前行的勇气和信心。
同学们齐读下面三句话: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在某种程序上,鲁迅写这篇《藤野先生》,其实是要从自己青年时代老师的记忆中,发掘出‘理想的人性’来和现实对抗。
——钱理群《鲁迅如何写老师》
藤野先生
1. 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2.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3.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名言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