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综合性学习《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6 15:2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地对待和使用网络语言。
2.正确认识电子阅读的优缺点,更好地运用电子阅读。
3.学会有效地使用网络,帮助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正确地认识并使用网络,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于我们。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
1.设计调查问卷雏形。
2.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
1搜集现代科技如电脑、手机等的有关资料。
2.情景剧角色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教师随笔
一、导入活动,激趣引思。(约4分钟) 导入法一: 人类进人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丰高多彩的网络世界,感受生活学习方式的变化,体会网络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板书课题: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导入法二: 大屏幕展示: 材料1:今年1月,中国互联网絡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5.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38.3%。 材料2:网络使人们的哪些习惯被弱化或渐渐丧失?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写信”(69.1%),其次是“看纸质书”(56.5%),排在第三的是“做运动”(46.8%),接下来还有“打电话”(36.9%)、“面对面沟通”(37.7%)、“外出参加聚会”(30.0%)等。 网络的普及正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身处其中的我们该如何适应网络,并理性地使用它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板书课题:我们的互联网时代) 简单明了的叙述导 入,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由观察调查材料导 入,调查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形成阶段。(约15分钟) 1.网络语言面面观。 (1)大屏幕展示下面材料: 随着“给力”“雷人”“PK”等网络热词在人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小学生更是将这些新词用在了组词、作文中。最近,家住市区的刘先生对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的语文作业感到困惑。“他的作业中有一题是用‘给’组词,他写的答案是‘给力’。”刘先生说,他儿子上半年就曾用过“雷人”这个词,当时他叫儿子赶紧改过来,没想到现在又在作业中出现了网络词语,他担心这样会被老师判定为错误。儿子却说:“这词到处都在用,为什么我不能用?”让他没想到的是,儿子的语文老师却不反对孩子使用网络词语。作业或作文中用网络热词该不该?一时间,这成了争论的焦点。对此,你持怎样的观点? (2)同桌之间交流阅读感受。 (3)小组内展示自己收集的网络新词,说说这些新词的含义。并分析这此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 (4)根据材料内容,和你所了解的网络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网络语言的看法。 2.“网上阅读”大家谈。 (1)向学生发放师生共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你每天花费在电子阅读上的时间,电子阅读的方式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所占的比重,你对电子阅读的态度和意见。 (2)学生独立认真填写。 (3)学生填写后,组长回收,组织同学统计数据。 (4)小组内分析数据,写出发现。 3.我用互联网学语文。 (1)小组内评选网络学习小能手。小组内交流自己是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语文的。 (2)“网”林秘籍大公开,说说自己利用互联网查资料的方法和窍门。 由当前中小学生使用网络新词这一热点问题导人,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的积极性。 同学间交流,自由表达,激发思维。共同探讨,增加参与意识。 各环节有条不紊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活动展示阶段。(约18分钟) 1.小组汇报“网络语言面面观”讨论结果。 小组代表发言,各组补充,全班总结: (1)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网络语言形象生动,反映现实,诙谐幽默,可让网民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也是网民们求异思维、反叛精神的表现,随意、简约、多变,只求表达上的一点点“意会”,又带着一点点“暗号”般的神秘,这种语言也是网友间的一种自娱自乐。 (2)同学们对网络语言有两种看法:示例一:我认为网络语言好,它的表达方式灵活变通,具有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简洁准确的特点。比如说,在和其他人聊天时,说起“蒜你狠”“逗你玩”“姜你军”等网络词汇,大家既能够听懂内容,又能会心一笑,融洽了气氛,使大家说话更随意直率。 示例二:我认为网络语言不好,网络语言不伦不类,不能登大雅之堂,而且误导学生,让他们不能正确书写汉字。 2.学生汇报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全班汇总,得出结论: (1)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过电子阅读的经验,且一部分同学每天都会进行一定时间的电子阅读。 (2)同学们电子阅读的方式有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 MP4/MP5阅读等。 (3)电子阅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4)同学们大多拥护电子阅读。 3.“网”林秘籍大公开:各组代表介绍利用互联网查资料的方法和窍门。教师归纳总结: (1)学会使用搜索引擎。 (2)查找资料要抓住关键词。 (3)积极进行网上提问,寻求帮助。 汇报不拘泥形式,但要条理清晰,表达清楚。
四、总结提高阶段。(约8分钟) 1.教师点评同学们的材料分析结果。 2.对观点明确、表达流畅的同学加以鼓励。 3.引导学生明确:对于网络语言,我们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教室情景剧。大意:教室里,首先由两名同学争论写语文作业时,应不应该使用电脑或手机查阅答案,然后同学们纷纷加人,展开如何扬长避短、有效利用互联网学习语文的大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1)培养思辨能力、自控能力,以抵御网上的不良诱惑。 (2)坚持定时上网,防止沉迷网络。 (3)学习课文时,利用网络查找有关的时代背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课外阅读,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 (5)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丰富作文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5.全班宣誓: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宣誓:正确利用网络,不沉迷于网络,让网络真正为我所用。 6.教师小结: 网络时代已经来临,它是一把双刃剑。希望同学们成为网络的主人,让它成为你学习、生活的好助手,以一种健康的方式上网,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享受网络带给你的乐趣!面对它可能带给我们的危害,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抵制那些不健康的诱惑,健康地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新人。 点评、评优是对此活动的总结,也是对学生活动的充分肯定。 通过辩论,在交流中加深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学会充分地使用网络,利用网络来有效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