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人的美并不在于他的外表,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也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奥斯特洛夫斯基
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自命高贵而没有高贵心灵的人,都象一块淤泥!
——罗曼·罗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他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 自幼接受严格的贵族教育。
从50年代开始创作。60年代创作进入颠峰,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70年代创作了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他不仅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列夫 · 托尔斯泰(1828~1910)
列夫·托尔斯泰生活的庄园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犹太工厂主家庭,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代表作品有:小说《看不见的收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传记《三作家》《罗曼 罗兰》等。
茨威格
对人类来说,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
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背景介绍
1928年,茨威格接到苏联作家协会的热情邀请,对苏联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访问。当时正值列夫 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茨威格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列夫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感受到了托尔斯泰为揭露社会现实、反对农奴制所做出的努力,深深地折服于他卓越而深邃的精神世界。回国后,他把这种感情熔铸在了他的著作《三作家 托尔斯泰传》中。
茨威格
世间最美的坟墓
托尔斯泰墓
字音检测
zī
rán
yǒu
liǔ
quán
xiào
liè
gòu
cāo
āo
jiá
bǐ
zhì
dùn
yì
qióng
gù
mèi
zēng
sì
jīn
hàn
huáng
zhū rú
xī
zhòu
càn
àng
fèn
qiào
mào
bǐ
chuō
字音检测
词语释义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粗鄙
滞留
指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愚钝
器宇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粗俗。
停留不动。
愚笨;不伶俐。
指人的仪表、风度、气概或胸襟、度量等。
禁锢
蒙昧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监禁,封闭。
正襟危坐
泰斗
不懂事理;愚昧。
郁郁:发愁的样子;寡:少。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
形容一个人的仪表或本领出众。
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危:高耸,引申为端正。
指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词语释义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入木三分
无可置疑
形容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粲然
黯然失色
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极为害怕不安的样子。
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表示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
形容鲜明发光。
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词语释义
内容梳理
第一部分(1~5)
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二部分(6~9)
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分段学习
默读前五段,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须发特点:
面部轮廓:
面容表情:
长相平平:
令拜访者失望:
面部多毛 须发浓密
失调崎岖 平庸粗鄙
消沉忧郁 丑陋可憎
普通平常 大众一员
期望眼见 巨大反差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分段学习
Segmented learning
默读前五段,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头 发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眉 毛
默读前五段,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分段学习
Segmented learning
默读前五段,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鼻 子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胡 子
第1-4段
第5段
正面描写、巧妙对比
侧面烘托
层层铺垫 反复渲染
长相
平庸 普通
研读思考
作者这样写列夫·托尔斯泰,是因为讨厌他而丑化他、贬低他吗?
第37页旁批:这已经是第三次出现“天才灵魂”了。作者为什么再三强调这一点?
作者这样称呼他表达了作者对他什么样的情感态度,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将你的理解批注到书上。
第2段:“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
第4段:“永远流浪的天才灵魂,竟然在一个土头土脑的俄国人身上找到了简陋归宿,从这个人身上看不出有什么精神的东西……”
研读思考
回顾我们刚刚分析外在形象的语句,你发现作者少了对外在形象的哪个部位的描写?(请同学们结合课文6—9段内容)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它像枪弹穿透甲胄,他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目光犀利
对托尔斯泰那双具有敏锐洞察力的双眼的赞美
研读思考
回顾我们刚刚分析外在形象的语句,你发现作者少了对外在形象的哪个部位的描写?(请同学们结合课文6—9段内容)
2.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最富感情
内心情感细腻丰富
对托尔斯泰眼睛的高度赞美
研读思考
回顾我们刚刚分析外在形象的语句,你发现作者少了对外在形象的哪个部位的描写?(请同学们结合课文6—9段内容)
3.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这对闪耀的珠宝
明亮 锐利
珍贵
研读思考
列夫 托尔斯泰,俄国文学巨匠,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他出身贵族,又是贵族中的一个精神叛逆者,一个觉醒了的贵族。他在民众心中是一座丰碑,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一颗危险的炸弹,是一把锋利的匕首。托尔斯泰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代表作有《安娜 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列宁曾经评价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等,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
资料链接
研读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在哪里呢?(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1.“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
接待朋友
往日犀利的目光
柔和的目光
和蔼的笑容
托尔斯泰对人民、朋友的和蔼可亲
研读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在哪里呢?(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2.“他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
双眼善于观察,能够洞察真相,揭露黑暗。
对现实的批判:充满力量
十分透彻
研读思考
列夫·托尔斯泰的伟大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在哪里呢?(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风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资料链接:他是自我灵魂的不断探寻者、解剖者。他执着地追求生命的真谛,审视社会的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还有宗教、革命……他在这种探寻中发现自己灵魂中的丑恶,为之痛苦并深深的忏悔。……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的生活,放弃财产,因而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途中。
托尔斯泰对自我的审视,也是相当冷酷而锐利。
研读思考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评价性的语句吗?请结合了解到的托尔斯泰的资料,理解他们的含义吗?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100只眼珠。”
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充沛,内心情感的细腻丰富,表达了作者对其的赞美之情。
研读思考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评价性的语句吗?请结合了解到的托尔斯泰的资料,理解他们的含义吗?
2.“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精神世界的最高处”指道德高尚者的内心。
“最阴暗的灵魂深处”指行为肮脏者的内心。
托尔斯泰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他对社会的深刻批判。
研读思考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评价性的语句吗?请结合了解到的托尔斯泰的资料,理解他们的含义吗?
3.“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人。
托尔斯泰看透了现实社会中的暴政、丑恶和虚伪,也看清了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但他无法改变这一现实,因而对社会充满了失望。这一切使他成为矛盾的综合体,他无法从中解脱出来,因此他缺少属于自己的幸福。
研读思考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评价性的语句吗?请结合了解到的托尔斯泰的资料,理解他们的含义吗?
4.“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晚年的列夫托尔斯泰坚决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政府和教会进行了猛烈抨击,说其“悲凉之地结冻”就是说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研读思考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评价性的语句吗?请结合了解到的托尔斯泰的资料,理解他们的含义吗?
5.“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围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揭示了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表达赞美与敬佩之情。
写作手法
本文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略的长相,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综观全文,体会一下这种艺术效果
前
后
托尔斯泰平庸甚至粗劣的长相
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精神的伟大
先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反衬他灵魂的高贵精神的伟大。
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课堂寄语
这篇人物传记写托尔斯泰的外貌,运用精妙的比喻,恰当的夸张,凸显了他平庸的外貌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作者运用“似贬实褒”的语言和“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在“贬”与“褒”、“抑”与“扬”的强烈对比中,反衬出列夫托尔斯泰思想深处的高贵与伟大。除此之外,作者使用精当的议论,表达了自己对传主托尔斯泰的看法和评价,文章在这种由外貌透视心灵的过程中,表达出了作者对列夫托尔斯泰真挚而强烈的讴歌与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