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4 08: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溃退(kuì) 颁发(bān) 翘首(qiào) 殚精竭虑(dān)
B 仲裁(zhònɡ) 酷似(kù) 凛冽(lǐn) 屏息敛声(niǎn)
C 由衷(zhōnɡ) 督战(dū) 镌刻(juān) 惊心动魄(pò)
D. 咆哮(páo) 遗嘱(zhú) 要塞(sāi) 锐不可当(dānɡ)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惊心动魄 振耳欲聋 白手起家 无怨无悔
B. 一丝不苟 屏息敛声 摧枯拉朽 殚经竭虑
C. 如梦初醒 沉静自若 英勇善战 从容不迫
D. 眼花瞭乱 空空荡荡 锐不可当 万众瞩目
3.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 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 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4. 按要求填空。
(1)一篇新闻完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因此,在表达方式上以_______ 为主,也可以穿插少量的_______。
5. 古诗词名句填写。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2)八方各异气,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3)______________?但感别经时。(《庭中有奇树》)
(4)《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来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综合性学习
6.本报讯(记者杨升 通讯员王凯、李波)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共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昨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停放点,采访中市民表示,希望能设置共享单车专属停车点位。
通过前期多次调查、研究,江汉区城管部门拟定在辖区内京汉大道、解放大道、青年路、香港路等20条主次干道共设置42个单车停放点,主要集中在商场、医院、学校、地铁口、客运站等共享单车“曝光率”高的区域,且多数停车点位为新增。
(1)本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你是《长江日报》社的一名记者,想就此事采访江汉区城管部门的张主任,你准备向他提出什么问题呢?(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汉区某中学的学生小明,星期五放学后,将共享单车骑回家,停放在自家楼下,准备下星期一再骑车返校。针对此事,有网友留言:“共享单车是造福大家的,不是你一个人的。”“我希望我们都能换位思考,文明接力。”对小明的这种行为,你有什么看法?请也晒一晒你的留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8. 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
9.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11. 文中写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一个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有什么作用?
12. 下列关于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出神入化人物特写,把吕伟的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
B. 这篇特写没有写整个紧张曲折的过程,没有写赢得金牌后五星红旗如何在赛场上冉冉升起,也没有写她平时怎样刻苦练功终于今日为国争得荣誉,但是中国健儿的拼搏精神却在这短短五百字内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C. 本文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
D. 文章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动衬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琼卖马
陈振林
①进江州城的人,有一处必去,就是书场。
②一溜儿五间不大的屋子,几根粗木柱立着,全是串通的,宽敞明亮。屋子里的正北方,用砖石切成八仙桌大小的台子,高尺许。台上立一桌,小,宽,不过七八寸,长约三尺。四只桌腿像初生牛犊的小腿细,摇摇欲坠,随时会散架到下的样子。这便是说书人的舞台了。屋外立一对联:汉萧何追韩信闻香下马,周文王访子牙知味停车。上无横批,只悬着匾额,三个字:铁嘴刘。
③铁嘴刘正是屋子的主人,江州城妇孺皆知的大名人。其实。“铁嘴刘”这名号已传下来三代人了。铁嘴刘说书有规矩,白天休息加学习,晚上才登场。铁嘴刘刚过不惑之年,因其喜好蓄须,倒是有了些仙风道骨。
④近日,正说《秦琼卖马》①,那情节人物大家伙儿早烂熟于心。但仍然喜欢来听,听过三四遍的,不下百人,但仍然来捧场。快八十的张老太爷说,又听一回,就像吃一道新菜,味道大不同呢。
⑤这日铁嘴刘正开讲,抚尺一拍,全场静息。长须一捋,大声道:“且说秦琼秦叔宝解配军至潞州天堂县投文,只困知县不发回文,困居客店……”
⑥他口里在说,目光一移,瞟至最东座椅上端坐的一人,五十上下,青衣小帽,口微张,耳微侧,入迷一般。铁嘴刘更是卖力,字字如珠玑,诗文对句,句句相连。
⑦“要知秦叔宝黄骠马命运,且听明日分解。”铁嘴刘按住抚尺。子夜散场,听客散去,他与夫人正收拾屋子,抬眼,青衣小帽者还在,似有难言之隐。
⑧“欢迎客官光临……”铁嘴刘客套说。
⑨来人欠了欠身,轻声说:“久闻大名,今日果然。但明日为老母寿辰,在下得回楚州探母,三日后再来相扰,只怕听不到黄骠马之结局也。”说完,一步一回头,消失在黑夜中。
⑩白日无话,第一晚照样满场,不想,才听到开场几句,听客顿觉大不同。说的还是秦叔宝,事儿却新鲜了,店主索房饭钱,秦叔宝与之周旋,足足说了一晚,将人情世故,穿插在情节之中。
暮色又合,第二晚。听客们听说了《秦琼卖马》中的新鲜事,都来了,铁嘴刘开口便说黄骠马膘肥体壮,乃是匹宝马。……再说秦琼痛哭黄骠马。这黄骠马,说了一晚上。
第三晚,铁嘴牛拍拍抚尺:“前面说要知黄骠马命运,且听今日分解,我继续卖嘴啦……”
众人一惊,知道这是接上了大前天晚上的故事。那昨晚“黄骠马”和前天晚上的“人情世故”不都是在原地儿转么?在看最东边的座椅,端坐的正是那晚的青衣小帽人。
铁嘴刘的声音更响:“店主带过黄骠马,秦叔宝不由得两泪如麻。为还店饭钱,无奈何,只得来卖它,摆一摆手儿,你就牵去了吧……”
子夜散场,听客散去,青衣小帽人对着铁嘴刘深鞠一躬,铁嘴刘回躬相敬。没有言语,青衣小帽人骑马疾驰而去。
第二日,江州城传出消息,青衣小帽者为荆州知府蒋大人,又说蒋大人有意请铁嘴刘入知府衙门任职。
铁嘴刘每晚照样说书,《秦琼卖马》照样是他的拿手好戏。倒是有一回,夫人轻轻问了一句:“铁嘴啊,你当初咋就知道是荆州知府蒋大人?”
铁嘴刘轻轻捋了捋长须:“天下清廉知府,谁人不知蒋大人?天下孝心知府,谁人不晓蒋大人?天下爱听评书知府,当然首推蒋大人,青衣小帽,且无随从,乃至行事风格……”
夫人也轻轻一笑:“难得你这么用心,等着蒋大人的那两晚,编了那么多的情节。”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
【注】①故事梗概:秦琼落难卖马,与单雄信相识,二人英雄惜英雄。尽管后来一人保唐,一人反唐,但兄弟情谊始终如故。
13. 本文主要写了铁嘴刘与蒋大人的故事,请结合相关情节完成填空。
情节人物 蒋大人 铁嘴刘
A 听书入了迷 说得更是卖力
B 道出难言之隐 ①______
C ②______ 续说黄骠马
D 深鞠一躬 ③______
14. 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
①第 段和第 段加点的“轻轻”都写出了夫人说话时_______的心态,但意蕴有所不同,第 段的“轻轻”表现她_________,第 段的“轻轻”表现她__________。
②你从书场外立的那副对联中读出了刘铁嘴怎样的心意?
15. 第 段中写“又说蒋大人有意请铁嘴刘入知府衙门任职”,蒋大人有没有来请呢?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看法和理由。
16. 本文第④段划线句和链接材料都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各自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链接材料】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参加诺奖授奖仪式,还要看身体情况
本报记者 王君平
①10月6日9时,一件灰色毛衫罩着紫红色的衬衣,屠呦呦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A】屠呦呦坦言,青蒿素的研究成功,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而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群体的荣誉,它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国际科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②三句话不离本行,屠呦呦说起________(倾泻 倾注 专注)了她40多年心血的青蒿素滔滔不绝。虽然已85岁,但她记忆力惊人,能准确地说出青蒿植物分类的英文名称,还指出当初日本植物学家在编订草本植物时定名有误。生涩的专业词语,再加上屠呦呦软软的吴侬口音,让人有时反应不过来,但又不得不佩服老人家的执着。她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她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她常常下意识地随手翻起这本书。
③“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屠呦呦说。
④让屠呦呦没想到的是,青蒿素研究不断被国际________(认可 认识 认知)。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称为“诺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如同展开双翼的拉斯克奖杯被放置在对面的书架上,旁边摆放着屠呦呦和女儿、外孙女的合影,这是屠呦呦去领奖时和家人的合影,被屠呦呦老伴称之为最温馨的照片。
⑤【B】整个采访过程,屠呦呦表情平静,鲜有笑容。对屠呦呦来说,获得诺奖没有特别的感觉,有一些意外,但也不是很意外。在她看来,荣誉是荣誉,要辩证看待,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淡定从容的背后,是她对中医药执着的坚持。在她看来,中医药确实是伟大宝库,应该让它发挥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为人类健康造福。她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此次获得诺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科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耀。
⑥获得诺奖后,屠呦呦的电话被打“爆”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约定在北京时间6日15时与她通话。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班·林达尔正式通知屠呦呦获奖,并向她表示祝贺,希望她能参加授奖仪式。屠呦呦表示感谢,但能否参加授奖仪式还要看到时的身体情况。
⑦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中国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2015年10月07日04版)
17. 请在文中括号内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处。
18. 文中有画线句A、B两句,请任选其中一句,进行赏析。
19 “能否参加诺奖授奖仪式,还要看身体情况”仅是原文的副标题,请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写一个主标题,不超过八个字。
20. 其实早在屠呦呦获“拉斯克奖”之际,就有媒体专门开版对相关话题进行了评论,请你根据下列材料发表你的观点。
据报道,屠呦呦当年在实验中陷入困境,最后遍查古籍,在1700年前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线索(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才取得重要突破。
但有反对中医者认为,不能夸大中医药古籍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古书中提到的传统加热煎服,会破坏青蒿素的化学结构,从而失去疗效。是化学研究和提纯工艺,才让青蒿素得以开枝散叶,是通过大量的化学实验分析,才确定了青蒿素的治疗疟疾的原理。
三、作文
21.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义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500字。
答案
1、C 2.C 3.C 4. ①. (1)标题 ②. 导语 ③. 主体 ④. 背景 ⑤. 结语 ⑥. 标题 ⑦. 导语 ⑧. 主体 ⑨. (2)记叙 ⑩. 议论
5、 ① (1)烈士暮年 ②. 壮心不已 ③. (2)千里殊风雨 ④. (3)此物何足贵 ⑤. (4)岂不罹凝寒
6、 (1). (1)从上周开始,江汉区城管部门在辖区人口稠密区域增设了42个非机动车停车位,这些停车位都可供共享单车停放,但并非专属。 (2). (2)示例:①张主任,你们对新添的非机动车停车位有哪些管理措施?②张主任,你们近期有设置共享单车专属停车点位的计划吗? (3). (3)示例一:共享单车是便利大众的,视为己有的行为不可取!示例二:每个国家发展共享经济时都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提升国民素质,支持共享经济。
7.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无可挽回的败局),用“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8.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9. 中国跳水姑娘夺取桂冠的1.7秒
10. 示例①:修辞的角度: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吕伟的身体比作“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写出了吕伟跳水姿势的优美绝伦。示例②:用词的角度:一个“托”字犹如“定格”,静静停留在空中,写出了吕伟跳水时的从容不迫。
11. 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凸显出来。
12. D
13. ①. 编情节等待蒋大人归来 ②. 探母归来听说书 ③. 回躬相敬。
14. ①平和安静、淡泊名利(或不重视名利);有疑而问,不解。无疑而问,赞赏(或理解)。
②暗示刘铁嘴以古代贤者自比,虽有才能,却无志于仕途。
15. 示例一
看法:没来请
理由:蒋大人是铁嘴刘的“粉丝”,他会尊重铁嘴刘;蒋大人是刘铁嘴的“知音”,知道铁嘴刘热爱说书,无志于仕途;蒋大人清廉,不会以权谋私,搞团团伙伙。
示例二
看法:来请
理由:一是蒋大人欣赏铁嘴刘有口才,说不定能在官场上做个“政府发言人”发挥铁嘴刘的特长;二是铁嘴刘编情节等蒋大人,表现了对蒋大人的欣赏和尊重,蒋大人让这样的人进入的“知府衙门”,会更有利于官员之间的团结。(答来请,理由不宜从蒋的个私角度去思考,这样不太符合蒋的正面清廉形象。)
16. 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衬托)
本文第四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以张老太爷又听《秦琼卖马》如吃新菜的陶醉样子,侧面烘托了铁嘴刘技艺高超。
链接材料的表达效果:以观众听口技时的惊慌反应,侧面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17. 倾注 认可
18. A句:间接引用人物语言,“坦言”是集体攻关的功劳,体现科研离不开个人探索,同时也说明科研需要团队合作,表现屠呦呦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谦逊的态度,在荣誉面前没有居功自傲。 B句:这句话属于神态描写,“平静”“鲜有笑容”体现了她获奖的淡定从容,在她看来,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平静”也能体现她在工作中的坚毅与韧性,表明她对中医药研究的执着、坚定。
19. 示例:淡定背后的执着
20. 示例:青蒿素之成功,应归功于现代医学,并非中医药。但不能否认青蒿素的发现跟中医药有相当关系。中国传统的医学需要运用现代的技术来发扬光大。
21、参考例文
致富不忘家乡人
长城网承德6月29日电(孙占军 王东岭) “哎呀嘞哎,锣鼓一敲响叮叮,大肚山下咱就唱一曲哎,咱村张国华好样的,致富不忘咱的乡亲们,捐资帮咱修好路,咱的生活好舒心,哎呀嘞……”6月30日,承德市围场县克勒沟镇七塔村6组村民李奎和张树清唱起了自编的民间小调。村民们望着用沥青渣铺好的村路,喜气洋洋。
“家乡情是忘不了的,我是土生土长的七塔村人,我应该为家乡人民做点实事。”围场县某公司经理张国华不忘故乡之恩,眷恋父老乡亲的邻里之情,今年5月,他出资8万元,为家乡克勒沟镇七塔村6组修建了一条沥青渣路(沥青渣路,是用沥青渣铺的路,下雨天,脚上沾不上黄泥土),解决了当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他的善举得到了村里人的赞扬。
爱动脑筋张国华,2003年开始在围场县城经营小型“玻璃厂”,经过摸爬滚打,他有了一些积蓄。事业成功的他,没有忘记还比较贫困的家乡七塔村,他总想为家乡做点事。该村是克勒沟镇很偏远的村庄之一,这里山高坡陡,土质主要是黏性黄土,一下雨道路就特别难走,有时雨水一来,村组就成了“两半村”,遇到下雨、涨水,群众走路过河都十分困难。
今年回家乡时,张国华看到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艰难地行走在坑洼不平的黄泥路上,心里很难过,于是暗自下决心要改变村里的交通条件。他对随行老乡说:“我要把村里坑洼不平的土路修成沥青渣路,让老人和小孩走得安稳;将来我还要给村里修桥,让乡亲们过河更安全。”朴实的话语饱含着张国华对家乡的深厚情谊。今年5月,他出资8万元,为该村修了一条2 000多米长的村组路。开工时,父老乡亲燃放鞭炮,敲锣打鼓地庆祝该路段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