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初中生物七上同步教学:1.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习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初中生物七上同步教学:1.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习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24 10:5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3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同步作业
一、单选题
1.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时,四位同学分别发表了如下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本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B.本实验的变量是种子的发芽率
C.本实验实施需要使用多粒种子 D.本实验属于模拟探究
2.小宝问妈妈:“为什么蚂蚁总是排成一队向前爬?”妈妈说:“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在探究方法中属于(  )
A.得出结论 B.设计实验 C.提出问题 D.作出假设
3.为了探究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某同学选择生长状况相仿的多株青菜幼苗,随机分为三组,给予不同的培养条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阳光 温度 培养的液体 生长状况
一 充足 适宜 蒸馏水 不好
二 充足 适宜 无土培养液 很好
三 充足 适宜 土壤浸出液 一般
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水分 B.温度 C.无机盐
4.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红发现好几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丽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小丽立即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蜓,其他同学都没有,于是偷偷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了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于是不记录
5.许多鸟种在营巢时,若巢内有破蛋,会将蛋壳置于巢外。为了研究这种行为是否与巢的安全有关,科学家将蛋放于野地上,在其旁放置蛋壳,观察蛋被天敌吃掉的比率。下表是实验的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所做的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
蛋壳与蛋的距离 被乌鸦吃掉的蛋(颗) 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颗)) 被吃掉的比率
15 cm 63 87 42%
100 cm 48 102 32%
200 cm 32 118 21%
A.蛋与蛋壳的距离不影响天敌吃蛋的比率
B.蛋壳离蛋越远,蛋被天敌发现捕食的机会越大
C.蛋壳离蛋越远,越能防止细菌滋生,降低蛋被感染的机会
D.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造成蛋被捕食的机会增大
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大雁何时南飞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秋天的校园中哪种落叶漂亮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7.在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时,首先要确定( )
A.调查的方法和路线 B.调查的目的和对象
C.调查的时间和范围 D.调查的范围和方案
二、填空题
8.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_____________。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__________生物和__________生物等。
三、实验探究题
9.麻雀又叫树麻雀,体长约为14厘米左右,是我国最常见,分布最广的一种鸟类。树麻雀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为研究高温环境对树麻雀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多只体重相近的树麻雀在实验室常温(25℃)条件下饲养一周,预处理备用。选用的树麻雀应“体重相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下表所示,将预处理过的树麻雀随机分为4组,表中a处应填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分组后的树麻雀转移至相应的培养箱中,处理相应的时间后,各组的凝食量和饮水量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式 单位时间摄食量(克/小时) 单位时间饮水量(克/小时)
甲 a 0.28 0.55
乙 高温2小时 0.26 1.42
丙 高温4小时 0.16 1.28
丁 高温6小时 0.12 1.15
由上结果可知,树麻雀在高温环境刺激下,单位时间摄食量和单位时间饮水量均发生了变化,推测其原因是为___________热量的产生而降低对食物的摄取,高温情况下可以通过呼吸道水分的蒸发而___________散热。(均填“增加”或“减少”)
(4)为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科研人员对树麻雀的单位体重代谢率(每小时每克体重耗氧量)进行了统计:
由下图可知,在高温条件下,树麻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产热减少。由此可见,树麻雀能通过适应性产热调节体温,以保证体温____________。
10.小明父亲的车库里比较潮湿,经常有鼠妇爬来爬去,而车库外的水泥路上却不见鼠妇的踪影,小明决定进行探究。
首先,提出问题:土壤的潮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1)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准备材料用具:10只鼠妇、铁盘、纸板、干土、湿土
②设计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铁盘以中轴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湿土,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______________,然后铁盘中央放入10只鼠妇。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干土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湿土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对上述数据求取平均值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1
参考答案
1.B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详解】
A.对照实验是只有变量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所以本实验必须设置对照试验,A正确。
B.为了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此实验中的变量应该是酸雨,即水分中是否含有酸性物质,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B错误。
C.探究实验时生物样本的数量要适中,种子数量少会有偶然性,应用多粒种子进行实验,C正确。
D.本实验属于模拟实验,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从而知道酸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解决的措施,D正确。
故选B。
2.D
【分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保证单一实验变量。
【详解】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题干中, “可能是前面的蚂蚁留下了信号。”妈妈的回答在科学探究步骤中属于作出假设。
故选D。
3.C
【分析】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就要以这种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其它条件都相同;即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
【详解】
植物的生长靠得是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在室温、无机盐充足、光照充足、适量浇水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最旺盛,植物生长的最好。一组、二组和三组的变量是培养的液体(培养液的无机盐成分不一样),其他条件(阳光和温度)相同。
故选C。
4.B
【分析】
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后,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方法,如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它生物等,也可以根据生活环境来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根据用途把调查到的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但是,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进行分类。
【详解】
A.调查时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不能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因此小红的做法不对,A不符合题意。
B.调查时要如实记录,活动范围较大的,不固定的也记录。如小丽拔开草丛,一只蟋蜂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也要记录,B符合题意。
C.调查时要如实记录,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不能把它删掉,C不符合题意。
D.调查时,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定,要如实记录。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也要记录,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D
【分析】
由表可知: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
【详解】
结合分析和题干可知,蛋壳与蛋的距离越近,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多,没有被乌鸦吃掉的蛋的数量越少,被吃掉的比率越大。原因是蛋壳有助于天敌发现蛋,增大了蛋被吃掉的机会,故选D。
6.C
【分析】
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详解】
A.大雁何时南飞,有科学研究价值,因为对于研究大雁的迁徙行为很有价值,A不符合题意。
B.鼠妇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鼠妇生活行为,B不符合题意。
C.秋天的校园中哪种落叶漂亮,是人的感觉,没有科学研究价值,C符合题意。
D.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有科学研究价值,是研究菜青虫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分析】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的一般步骤为: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详解】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调查法,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调查方案 陆生 水生
【分析】
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指定某一计划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调查法是生物上常用的方法,要掌握调查法的目的和具体做法。
【详解】
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可以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
9.答案:
(1)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2)常温
(3)减少 增加
(4)单位体重代谢率减少 恒定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1)对照实验是除变量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因此,将多只体重相近的树麻雀在实验室常温(25℃)条件下饲养一周,预处理备用。选用的树麻雀应“体重相近”的原因是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保证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2)本实验研究高温环境对树麻雀的影响?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所以如下表所示,将预处理过的树麻雀随机分为4组,表中a处应填写常温。
(3)通过分析可知,随着高温时间的延长,摄食的时间缩短,饮水量增加。因此,由上结果可知,树麻雀在高温环境刺激下,单位时间摄食量和单位时间饮水量均发生了变化,推测其原因是为减少热量的产生而降低对食物的摄取,高温情况下可以通过呼吸道水分的蒸发而增加散热。
(4)由下图可知,在高温条件下,树麻雀的单位体重代谢率减少,从而产热减少。由此可见,树麻雀能通过适应性产热调节体温,以保证体温恒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扩大动物的活动和分布范围。 
10.答案:
(1)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或没有)影响
(2)土壤潮湿度 对照实验
(3)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问题“土壤的潮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可作出的假设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或没有)影响。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在本实验中唯一变量是土壤潮湿度。而“在铁盘以中轴线为界,一侧放干土,另一侧放湿土”,这样做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3)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进行多次统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准确靠,因此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鼠妇在干土和湿土环境中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4)由实验结果可知有湿土的一侧鼠妇数量较多(平均值是9只),可得出结论: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