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2气压带和风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1-04 17:4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9张PPT。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第二章课前新知预习 方法警示探究 课堂互动探究 典型例题剖析学习效果检测课后强化作业 知识网络构建 1.描述三圈环流的形成。
2.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分布和季节移动规律。
3.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以及季风的形成。
4.应用气压带、风带理解气候成因及特点。学 习 目 标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________________的大气运动,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_______状态。
(2)成因:____________的纬度差异,造成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____,促使大气不断地运动、输送和交换热量。自 主 学 习全球性的有规律平均太阳辐射热量差异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如下图)
(1)三圈环流
①成因:高低纬度间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组成:a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①气压带: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低纬信风东北盛行西风西南极地东风东北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_____________而南北移动。
(2)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________,冬季南移。季节变化北移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_________________差异大。
2.分布
(1)夏季:亚欧大陆上__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亚欧大陆形成____________。
(2)冬季:亚欧大陆上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__。海陆热力性质副热带高气压带低压中心副极地低气压带高压中心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机理:______________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存在热量和水分的交换,从而影响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形成。
2.影响因素:___________、大气环流、___________、地形、________等。大气环流天气变化太阳辐射海陆分布气候洋流1.判断正误
(1)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是形成三圈环流的原动力。(  )
(2)低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上升,高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下沉。(  )
(3)由于赤道低气压带处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内,其不再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
(4)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夏季时都会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  )
(5)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较大的是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自 我 诊 测答案 (1)√ (2)√ (3)× (4)× (5)×
解析 (1)三圈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空气被锋面抬升;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地区,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空气堆积下沉。
(3)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都会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4)北半球有面积较大的陆地,由热力因素形成的热低压切断规模较大的大气环流;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5)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是冷空气的源地之一,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很大;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是暖空气的源地之一,对我国夏季风影响很大。2.填绘图表
绘图:在下图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表示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比较极地和赤道地区近地面气压的高低。答案 材料一 “冷热不均使其动”,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在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
(1)结合材料1探究,画出赤道与极地间的“单圈环流”示意图。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探 究 活 动材料二 历史上哥伦布航行至美洲大陆,第二次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是利用了盛行风带。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三圈环流”的存在有关。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可以说是“冷热不均使其动,地球自转使其偏”。南北半球三圈环流可示意如下:(2)结合材料2探究:①在下图左侧相应位置短线上画上箭头,完成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并在图中相应位置画出北半球各风带。②填写下表材料三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 (3)结合图示材料探究: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是什么?移动幅度多大?
答案 (1)如下图所示:
(2)①画图略 ②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上升 下沉 上升 干热 温湿
(3)就北半球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大约移动5~10个纬度。
1.形成原因
太阳辐射引起的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是大气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水平运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原动力,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存在,促成了三圈环流的形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归 纳 提 升2.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结合下图)3.气压带和风带
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如下图)(1)气压带(2)风带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如上图)就北半球来说,与二分日相比,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会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1.如下图是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带的名称: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2)图中风带的风向:①为______,②为______。对 点 演 练
(3)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温暖湿润的风
B.②为寒冷干燥的风
C.受气压带A控制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D.气压带B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答案 (1)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2)东南风 西北风 (3)C
解析 三圈环流中位于两个环流之间的高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根据已知条件“南半球”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北的环流为低纬环流,故A为赤道低气压带,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②为中纬西风带,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结合“大陆空气柱”示意图探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的影响。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探 究 活 动
(1)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在a图和b图中的空气柱中用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
(2)判断冬季陆地上气压的高低。
(3)判断夏季陆地上气压的高低。
(4)图a形成的气压中心对气压带有何影响?
(5)图b形成的气压中心对气压带有何影响?答案 (1)(2)高气压。
(3)低气压。
(4)陆地上原有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冬季陆地上形成的高气压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5)图b表示夏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偏北,空气柱所在的位置是副热带高气压带,而空气柱位置此时形成的是低气压,此处低气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得带状的气压带断裂。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与分布
由于地表并非均匀,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影响下,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冬季:大陆上副极地低压地区形成高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具体如下图所示:归 纳 提 升(2)夏季:大陆上副热带高压地区形成低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具体如下图所示:2.季风环流的形成
受海陆热力性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亚洲出现了典型的季风环流,具体如上图所示。
东亚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典型。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南部为亚热带季风;南亚为热带季风。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见下表: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对 点 演 练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月季风图。E为__________季风,F为__________季风。
(2)A、B、C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_。
(3)E季风的成因是__________,F季风的主要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 东南 西南 (2)B (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材料 世界气候千差万别,既有“深居温带大陆内,距海遥远降水稀,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有“三四十度大陆西,西风副高来交替,冬温湿润夏干热,常绿灌丛叶蜡衣”的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探 究 活 动下图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示意图”。结合材料探究:(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有哪几种?(2)哪些气候类型是在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3)亚欧大陆40°~60°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案 (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3)亚欧大陆40°~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亚欧大陆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由于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气候的差异(北半球)归 纳 提 升
说明: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亚欧大陆东部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自热带向温带依次形成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3.下列气候类型中,终年只受一种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是(  )
①地中海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热带雨林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温带海洋气候的形成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对 点 演 练[例1]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环流中,分别属于三圈环流中的哪两个环流?
左侧属于__________环流。
右侧属于__________环流。
(2)甲、丁两地同为高气压,甲地高气压是由__________原因形成的,丁地高气压是由__________原因形成的。
(3)乙、丙两种气流中,属于干冷气流的是__________,属于暖湿气流的是__________。
(4)若该图表示南半球,乙地风向为__________。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关于大气环流的知识及对图的分析、判断能力,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1)从气流方向判断图中是中、高纬度环流,而极锋又总是向冷气流一侧倾斜,故可判断出左侧为中纬环流圈,右侧为高纬环流圈。(2)由(1)可进一步推出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而丁为极地高气压带,由所学知识可知甲为动力作用形成的高压,而丁为热力作用(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 (3)乙、丙两股气流分别是从副热带和极地流出的气流。相比之下,从极地高压流出的丙气流是干冷的,而从副热带高压流出的乙气流为暖湿的。
(4)由图可知乙为西风带,在南半球是西北风。
答案 (1)中纬 高纬
(2)动力 热力
(3)丙 乙
(4)西北风[例2]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由图可知,甲图是__________季,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2)甲图中C处受__________控制。(3)乙图中c处受__________控制,e处受__________控制。
(4)甲图中A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
(5)甲图中E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此季节的特点是__________。
(6)若图中大陆为亚欧大陆,试根据甲、乙两图分析甲图中B地区气候的特点及成因。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分布的差异。从图示的大气环流形势可以看出,甲图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而该地区受西风控制时为冬季。此季节C处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同理,乙图为夏季,c处受东北信风控制,e处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A处在40°~60°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E处在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B地处于40°~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答案 (1)冬 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
(2)副热带高气压带
(3)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4)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5)地中海气候 温和多雨
(6)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高温多雨。一、单项选择题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  )
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 ③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④地转偏向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正确反映a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形成三圈环流的前提是地表均匀的情况下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第2题,示意图为北半球,气流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时都会向右偏。 (2014·石家庄高一检测)读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甲反映的时间是(  )
A.1月份  B.6月份 
C.9月份  D.3月份
4.图乙表示的北半球的季节是(  )
A.冬季   B.夏季  
C.春季   D.秋季
答案 3.A 4.B
解析 本题组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图甲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为1月份北半球的冬季;图乙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表示7月份北半球的夏季。
读下图分析回答5~6题。
5.如果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 000、1 008、1 016、1 024、1 036(单位:hPa),那么等压线②④的气压值分别是(  )
A.1024、1036 B.1000、1036
C.1016、1008 D.1008、10246.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东南风
B.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C.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D.此时塔里木河处于汛期
答案 5.D 6.B
解析 亚欧大陆东部中高纬地区形成的气压中心属高气压,太平洋地区形成低压;此时正值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 (2014·石家庄高一检测)读世界某区域某月盛行风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示气压分布状况时正值北半球的(  )
A.春季 B.冬季
C.夏季 D.秋季
答案 7.A 8.B
解析 从图中经纬度的分布,可知图中的①位于亚欧大陆,结合①地的气流可知此时①为高压中心,此时的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
9.我国南极中山站的五星红旗常年(  )
A.向西北飘扬  B.向东北飘扬
C.向西南飘扬 D.向东南飘扬
答案 A
解析 我国南极中山站位于南半球极地东风带内,常年盛行东南风,故五星红旗向西北飘扬。10.形成与西风带有关的气候类型是(  )
①热带草原气候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地中海气候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D
解析 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影响。二、综合题
11.读全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3)小题。
(1)给图中每条线加上箭头,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
(2)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A.________带,B.________带,C.________带,D.________带。
(3)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________和________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答案 (1)
(2)赤道低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 极地东风 (3)水分 热量12.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纬度为0°、30°、60°、90°的点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处的降水类型常年以____________雨为主;B是____________风带,它是____________环流圈的组成部分。
(3)D所在的风带若在南半球吹____________风;终年在D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在____________洲分布最广。
(4)在极点上空观察F风带,其风向呈____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
答案 (1)A C E G (2)对流 信 低纬
(3)西北 欧 (4)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