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整合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整合提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1-06 09:3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本章整合提升第一章1.1.1 集合的概念知识网络构建 综合素质提升高考真题演练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答案】 死亡率 传统型 空间变化 经济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一、中国人口
2011年4月28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发布。主要数据如下表:我国人口具有以下特点:人口总数多;人口增长缓慢,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但人口基数大,增长数量多;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总体素质仍然偏低;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加快;人口性别比失调;汉族人口仍占大多数;流动人口大增等。
人口发展措施: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完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杜绝人为原因导致的性别比失调;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等。  
二、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其判读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由于各统计图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也不尽相同,现总结如下:(2014·全国新课标Ⅰ)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1.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的增长以及图表转化能力。将图中信息转化为表格如下(数值为约数):
由表看出,从1910年到2010年总人口呈不断增长态势,因此本题选A。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的增长。结合上表可知,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选项中的1950~1970年。(2014·福建卷)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3~4题。3.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4.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 3.D 4.B【解析】 第3题,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2015年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主要原因在于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造成的。第4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2025年后,老少抚养比之和在50%以上,且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说明我国的劳动力日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2014·山东卷)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完成5~6题。5.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粤、豫、黔、沪 B.豫、粤、黔、沪
C.粤、豫、沪、黔 D.豫、粤、沪、黔
6.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 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 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答案】 5.A 6.D【解析】 第5题,考查我国人口流动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选项中的四省级行政单位中,豫、黔地处内陆,经济水平较低,人口净迁出,其户籍人口少于常住人口。粤、沪反之。图中①④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对应粤、沪,②③常住人口少于户籍人口,对应豫、黔。所以四选项排序中,排头和排尾的为沿海省份,对比选项可知A项正确。第6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流动。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是由内地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区,且遵循就近流动的一般原则。因此河北流向京津冀地区;安徽流向长三角地区;湖南、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