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9苏州园林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9苏州园林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3 00: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9 苏州园林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 , , ,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①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②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③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④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A.②①④③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①②③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败笔 蔷薇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3.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⑵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⑶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⑷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A.打比方 作比较 摹状貌 引用
B.打比方 作比较 打比方 引用
C.比喻 作比较 摹状貌 打比方
D.摹状貌 作比较 打比方 列数字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地要因地制宜,在确保处置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选择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
B.这里是巨石的世界,无数巨石点缀在重峦叠嶂之中。
C.随着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一些国家及其媒体自出心裁,制造出越来越多的歪曲事实的论调。
D.桂花、樱花、海棠、茶花等30多个品种的成片花木在山间错落有致、俯仰生姿。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曼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B.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应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涿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B.秋风中叶子簌簌而落,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C.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D.铜仁梵净山以“贵州第一名山”而闻名遐迩,引来无数宾客登高览胜。
二、字词书写
7.请根据拼音提示,在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汉字。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luán 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hè 。
8.识记字音
轩榭( ) 丘壑( ) 嶙峋( ) 镂空( )
蔓延( ) 斟酌( ) 廊子( ) 檐漏( )
三、填空题
9.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的出现。
这段话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
10.解释下列词语。
(1)标本:
(2)败笔:
(3)嶙峋:
(4)斟酌:
(5)鉴赏:
(6)阅历:
(7)别具匠心 :
(8)因地制宜:
(9)自出心裁 :
(10)层峦叠嶂:
11.“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
课文重读: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 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2.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13.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14.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北京的园林
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②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
⑤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⑥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黄和大红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才显得庄严、肃穆。
⑦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吧。
15.北京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16.请比较北京园林和苏州园林的不同点。
17.第④段中加横线部分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为什么要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18.作者在第⑤段中说“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其中的“大多”能去掉吗?为什么
五、综合性学习
19.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阿根廷为此专门发行了以戒烟为主题的邮票。请仔细观察右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请简要介绍邮票图案的构成,不超过50字(文字和票值均忽略不计)
(2)请写出邮票的寓意,不超过30字。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本文段出自叶圣陶先生所写的《苏州园林》;所需排序的语句均与后文“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分别对应②句、①句、④句,按照逻辑顺序介绍苏州园林的设计,且符合先写近景设计再讲远景设计的顺序;故排为:②①④③;
故选A。
2.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A项“盘屈嶙峋——盘曲嶙峋”;B项“自出心材——自出心裁”;C项“因地治宜——因地制宜”。
3.A
【详解】(1)句很明显运用的是打比方,把桥比作虹,而比喻不是说明方法,所以C项排除。而(3)句没有比喻,是描摹状态的,所以是摹状貌,由此可知选择A项。
4.C
【详解】A.因地制宜:意思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使用恰当;
B.重峦叠嶂:连绵的山。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使用恰当;
C.自出心裁:指出于自己的创造,含褒义。用在这里属于感彩不当;
D.俯仰生姿:意思是无论俯视还是仰视都会形成美好的姿态。使用恰当;
故选C。
5.C
【详解】A.蔓延。
B.映衬。
D.琢磨。
故选C。
6.C
【详解】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C句中“首当其冲”意为受到严重损害,不符合句意。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 峦 壑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功夫在平时,对于易错的形近字、难写字要着重练习。“峦”不能写成“孪”,“壑”笔画多,易写错。
8. xuān xiè qiū hè lín xún lòu kōng màn yán zhēn zhuó láng zǐ yán lòu
【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廊”“嶙峋”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再如“镂空”的“镂”不要读成二声。
9. 分类别 列数字 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详解】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晕分短晕、长晕,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12小时-36小时”“5小时”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首句“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的。
10. (1)原指具有影响作用的标准图样,文中是典范的意思。 (2)写字、绘画中没写好、画好的地方,引申为写作等失败的地方。 (3)突兀的样子。 (4)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适当。 (5)对艺术作品感受、理解、评判的过程。 (6)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7)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8)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方法。 (9)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10)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层层叠叠,山连着山。
【详解】考查解释词语的能力。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词语(成语)含义的把握。注意对词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当然有的词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自出心裁”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自出心裁”指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裁,设计。心裁:心中的设计、构思、筹划。“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点睛】理解词语的方法:1、连字解词法,连字解词法就是先解释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思,再连起来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2、词素解词法,词素解词法就是与连字解词法较类似,要求先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意思,重点理解比较难的词素,再理解词语的意思。3、比较辨析法,有些词,看似相像,实则不同,我们在理解的时候,要从雷同中找出差异,从差异中找出雷同,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准确把握词义。4、更换词语法,就是找近义词。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法,词不离句即一条学习词语的原则,也是理解词语的重要的方法,是培养语感的重要基本途径,也是检测常用的方法。6、联系实际生活解词法,就是把词语放到生活中去理解。
11.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揭示了皮影戏的本质特征。
【详解】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这是用简练概括的语言解释了什么是“皮影戏”,“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是皮影戏的特征。
1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阁画。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3.不好。因为“往往”表示大部分情况,带有不确定性。去掉“往往”后变成了全部情况,与实际不符,影响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14.举例子、打比方,准确而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分析】12.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一段中的“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知苏州园林整体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阁画。根据第一段中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联系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的内容可知,作者是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方面来进行介绍说明的。
13.考查说明文语言。“往往”是一个副词,表示的是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排除有特殊的情况。在句中表示的是大部分情况下会安排桥梁,但也不排除有没有桥梁的特殊情况。去掉“往往”后,语意表述过于绝对,“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14.考查说明方法。这句话列举几个园林的实例,这是举例子。把“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比作一幅好画,这是打比方。联系本段首句“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可知,这两句话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具体生动地介绍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15.注重建筑的雄伟、局部的精细、色彩的艳丽。 16.①在建筑布局上,北京园林布局工整、对称,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②在设计、建筑的匠心上,北京园林在细微之处见匠心,苏州园林追求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③在色彩上,北京园林色彩艳丽,颜色以黄、红为主;苏州园林极少使用彩绘,颜色以淡灰、向色为主。 17.举例子,列数字。是为说明细微之处见匠心。 18.不能。因为“大多”表范围,如果去掉,北京园林的色彩就都是金黄或大红了,不符合实际。
【解析】15.仔细阅读文章,看出此文是按照总分的结构来写的,第二段是总说“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第3自然段: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第4自然段:北京园林建筑在细致之处见匠心;耐人寻味。第5自然段:北京园林色彩明丽。分别从3各方面来介绍北京园林的,因此可以概括出北京园林的总体特征:注重建筑的雄伟、局部的精细、色彩的艳丽。
16.仔细阅读文章可知是从三方面来与“苏州园林”来对照的。①在建筑布局上、在设计、建筑的匠心上,在色彩上。
17.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
点睛: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2)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条理清晰。(3)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具体。(4)作比较: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 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说明对象的特点突出。(5)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能准确揭示事物 的本质,使说明更科学、更准确、更精练、更严密。(6)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18.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答方法是,不能去掉,先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再写出去掉后的意思,最后加上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1)构图要素:图形背景深暗,黑沉浓重,中间部分突现,一颗心被一支点燃的香烟洞穿而出。
(2)寓意:香烟犹如一柄锋利的剑,尖锐地刺穿了心脏,以此警示人们要热爱生命,远离香烟。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再是要结合要求审懂图意,三是用生动形象的语句表达出图中所描绘的景象。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语意清晰,语序合理即可。图形背景深暗,黑沉浓重,中间部分突现,一颗心被一支点燃的香烟洞穿而出。(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解答本题,应将图标里的所有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可结合着题干中的活动主题,联系社会现实,从图标创作意图角度答出其寓意即可。寓意:香烟犹如一柄锋利的剑,尖锐地刺穿了心脏,以此警示人们要热爱生命,远离香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