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1-05 09:5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1张PPT。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四章课前新知预习 方法警示探究 课堂互动探究 典型例题剖析学习效果检测课后强化作业 知识网络构建 1.结合实例分析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3.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表形态的变化。学 习 目 标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________,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热能。自 主 学 习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2.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平行水平位移和弯曲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隆起和凹陷
(2)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_________,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___________。
3.对地表的影响
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_。地壳深处地表形态高低不平二、外力作用
1.概念
地球表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它们被统称为外力作用。
2.能量来源
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__________能。风流水冰川生物太阳辐射3.表现形式及作用生物崩解和破碎冰川地表岩石风化产物侵蚀流水堆积地貌4.对地表的影响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________。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存在基础:________、变质岩、________之间的相互转化。平缓岩浆岩沉积岩2.物质循环过程
(1)岩石的分类:
A是__________;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
C是__________(或沉积岩)。
(2)地质作用:
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_________(或外力作用);④__________。岩浆岩变质岩变质作用重熔再生1.判断正误
(1)地表形态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塑造的。(  )
(2)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总是内力起主导作用。 (  )
(3)裂谷和海洋是地壳水平扩张形成的,褶皱山是地壳水平挤压形成的。 (  )
(4)地壳中各类岩石都可以直接相互转化。 (  )
答案 (1)× (2)× (3)√ (4)×自 我 诊 测
解析 (1)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的作用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2)在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或不同地区同一时期,可能会以某种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在地壳发展变化中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或地点,外力作用也可能占优势。
(3)地壳水平扩张会使地壳张裂,形成裂谷,海水入侵形成海洋;地壳水平碰撞挤压,会使岩石弯曲变形,向上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
(4)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已经形成的岩石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沉积岩或变质岩。2.问题思考
(1)火山喷发往往伴有地震、岩浆喷发等活动,岩浆的高温高压会使岩石发生变质,上述过程包含哪些内力作用?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能量来自哪里?
答案 (1)地震属于地壳运动,岩浆喷发属于岩浆活动,岩石发生变质属于变质作用,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所以能量一部分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另一部分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材料 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下图为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及相互关系 探 究 活 动结合材料探究:(1)“猫咪山”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关系是怎样的?
(2)塑造“猫咪山”的内力作用其表现主要是什么?外力作用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答案 (1)“猫咪山”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它们是同时进行的。(2)塑造“猫咪山”的内力作用主要是地壳运动,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化和侵蚀作用。1.内外力作用的区别与联系
内外力作用在表现形式、能量来源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上存在很大区别,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归 纳 提 升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主要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各种地貌:1.读下面景观图片,图甲是一个陡崖,图乙岩石有明显的层理结构。据此回答(1)、(2)题。对 点 演 练 (1)图甲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  )
A.地壳的水平运动   B.地壳的垂直运动
C.强烈的侵蚀作用 D.剧烈的火山活动
(2)图乙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
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
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
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图甲景观是一个陡崖,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第(2)题,图乙中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沉积岩,岩层向下弯曲是受水平挤压的结果,成为山峰是抬升后又受到侵蚀作用。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结合相关知识,探究下列问题。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探 究 活 动
(1)岩浆活动能形成什么岩石?它分为哪两种类型?它们的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2)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包括哪些外力作用?哪些岩石可以形成沉积岩?
(3)三大类岩石能不能直接相互转化?答案 (1)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型岩浆岩。
(2)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裸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已生成的沉积岩都可以在外力作用下转化为沉积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直接相互转化,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1.岩石的成因分类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归 纳 提 升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由岩浆向外的箭头所指的一定是岩浆岩。
(2)各类岩石都可重熔再生为岩浆。三个箭头所指的一定是岩浆。
(3)各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沉积岩、岩浆岩可变为变质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可变为沉积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是变质岩或沉积岩。
(4)确定岩石与地质作用的关系。指向岩浆岩箭头的为冷却凝固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为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为变质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为重熔再生作用。2.(2014·嘉兴高一检测)三清山西海岸飞来石(图甲)出自江西三清山及其周边地区的花岗岩,图乙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乙含有化石。据此回答(1)~(2)题。对 点 演 练 (1)与三清山西海岸飞来石形成有关的作用是(  )
A.② B.⑥
C.④ D.⑧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丙可能是大理岩
B.⑥⑦⑧为高温熔化作用
C.丁类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D.②③环节是变质作用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飞来石为花岗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乙含有化石,所以乙为沉积岩,根据箭头指向和数量可判断丙为岩浆,甲为岩浆岩,丁为变质岩。所以飞来石形成的地质作用应为图乙中的⑥。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⑤、⑦、⑧为高温熔化作用,乙岩石具有层理构造,②、③环节是变质作用。[例1] 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解析 本题考查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图中可以看出坚硬的岩石经过①作用变为碎屑物质,因此①为风化作用;碎屑物质经过②作用离开原地到其他地方成为沉积物,因此②为外力搬运作用。
答案 A [例2]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图中字母表示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分别是:F________、I________、J________、K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
(3)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是指由岩浆形成________,再形成________的过程。解析 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知识。熟知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和正确分析图中各物质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答案 (1)喷出型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2)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 重熔再生 冷却凝固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3)各种岩石 新的岩浆 [例3] 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解析 考查地质地貌与地质作用。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②③④位于山脊,⑤位于山谷,因此,山脊和山谷分别为④和⑤。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从其形成到出露地表受到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依次历经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答案 (1)D (2)C1.关于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
B.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
C.内力作用都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觉察
D.地壳运动是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答案 B
解析 地表形态是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图1是某同学去广西旅游时绘制的地貌素描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沉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①②③④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2~4题。
2.图1示意的地貌类型是(  )
A.花岗岩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黄土地貌 D.雅丹地貌
答案 B
解析 图中河道宽阔,水流平稳,水中倒映着孤峰残丘,且位于我国广西境内,应为喀斯特地貌。选B。3.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看,形成图示地貌的岩石最有可能是图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根据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确定丙为岩浆岩,再根据三大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形成沉积物判定乙为沉积物,甲为沉积物固结形成的沉积岩,丁为变质岩。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选A。4.形成图示地貌的地质过程是(  )
A.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B.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C.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地壳断裂—流水侵蚀
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答案 B
解析 石灰岩在外力的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下固结成岩,然后在地壳抬升作用下上升,并受流水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选B。年轻人之间向心仪的恋人告白的爱情誓言:“爱你至死不渝,爱你到海枯石烂,爱你心不变,非你不嫁(娶)……”结合上面的材料回答5~6题。
5.引起材料中“海枯”发生的作用力是(  )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6.导致“石烂”的作用力是(  )
A.地壳运动 B.冰川侵蚀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答案 5.A 6.C
解析 本题组以生活中的语言,考查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海枯”是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导致的,如喜马拉雅山就是海枯后形成的山脉,“石烂”主要是外力作用中的风化作用导致的。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终年积雪,是世界第一高峰。据此回答7~8题。
7.在珠峰登山大本营耸立着一块由花岗岩打造而成,外形酷似珠峰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下列岩石类型,与纪念碑所用岩石类型成因相同的是(  )
A.石灰岩  B.砂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答案 C
解析 玄武岩和花岗岩同属于岩浆岩。
8.珠穆朗玛峰的外形很像金字塔,形成这种独特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板块碰撞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答案 B
解析 珠穆朗玛峰的外形主要受冰川作用而形成。9.(2014·潍坊高一质检)下图中,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箭头①包括风蚀作用,不包括风化作用
B.箭头②为外力作用
C.箭头①、②表示的地质作用中可能都有岩浆活动
D.箭头②为变质作用
答案 D
解析 岩浆岩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10.下图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图2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图1       图2
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两地地理环境可知珠峰大本营碎屑堆积物由冰川堆积而成,雁荡山陡崖峡谷由流水侵蚀而成。二、综合题
11.下图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简易宣传图片,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____
b.楼兰古城________
c.天山一号冰川________
d.西北“魔鬼城”________
e.“鱼米之乡”________
f.“黄土高坡”________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
F________。
(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
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C D F B E (2)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3)冰斗 角峰 U型谷 太阳辐射(或地球外部)12.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______过程,形成A______岩,A受到②______作用,形成B______岩。
(2)A和B岩石,在________条件下,发生③________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______________________岩。
(3)各类岩石深入地壳以下发生④________作用,又成为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________到形成各种________,又到________的产生,这个变化过程就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运动过程。
答案 (1)冷却凝固 岩浆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 (2)高温、高压 变质 变质
(3)重熔再生 岩浆 (4)岩浆 岩石 新岩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