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整合提升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整合提升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1-05 09:5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本章整合提升第三章知识网络归纳 综合素质提升 高考试题展示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横线上,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
答案 A:水资源 B:补给 C:洋流的地理意义 D:陆地内循环 E:海洋水一、河流流量过程图的判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步骤如下:1.看横纵坐标的名称及数值
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2.分析水文特征
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1)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2)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3.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1)流量的大小。
(2)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3)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4)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4.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
(1)流量是由河流来源决定的。
(2)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3)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4)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5)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6)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二、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
1.判断南、北半球
(1)根据纬度与洋流方向判定。
第一步:根据纬度(30°或60°)确定海区(副热带或副极地海区)。
第二步:根据洋流方向(顺、逆)。第三步:套用表层洋流分布图。
(2)根据洋流性质判定。2.确定季节
(1)根据北印度洋的季风环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
(2)根据印度洋的赤道逆流判定北半球冬、夏季节。3.洋流的判断
(1)洋流名称、流向的判定。
①根据纬度判定。②根据经度判定。 (2)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寒、暖流。
在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上,经常遇到有关洋流流向及对其热力性质判断的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步骤主要有:
①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减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②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则该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2014·新课标Ⅱ)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答案 1.A 2.C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了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径流量较小,植物蒸腾和蒸发旺盛,因此该地区河流绿水比例最大,选项A正确。长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黑龙江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蒸腾和蒸发的水量占降水的比重较小,绿水比重较小。第2题,本题考查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增加植物蒸腾作用和减少蒸发作用可以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最有效地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提高生产性绿水比重,选项C正确。水田改旱田、植树造林、修建梯田都可使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但其提高比重不如覆膜种植农作物。 (2013·安徽文综)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第3题。
3.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C解析 由图可知,伏尔加河流经地区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因此蒸发相对较弱;伏尔加河流域主要位于40°N~60°N之间,受西风带的影响,因此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伏尔加河流入里海,里海为内陆湖泊,因此河水主要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内力作用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伏尔加河及其支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主要为外力作用,可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平坦。夏季,大量的积雪融水流入伏尔加河,最终注入里海,对里海湖水的水分和热量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013·江苏高考)下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下图2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完成第4~5题4.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答案 4.D 5.C解析 第4题,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向南偏转形成的马达加斯加暖流,方向向南,温度逐渐降低,与④所示的洋流符合。第5题,马达加斯加暖流可以加快途经海轮的航速,也可以降低途经海轮的航速;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流海区易形成渔场,该洋流不具备形成渔场的条件;暖流对沿岸大气的影响是增温增湿;洋流可加快污染物的扩散,但导致了污染范围的扩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