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课文重点字语,了解基本文学常识;
2. 学习课文运用夸张和比喻描写形貌的手法;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的细致的刻画,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 感受托尔斯泰的形象,感悟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人本互助、多媒体
课 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他的一生可以用“矛盾”一词来形容。他活着的时候,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地位、财富,可是最后却孤单寂寞地死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火车站;他被人们尊称为俄罗斯文学大师,最后的坟墓却是不起眼的小土丘;他是世袭的贵族,却抛弃贵族身份甘心做一个普通农民。
列宁称“俄国革命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茨威格的传记作品《列夫·托尔斯泰》
(板书:课标题,作者)
设计意图:由对托尔斯泰一生的简要概括,引导学生粗略了解传主的生平,知人论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入课文。
二、浏览课文,初识托尔斯泰外貌之“丑”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细读文本,品析本文运用修辞对托尔斯泰所做的细腻描写。
学生活动:
1.标注段落,圈点词语;
2.勾画描写托翁外貌的精彩语句;
3. 将本文划分为两个部分。
教师活动:
1.标注段落,圈点字词;(引导学生积累字词)
胡髭 长髯 一绺 鬈发 滔滔白浪 畏缩 粗劣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失调 崎岖 平庸 粗鄙 滞留 穹顶 非凡器宇 障碍重重 禁锢 蒙昧阴沉 郁郁寡欢 丑陋可憎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轩昂 文坛泰斗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矮小敦实 侏儒 小巧玲珑 锃亮 甲胄 刀剑入鞘 粲然笑意 热泪涟涟 黯然失色 顿生凄凉 意趣盎然 恰如其分 甲壳 广袤无垠 烁烁发光 锋刃无情 直戳要害
2. 勾画描写托翁外貌的精彩语句;(请学生朗读);
3.将本文划分两个部分(引导学生理清层次)
1-5托尔斯泰的外貌
6-9托尔斯泰的眼睛
阅读1-5段
细读文本,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的托尔斯泰。并品析文本外貌描写的精妙之处。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品析批注,并分享。
1.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此句运用比喻修辞,将托翁面部须发比作植被,脸部光洁之处比作空地,我看到了一个面部多毛的托尔斯泰。
2.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运用比喻修辞,看到了一个脸上皱纹密布纵横的托翁。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运用比喻修辞,看到了一个眉毛多且杂乱的托翁。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运用比喻修辞,我看到一个头发多且弯曲杂乱的托翁。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运用比喻修辞,我看到一个胡子茂密且卷曲的托翁。
3.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
运用比喻,将托翁的脸比作低矮的陋屋,额头比作乱刀劈成的树柴,皮肤比作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我看到了一个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的托翁。
4.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留着愚钝和压抑: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他的面容没有一点光彩可言。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没有讲真话。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对比
文章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作者极尽铺陈,步步蓄势,甚至用近乎“刻薄”的语言,来调侃托翁的外貌。这是“抑笔”。
三、再读课文,品托尔斯泰眼睛之深邃
学生活动:阅读6-9段,参考分析托翁外貌的方法,品析作者描写托翁眼睛的句子。
教师活动:相机指导
示例:1.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引用高尔基的话,道出了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和内心世界的丰沛。
2.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问题1:你认为托翁是否幸福?
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补充甚至辩论,教师引导并进行总结。
补充资料1: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服役并开始写作。托尔斯泰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补充资料2: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
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
沙皇政府早就因他的《论饥荒》一文而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1910年10月,因晚年厌弃贵族生活,决意放弃财产,与家人产生矛盾,毅然离家,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预设:
幸福的标准是能认识事物,认识世界,托尔斯泰作为能看清真相的智者,他是幸福的。
从另一方面说,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改变它却徒劳无功,这是痛苦的。
他晚年厌弃贵族生活,毅然放弃财产,以致于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离家出走,客死在火车站这一经历可以看出他的不幸。
问题2:从6-9段句子中你发现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眼睛敏锐、目光犀利、蕴藏有丰富的情感,很有威力。
由此可见作者茨威格对托尔斯泰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问题3:作者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篇幅,把这样一位世人尊敬的大文豪的外貌写的如此粗鄙丑陋?这是否有损于托尔斯泰的形象?
先抑后扬的手法
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
四、课堂小结
有人评价托尔斯泰是一个“痛苦的清醒者”,我想,他宁愿做痛苦的清醒者,也不愿做无忧的梦中人。这大概也是托尔斯泰成为托尔斯泰的原因。
五、板书
列夫·托尔斯泰(传记)
茨威格
外貌 面部多毛
皱纹密布
眉毛多杂
头发多杂
胡须卷密
眼睛 犀利敏锐
情感丰富
观察力强
极有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