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4.3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1-05 10:0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6张PPT。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第四章课前新知预习 方法警示探究 课堂互动探究 典型例题剖析学习效果检测课后强化作业 知识网络构建 1.识别河流地貌的类型。
2.掌握河流侵蚀地貌与河流堆积地貌的成因、分布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学 习 目 标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1.河流侵蚀地貌
(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_________和________地表物质而形成。自 主 学 习搬运 破坏 (2)发育阶段及特点向下向源头深而窄V河谷两岸弯曲拓宽宽而浅的槽2.河流堆积地貌
(1)形成:被河流________的物质,在河流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堆积而成。搬运搬运能力减弱洪积—冲积平原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河漫滩三角洲入海口处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_______________。
(2)方便对外联系和_________。
(3)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_。生产、生活用水运输农副产品相对较小规模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平原低地:聚落一般____________分布。
(2)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过渡的地带。沿河成线状冲积平原山坡1.判断正误
(1)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
(2)河流发育初期的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  )
(3)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
(4)华北平原的乡村规模一般小于江南水乡的乡村规模。(  )
答案 (1)√ (2)× (3)√ (4)×自 我 诊 测解析 (1)河流地貌的形成主要是流水的作用造成的。
(2)河流发育初期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3)河水流经弯曲河道时,受离心力作用,表层水流偏向凹岸,底部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造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4)华北平原耕地集中连片,乡村规模较大,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耕地破碎,乡村规模较小。2.填绘图表
尝试把下列地理事物填到下图中。
①洪积—冲积平原 ②河漫滩平原 ③三角洲答案 结合下图及所学内容探究分析下列问题。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发育与特征 探 究 活 动
(1)图乙中的河谷分别对应图甲中三段河谷AA′、BB′、CC′的哪一处?其形态有何特点?
(2)三段河谷AA′、BB′、CC′分别以哪种侵蚀作用为主?
(3)Ⅱ河谷左右两岸不对称,其原因是什么?答案 (1)上游河谷AA′对应Ⅰ,河道较窄,呈“V”型;中游河谷BB′对应Ⅱ,逐渐开阔;下游河谷CC′对应Ⅲ,更开阔,呈槽型。
(2)河谷AA′以向源头侵蚀、向下侵蚀为主;河谷BB′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为主;河谷CC′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和堆积为主。
(3)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作用使得河谷左右两岸并不对称。1.河谷的发育过程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它由沟谷发育而成。当沟谷深切至地下水获取稳定的补给水源时,沟谷就成了河谷。河谷的发育过程和特征如下所示:归 纳 提 升2.河谷在不同河段的表现3.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1.读图,回答(1)、(2)题。对 点 演 练(1)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甲—a—侵蚀     B.乙—a—沉积
C.甲—c—沉积 D.乙—c—侵蚀
(2)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
A.a线或c线 B.b线
C.c线 D.a线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乙处于河流的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第(2)题,从下游到河流上游应走河流流速最小的水域。材料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下面是三种堆积地貌图。河流堆积地貌 探 究 活 动结合材料探究:
(1)A、B、C三图所示分别是哪三种河流堆积地貌?简述三种地貌各自的主要特征。
(2)图A所示冲积扇从顶端到边缘颗粒大小如何变化?
答案 (1)图A——洪积—冲积平原;图B——河漫滩平原;图C——三角洲。 洪积—冲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形成扇形;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河网稠密。(2)从顶端到边缘颗粒由大到小。1.河流堆积地貌及其特点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包括以下三种类型(见下表)。归 纳 提 升2.图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位置2.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谷坡的地形。结合下图回答(1)~(3)题。对 点 演 练 (1)下列属于河流阶地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甲、乙、丙为河流沉积层,其沉积物最有可能依次是(  )
A.河卵石 中粗砂 粉细砂
B.河卵石 粉细砂 中粗砂
C.粉细砂 河卵石 中粗砂
D.粉细砂 中粗砂 河卵石
(3)以下推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B.该处河流剖面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C.该处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D.③处沉积物的形成年代比②处早
答案 (1)B (2)A (3)C解析 第(1)题,从河流阶地的概念上,结合图中四点的位置可知②属于河流阶地。第(2)题,流水沉积作用有分异规律,体积大比重大的颗粒先沉积,体积小比重小的颗粒后沉积,故甲层为河卵石,乙层为中粗砂,丙层为粉细砂。第(3)题,图中两岸都有沉积物,河底也有大量沉积物,故该处以沉积作用为主,位于平直河道,A错;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沉积物较少,B错。③处沉积物位于较深的河道,根据河谷发育过程可知,该处沉积物晚于②处。材料 聚落泛指人口聚居的社会性空间,是乡土社会的基本单元。一个聚落能否形成与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河流,故大城市位于大川旁,小村庄近于小河边,“在水一方”是聚落分布的突出特点。下面是“我国长江流域聚落分布图”(图A)和“某山区聚落分布图”(图B)。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探 究 活 动
结合材料探究: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有何特点?
(2)山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的原因是什么?
(3)以雅鲁藏布江谷地为例说明高原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及原因。答案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聚落大多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2)冲积扇、洪积扇和河漫滩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土壤较肥沃。
(3)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原因是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1.河流对聚落的影响归 纳 提 升2.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注意:平原不一定都是聚落密集区。一般来讲,平原地区是聚落的理想环境,但并非所有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分布。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由于地处热带,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故人烟稀少、聚落很少;再如西西伯利亚平原因地处高纬,气候寒冷,沼泽、冻土广布,聚落也很少。3.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 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③近河土地肥沃,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 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对 点 演 练
答案 B
解析 高亢之地,可避免洪水之患,近河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
[例1]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横断面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在断面图右侧的括号中,注出相对应的河流位置的字母。
(2)在A附近及其以上的河流上游河段:河谷横剖面呈____________形,流水的侵蚀作用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主;在山谷出口处附近,可形成__________河流堆积地貌。
(3)在B、C以下的河流中下游河段:河谷横剖面呈________形,流水的侵蚀作用以____________最强。
(4)在河曲流C处,河流凹岸以____________作用为主;凸岸以__________作用为主,并可形成______________河流堆积地貌。
(5)在入海口处,在河流中会形成______________堆积地貌,其扩大并和河岸相连可形成____________。解析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由向源头侵蚀、向下侵蚀和向河谷两岸侵蚀共同作用形成。河流上游的河谷以向下侵蚀和向两岸侵蚀为主,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其横剖面呈“V”字型。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谷,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加宽,横剖面呈槽型。河流堆积地貌包括发育于山前的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和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海滨地区的三角洲平原。
答案 (1)由上到下为C、A、B (2)“V”字 向下侵蚀 向源头侵蚀 洪积扇 (3)槽 向两岸侵蚀
(4)侵蚀 堆积 河漫滩 (5)冲积岛 三角洲 [例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 砾石 粉砂 B.粉砂 黏土 砾石
C.砾石 粉砂 黏土 D.砾石 黏土 粉砂(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解析 该题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特点及分布。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洪(冲)积扇,乙是河口三角洲,都是河流沉积而成的堆积地貌。第(2)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谷口前,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由A到B谷口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符合。
答案 (1)洪(冲)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B A (3)C (4)B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堆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 D
解析 横断山区河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2.下列关于河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B.在发育初期,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C.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V”型
D.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答案 D
解析 在河谷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方向侵蚀为主。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回答3~4题。
3.图中流水侵蚀最强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4.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答案 3.B 4.A
解析 ②处为河流凹岸,侵蚀作用强烈。受离心力作用,表层水流偏向凹岸,底部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造成②岸受侵蚀,①岸堆积。5.关于景观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景观河床尚未受到侵蚀
B.该图若是北半球的河流,河流中有沙金,淘金处应在a地
C.该图若是北半球的河流,河流中有沙金,淘金处应在b地
D.该图若是南半球的河流,河流中有沙金,淘金处应在a地
答案 C
解析 河流应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淘金应在凸岸处。 (2014·威海高一质检)读黄河干流示意图,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
B.聚落会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聚落一般沿河谷成狭长带状
答案 D
解析 a处位于黄河上游河段,地势高,聚落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规模小,沿河成狭长带状。7.关于b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B.b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
C.b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D.入海口处因受海潮的侵蚀作用,三角洲基本没有发育
答案 A
解析 b处于黄河下游及入海口,所携带泥沙在下游沉积成地上河,在入海口处形成迅速发展的黄河三角洲。
8.中国南方村落多呈带状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潮湿 B.平原面积小
C.文化背景 D.沿河流伸展
答案 D
解析 我国南方村落由于沿河伸展,呈带状分布。二、综合题
9.读下面“北半球某河流入海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在河流弯曲处,A、B两岸,__________岸受侵蚀较为强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两地属于______________地貌,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久的将来,河心岛将与哪侧的大陆连在一起?(南岸还是北岸)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A A处为凹岸,水流侵蚀显著,河床较深,B处为凸岸,流水堆积而河床浅
(2)河口三角洲 河面变宽,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堆积,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3)与北岸相连 北半球河水受地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受侵蚀,北岸受堆积作用
10.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的一首题为“桑落洲”的诗,请结合长江中游某河段江心洲的演变过程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1)诗中“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丁图中的哪一位置?该位置处于凸岸还是凹岸?
(2)诗中“古岸”指的是哪岸?是怎样形成的?
(3)图中的“桑落洲”具备哪些有利条件?使得人们在此建立“新住处”?
答案 (1)②处。凸岸
(2)“古岸”指长江南岸;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影响,长江北岸堆积,南岸受侵蚀(古岸崩欲尽)。
(3)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平坦的地形。
解析 本题结合古诗和图形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对聚落的影响,图中长江的南岸是在河流的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凹岸,也就是古诗中的“崩欲尽”的古岸,河流的北岸是在河流的堆积作用下形成的凸岸,也就是形成“新住处”的桑落洲,因其具有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平坦的地形,“数家”居住形成了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