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_昆明的雨__同步习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辟邪(xié) 饱涨(zhàng) 牛肝菌(jūn)
B.鲜腴(yú) 炽(zhì)红 黄焖(mèn)鸡
C.绿釉(yòu) 吆(yāo)喝 密匝(zā)匝
D.篱(lí)笆 缅(miàn)桂 花骨(gū)朵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说起演戏真是滔滔不绝,直叫主持人张目结舌。
B.初春,云南昆明的杜鹃正值盛开之际,密集的杜鹃花灌木丛形成了连绵不断的“花海”。
C.这片昆明的花海呀,美得让人故步自封。
D.读书,仿佛与许多境界高、情味深的人交友,从他们的文字里,我们能获得许多人生经验。
3.“雨”一直是诗人词人笔下的最爱,如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再如苏轼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请你结合自己的积累,举出两句含有“雨”的诗词名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4.名著阅读。
①它常常在太阳焦灼中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薄翼宽阔而又轻柔,如轻纱、面膜一般,轻轻地拖曳着;前腿形同臂膀,伸向半空。
②平时休息的时候,它只是将所有的武器蜷缩在胸口,那个样子看上去不但没有什么攻击性,甚至会让人觉得它是一只衷心祈祷的小昆虫。
以上两段文字选自《 》,是法国昆虫学家 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文字中的“它”指 ,善于利用 _ _制服敌人。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作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5.作者想念昆明的雨,阅读文段,说说实际上他是想念昆明雨季的哪些事物?
6.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7.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8.《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章谈一谈作者通过“昆明的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丁香花
杨 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得相当有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再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得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则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它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有删改)
9.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__ __二识丁香花→_ __三识丁香花。
10.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2)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2.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你从丁香花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案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C )
A.辟邪(xié) 饱涨(zhàng) 牛肝菌(jūn)
B.鲜腴(yú) 炽(zhì)红 黄焖(mèn)鸡
C.绿釉(yòu) 吆(yāo)喝 密匝(zā)匝
D.篱(lí)笆 缅(miàn)桂 花骨(gū)朵
【解析】A项,“饱涨”中的“涨”读作“zhǎng”;B项,“炽红”中的“炽”读作“chì”;D项,“缅桂”中的“缅”读作“miǎ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这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说起演戏真是滔滔不绝,直叫主持人张目结舌。
B.初春,云南昆明的杜鹃正值盛开之际,密集的杜鹃花灌木丛形成了连绵不断的“花海”。
C.这片昆明的花海呀,美得让人故步自封。
D.读书,仿佛与许多境界高、情味深的人交友,从他们的文字里,我们能获得许多人生经验。
【解析】C项,“故步自封”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用在句中形容人们看到春天花海的感觉不恰当,应改为“叹为观止”。
3.“雨”一直是诗人词人笔下的最爱,如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再如苏轼的“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请你结合自己的积累,举出两句含有“雨”的诗词名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答案】示例一: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示例二: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4.名著阅读。
①它常常在太阳焦灼中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薄翼宽阔而又轻柔,如轻纱、面膜一般,轻轻地拖曳着;前腿形同臂膀,伸向半空。
②平时休息的时候,它只是将所有的武器蜷缩在胸口,那个样子看上去不但没有什么攻击性,甚至会让人觉得它是一只衷心祈祷的小昆虫。
以上两段文字选自《__昆虫记__》,是法国昆虫学家__法布尔__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文字中的“它”指__螳螂__,善于利用__心理战术__制服敌人。
【解析】此题考查与法布尔的《昆虫记》有关的文学常识。从“立在青草上”“前腿形同臂膀”可判断“它”指螳螂,其他空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作答即可。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问题。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云南把这种花叫作缅桂花,可能最初这种花是从缅甸传入的,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我在若园巷二号住过,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5.作者想念昆明的雨,阅读文段,说说实际上他是想念昆明雨季的哪些事物?
【答案】仙人掌、各类菌子、雨季的杨梅、缅桂花。
6.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及其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外貌、语言、细节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的怀念、喜爱之情。
7.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答案】“格调”原指人或艺术品的品格或风格,在这里指炒熟后青头菌的诱人色泽。
(2)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答案】“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在这里指干巴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
8.《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章谈一谈作者通过“昆明的雨”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丁香花
杨 明
①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泉先生说,这个上联出得相当有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再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的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地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隔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哐当哐当地跑出去,再哐当哐当地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它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却生长得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自然是一种惬意,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然而又乍暖还寒阴晴不定,急着报春的花则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它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没有理由地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
(选自2017年第5期《散文》,有删改)
9.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__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__二识丁香花→__深夜里,在胡同的路灯下__三识丁香花。
【解析】文章在第①段段首交代,“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在第③段段首交代,“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在第⑥段段首交代,“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据此即可整理出答案。
10.第③段中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写出了丁香花繁茂的景象;引出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解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这句话是由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中的故事,引出了想一睹丁香花真容的想法,从而有了第三次“我”看到丁香花,介绍丁香花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内容;从结构上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1.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答案】一语双关,表面是指由于生病,吃药的药液很苦;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参加高考,内心感到苦闷、忧伤。
(2)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排比,联想(想象)。通过眼前的丁香花,联想出陈涌泉、乾隆、刘墉三个人的形象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且运用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12.通读全文,结合作者与丁香花的相识经历,说说你从丁香花的哪些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答案】示例:①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提升自我品格;②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③丁香花,不争不抢话头,甚至不爱说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④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人生是美好的。
【解析】本文写了作者三次认识丁香花的经历,可以结合三次认识的内容来概括答案。第一次是在书籍中认识丁香花的,通过书中的介绍,作者了解到丁香花枝繁叶茂,清香远溢,由此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第二次是在相声中引发了想一睹丁香花真容的想法,没有深刻的感悟;第三次,亲眼看到了丁香花,它长在胡同深处,却默默地开花,以此感悟到我们也应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我们也应如花一般不争不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