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 三 峡课后作业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 三 峡课后作业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2 14:3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三 峡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曦月(xī)   略无阙处(què)   重岩叠嶂(zhàng)
B.襄陵(xiāng) 沿溯阻绝(shuò) 素湍绿潭(tuān)
C.绝 (yǎn) 飞漱其间(shù) 悬泉瀑布(pù)
D.霜旦(dàn) 林寒涧肃(jiàn) 属引凄异(shǔ)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3)绝多生怪柏( )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6)猿鸣三声泪沾裳( )
3.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B.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的马
C.素湍绿潭 湍:急流
D.空谷传响 响:响亮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至于夏水襄陵 其一犬坐于前
B.不以疾也 以钱覆其口
C.春冬之时 何陋之有
D.则素湍绿潭 蝉则千转不穷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王命急宣 B.常有高猿长啸
C.沿溯阻绝 D.自非亭午夜分
6.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至于夏水襄陵 B.虽乘奔御风
C.回清倒影 D.空谷传响
7.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略无阙处  B.或王命急宣
C.其间千二百里  D.故渔者歌曰
8. 填空。
(1)《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该书由    (朝代)的地理学家    所撰,以《    》为纲,广为补充发展,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三峡》开篇由山势落笔,接着承山高江窄而写水势,按水势的涨落安排四时顺序,以凝练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三峡    、    的景色。
9. 默写。
(1)自三峡七百里中,       ,       。
(2)悬泉瀑布,       ,       ,良多趣味。
(3)[2021河北中考]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
(4)[2021黄石中考]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派生九脉,滋润和养育了华夏儿女。她一往无前,流经“         ,         ”的高深峡谷。(郦道元《三峡》)
(5)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渔者歌谣间接表达秋天的凄凉肃杀的句子是:       ,       。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三峡》,回答问题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沿溯阻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2.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先写三峡概貌,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描写,先总后分,结构严谨。
B.第三段“素湍绿潭”一句中的“绿”字,既写出潭水之深,又写出潭水之静。
C.第四段引用渔歌,直接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突出了秋天的凄凉。
D.本文句式骈散结合,多用四字句,句式整齐,声韵和谐。
13. 赏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的艺术技巧及表达效果。
14.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三峡之水怎样的特点
作者写三峡景物为什么不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呢 请简要分析。
文章结尾处引用渔歌有何作用?
17.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本文第四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③,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释】①滟滪(yàn 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
【注】 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
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流驶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8.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以为大有所益
B.沿溯阻绝  哀转久绝
C.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D.朝发白帝  朝辞白帝彩云间
19.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0、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21. 【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游虎丘小记
[明]李流芳
虎丘①,中秋游者尤盛。士女倾城而往,笙②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遂使丘壑化为酒场,秽杂可恨。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杪⑤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⑥舍侄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⑦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友人徐声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真知言哉!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笙:一种乐器。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矶,水边突出的大石。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杪(miǎo):树枝的细梢。⑥无际:人名。句中的“仲和”,亦人名。⑦趺(fū)坐:盘腿端坐。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中秋游者尤盛( )
(2)然终不若山空人静( )
(3)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 )
(4)真知言哉( )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女倾城而往/学而不思则罔
B.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然终不若山空人静/未若柳絮因风起
D.以静意对之/何陋之有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笙歌笑语,填山沸林,终夜不绝。
25.作者分别在“秋夜”“今年春中”“初十日”三次夜游虎丘,哪一次感受最好?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理由。
答案
C
2、(1)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2)飞奔的马 快 (3)极高的山峰 (4)甚,很 (5)停止 (6)多次
3、D 4、D 5、B 6、A 7、A
8.(1)北魏 郦道元 水经 (2)雄奇险峻 清幽秀丽(意思对即可)
9、7.(1)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2)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3)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4)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5)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6)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10、(1)同“缺”,空隙、缺口
(2)冲上、漫上 (3)逆流而上 (4)飞奔的马
11、(1)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3)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12. C
13、 运用侧面描写,衬托三峡山势高峻。
14、水流湍急
15、 作者按照三峡景物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借文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再写春冬与秋天,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16、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再次点明三峡之长,猿鸣之哀,进一步渲染了三峡秋季萧瑟、凄凉的气氛。
17、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本文第四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18、D
19、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0、【甲】文 示例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示例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示例3: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 示例1: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作用:突出水流急,水雾大。示例2: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21、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特点。
22、(1)尤其,格外
(2)然而,表转折
(3)曾经
(4)同“智”,智慧
23、C
24、歌声乐声谈笑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彻夜不息。
25、作者三次夜游虎丘,也就是“今年春中”这一次感受最好,因为秋夜游虎丘,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把虎丘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初十日”游虎丘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使人厌恶,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合我意;最令作者满意的是“今年春中”游虎丘,也就这一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