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短文二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tú) B.沉鳞竞跃(jìng)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D.晓雾将歇(xiē)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不同的时间) 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指鱼)
C.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沉鳞竞跃(争相)
D.晓雾将歇(将要) 与其奇者(参与)
3.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水陆草木之花 D.下车引之
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 B.晓雾将歇 C.沉鳞竞跃 D.夕阳欲颓
5.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古来/共谈
B.念无/与为乐者
C.实是/欲界之仙都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时称“山中宰相”。
B.《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书信中的一部分,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C.《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书”和“记”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7. 默写。
《答谢中书书》
(1)、 ,古来共谈。
(2)夕日欲颓, 。
(3)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用“ , ”表达了自己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记承天寺夜游》
(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
(2)怀民亦未寝, 。
(3)侧面描写出庭院月光澄澈的句子是: , ,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课文《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8. 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发端,品赏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景象。
9. 请简要赏析“沉鳞竞跃”中的“竞”字。
作者通过描写山川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课文《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11. 下列对《记承天寺夜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之景,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文章第一、二、三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
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D.作者描绘庭中的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12、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
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 文中的“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色夜夜都有,可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
课外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甲】《答谢中书书》全文
【乙】夜登华子冈,辋①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②,复与疏钟相间。……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③。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非子天机清妙④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⑤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也。
(节选自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注】 ①辋(wǎng):辋川。②舂:把东西放在石臼里捣去皮壳或捣碎。③雊(gòu):雄性野鸡鸣叫。④天机清妙:指性情高远,超尘脱俗。⑤不急之务:无关紧要的或不急于做的事情。
15. 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五色交辉 辉:辉映
B.四时俱备 俱:具有
C.复与疏钟相间 复:又
D.非子天机清妙者 者:……的人
16. 下列对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作者以清峻的笔触,从俯仰等多个视角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B.【甲】文看似写景,实则以高超的艺术笔触,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
C.【乙】文运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写法,渲染冬夜的幽深和春日的轻盈。
D.【乙】文中王维用现实中春天的美景来召唤裴迪,希望他能够前来,一起赏春
17.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
(二)、文言文阅读。
【甲】《记承天寺夜游》全文
【乙】某①启:仆②居东坡③,作陂④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⑤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⑥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苏轼《与章子厚》)
【注】 ①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②仆:对自己的谦称。③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④陂(bēi):梯田。⑤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疖(jiē)。⑥黑牡丹:牛的戏称。
1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
(4)身耕妻蚕
19.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用其言而效。
20. 文中画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B.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C.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D.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21. 读完【甲】【乙】两文,你认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A 2.A 3.D 4.C 5.B 6.C
7、《答谢中书书》
(1)山川之美 (2)沉鳞竞跃 (3)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8.C
9、“竞”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出了鱼儿的多和活泼,而且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游鱼争相跃出水面的画面,渲染了傍晚热闹欢快的气氛。
10、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11、D
1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藻、荇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澄澈和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13、主旨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思想感情: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14、闲人——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屡遭贬谪,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15、B
16、D
17、.(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你)能来和我一起游玩吗
18、.(1)考虑,想到 (2)大概是 (3)只是 (4)养蚕
19、5.(1)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采用她说的方法非常见效。
C
21、苏轼是一个身处逆境却乐观豁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