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1-05 09:07:58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目标
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3、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增温的最重要形式—辐射热交换大气大气上界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长波辐射a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反射吸收地球表面分析结果A: a、b、c过程是大气增温的变化过程,大部分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使地面增温,地面又以长
波辐射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近地面
空气吸收了地面辐射后,又以对流、传导等方
式层层向上传递能量。
B: 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得少而对地面长
波辐射吸收得却很多。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具有选择性
平流层的O3:紫外线
对流层的CO2、H2O:红外线
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就越强。(大气保温作用)
夏天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很高;冬天多云时,晚上
的气温不会太低。接收遥感信号应选择无云天气。相对地球而
言,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
实质是改变太阳辐射的方向,而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运用无云的晴空为什么呈现蔚蓝色?
这是散射现象的结果。清洁大气中的粒子直径比太阳辐射波长小得多,蓝色光波长短,散射作用强度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成蔚蓝色。
总结:大气大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的相互转化的结果。
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况。返回观察现象哪种情况会更符合事实?知识准备在自然状态下,在青藏高原上煮饭为什么会煮生?讨论:地理原理:理想情况近地面高 空结论:
  1、同一水平面气压没有差异。2、等压线(面)相互平行,同一地
点,气压随高度升高递减。地理原理思考:1、气温与近地面气压的关系?
   2、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的关系?
   3、高低气压是水平还是垂直方向的比较?
   4、气压与等压线弯曲关系?。特征:3、高低气压是在同一水平面比较而言,在垂直方向上,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升高始终下降。1、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2、近地面与高空的高低气压相反。4、等压线在高压处上凸,低压处下凹。海陆风白天陆地升温快
(相对为热源)海洋升温慢
(相对为冷源)海风海陆风夜晚陆地降温快(冷源)海洋降温慢
(热源)陆风上升气流市区郊区郊区城市风下沉距离AB知识拓展:热岛效应讨论:1、城市风对城市大气环境有何不良影响?
   2、我们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什么样对策?
    (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卫星城、绿地)   二、风的形成探究BA间一国旗会飘向
何方呢?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高压低压结论:风向垂直于等压线,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致。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100810101006100410021000(hpa)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风向地转偏向力:
    特征:垂直于风向。
    影响:改变方向,不影响风速。结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情况)100810101006100410021000(hpa)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风向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结论:风向与等压线有一交角。(近地面风向)磨擦力:
  特征:与风向方向相反。
  影响:改变风的方向和大小。思考:1、A、B、C、D分别代表什么?
   2、这张图反映的是什么半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小结:观察现象哪种情况会更符合事实?地面高空1、图中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读图回答:CABD1、判断AB处的冷热状况?2、补充ABCD处的环流?3、比较ABCDEF气压值的大小?EF等压线A>B>D>F=E>C2、作南半球的近地面实际风向图,并划上三个影响力?3、         诸葛亮火烧葫芦峪
  话说三国后期,农历六月的一天,晴空万里,暑热
难耐,真乃火攻之良机,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父子围困
在葫芦峪,遍山燃起大火……,正当大火冲天,一场大
雨不期而至。……
诸葛亮叹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这这场雨真得是天降?4、下列四幅海陆风示意图,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 ( )②③增温快 (热源)增温快 (热源)增温慢 (冷源)谷风山谷风谷风的形成山谷风降温快(冷源)降温快(冷源)降温慢(热源)山风山风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