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人口的变化数量变化:人口增长空间变化:人口迁移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人口迁移过程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1999年10月12日0时2分,一名男婴在波黑降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右一)专程来到医院看望母子二人。2005年1月6日0时2分,中国的第13亿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左一)向宝宝颁发了中国的第13亿公民证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材料一
人口自然增长是指某时期某人口中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余数(或差额)。
公式: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数量少 数量较多 持续增加 数量多 增长缓慢 增长加速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阅读课本P3活动题,思考1、2题。1、 200000×2%=4000(人)
200000×(1+2%)10=243799(人)
243799×1.7%=4145 (人)2、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水平较高 增长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材料二 现金津贴 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
材料三 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
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对夫妇只有1.8个孩子。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在德国每年有14.5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
人口增长慢的国家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人口多且增长很快的国家又会采取什么人口政策呢?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水平较高 增长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高 高 高 高 低低低低低原始社会时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 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现代社会时期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2、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3、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 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 亚非拉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阅读课本P6—7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完成活动题1和2。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国家政策、自然环境1、2、发展中国家受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无法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和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限制,人口增长模式大多未进入现代型。课件21张PPT。人口的数量变化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樊曦)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中国的第十三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向宝宝颁发了中国第13亿个公民荣誉证书,并向孩子的父亲赠送了婴儿用品。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人口的增长 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世界人口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2、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数量增长随时间的不匀速性读图思考:1、人口数量少,增长缓慢。2、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因为农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能生产出充足而稳定的食物,人口死亡率下降。3、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营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较快。两级台阶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如何判读地理坐标图?1、读清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2、判读图形变化特征3、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200000×2%=4000人200000×(1+2%)10=2437994145243799×1.7%=2、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3)世界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到2000年止,各大洲按人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大洋洲。保持较低水平水平较高增长缓慢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将趋于缓慢说明发达国家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达国家推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构成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高高高高低低低低低增长缓慢增长迅速增长缓慢逐步过渡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3、人口增长模式的空间差异(1)造成空间差异的原因(2)空间差异的具体表现①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中期已步入现代型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低而出生率高,目前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③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号的转变。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其原因主要有:(1)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生产力水平----工业化生产力水平----城市化(2)城市化水平低(3)许多发展中国家社会制度不同练习册:P4 第38题(1)低(2)高(3)甲组人口中老年人比较多,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4)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综合题 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E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四国中,与E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
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俄罗斯 人口老龄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C再见人口的数量变化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其转变。理解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
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讨论,让学生归纳不同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
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等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归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及差异,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地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 比较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通过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中国13亿人口日图片导入第一个标题——人口的自然增长。
[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教师展示材料一,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
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总人口
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教师讲解: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因此,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过渡:下面我们从时间角度分析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呢?
[板书]1、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
引导学生读课本图1.2和图1.3,让学生分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阅读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然后总结归纳:
读图名。
读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的人口数)。
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
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2,提问: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本P2读图思考题,分析回答。
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3,在图1.2中找出图1.3所在的时段,指导学生自学P3第一段,让学生分析近100年全球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历史时期
农业革命之前
农业革命时期
工业革命时期
20世纪以来
人口数量情况
数量少
数量较多
持续增加
数量多
人口增长情况
增长缓慢
增长加速
明显加快
空前增长
人口变化原因
人们获取食物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害水平差,人口死亡率高
生产力水平提高,食物供应稳定可靠,死亡率下降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们获得充足的食物,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很低
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
引入P3活动题,让学生列式计算:
200000×2%=4000(人)
200000×(1+2%)10=24.38万(人)
24.38万×1.7%=4144(人)
教师提问: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过渡: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否相同呢?
[板书]2、人口自然增长的空间变化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3图1.4,
让学生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2000年,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非、欧、拉、北美、大洋洲)
(2)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的排序是?(亚、非、拉、欧、北美、大洋洲)
(3)计算50年来各大洲人口的年平均自然增长率。(非、拉、亚、大洋洲、北美、欧)
(4)由此可见,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哪些大洲?(亚非拉)
(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属于哪一类国家?(发展中国家)
(6)欧、北美、大洋洲的发达国家目前人口数量的增长又表现出怎样的特点呢?(增长较缓慢)
展示《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表。
世界及各大洲的人口及其自然变化(2000年)
地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亿)
非洲
3.8
1.4
2.4
7.84
拉丁美洲
2.4
0.6
1.8
5.19
亚洲
2.2
0.8
1.4
36.83
发展中国家
2.5
0.9
1.6
48.07
大洋洲
1.8
0.7
1.1
0.33
北美
1.4
0.9
0.5
3.10
欧洲
1.0
1.1
-0.1
7.29
发达国家
1.1
1.0
0.1
11.98
全世界
2.2
0.9
1.3
60.5
让学生阅读课本P4—5课文,讨论。教师从人们的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完成下表。
自然增长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增长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过渡:发达国家人口很少,增长缓慢,会存在人口问题吗?(会),是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那么这些国家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P4《日本政府在全国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
教师补充材料二、三
材料二 现金津贴 意大利新措施鼓励生育
意大利的出生率连年下降,国内人口出现负增长,为了鼓励人民多生育,意大利政府用心良苦地宣布一项新措施,就是给予生育一胎以上的家庭经济津贴。从生育二胎开始可以一次性领取由政府支出的1000欧元的津贴。
材料三 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
德国人口出生率很低,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对夫妇只有1.8个孩子。战后德国人口的增长主要是靠外来移民。在德国每年有14.5万多名婴儿的父母是外籍人或父母的一方是外籍人,占全德婴儿出生率的20%。
提问:人口增长慢的国家采取的人口政策是什么?(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提问:人口多且增长很快的国家又会采取什么人口政策呢?
让学生阅读课本P4印度控制人口宣传画和我国计划生育宣传画,说出其采取的人口政策(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完成下表的后面人口政策的内容。
自然增长水平
人口增长特点
原因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
人口政策
发达国家
保持较低水平
增长缓慢
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
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
俄罗斯、德国、日本
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发展中国家
水平较高
增长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等
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让学生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让学生阅读课本P5阅读,明确人口大国人口的增长左右着当今以及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世界“60亿人口日”到来推迟了4年。成绩巨大,但依然任重道远。
小结本节课内容,完成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由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入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板书]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教师指出: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板书]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特点
让学生阅读课本P6图1.6。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图中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
(2)横坐标仅仅表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吗?
(3)自然增长率如何读取呢?
让学生结合课本P7的表1.2,思考,填写下表。
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高
高
低
传统型
高
低
高
现代型
低
低
低
提问: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出现在人类社会的什么阶段?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板书]2、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
师生共同讨论,完成下表。
特点
人口增长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所处历史阶段
原因
原始型
高
高
低
原始社会时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
传统型
高
低
高
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
生产力水平提高,生存条件明显改善,抵御灾害能力提高,但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依赖大
现代型
低
低
低
现代社会时期
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生产力水平高,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改善
提问:原始型和现代型自然增长率低的原因一样吗?为什么?
教师讲解: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转变是从死亡率还是出生率先下降开始的?(死亡率)
设问:目前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是否相同?(不同)
[板书]3、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
让学生阅读课文P6有关段落,分析世界两类不同国家(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哪一种?整个世界又是哪一种?完成下表。
地区
代表地区
人口增长模式
备注
发达国家
欧洲和北美
现代型
20世纪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到70年代中期,以欧洲和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不足1%,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引入现代型
发展中国家
亚非拉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人口的出生率仍较高
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
提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会变化的,在空间上也有差异的。
最后分析案例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人口的数量变化 练习与解析
一、选择题
思路导引
1.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决定于( )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
解析: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不同类型的人口再生产,这三方面各自的高低有所不同。
答案:C
←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
2.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均属于“现代型”
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均属于“传统型”
C.大洋洲的国家或地区属于“现代型”
D.我国人口再生产已进入“现代型”
解析: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正处于“传统型”,但也有一些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例如,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国,拉丁美洲的古巴、乌拉圭等国。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大洋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均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我国人口再生产目前正在向低出生、低增长阶段过渡,已接近“现代型”。
答案:A
←不同地区的不同人口增长模式。
3.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解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指人口增长模式类型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改变,又称人口转变。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
答案:B
←准确把握人口增长模式类型转变的本质。
4.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与一定阶段的( )
A.人口出生率相适应
B.人口死亡率相适应
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D.人口自然增长率相适应
解析:人口的增长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但它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答案:C
←人口增长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5.发展中国家中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典型代表是( )
A.非洲国家 B.亚洲国家
C.拉丁美洲国家 D.大洋洲国家
解析:非洲国家2000年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高达3.8%和2.4%,其中一些国家的出生率接近或超过5%,自然增长率超过或接近3%。
答案:A
←准确把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不同特征及分布。
6.产业革命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各国实施控制人口的政策
B.生产力水平低
C.人口死亡率高
D.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
解析:人口的增长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是形成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
答案:B
←了解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
二、填空题
7.按照人口 、 和 可以划分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答案: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8.堪称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转变的代表性国家是 。
答案:芬兰
9.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属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属 型,总的说来,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类型仍处于由 型转向 型的过渡阶段。
答案:现代 传统 传统 现代
10.我国人口再生产目前已基本实现人口增长模式 ___ 向 过渡,已接近“ 型”。
答案:传统型 现代型 现代
←阅读课本填空。
三、综合题
11.读“甲、乙两类国家人口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时期是(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后期
C.20世纪中期 D.20世纪后期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A
(2)人口增长与乙类国家类型相似的国家是( )
A.新加坡 B.美国
C.印度 D.德国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C
(3)世界人口问题主要是由 (甲、乙)类国家形成的,其原因是庞大的 和较高的________,使世界人口增长很快。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乙 人口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
(4)对甲、乙两国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老龄化的比例乙国比甲国高
B.最近乙国的人口流向甲国
C.乙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
D.目前甲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
解析:见第5小题解析
答案:B
(5)甲、乙两类国家在20世纪后期,其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现代型 传统型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读图,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推知甲为发达国家,乙为发展中国家。现阶段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是引起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方面,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缺乏劳动力,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入。
←综合分析图,判读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文知识点解析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读图1.1“世界60亿人口日”和下列资料。
资料: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诞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这是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确定的。世界人口达到60 亿标志着世界人口在40年内翻了一番。在过去的2000年里,每增加10亿人口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在19 世纪初全球仅有10 亿人,125年后达到了20亿;在1957年世界人口突破了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 50亿;1999年10月12日突破60亿。
1.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减去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它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全析提示
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之所以举世瞩目,是因为6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量。况且,世界人口仍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
思维拓展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
从纵向上看(时间上看):
读课本图1.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和图1.3“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要点提炼
出生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要点提炼
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对世界人口的增长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不断提高,也使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分析可知: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
(1)农业革命之前:社会生产力低下,人口发展非常缓慢;
(2)农业、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提高,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3)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
从横向上看(空间上看):
读课本图1.4“1950~2000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图”,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同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人口增长类型。
(1)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低,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如:俄罗斯、德国和日本。
原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原因。
(2)亚、非、拉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占世界人口增长总数的80%,其中印度、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占了世界新增人口的一半。
原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
请思考:
分析课本“阅读”材料和下表,认识其说明了什么问题? 全析提示
20世纪70年代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控制人口的措施,世界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
国家 2002年人口数(亿)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0~1995 1995~2000 2000~2005(预估)
中国 12.95 1.10 0.91 0.75
印度 10.41 1.86 1.64 1.41
美国 2.88 1.00 0.83 0.71
印度尼西亚 2.17 1.54 1.43 1.22
巴西 1.74 1.49 1.31 1.20
巴基斯坦 1.48 2.68 2.77 2.50
俄罗斯 1.47 -0.03 -0.16 -0.19
孟加拉国 1.43 3.10 2.00 2.10
日本 1.27 0.16 0.17 0.10
尼日利亚 1.15 2.57 2.39 2.24
全析提示
通过世界各国中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比较,使我们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左右着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
参考答案:从上表可知,当今世界人口大国中,虽然多数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逐步降低,但人口数量仍在较快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国由于其人口基数大,在世界每年新增加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80%以上,左右着当今以及未来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因此,能否采取适宜本国实际情况的人口政策,合理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将对世界人口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要点提炼
从数量上看,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人口增长模式最终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而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特征的类型划分。它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2.人口增长模式类型
阅读课本读图1.6“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各阶段的特点,了解其转变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
(1)“原始型”——“高高低”
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口增长速度极低,表现为“原始型”。它以极高的死亡率、很高的出生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为特征。
(2)“传统型”——“高低高”
农业革命和产业革命带动了人类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生产力的大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改善,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这一时期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的“传统型”,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人口增长速度很快。
(3)“现代型”——“三低型”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三低”的“现代型”,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这一时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型。 全析提示
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迅速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
请思考:假定有两个人口总数相同的地区,各自的年龄结构与各年龄组的死亡率见下表,分析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年龄 0~14岁 15~59岁 60岁及以上 总计
A组 人口数(人) 200 550 250 1000
死亡率(%) 0.5 0.6 2 0.93
B组 人口数(人) 350 600 50 1000
死亡率(%) 0.8 0.7 2.2 0.81
参考答案:从表中可知,A、B两组从年龄组看,A组各年龄段的人口死亡率均低于B组,但A组的总人口死亡率〔(200×0.5%+550×0.6% 要点提炼
发达国家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发展中国家,这一现象主要是两类国家不同的年龄构成造成的。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呈老年型,其老年人口比重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250×2%)÷1000=0.93%〕却大于B组的总人口死亡率〔(350×0.8%+600×0.7%+50×2.2%)÷1000=0.81%〕,这主要是A组老龄人口的数量超过B组的结果。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发达国家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但发达国家老龄化问题比发展中国家趋势明显。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不同国家或地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存在差异,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并不具有同步性,也存在着各自的一些特点。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差别
从世界各地区的情况看,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完成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表现为“三低”的“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出现负增长。如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已连续多年为负增长。
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死亡率降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是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低高”的“传统型”。
(2)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总体上处于“传统型”,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仍有差别。 全析提示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已处于“现代型”;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发达国家”接近“现代型”,而不是“现代型”。
要点提炼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的绝大多数,所以,总体上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的阶段。
①非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典型代表。
②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再生产也处于高出生、高增长阶段,但有些国家已进入或正进入“现代型”。如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等国。我国目前已接近“现代型”。
③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其余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均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案例活动1: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国际人口组织研究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演变过程,研究芬兰人口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的变动情况,堪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代表性例子。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型 1785~1790 3.8 3.2 0.6
传统型 1825~1830 3.8 2.4 1.4
1910~1915 2.9 1.7 1.2
现代型 1970~1976 1.3 1.0 0.3
全析提示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指人口增长模式类型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形式的改变,又称人口转变。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
通过上述表格数据和不同历史阶段特点的分析可知,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受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生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对劳动力需求也有所不同。工业化导致的城市化,使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社会福利、文化观念、政府政策的影响:随着文化教育的发展,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传统的生育观念改变,加上社会福利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日益普及,使生育率大大下降。
自然环境: 前工业化时期,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人口增长,那时劳动力需量大,人口出生率高,但由于生存环境较恶劣,人口死亡率高。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主要因素
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条件的改善
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文化观念的转变、社会福利的提高、国家政策的转变
人口的数量变化 课文练习答案
方法点拨
课本第2页思考题参考答案:
1.农业革命之前,属于采猎文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那时的世界人口数量较少,由于没有控制生育,早期的农业社会需要多生子女,来帮助从事农业生产,因此出生率高,但由于战争频繁、食物匮乏、医疗卫生条件差,死亡率很高,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缓慢。
2.农业革命期间,属于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促使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改善,人们的寿命有所延长,死亡率下降,而节育还不普及,多生子女一方面养老,另一方面可分担工作、增加收入,因而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迅速增长。
3.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大幅下降,人口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课本第3页活动参考答案: 人口的增长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是形成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
1.20(1+2%)=4000人 20(1+2%)10×1.7%=4692人。
2.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虽然下降,但每年净增人口仍较多。
课本第4页读图思考参考答案: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口的增长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但它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否则过多的人口必将给整个人类社会和地球生态带来沉重的压力,产生人口问题。当然人口过少的国家和地区同样会产生人口问题。因此,不同地区和国家要根据各自不同的人口增长特点,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及措施。
课本第6页读图思考参考答案: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减去死亡数)与人口总数之比。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1)“原始型”表现极高的死亡率、很高的出生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过程是地理学科十大能力要求之一。
具体的国情是采取相应人口政策及措施的出发点。
(2)“传统型”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人口增长速度很快;
(3)“现代型”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这一时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龄型。
课本第7页活动参考答案:
1.参看前面[教材优化全析]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案例活动)。 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分析出生率、死亡率的高低关系,从而根据特征确定类型。
2.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是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仍处于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带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并适当进行归纳小结。
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探讨
学习目标
1.了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地区差异。
2.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了解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
4.学会利用一些相关资料,分析综合认识人口数量变化的特征及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
学习提示
本节重点是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难点是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合作讨论
1.某一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我的思路:某一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2.在过去的100年里,世界人口为什么是快速增长的?
我的思路:在过去的100年里,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也使全球人口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3.二战后,为什么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我的思路:二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由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因而人口增长很快。
4.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有哪些类型?
我的思路: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可以划分为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
5.为什么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我的思路: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现代型。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死亡率已降至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但是人口的出生率仍然较高,人口增长模式还没有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决策参考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本节课程给予我们最大的启发。如学习人口的增长,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分析当地的人口增长状况。以及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地理理论只有结合实际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地理现象才能有血有肉,只有在认真分析地理现象的基础上才能把握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实质,也只有把地理原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反映出地理科学的重要性。
●规律总结
1.知识与技能
(1)知识:本节共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了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世界人口的增长,不仅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而且在地区上也是不平衡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有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类型。
(2)技能: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是本节的重要技能目标,通过对“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等图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使学生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综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层次。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习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等知识,使学生树立辩证的、科学的发展观,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地人口的增长状况,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