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年级下册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课件4份+教学设计4份+习题精选4份+媒体素材若干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07 22:35:46

文档简介

课件4张PPT。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选择题
1、隋唐科举考试中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的科目是( B )
A、 秀才 B、 明经 C 、进士 D、筞问
2、科举考试创设于( A )
A 、唐朝时期 B 、秦汉时期 C、 三国时期 D 、宋朝时期3、饮茶习俗风靡全国是在( B )
A、 隋朝 B、 唐朝 C、 秦朝 D、宋朝
4、唐代普遍热而富于情趣的出行方式( D )
A 、乘车  B、骑牛   C、步行  D、骑马5、下面有关唐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唐朝初期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治世局面
B、从习俗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
C、武则天统治时期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唐朝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
6、唐朝科举考试最受重视的是哪一科( C )
A、明经 B、武举 C、进士 D、贤良方正7、以下食品在唐朝没有的是( C )
A、饺子 B、饼 C、面条 D、点心
8、唐朝主要的交通工具是( A )
A、马 B、牛车 C、船 D、驴车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一、选择题
1、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形象刻画出的科考情况是
A、秀才科 B、明经科 C、进士科 D、明算科
思路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要理解材料中的信息点“尽白头”,并对常设的科目正确辨析。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考试难度最大的是进士科,故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答案:C
2、不同的时代,人们追求的时尚生活特点也不一样。下列反映了唐代时尚的有
①饮茶 ②骑马出行、游玩 ③穿“胡服” ④到瓦舍娱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唐代时尚的理解记忆能力。“瓦舍”是到宋朝时才出现的娱乐场所,故要排除④。
答案:C
3、科举制创立于
A、汉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思路解析:隋朝时创立了科举制度。
答案:C
4、科举制选拔官员主要凭靠
A、家世背景 B、社会地位 C、人际关系 D、才智能力
思路解析:隋唐之前,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主要凭家世背景。隋唐创立科举制度以后,才开始主要以才能为主。
答案:D
5、关于科举制度历史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A、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B、使国家机构人员不断更新
C、挫伤了读书人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D、推动了唐朝崭新局面的出现
思路解析: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答案:C
6、饮茶之风,风靡全国是在
A、西汉 B、东汉 C、南北朝 D、唐朝
思路解析: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答案:D
二、材料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材料二: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
完成(1)~(3)题:
(1)科举制度在历史上有哪些进步作用?
(2)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3)对现在的考试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思路解析:本题以史料为依托,主要考查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提炼概括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第一、二问利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三问,关键是要找准共同项和比较项,可从考试的职能、原则和作用说明其相同点,从目的、内容、时间、技术手段、作用比较其不同点。第四问属开放性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主要针对当前考试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合理的分析,由于我们不断进行考试,发现其不足之处应该比较容易。
答案:(1)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官员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相同点:都是由国家实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都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都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不同点:前者是一种选官制度,后者是选拔各种建设人才的制度;前者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后者的考试内容包括各种自然和社会知识;前者的考试时间不固定,大多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后者时间固定,高考每年六月举行;前者的整个过程全都是人工操作,后者采取了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前者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官员素质的提高,后者为国家选拔了各种建设人才。
(3)例如,进一步加大对动手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变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定终身为全过程的考查等等。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选择题
1、隋唐时期我国的选官制度是 ( )
A、科举制 B、察举制 C、军功制 D、世袭制
2、“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主要反映了 ( )
A、科举考试十分严格
B、进士科受到普遍推重
C、科举考试有年龄限制
D、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很多
3、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 )作为选官的标准。
A、才能 B、家世背景 C、人品 D、修养
4、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获取“秀才”“举人”“状元”这些功名称号的主要途径是 ( )
A、参加科举考试 B、辛勤耕作致富
C、作战建立战功 D、经商成为富商巨贾
5、我国是茶的故乡,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么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是在 ( )
A、西晋 B、东晋
C、唐朝 D、宋朝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材料三“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这里指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哪个朝代逐渐完善?最关键的人物有哪些?唐朝时最重要的是那些科目?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
(2)从材料一、二中看,这种制度获得最大收益的是谁?
(3)材料三说明中国最早的考试制度在世界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选择题
1、下列制度中,由隋唐开创和完善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丞相制
思路解析:隋唐开创和完善的是科举制。分封制是在西周实行的,郡县制和丞相制是秦朝确立的。
答案:C
2、隋唐时期政府实行科举考试主要是为了
A、树立皇帝的威信 B、选拔门第不高而有才华的人参政
C、加强对教育的管理 D、禁止贵族做官
思路解析: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答案:B
3、下列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隋朝
B、进士科逐渐成为重要的科目
C、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D、科举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思路解析:本题为否定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科举制度掌握的准确程度。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因刚刚创立,所以充满活力。直到明清时期才走向衰落,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八股取士”,即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因此“八股文”不是关于隋唐科举制的正确表述。
答案:C
4、自隋唐以后,读书人实现“朝为天舍郎,幕登天子堂”梦想的主要途径是
A、九品中正制 B、推荐制 C、科举制 D、自荐制
思路解析:“朝为天舍郎,幕登天子堂”意思是指平民百姓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天舍郎”意为平民百姓,“登天子堂”意为成为皇帝的大臣,隋唐以后选拔官吏主要是通过科举制度。
答案:C
5、进士科中,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
A、策问 B、杂文 C、经史 D、诗词
思路解析:本题是对科举制度考试科目内容的考查。主要测试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能力的项目是策问。
答案:A
6、科举制度是一种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B、监督官吏的制度
C、通过考试考核官吏的制度 D、发展教育事业
思路解析: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答案:A
7、隋唐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削弱了显贵特权
思路解析:解答该题较容易犯的错误是选择B项。因为科举制是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而出现的。它适应了庶族地主参与政权的要求,打击了门阀士族制度。然而,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封建选官制度,最主要的意义在当时来讲还是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答案:A
8、唐代人出行喜欢
A、坐车 B、骑马 C、乘车 D、步行
思路解析:在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唐代以前,由于马匹较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很少有人骑马出行。唐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畜牧业的发展和胡汉交流的频繁,马匹大量增多。所以,马匹从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开始大量变为代步工具。
答案:B