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列夫·托尔斯泰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愚钝(dùn) 轩昂(xuān) 甲胄(wèi) 侏儒(rú)
B.犀利(xī) 胡髭(cī) 禁锢(gù) 锃亮(zèng)
C.敦实(dūn) 尴尬(gān) 黝黑(yǒu) 粲然(càn)
D.剑鞘(qiào) 脸颊(jiá) 鬈发(juǎn) 广袤(mào)
2.找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纠正。
帐蓬 愚钝 粗制烂造 能工巧匠
禁锢 慈详 郁郁寡欢 非凡器宇
缰绳 和霭 诚皇诚恐 麻木不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短视频创作与传播应坚决抛弃那种盲目追求数量、粗制滥造的粗放型发展思路,自觉把用户的审美体验放在首位。
B.她虽然衣着朴素,但高挑的身材让她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C.听说离家十多年的哥哥要从外地回家,爸爸妈妈都在堂屋中正襟危坐等着他。
D.事实也不断证明,评论家“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常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且一语中的、入木三分。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不能找到幸福。
B.他不久就任凭须发长得满脸都是,把自己的嘴唇隐藏在黑貂皮面具般的胡须里。
C.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D.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5.读下列短文,按要求答题。
中华民族历来都有珍惜名节、注重操守、干净为官。仁人志士历代都把名节操守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清风两袖朝天去”的于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他们正是以崇高的名节操守,获得了世人的传颂。“士崇名节道方兴。”崇尚名节操守,在岁月长河中沉淀为一种厚德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1)短文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来并改正。
(2)短文中有两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请找出来并改正。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5G网络技术,不仅在数据速率方面会带来很大的提升,在时延方面以及连接质量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改善。在工业领域,5G正在积极与时间敏感网络TSN进行集成,以满足工业现场超低延迟、精确实时性、高可靠性的需求。
材料二:5G会给老百姓带来什么?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委员这样描述:“清晨,5G路由器悦耳的声音叫醒你,智能床垫感知你的睡眠情况,然后连接咖啡机送上一杯浓淡相宜的咖啡……”在他看来,5G不仅快,而且非常智能,将改变行业,改变社会。
材料三:漫画《飞得更高》
请结合前两则材料的内容,用一段话介绍5G网络技术带来的影响。(采用总分结构,80字左右)
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90字左右)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伟大的学者段玉裁
许嘉璐
①一九八五年牡丹盛开时,我曾到许慎的家乡凭吊这位伟大的文字学家。稻黄蟹肥、秋菊初绽的季节,又来到江苏金坛参加纪念清代朴学大师、《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段玉裁的活动。半年之内,随着众多学者来到这两位悬隔一千七百年、为同一部著作付出毕生精力、前后辉映的伟大学者的桑梓之地,寻觅他们的遗踪,想象其为人,这对于我这个许学、段学的崇拜者来说,是一生中的大幸,是永志于心的美好记忆。
②段玉裁的故乡人为他建造了纪念馆。城南偏西,一泓清碧,名曰愚池,是清代一位学者为纪念自己幼年读书的贫困境遇而命名的。愚者,大智若愚之愚、愚公移山之愚,非真愚也,意思是下愚劲苦读。傍池畔西行,过曲桥,经愚亭(亭却是此次所建了)就可以看到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纪念馆了。几椽灰砖朱檐的仿清建筑,几枝茂盛的长青,几盆幽兰的盆景,石子甬道旁株株五针松,一切显得古朴而典雅。身置其间,就会油然产生一种复杂交织的感觉:既肃穆又亲切,既深沉又开阔,既恬静又激动。这或许是段玉裁治学精神的感召吧!在这里建造他的纪念馆,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从馆址的选择到环境的布置,可以看出金坛县(现为金坛区)人民经营的苦心和对这位乡贤的理解与崇敬。
③段玉裁出身寒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教书先生。从他记事的时候起,他父亲就长年在镇江(当时叫丹徒)、扬州一带教书,每年春节前带着一年所得的束脩——几十两银子,回到家里过年,春天一到,就又外出教学。那区区几十两银子,就是全家三代七口人来年的全部生活费。家里的食谱终年不变:早、晚喝大麦糊糊(现在的金坛人早已不知大麦糊糊为何物了);午餐则两天米粥,一天米饭。及至他成人游学京师,收入也是时有时无。他三十五岁时,曾向老师戴震借银四十两,直到八年后才得以归还,其经济拮据之状可知。他共做过几任知县,前后约有九年,四十六岁致仕回乡,直到八十一岁去世,始终与贫病相伴。为了刻《说文解字注》,跟他齐名的学者王念孙曾资助他四十两银子,但他却挪作他用了,大概是不得已支付了日常开销吧。他的广博知识、宏富而精深的著作,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获得和写作的。他一生读书不辍,写作不止,实践了“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的家训,终于成了划时代的学者。
④段玉裁一生谦逊,笃于从师、为师之道。例如他从二十八岁时就自认戴震为老师,直至晚年,一直把师训牢记于心。虽然戴震去世已四十年,但只要与人言及戴震之事,则必肃然而立;戴震死后,段玉裁便把早年戴震写给他的十四封信装裱成册,并经常取出来郑重诵读。这些,在现代的有些青年看来,也许近乎“迂腐”吧 我以为,段玉裁对老师表示崇敬的方式,在今日固不可取,但这种由于自己造诣日高,因而更加感到老师启迪诱导之功的可贵,从而油然而生的感情却是应该提倡的。起码,这总比那种为了一己私欲而佯作虔敬,实则借师之名招摇撞骗,时过又把老师抛到爪哇国,甚至借贬老师以显己高者强上万倍。
⑤对于年轻后学,段玉裁则平易近人。例如他曾跟著名的校勘学家顾千里争论古代学制问题,往返书信很多,双方相持不下。有人说顾千里“以后起之隽(俊秀)与先生抗衡,同辈实所窃议”。段玉裁不同意这种看法,说顾千里“虽昔年师资于愚(我),请业于愚,一旦学邃(深)于愚,愚必北面(古代学生敬师之礼)而事之,愿执经为弟子”。这是何等的胸怀!这是因为他对学术无限忠诚,名利并非他追求的目的。他说:“惟不以意气为用,故学可以深邃诣极(达到顶点)矣。苟无志于学,用为争名之具,是尚未能浅,又安能邃!”这又是何等朴素而深刻的思想!他七十八岁时又收了一个学生,叫陈奂。陈奂就住在他家。他本已很穷,却还热情地供给学生伙食。陈奂也不负所望,终于成为著名学者,他所著的《诗毛氏传疏》,至今还是研究《诗经》的必读书。段玉裁奖掖后进、唯恐后来不居上的思想境界于此可见一斑。这又是可以让某些以学生为工具、抑此扬彼、欺行霸市的为师者愧赧无地的。
⑥为人与治学是密不可分的。段玉裁于师、于徒如此,其于学自然严谨而勇于创新。即如他的《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中的每字每句必详加考证,使之从此成为可读之书。他在校勘古代文献典籍、分析古代字词语义、研究古音分类沿革等一切方面,无不全面继承了前人的成果而又发前人所未发。在“《说文》学”方面,他早已超越了戴震。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是传统文献语言学最昌盛的时代,段玉裁和王念孙被后世视为乾嘉之学的两大支柱,合起来叫作“段王之学”,百余年来为海内外治汉民族古学者所共仰,绝不是偶然的。
⑦段玉裁晚年定居苏州。其寓所“枝园”已荡然无存,据说在今苏州农业学校附近,我并没去实地考察,想必也不会十分宽敞,或者还不及现在的纪念馆。那么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纪念馆后门外还有几亩空地,我去时地里的菜蔬长势正好。周县长对我说,将来这块空地上要建起几间小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供国内外学人共同使用。小楼就以段玉裁的“经韵楼”命名。这真是个有眼光、有胆略的主意。
⑧金坛并不富饶。辖区内有个茅山,因《茅山道士》的故事而闻名。山景极佳,又盛产名贵的茅山青峰茶,但金坛也只占有它的半边。但是这里的土地却养育了不少学问家,远有段玉裁,近有华罗庚,这是金坛的骄傲。听说现在金坛的学生和青年,常以这一文一理两位大师为榜样,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怪不得我在纪念馆里所遇到的大多是年轻人。“谁能预料从眼前这些漫步于愚池之畔的青年中,今后会产生出多少伟大的学者呢 ”在告别纪念馆时,我默默地祝愿着。
(有删改)
7. 选文表达了作者对段玉裁怎样的情感
8. 选文写“愚池”的用意是什么
9. 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10. 选文第⑦段中,为什么说“段老夫子可谓身后有福了”
11. 选文表现了段玉裁哪些精神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笨人”贾平凹
张达明
①在中国文坛,贾平凹有“鬼才”之称,而这个称号,却是汪曾祺先生送的。
②1987年,在桂林参加漓江出版社组织的一次笔会时,汪曾祺先生曾对贾平凹评价说:“他是一个很平易淡泊的人,却是一个难得的‘鬼才’。鬼才者,非凡才能之人也。”贾平凹听说后十分感动,随即作诗一首予以回赠:“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愿得沾狐气,林中共营生。”
③1988年,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汪曾祺先生得知后,格外开心,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瞭望》杂志上,评价道:“平凹确实是一个很平易淡泊的人。从我和他的接触中,他全无‘作家气’,在稠人广众之中,他总是把自己缩小到最小。他很寡言,但在闲谈中极富机智,极富幽默感。”
④一次,贾平凹与汪曾祺先生在南京一起讲演。贾平凹慢条斯理、极为投入地讲了一个多小时,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问听众:“我说的陕西话你们听得懂吗?”会场上几百张嘴巴一齐喊:“听不懂! ”这时的贾平凹并不显得尴尬,而是幽默地说:“毛主席他老人家都不说普通话,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我就不用说了吧。”坐在一旁的汪曾祺先生立即接茬道:“不会说普通话不要紧,我来做翻译。”于是,他便当起了临时翻译。
⑤熟悉贾平凹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句口头禅:“我是个笨人,不会说普通话,不会用电脑写作,总之,就是笨。”
⑥有段时间,贾平凹在朋友劝说下,决心要用电脑写作。可当电脑买回来后,却怎么也学不会。用拼音打字吧,又不会说普通话;那就用“五笔”吧,把字根贴在墙上后说什么也记不住;后来改试手写板,但还是不行,因为电脑不认他的字。
⑦贾平凹还不信这个邪,他钻进房里苦学了一天,“吭哧吭哧”总算打出了不到二百字,结果,弄得头昏脑涨,从此,决定再也不用电脑写作。对此他说:“我是很笨的那种人,就好像一条狗,你给它开了再大的门,它还是从小洞里钻;就好像一只鸡,你把它放在粮堆上,它还是扒着吃。”
⑧有趣的是,贾平凹也用手机,对于他来说,除了会接打电话外,手机的其他功能都是摆设。有一次,有位朋友到他家做客,贾平凹问:“怪得很,别人手机都有来电存储的功能,我的手机怎么没有啊?是不是卖手机的骗了我?”朋友拿过他的手机一看,说:“怎么没有?什么功能都全全的呀。”于是,对他进行现场指导,可贾平凹就是搞不明白。无奈,朋友只好让他找张纸来,然后,用最明白浅显的语言,将手机来电存储功能的操作方法一一写下。他照着做了几次,总算勉强明白了,不好意思地说:“连几岁孩子都能做到的事,一到我这里就变麻烦了,我这人,就是笨嘛。”
⑨那么,贾平凹先生真像自己说的那么笨吗?当然不是!谁听说过有哪个笨人能写出几十本散文和近十部长篇小说,还以长篇小说《秦腔》夺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对于他自嘲的“笨”,也许叫“拙”更精当些。用《美文》执行主编穆涛先生的话说:“平凹是‘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拙和讷是他给人的外在印象,而巧与辩,才是真实的他。”
⑩穆涛先生又举了一个例子,“一次,我和平凹坐火车同行,当车过陕西秦岭时,我顺口和他开玩笑说:‘你们陕西人真谦虚,那么大一个山,怎么叫个岭?’话音刚落,他就立即反唇:‘你们河北人更谦虚,那么大一个省会,怎么就叫个庄?’后来,他把这段对话写到了文章里。他说自己‘笨’,其实,正地地道道说明了他的大智若愚。”
12.本文写了贾平凹的几件“笨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3.文章第②段写汪曾祺先生对贾平凹的评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4.作者在前文用大量篇幅写贾平凹的“笨”,采用了何种写法?用意是什么?
15.联系全文,说说贾平凹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外公丰子恺的教育
宋菲君
①小学四、五年级时,外公丰子恺开始教我古文诗词。每周教诗词20首左右,古文一篇,从《古诗十九首》学到王勃的《滕王阁序》。外公总是一面讲解,一面画示意图。讲白居易的《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就画一名女子跪地,周围是拿枪的士兵;讲杜甫的《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就画一名女子飘飘然而来,身上缀满配饰。外公问我,念到这句的时候,是不是能听到环佩叮当碰击的声音?
②外公喜欢旅游,每次出游,都有诗词相伴。他讲到姜夔的《扬州慢》,第二天就带我们去扬州二十四桥“寻梦”。我们全家游庐山,去逛南京,每到一处都是一堂诗词课。有一次,外公讲到苏曼殊的“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忽然问:“钱塘江大潮是什么时候?”家人回答:“下个礼拜,阴历八月十八。”外公对我说:“你去学校请个假,全家去海宁看潮。”
③那时我在复兴中学读高一,不允许请假。我把外公写的假条拿给班主任,班主任又去找校长。听说是丰子恺先生的意思,校长破例准了假。我们包了一辆车去海宁。大潮还没来时,江水很浅,有几个人在打渔。外公随口念起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我一下就记住了这首诗,一直记到今天。
④初二时,我写信给外公,希望跟他学美术。外公立刻回信:“你要学画,我当然教你。”从此,我每周去外公家,学完诗词,还要学画画。高二时我以外公为模特,画了一张素描。外公说画得不错,我很高兴,因为得到了艺术大师的肯定。
⑤高三时文理分班,我喜欢中文,又喜欢美术,数理化成绩也不错,拿不定主意,就去问外公。我和外公讲了自己的苦恼,外公听了,没有片刻犹豫就对我说:“菲君,我们这个大家庭,学文科、艺术、外语的人太多了。数理化学得这么好的,只有你一个。”他建议我学物理,考北大。我心里的天平立刻向理工科倾斜,后来第一志愿考上了北大物理系。毕业后,我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光学工程、光学仪器的开发,一直到今天,79岁还在科学院当客座研究员。
⑥有一次学生问我,如果再选择一次,您会选择哪条路?我想了想,还是学物理。学了物理,诗词、美术可以作为业余爱好,而以物理作为业余爱好,impossible (不可能)。大家都笑了。
⑦现在想想,很多事情都有因缘。我学术生涯的起点,其实来自外公的一幅画。高一那年,物理书上讲到望远镜的原理,我和同学在旧货摊上买了一块平凸透镜当物镜,用几块放大镜当目镜,用纸糊了一个镜筒,自制了一台开普勒天文望远镜,用它看到了木星的4颗卫星、土星的光环、金星的盈亏,还有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那个周末,我兴奋地告诉了外公。他听了很高兴,还问我,能看到火星的卫星吗?我说火星的卫星有两颗,火卫一和火卫二,太小了,看不见。第二天,外公送我一幅画,并题诗一首:“自制望远镜,天空望火星。仔细看清楚,他年去旅行。”很多年后我才发现,外公曾在文章中讲过中西方种种天文传说,原来外公也是一位天文爱好者。
⑧2020年6月3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协会批准了“丰子恺星”。那是一颗在木星和火星之间的小行星,被发现的日期,正是外公100周年诞辰。网友说,天上从此多了一颗艺术的小行星。
⑨一个多月后,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发射升空。作为嘉宾,我坐在国家天文台的运控大厅里,心里想起外公60多年前的预言:“自制望远镜,天空望火星。仔细看清楚,他年去旅行。”
【注释】丰子恺:散文家、画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16.第③段“我一下就记住了这首诗,一直记到今天”的原因是: 。
17.文中围绕“外公丰子恺的教育”,主要记叙了外公对“我”两方面的影响,请概括。
18.外公有哪些教育理念?请结合全文谈一谈。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结尾⑧⑨两段的理解。
答案
C
蓬---篷 烂---滥 详---祥 霭---蔼 皇---惶 人--仁
C 4、A
5、(1)①应在“干净为官”后加“的传统”;②应将“历代”放到“仁人志士”前面。
(2)①应删去“等,”或省略号(……);②“士崇名节道方兴。”中的句号改为逗号并放在引号外面。
6、(1)5G网络技术,将全面改变我们的社会。在工业领域,它能满足工业现场超低延迟、精确实时性、高可靠性的需求。在生活方面,它能让普通人的生活更加智能化,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画面内容:画面的主体是一个象征网络时代的符号“@”,它伸开了一双翅膀,左、右翅膀上分别有“中国”“5G”字样;@符号上站立着一名男子,张开双臂,衣服上印有“中国企业”四个字。寓意:中国企业将借助中国5G网络技术迅速发展。
7、崇敬和缅怀
8、 为了便于说明段玉裁纪念馆的位置;介绍愚池的由来,以此衬托段玉裁的治学精神。
9、承上启下。
10、故乡人为他建造纪念馆;拟建“经韵楼”,作为研究段学的资料中心;人们理解与崇敬段玉裁,以他为榜样
11、刻苦勤奋;为人谦逊;忠诚学术,不慕名利;治学严谨,勇于创新。
12、①不会说普通话;②不会使用电脑写作;③除了会接打电话外,不会用手机的其他功能。
13、①交代贾平凹“鬼才”之称的来历;②通过汪曾祺先生对他的评价,引出贾平凹的机智回答,从侧面塑造了贾平凹极富机智才能的人物形象;③与标题形成反差,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写他的“笨”“拙”做铺垫。
15、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前文用大量篇幅写贾平凹的“笨”,是抑笔;后文写到贾平凹先生的文学成就和穆涛先生对他的评价,是扬笔。前后对比,更能凸显出贾平凹先生的大智若愚,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
15、①他是一个机智幽默的人,通过汪曾祺先生对他的评价,称其为“鬼才”,“闲谈中极富机智,极富幽默感”可以看出;②他是一个平易淡泊的人,通过别人和他接触,发现他全无“作家气”可以看出;③他是一个真实谦虚的人,通过他的口头禅“我是个笨人,不会说普通话,不会用电脑写作,总之,就是笨”可以看出;④他是一个知识渊博、极具才华的人,通过他写出了几十本散文和近十部长篇小说,获得很大的文学成就可以看出;⑤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通过穆涛先生对他的评价可以看出。
16、外公念的诗,与眼前所见的景物相映衬,让人印象深刻
17、
影响“我”的方面 具体事件
业余爱好方面 ①小学四、五年级时,外公教“我”古文诗词,寓教于乐
②初二时,“我”希望跟外公学美术,外公立刻回信答应教“我”
学术生涯方面 高一时,外公送我一幅画并题诗,鼓励我坚持天文爱好。
③高三时文理分班,外公在“我”犹豫不决时,建议“我”选物理
18、示例:根据“外公总是一面讲解,一面画示意图”“外公喜欢旅游,每次出游,都有诗词相伴”可知,外公是一个寓教于乐的人,其教学方式灵活生动。根据“小学四、五年级时,外公丰子恺开始教我古文诗词”“我们全家游庐山,去逛南京,每到一处都是一堂诗词课”可知,外公是一个言传身教的人,对身边的人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我写信给外公,希望跟他学美术。外公立刻回信:‘你要学画,我当然教你’”可以看得出,外公能够关爱理解,支持鼓励后辈学习。
19、第⑧段讲述了“丰子恺星”获批的事情,以及网友对此的赞誉,侧面表现出外公有很高的国际声誉;第⑨段照应了前文,揭示了外公对“我”人生的重要影响,表达了“我”对外公的怀念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